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宣化上人:利益存亡品浅释 第七卷
2025-07-31 10:50

利益存亡品浅释 第七卷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观是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出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是等辈人。如履泥涂。负於重石。渐困渐重。足步深邃。若得遇善知识。替与减负。或全与负。是知识有大力故。复相扶持。劝令牢脚。若达平地。须省恶路。无再经历。

说完第六品後,地藏菩萨即向佛说:「世尊!我观察南阎浮提的众生,一举一动,无不是杂念纷纷、终日冥冥,频造罪业,无有暂舍。有时侥幸能做点善事,或者有些人以为一信了佛法,就能所求如意,所愿遂心。想不到信了佛之後,还遭遇很多逆境,不能获得善利,於是就退去最初的一念信心。在这个时候,如果遇到恶劣的境界,则念念更被感染,无形中服随恶缘,入尘劳网,堕爱见坑、念念造业,流转无极。这一类的人,好像背了很重的石头,在烂泥途上行走,渐渐觉得困苦艰难,所负的担子亦更重大,脚步就深陷泥路而不能自拔。这时候若能遇到善知识来替他代负一些重担,减轻他的压力,或者全部代替他负起,这位善知识有大的力量,扶助他并劝他站稳脚根,告诉这行人,假如欲达到平地,需要赶快省悟这是一条恶道,以後切勿重蹈此路。由此我们要知道人生旅途上,好像经上所说的一样,一旦退却了初心,良知晦昧,就等於在烂泥途上走,所造的罪业,越积越多,就像背上石头一般,越走越深,拔不出腿来,若遇到善知职,教你怎样修佛法,教你切勿再造罪业、不贪不争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你若能听善知识的话,改恶从善,就是减轻你的罪业,令你出离畜生、饿鬼、地狱的三恶道。」

世尊。习恶众生。从纤毫间。便至无量。是诸众生有如此习。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宜为设福。以资前路。或悬繙盖及燃油灯。或转读尊经。或供样佛像及诸圣像。乃至念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号。历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识。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修此圣因。如是众罪。悉皆消灭。

「或在佛前悬挂幢旛、宝盖、宝帐、宝鬘等,和燃点油灯供佛。或者替他读经典,诸如弥陀经、金刚经,以及这部地藏经等,或者给他造各种的佛像,或诸菩萨的圣像,甚至替他念佛号或菩萨的圣号,及辟支佛的名字,每一个字,每一句圣号,都要高声念,深入这位将死者的耳根里去,使他能听进心识本处,这一类的众生,所造的恶业,计算他因果的感招必定会堕在恶道里去,受极大苦报的,但因其眷属能替他修种种福德,故虽然是弥天大罪,亦能完全消障灭罪。」

若能更为身死之後。七七日内。广造众善。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现在眷属。利益无量。是故我今对佛世尊。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劝於阎浮提众生临终之日。慎勿杀害。及造恶缘。拜祭鬼神。求诸魍魉。

「假如更能替这死了的人在七七四十九天内,广泛的做种种善事,诸如布施、修庙、塑佛、印经或读经等等,即能令此类造恶的众生,永远脱离地狱、饿鬼、畜生的恶道,得投生人道、上升天道去受极妙的安乐,而为他设福修德的在生眷属,也得无量的大利益。就为了这缘故,所以我现在对佛世尊以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劝告南阎浮提众生,临命终时,特别要小心谨慎,切莫杀害生命,或者造种种诸恶来拜鬼祭神,或乞求山间的魑魅魍魉、山妖水怪。」

何以故。尔所杀害乃至祭拜。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假使来世或现在生。得获圣分。生人天中。缘是临终被诸眷属造是恶因。亦令是命终人殃累对辩。晚生善处。何况临命终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据本业。自受恶趣。何忍眷属更为增业。

