学佛笔记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 宣诏品 第九卷
2025-07-31 08:21

六祖法宝坛经 宣诏品 第九卷

神龙元年上元日。则天中宗诏云。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万机之暇。每究一乘。二师推让云。南方有能禅师。密授忍大师衣法。传佛心印。可请彼问。今遣内侍薛简。驰诏迎请。愿师慈念。速赴上京。

神龙是唐朝中宗的年号,上元日即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七月十五就叫中元日。武则天是唐朝女皇帝,非常笃信和拥护佛教,可是这位女皇帝她很不守规矩,什麽事情她都敢做。但她倍佛,故她将当时的大德高僧都请到宫中供养。

中宗是武则天的儿子,在位没几年,武则天将他贬为庐陵王,而自己即位做皇帝。她下一诏书,说:「我已经迎请嵩岳慧安师及北宗神秀师到宫中供养。我处理万种国事闲暇之余,常常研究顿教法门。可是这两位法师都推让说:我们的道德不如南方广东惠能大师,他是密受五祖弘忍大师衣钵,传佛心印真正继承者,可请他来问一问。所以现在我派遣宫中内侍(即宫中的太监),名叫薛简,带著皇帝的诏书来迎请大师。但愿大师悯念众生,速来京长安。」

师上表辞疾。愿终林麓。薛简曰。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未审师所说法如何。

六祖大师作了一道表章,也就是回一封信说:「我很多病啊!」其实六祖大师没有病,不过这是说方便语,并非打妄语,为什麽呢?因六祖大师不愿见皇帝,尤其不愿见女皇帝,更何况她不讲规矩又不守戒律,所以不高兴去见她。但六祖不能说:「你是女皇帝,我是祖师,我不需要见你这个女皇帝。」所以就辞疾推托说:「我年纪老了,有很多病痛。我愿终老於林麓间。」

这是第九品,在丁福保注释的本子上说是护法品,是错误的,应该是「宣诏品」。宣即皇帝请六祖到宫中供养,诏即是诏书;宣读他的诏书请其到京都去,不能算是护法品。

薛简说:「京城那些禅师大德都如此说,若你想明白道法,必须要坐禅修习定力。假设不由禅定得到解脱的话,这是决无可能的事。我不知祖师您所说的法如何?」

师曰。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经云。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究竟无证。岂况坐耶。

六祖大师虽不识字,但所讲的却非一般人所能悟到的。他说:「道是从心里边悟出来,怎麽是单单在坐呢?单坐是不可以的,你一定也要明理,开悟佛法的道理,这就叫「解」。坐是行,若单行不解,这是愚痴;若单解不行,这是口头禅。所以明白後还要身体力行,而非一天到晚坐著坐著,坐了几十年一点道理也不懂,自己心里也不会开悟。」

金刚经上说:「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若说佛好像是坐著或躺著,这是行旁门外道。为什麽呢?因为佛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他也不生也不灭,这个才是如来清净禅。一切法本来是空寂的,这是如来的清净坐。究竟也无所证得,况且要你总是打坐耶?总是打坐也是一种执著。

简曰。弟子回宫。主上必问。愿师慈悲。指示心要。传奏两宫。及京城学道者。譬如一灯然百千灯。冥者皆明。明明无尽。

师云。道无明暗。明暗是代谢之义。明明无尽亦是有尽。相待立名故。净名经云。法无有比无相待故。

薛简说:「弟子回京时,皇帝一定要问我的,愿祖师您大发慈悲,指示以心印心重要的道理,好让我回去禀告皇帝,及令京城里所有学道的人都知道。就好像一盏灯能将百千盏灯点著了,使黑暗的地方都得到光明,使光明无有穷尽。」

六祖大师说:「道的本体,也就是性的本体,是没有明,也没有暗,明暗只是代谢的意思。明来则暗去,暗来则明去,明是代替这个暗,暗是代替这个明。你所听说的『明明无尽』,这也是个有尽。为什麽呢?因它是个对待法,明对著暗,有对待就会有尽了。所以维摩经上说:「法是无可比拟的,它是绝待而非相待,是绝对而非相对。」

简曰。明喻智慧。暗喻烦恼。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生死凭何出离。

师曰。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若以智慧照破烦恼者。此是二乘见解。羊鹿等机。上智大根悉不如是。