「为什麽说不要杀生去谄媚鬼神呢?因为你杀害生命来拜祭鬼神,是没有一点力量能利益死亡的人,反而增长他们的罪业,更加重他们的负担。假使未来生或现在生,能得到佛菩萨来帮助他,本可生到人间或天上去享福,但为了临命终时,眷属替他造了杀害的恶因,连累他要和那些被杀害的冤魂来对面辩护,以致延迟往生善处,何况这临死的人,他在生时又没有种少许善根,就要根据他自己本身所造的业来受苦报,这些家属於心何忍,还要替他增加罪业呢?」

譬如有人从远处来。绝粮三日。所负担物。强过百今。忽遇邻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转复困重。世尊。我观阎浮提众生。但能於诸佛教中。乃至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如是利益。悉皆自得。

「譬如有人从遥远的地方来,已经三天没有粮食,所背负的东西,超过了百斤那麽重,令他很吃力,忽然又遇到邻居,更要他多带一些东西,因为这个缘故,反而增加了他的困重。」所以凡是做父母亲或儿女者,遇著以上的情形,都要注意,尽量少杀生为要,不要为死亡的亲人加重负担!地藏菩萨又称一声世尊!「我地藏观看这南阎浮提的众生,只要在佛教中做善事,乃至於最少的善事,好像一根毫毛、一滴水、一粒沙、一微尘那麽少。像这样的利益,完全是属於自己所获得,一点也没有白费,功德还是归於自己的。」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长者。名曰大辩。是长者久证无生。化度十方。现长者身。合掌恭敬。问地藏菩萨言。大士。是南阎浮提众生。命终之後。小大眷属。为修功德。乃至设斋。造众善因。是命终人。得大利益及解脱不。

地藏菩萨说这话时,在法会中有一位年高德邵的大富长者名叫大辩(是辩才无碍的意思),他在很久很久以前,已证得无生法忍的果位,不见有少法生,不见有少法灭,忍可於心。他化度十方世界的众生,常现长者的身份。这个时候,他合起掌来,很恭敬地问地藏菩萨说:「大士!这南阎浮提众生,死了之後,他的长辈或晚辈的眷属,替他修功德,乃至於设斋菜供养,或做种种的善因,这位亡者就可以得到大利益及解脱吗?」

地藏答言。长者。我今为未来现在一切众生。承佛威力。略说是事。长者。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日。的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

地藏菩萨答道:「我今天承佛的威神力量,为这未来世及现在世的一切众生,大略的说一说这事。长者,未来世现在世这许多众生,在将要死的时候,若能听到一位佛的名字,或一位菩萨的名字,以及一辟支佛的名字,不管他有罪没罪,都能得到解脱。」

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命终之後。眷属大小。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分。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以是之故。未来现在善男女等。闻健自修。分分己获。

「假使有男子女人,在生的时候,不做善事,多做恶事,死了之後,无论大小的眷属,替他修造大的功德或小的功德,在七分功德之中,死者只能得到一分,其他六分的功德,生存者自己得益,因为这个缘故,未来现在的善男女等,若能趁著自身健康的时候,赶快替自己修善植福,以後死了,则每一分利益都是自己得到的。」

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内。如痴如聋。或在诸司辩论业果。审定之後。据报受生。未测之间。千万愁苦。何况堕於诸恶趣等。

「无常」:无有常住性,是生灭不息的。在刹那之间,就有器世间的成、住、坏、空,有情世间身上的生、老、病、死,及心理上的生、住、异、灭的无常四相,念念迁流,刻刻生灭,无有止遏。「诸司」:是赏善罚恶的判官。地藏菩萨又说:「无常大鬼,不必你等他,他自然会来的,把你带走,令你在幽暗无光的阴间游行,自己不知是犯罪或是得福。人死後七七四十九天内,好像痴呆一样,也像聋子一样。或在许多判官之前,辩论他在生时所做的善恶业果,在其审定之後,才根据他的业报而受生。亡者在经审判之前,已经愁怀万种,何况堕落到各种恶道去受苦呢?更是苦不堪言了!」

是命终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过是日後。随业受报。若市罪人。动经千百岁中。无解脱日。若是五无间罪。堕大地狱。千劫万劫。永受众苦。