薛简说:「明就是譬喻智慧,暗就是譬喻烦恼。所有修道的人,若不以智慧照破所有的烦恼,则从无始劫到现在的生死,凭什麽可以出离呢?」

师答:「烦恼即是菩提觉性,你不要将烦恼和菩提分为两个,它们是没有分别。假使你要用智慧照破烦恼,这是二乘声闻、缘觉的见解,而非大乘的唯一佛乘。声闻、缘觉就如羊车、鹿车此等的机缘,而最上智意和最大善根的众生,他所修行的方法就完全不是这样。」

简曰。如何是大乘见解。

师曰。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薛简问:「什麽是大乘见解呢?」

六祖大师答:「明与无明,在凡夫看来是两种迥然不同,但有智慧的人就明白其性没有两样,无二之性,这就是实性。什麽叫实性呢?就是在愚痴的众生上,它不减;在圣人地位上,它也不增。处烦恼境界它不乱,在禅定时它也不静寂。它是亦动亦静,亦静亦动,不断亦不常,不来亦不去,不在中间,不在内外,不生不灭,性也如如,相也如如,性相都是一样。它是常住不动,所以为它取名叫作『道』」。

简曰。师说不生不灭何异外道。

师曰。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我说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不灭。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

薛简问:「大师所说的不生不灭,与外道所说有什麽两样呢?」

六祖答:「外道所说的不生不灭,是灭後就不生,将生停止,以生来显灭,故它将生灭说成两个。虽说它是灭,却不是真灭。虽继续生,却说不生。而我所说的不生不灭,本来它就没有生,所以现在它也没有灭,故我所说的不生不灭是和外道那种说法不同。你若想知传心妙法、心地法门的重要性,就不要思量一切的善和一切的恶,这时你自然会明白这个道理,而得入本有清净的心体它是永远湛然清清净净,而非暂时清净。虽它是湛然常寂,但它真空里有妙有,其微妙的用途比恒河沙都多。」

简蒙指教。豁然大悟。礼辞归阙。表奏师语。其年九月三日。有诏奖谕师曰。师辞老疾。为朕修道。国之福田。师若净名托疾毘耶阐扬大乘。传诸佛心谈不二法。薛简传师指授如来知见。朕积善余庆宿种善根。值师出世顿悟上乘。戚荷师恩顶戴无已。并奉磨衲袈裟及水晶钵。敕韶州刺史修饰寺宇。赐师旧居为国恩寺。

薛简蒙大师指示教导後,忽然间也开悟了,於是向大师顶礼辞别回到皇宫去。他将六祖大师所说的道理写在奏章来奏明皇帝。在那年的九月三日,有一诏书奖谕六祖大师说:「大师您以老疾辞谢召请,且为朕来修道,您真是国家的福田,国家最有修行的高僧。大师您就像净名经的维摩居士,托疾在毘耶城。您阐扬大乘的佛法,在南华寺传诸佛心印的法门,所谈的是不二法门生灭亦如,性相不二之法。

薛简回宫後,将您所说的道理传达给我,您的知见就是如来知见。朕在多劫广做善事,故现有这种的庆幸,也因我前生种了很多菩提善根,才能遇到祖师您出世,令朕亦即刻明白上乘的妙理。朕蒙您的教化,对大师感恩不尽,朕天天将您所说的道理,顶戴叩头无已,故朕奉上名贵的高丽国所朝贡的磨衲袈裟。」

这袈裟我看过,是武则天送给六祖大师,上面有很多块,每块上绣一佛像,据说是武则天亲手所绣。

武则天的诏书继续说:「又奉上水晶钵......」水晶钵,像玻璃似的,内外透彻。「我敕令韶州刺史,修饰新州您所造的寺宇,并赐大师旧居出生地,造一寺院叫国恩寺。」

End

法然上人

◎ 水谷幸正法然上人(1133-1212)是独生子,幼名势至丸。崇德帝长承二年(1133)四月七日(西历5月20日),生于美作国久米南条稻冈庄,其父漆间时国为押领使(维持地方治安的豪族),其母名秦氏。

无尽上人东林禅居

无尽上人东林禅居 唐李颀草堂每多暇,时谒山僧门。所对但群木,终朝无一言。我心爱流水,此地临清源。含吐山上日,蔽亏松外村。孤峰隔身世,百衲老寒暄。禅户积朝雪,花龛来暮猿。顾余守耕稼,十载隐田园

天竺寺送坚上人归庐山

天竺寺送坚上人归庐山唐白居易锡杖登高寺,香炉忆旧峰。偶来周不系,忽去鸟无踪。岂要留离偈,宁劳动别容。与师俱是梦,梦里暂相逢。 摘自《 禅诗三百首》

宣化上人的故事——野驴驯服

这里讲述的是上人驯服倔强的野驴的故事。记得有一年,有很多一群一群野生的驴子,因为破坏农作物,或是吃马的草,政府决定用直升机在空中射杀它们。有人知道了,说:不对!我们去救它们。万佛城这么大,又这么多草!

永安寺照上人房

作者:欧阳修草席蒲团不归尘,松闲石上似无人;峰阴欲午钟声动,自煮溪蔬养幻身。        --《全唐诗》卷349

送道虔上人游方

送道虔上人游方作者:灵澈律仪通外学,诗思入玄关。烟景随缘到,风姿与道闲。贯花留净室,咒水度空山。谁识浮云意,悠悠天地间。             摘自《全唐诗》

过融上人兰若

◎ 唐綦毋潜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作者简介】綦毋潜(692-749),唐代诗人。字孝通,一作季通,荆南(今属湖北)人。他与王维、王昌龄、李颀、储光羲等人有交

寄报德寺从上人

◎皎 然宗流许身子,物表养高闲。空色清凉寺,秋声鼓吹山。看心水磬后,行道雨花间。七叶翻章句,时时启义关。  摘自《诗僧句集》

法宝髻长者

善财童子一心正念,一路上思惟着无厌足王所得的如幻智慧法门,渐次地向南游行,或者经过人间的城邑聚落,或者经过旷野偏解的岩峻山谷、卧藏着的狼虫虎豹、恶兽围绕等险难之处。可是善财童子不觉得疲劳,他为法忘躯,

闻彻上人亡寄侍郎杨丈

◎ 柳宗元东越高僧还姓汤,几时琼佩触鸣珰。空花一散不知处,谁采金英与侍郎。摘自《柳宗元诗选》

黄念祖:圆满成就 第九卷

圆满成就 第九卷黄念祖老居士【佛告阿难。法藏比丘。修菩萨行。积功累德。无量无边。于一切法。而得自在。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本品以前是法藏大士多劫所修的因。从本品起是大士无量胜因所感的圣果。一切誓愿都

寻三藏上人

寻三藏上人◎ 武元衡 北风吹雪暮萧萧,问法寻僧上界遥①。 临水手持筇竹杖,逢君不语指芭蕉②。【注释】①上界:上界天,在欲界之上有色界与无色界。这三界及三界内部都以禅定深浅分级。上界中色界因有物无欲而殊

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

◎ 岑 参昨夜云际宿,旦从西峰回。不见林中僧,微雨潭上来。诸峰皆青翠,秦岭独不开。石鼓有时鸣,秦王安在哉。东南云开处,突兀猕猴台。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喷壁四时雨,傍村终日雷。北瞻长安道,日夕生尘埃

李炳南:宣化上人赞李炳南老居士

李老居士,名炳南,山东济南人,幼受儒学教育,深得孔门心法。长而学佛,亲近三宝,护持道场,为法门龙象。参访印光、太虚、虚云等高僧大德。研究佛理,诵持经典,书写佛经,讲解经典,躬行实践,贯彻始终。以文学之

示灵洲镜上人

示灵洲镜上人◎ 憨 山余昔游海门,登妙高峰,入无际三昧,入楞伽室。睹东坡老人代张方平手书《楞伽经》,与佛印禅师留作金山常住。是时举身毛孔,熙怡悦豫。如春生百草,不自知其所以然也。及后览教乘印证,乃知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韦应物凿崖泄奔湍,古称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贻之道门归,了此物我情。 摘自《韦苏州集》

佛陀的四个法宝

◎ 圆 因 一、忏悔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未学佛以前,贡高我慢,自以为是,在红尘中每天算计如何让自己高人一等,如何家财万贯,如何穿金戴银,如何声名远播,一天二十

让人生顺利的四大法宝

大愿法师第一大法宝是忏悔:忏悔是对自己的,忏悔自己的恶业,是清理自己的垃圾。第二大法宝是宽恕:宽恕是对别人的,是原谅那些曾经对不起我的人。这两种其实都是疏通宇宙能量的管道,让宇宙能量能够涌进来,让我们

上人的心法

上人的心法恒实法师  师父上人、各位师兄、各位佛友,大家阿弥陀佛。欢迎大家今天到万佛圣城来参加我们的师父,也是创办人宣公上人,入涅槃十九周年的纪念日。今天佛友来的特别特别多,所以我们加开了几个斋堂,左

为何说《药师经》是末法时代的法宝?