「这死了的人,在他还未能投生的时候,在七七四十九天内,无时不在希望他的骨肉家眷,替他修福行善,而让他能仗这功德的力量,承佛救拔,往生善道去。假如过了这四十九日以後,便要随业去受果报。假使这犯重罪的人,一动恶刑,就要经过千百岁中,无有出期。若是犯了五无间的罪,应堕落在大地狱里,那就要经千劫万劫,永远受多种的苦毒。」(五无间罪:1、弑父。2、弑母。3、弑阿罗汉。4、破和合僧。5、出佛身血。)

复次长者。如是罪业众生。命终之後。眷属骨肉。为修营斋。资助道业未斋食竟。及营齐之次。米泔菜叶。不弃於地。乃至诸食为献佛僧。勿得先食。如有违食。及不精勤。是命终人。了不得力。如精勤护净奉献佛僧。是命终人。七分获一。是故长者。阎浮众生。若能为其父母乃至眷属。命终之後。设斋供养。志心勤恳。如是之人。存亡获利。

地藏菩萨再对长者说:「像这样造罪恶的众生,死了之後,他的眷属和亲骨肉,替他修福办理素斋供佛及僧,帮助亡者减轻罪业。假使斋食还没有吃完之时,或者正在预备斋菜的时候,这洗米的水以及菜叶,都不要糟蹋,不要随便抛弃在地上。甚至连种种的食品,若还没有供养佛、僧前,都不得先食。如果不依照以上所说的去做,自己先吃,以及不专精勤谨去修功德,则这位死者,一点都得不到利益。假如能精心勤作,保持洁净,虔诚供养佛僧,那麽,死者在七分功德之中,才得到一分。为了这个缘故,长者!南阎浮提的众生,若能替他们的父母,或者眷属命终以後,办斋供养三宝,专心诚恳,像这样的人,生存和死者都能得到利益。」

说是语时。忉利天宫。有千万亿那由他阎浮鬼神。悉发无量菩提之心。大辩长者作礼而退。

地藏菩萨说完这些话时,在忉利天宫,有千万亿那由他阎浮提神鬼,因听了地藏菩萨所说这些事後,也全都发出无量无上正等正觉的心愿。大辩长者也作礼而退回原位。

End

法然上人

◎ 水谷幸正法然上人(1133-1212)是独生子,幼名势至丸。崇德帝长承二年(1133)四月七日(西历5月20日),生于美作国久米南条稻冈庄,其父漆间时国为押领使(维持地方治安的豪族),其母名秦氏。

无尽上人东林禅居

无尽上人东林禅居 唐李颀草堂每多暇,时谒山僧门。所对但群木,终朝无一言。我心爱流水,此地临清源。含吐山上日,蔽亏松外村。孤峰隔身世,百衲老寒暄。禅户积朝雪,花龛来暮猿。顾余守耕稼,十载隐田园

天竺寺送坚上人归庐山

天竺寺送坚上人归庐山唐白居易锡杖登高寺,香炉忆旧峰。偶来周不系,忽去鸟无踪。岂要留离偈,宁劳动别容。与师俱是梦,梦里暂相逢。 摘自《 禅诗三百首》

宣化上人的故事——野驴驯服

这里讲述的是上人驯服倔强的野驴的故事。记得有一年,有很多一群一群野生的驴子,因为破坏农作物,或是吃马的草,政府决定用直升机在空中射杀它们。有人知道了,说:不对!我们去救它们。万佛城这么大,又这么多草!

永安寺照上人房

作者:欧阳修草席蒲团不归尘,松闲石上似无人;峰阴欲午钟声动,自煮溪蔬养幻身。        --《全唐诗》卷349

送道虔上人游方

送道虔上人游方作者:灵澈律仪通外学,诗思入玄关。烟景随缘到,风姿与道闲。贯花留净室,咒水度空山。谁识浮云意,悠悠天地间。             摘自《全唐诗》

过融上人兰若

◎ 唐綦毋潜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作者简介】綦毋潜(692-749),唐代诗人。字孝通,一作季通,荆南(今属湖北)人。他与王维、王昌龄、李颀、储光羲等人有交

寄报德寺从上人

◎皎 然宗流许身子,物表养高闲。空色清凉寺,秋声鼓吹山。看心水磬后,行道雨花间。七叶翻章句,时时启义关。  摘自《诗僧句集》

心地善良必须以实际利益他人来展现

有些人稍微出现一点相、得到一点觉受,就生起欢喜心或傲慢心,按照修行窍诀的观点,这就是一种魔障。但没有闻思过的人往往不知道,反而拼命去执著,最终离解脱越来越远。--弟子规另解众生的数目如虚空般无边无际。

闻彻上人亡寄侍郎杨丈

◎ 柳宗元东越高僧还姓汤,几时琼佩触鸣珰。空花一散不知处,谁采金英与侍郎。摘自《柳宗元诗选》

黄念祖:必成正觉 第七卷

必成正觉 第七卷黄念祖老居士【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以偈颂曰。我建超世志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复为大施主普济诸穷苦令彼诸群生长夜无忧恼出生众善根成就菩提果】本品是必成正觉。上一品发大

寻三藏上人

寻三藏上人◎ 武元衡 北风吹雪暮萧萧,问法寻僧上界遥①。 临水手持筇竹杖,逢君不语指芭蕉②。【注释】①上界:上界天,在欲界之上有色界与无色界。这三界及三界内部都以禅定深浅分级。上界中色界因有物无欲而殊

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

◎ 岑 参昨夜云际宿,旦从西峰回。不见林中僧,微雨潭上来。诸峰皆青翠,秦岭独不开。石鼓有时鸣,秦王安在哉。东南云开处,突兀猕猴台。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喷壁四时雨,傍村终日雷。北瞻长安道,日夕生尘埃

李炳南:念佛三大利益

一、一句佛号能消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是过去的。)二、一句佛号能息除人生烦恼,消灾延寿得福慧(这是现在的。)三、一句佛号能跳出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世界,永远长生不灭(这是将来的。)

李炳南:宣化上人赞李炳南老居士

李老居士,名炳南,山东济南人,幼受儒学教育,深得孔门心法。长而学佛,亲近三宝,护持道场,为法门龙象。参访印光、太虚、虚云等高僧大德。研究佛理,诵持经典,书写佛经,讲解经典,躬行实践,贯彻始终。以文学之

示灵洲镜上人

示灵洲镜上人◎ 憨 山余昔游海门,登妙高峰,入无际三昧,入楞伽室。睹东坡老人代张方平手书《楞伽经》,与佛印禅师留作金山常住。是时举身毛孔,熙怡悦豫。如春生百草,不自知其所以然也。及后览教乘印证,乃知

供僧斋僧的功德利益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已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一、佛经中说供僧功德  《俱舍论》云:若能一昼夜持不杀戒,于未来生,决定不逢刀兵灾;若能以一粒诃子,以殷净心奉施僧众,于当来世,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韦应物凿崖泄奔湍,古称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贻之道门归,了此物我情。 摘自《韦苏州集》

念佛修因十种利益

信愿法师续法大师《阿弥陀经略注》云:详明法利,因果各十。因十益者,谓:一名万德,六时易修,七日得成,一生了办,众罪销灭,诸魔远离,增长善根,横截生死,佛性开显,愿光摄受也。果十益者,谓:三圣来迎,九品

随众过堂的利益

过堂,即佛门中的吃饭,系中国汉传佛教丛林中特有的仪制,早、午斋两次过堂,是将进食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行方法,在僧团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佛教思想和礼仪的统一。大过堂利益,古德云:好处有八。一、不懈怠故─

转经轮的利益

索巴喇嘛嘛尼轮的来源大悲怙主授记龙树祖师:在龙族地域的龙王宫里,菩萨拥有一个威猛的经轮,凡是看见、听说、触摸,或者想起这个经轮,会快速地从恶趣的痛苦中得以救度。你将会利有它做出利益众生大业。无量光阿弥

出家真正利益与功德

◎ 莲 池(著) 吴锦煌 (译) 古德云:最胜儿,出家好。俗有恒言曰:一子出家,九族生天。此者赞叹出家,而未明言出家之所以为利益也。岂曰:不耕不织,而有自然衣食之为利益乎?岂曰:不买宅,不赁房,而有自