殊胜地位如果说《地藏本愿经》是指明娑婆世界的恶道之苦、激发人们升起出离心,《阿弥陀经》是指点人们出离娑婆世界之后的归宿--往生极乐世界,《药师本愿经》则是指导人们如何从娑婆世界过渡到极乐世界的一部具有

在家居士的四个法宝!

昔日,佛陀于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有一位婆罗门青年名叫佛移,前来问讯顶礼后,恭敬地向佛陀请法:世尊,在家之人如何能在现世获得利益、安乐?佛陀慈蔼地说:在家居士有四个法宝,现世之时,就能随心满愿,得到

宣化上人:这些安放经书注意事项 你应该知道

我们研究佛法的人,对于安放经书的常识应该知道。譬如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无论是哪一部,我们应该看着这一切经典比我们的生命更重要,看着这一切经典比任何珍宝更重要。《金刚经》上说: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

观辉居士: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自序品第一之一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白话会解)自序品第一(又名行由品)一 韶州刺史请大师说法[经文]时,大师⑴至宝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

观辉居士: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自序品第一之四

自序品第一之四[经文]惠能三更,领得衣钵,五祖送至九江驿,祖令上船,惠能随即把橹。祖云:合是吾渡汝。惠能云: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惠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蒙师付法!今已得悟,只合向性

观辉居士: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自序品第一之二

自序品第一之二四 五祖命门人作偈[经文]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

观辉居士: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自序品第一之三

自序品第一之三七 三更密授衣法[经文]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当如是乎?乃问曰:米熟也未?惠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星云大师译文]第二天,五祖悄悄地来到

观辉居士: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自序品第一之五

自序品第一之五九 在法性寺开讲东山法门[经文]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避。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因二僧论风幡义,一曰风动,一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观辉居士: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般若品第二之三 无念

般若品第二之三无念[经文]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星云大师译文]善知识!用智慧观照,就能里外光明澄彻,认识自己本来的真心。

观辉居士: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般若品第二之四 无相颂(一)

般若品第二之四 无相颂[经文]善知识,吾有一无相颂,各须颂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记吾言,亦无有益。[星云大师译文]善知识!我有一首无相颂,你们每个人都必须要记诵,无论在家出家,只要依照这

助印也能造恶业,宣化上人一句话说透,让人顿悟!

助印经书是三种布施的因缘具足: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财布施可以获得财富的果报;而法布施能得佛菩萨般若智慧加持;无畏布施则可以获得健康长寿。助印经书是广散财富的另一种形式,所以是财布施,然后传阅经典

观辉居士:第九卷 第二十六章 结从心解 也有次第

楞严经白话解 第九卷 第二十六章 结从心解 也有次第内容提要:世尊以华巾绾结解结为例,引导阿难明白,解脱心中根结,也有次第。初解之时,先得人无我;及至空性圆明,成法无我;得法解脱后,把空相也空掉,便说

宣化上人开示:三灾因何而生起

因为人有贪心,就发生水灾;人有瞋心,就发生火灾;人有痴心,就发生风灾,所以三灾是由三毒而生起的。我们人人都具足贪瞋痴三毒之心,这个心一天比一天扩大,到了一定限度时,就形成大灾劫来临!三灾是依次第发生的

宣化上人讲解:十方佛第一佛

“阿弥陀佛”是梵语,梵语,就是印度讲的话,翻译成中文就叫无量光,又叫无量寿。无量光,因为他智慧无量;无量寿,因为他福德无量。智慧无量,就叫无量光;福德无量,就叫无量寿。我们为什么要念佛呢?就因为阿弥陀

宣化上人讲解:勤修忍辱波罗蜜的好处

凡是佛菩萨,皆坐在大莲花之上,这是表示「开悟」。若是不开悟,那就没资格坐在莲花之座。你想坐大宝莲花吗?首先要勤精进,不可懈怠,不可放逸。修道最大的障碍,就是懒惰。所谓「不怕慢,只怕站;站一站,二里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