发愿利益众生

梦参老和尚菩萨做些个什么事呢?利益众生。总的说一句,就是利益众生。要利益众生,你得有智慧,这个智慧你还得具足方便善巧。智慧不具足怎么办?发愿,你要发大愿,我经常地跟我们道友们说要发大愿。在《优婆塞戒经

衲衣的来源与功德利益

衲衣的来源与功德利益◎ 陈浦燕 衲衣就是用世人丢弃在粪堆上或者野外的朽坏破碎的衣片修补缝缀所成的法衣。衲衣的衲就是缝补的意思。《类书纂要》云:衲,补缝也。衲衣又作纳衣、粪扫衣、弊衲衣、五衲衣、百衲衣。

佛教之利益

佛 教 之 利 益◎ 守 培佛教流入中国已二千年,时间可谓久矣。而吾国人对于佛教犹未能洞明其利益与性情志趣,遂以农工人之眼光观佛教徒,谓佛徒不生利,佛教是消极,无益于世。余谓作此说者不明佛教之利益者也

持诵《地藏经》的功德利益

持诵《地藏经》的功德利益◎ 远 尘《地藏经》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是大乘佛教一部重要的经典,也是现代佛门中流传最广,修学人数最多的经典之一。《地藏经》中涵盖了多方面的佛教思想内容:经中讲

超度的功德和意义:对去世多年已投胎者仍利益很大

超度的功德和意义:对去世多年已投胎者仍利益很大先人即使去世很久,假使中阴身已经投胎,阳上为其所做功德仍然可以回向助其转业,可使他们在所生道中,获得福德资粮。有一个佛典故事:释迦牟尼佛之功德主,他的小儿

上人的心法

上人的心法恒实法师  师父上人、各位师兄、各位佛友,大家阿弥陀佛。欢迎大家今天到万佛圣城来参加我们的师父,也是创办人宣公上人,入涅槃十九周年的纪念日。今天佛友来的特别特别多,所以我们加开了几个斋堂,左

读诵经典中获得功德利益

如瑞法师阿弥陀佛,大家好!抗疫期间,禁足家中的居士多定功课--读诵佛经,我由衷地随喜赞叹。很多经典中都说,若能读诵受持本经,将获得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今天来谈谈,如何从读诵经典中获得功德利益。竭诚恭敬

佛法真利益

佛法真利益◎印 光佛法真利益,唯恭敬至诚者,能得其全。其余则随其诚之大小,而各有大小益耳。若只铺张虚华,以图悦人耳目,则或又有亵渎之罪。汝欲超荐父母,实为孝心,又何须问其有功效否。此问,足见汝之信心不

徐恒志:静坐的利益与方法

静坐的利益静坐是佛法修行的一法,对于身心健康,确为有益。以世法说:年老者静坐,可以减少头痛腰痛、眼花心乱、血压高、麻痹症等疾病;年轻者静坐,可以减少欲念,静定有智,遇事不太冲动,避免与人争斗。所谓血气

宣化上人:这些安放经书注意事项 你应该知道

我们研究佛法的人,对于安放经书的常识应该知道。譬如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无论是哪一部,我们应该看着这一切经典比我们的生命更重要,看着这一切经典比任何珍宝更重要。《金刚经》上说: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

兼顾生理与心理!戒杀素食的十大利益

素食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戒除杀心和嗔心。佛教有一部《十善业道经》,其中讲到戒杀的十大利益: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四、

日光菩萨咒功德利益

日光菩萨咒功德利益1、日光菩萨为受持大悲心陀罗尼者,说大神咒而拥护之:‘南无勃陀瞿那迷。南无达摩莫诃低。南无僧伽多夜泥。底哩部毕咄檐纳摩。’功德:诵此咒灭一切罪,亦能辟魔及除天灾,若诵一遍,礼佛一拜,

刘先和:为甚么要学佛 学佛有甚么利益

为甚么要学佛 学佛有甚么利益◎刘先和为甚么要学佛?学佛有甚么利益?笔者接触佛学二十年来几乎常常有人问及这个问题。回答为甚么要学佛,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为甚么呢?因为这里有一个缘的关系,世上的事凡涉及到

助印也能造恶业,宣化上人一句话说透,让人顿悟!

助印经书是三种布施的因缘具足: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财布施可以获得财富的果报;而法布施能得佛菩萨般若智慧加持;无畏布施则可以获得健康长寿。助印经书是广散财富的另一种形式,所以是财布施,然后传阅经典

作明佛母的殊胜功德利益

很多人都是知道作明佛母的,作明佛母为藏传佛教中赐予权威及怀法的本尊,其貌如十六妙龄美女, 全身红色为怀爱法,代表慑服人心;怒容表调伏四魔;其一面表法性一味;三目象征通达三世;四臂表四种成就(息灾、增财

药王菩萨的功德利益

药王菩萨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是一位非常殊胜的菩萨,在百姓之中,很多人都是非常信奉药王菩萨的。并且药王菩萨和药上菩萨本为兄弟的,都是非常愿意施药救人的。药王菩萨在证得菩提、得清净之力后,发起三大愿以除

药上菩萨的功德利益

我得菩提清净力时。虽未成佛若有众生闻我名者。愿得除灭众生三种病苦。一者众生身中四百四病。但称我名即得除愈。二者邪见愚痴及恶道苦愿永不受。我作佛时生我国土诸众生等。悉皆悟解平等大乘更无异趣。三者阎浮提

依止善知识有哪些利益

1.得近佛位:如法依止善知识,能使我们迅速接近佛果。因为一切修行必须在善知识的引导下完成,故《阿含经》视之为“全梵行”,如法依止,自然进步迅猛,为成佛捷径。2.诸佛悦豫:十方诸佛都会欢喜赞叹。这不仅因

烟供的功德利益有哪些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验,那就是在我们的生活或者修行中,时常会发生过一些无法说清原因、但不太顺利的事情,比如,心情莫名其妙地低落、噩梦连连、被人误解、身体突然生病,或者事业遭遇波折、儿女忤逆、亲友反目

虚空藏菩萨的功德利益

虚空藏菩萨是非常殊胜的菩萨之一,是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而对于有的人来说,虚空藏菩萨也是生肖虎和牛的本命佛,我们平时修行的时候也可以修行虚空藏菩萨,而且多多的修行虚空藏菩萨是有非常大的功德利

文殊菩萨心咒的功德利益是什么

说道文殊菩萨心咒我们就会想到文殊菩萨了,文殊菩萨是一位非常殊胜的菩萨,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般若经典关系甚深,故称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文殊菩萨是大智慧的象征。而文殊菩萨心咒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经典,很适合

文殊菩萨有哪些功德利益

文殊菩萨是一切众生在佛道中的父母。据《文殊师利般涅槃经》所记载:文殊菩萨是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之子。后来诣仙人处,求出家法,却无酬对者,乃皈依佛,出家学道,住首楞严三昧,行稀有难事,佛涅槃后四百五

供奉文殊菩萨的功德利益

相信很多人都在供奉着文殊菩萨,我们都知文殊菩萨是智慧的代表,所以现在很多人家中都会供奉文殊菩萨来获得聪明智慧,这是非常正确的,但是我们要注意供奉文殊菩萨的注意事项。文殊师利菩萨,译名妙吉祥,是无上智慧

无尽意菩萨的功德利益

其实关于无尽意菩萨的信息并不是很多,但是无尽意菩萨的经典是非常殊胜的,现在很多人都在修行无尽意菩萨经,我们在平时修行的时候也是可以认真修行的,而且多多的修行无尽意菩萨是有很多的功德利益的。无尽意菩萨遍

五大虚空藏菩萨对应的世间利益

佛法的根本目的是出离,然佛法不悖世间法,故世间利益亦是修行目的之一。就行者而言,先须自利,方能利人。如果佛法实践中没有利益体现,修行大约是碌碌无功的。利益,不仅行者自身心利益亦涵括利他,若广义言之即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