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宣化上人:普贤行愿品浅释【宣化上人】(八)
2025-07-31 10:20

我于一念见三世 所有一切人师子

亦常入佛境界中 如幻解脱及威力

又在一念那么短暂时间能见到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所有一切诸佛,亦常常入佛的境界里。佛的境界是不可思议,也就是一念万劫,万劫一念的境界,一般无智慧、无善根的人是不会相信这种境界,因为他们的智慧到不了这种境界。入佛的境界,也就是如幻三昧,也是解脱三昧,一切都得到解脱,一切都是如幻如化。游戏神通,净佛国土,教化众生,这是佛的境界、菩萨的境界,总而言之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如幻三昧,你说它是真的,它又如幻,你说它是假的,它又有真的情形,一切都得到解脱及大威德神通的力量。

于一毛端极微中 出现三世庄严刹

十方尘刹诸毛端 我皆深入而严净

在一个毫毛的头上,极微尘里,出现三世诸佛的庄严刹土,所谓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錀,就是这种境界。十方微尘国土,也在一个毛端上现出来,我在每一个毛端的宝王刹,每一微尘里转大法錀。我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力量,深入此境界里。

所有未来照世灯 成道转法悟群有

究竟佛事示涅槃 我皆往诣而亲近

所有未来时候一切的佛,诸佛成道,诸佛转法錀,教化一切有情众生,把佛事作完了后,示大涅槃,每一位诸佛临入涅槃时,我都到道场去亲近诸佛。

速疾周遍神通力 普门遍入大乘力

智行普修功德力 威神普覆大慈力

我很快圆满一切神通的愿力,用普门示现这种行愿,遍入一切大乘教海之中的力量。我有智慧和行深般若的力量,普修一切功德的力量,我有大威德,大慈悲愿力,普覆一切众生这种力量。

遍净庄严胜福力 无著无依智慧力

定慧方便诸威力 普能积集菩提力

周遍而清净所修的这种胜福力,胜福就是特别超胜,这种福不是普通人所有的,这是超出三界的福,也是佛菩萨所修的福德。为什么只有菩萨,才有此周遍清净的胜福力?因为除了佛以外,就是菩萨才有这种周遍清净的胜福力,才能有这种庄严。佛的身体叫福慧二严身,菩萨的身体,也是福慧二严身,用福和慧来庄严他的身。这种福和慧都是在无量劫中所修种种善根,做种种善事,才能有这种胜福来庄严,福德是殊胜的,智慧也是殊胜的,什么智慧是殊胜的?这种智慧是无所执著,也就是无所依。我们一般人的智慧都有所执著,见到什么境界,便执著到什么境界,所以不能得到解脱。这种解脱智慧,是真正明了的智慧,如有所执著,那是小智小慧,是属于世智辩聪。定慧要双辅并行,没有定力,不能生慧力;没有慧力,则显不出定力。有大智慧才有定力。定力是如何产生呢?是由戒力而来,不持戒便没有定力,没有定力便没有慧力,也就没有戒力。有智慧的人才能持戒。人因为无明太重,所以没有智慧。没有智慧,犯戒尚不以为犯戒,还以为仍守著戒,这就是太愚痴了,是不犯而犯。所说的定慧方便,方便法是无有定法,也就是观机逗教,因人说法,所谓因人施教,应病予药。并且有威德神通的力量。所有的一切都是积集而成的,也是由小而大,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菩提也是一点一点修成的,不是一天成功的。释迦牟尼佛在三大阿僧祗劫修福修慧,也就是积聚菩提。百劫种相好,也就是积聚菩提。怎样叫积聚菩提呢?如你们学佛法,由去年一开始,就是学菩提,学菩提也就是积菩提,积菩提也就是集菩提,集中一起,你一开始学菩提到现在,你的菩提一天比一天多了,你懂的佛法也一天比一天多了。你一开始学佛法时,我讲什么,你都听不懂,过了一个时候,就懂一点,这叫积集菩提。再听久一点,你都明白我所讲的,为什么你都明白了?因为你积集菩提了,明白佛法了。那积集菩提要有个力量,有个恒远心,不是你今天积,明天就不积了,你今天学,明天就不学,不学就丢了。学佛法就是积集菩提,你不学佛法,就是把菩提丢了。菩者觉也,你丢了菩提,就是不觉,不觉悟自己错了,不觉悟把时间空过了,不学佛法,各处乱跑便是愚痴,愚痴的人不能积集菩提,积集菩提要有定慧的力量,有神通的力量,然后才有积集菩提的力量。菩提的力量就是觉力。觉悟,是不明白的事,明白了,本来不懂佛法,现在一听就明白了,甚至不听都觉道了。明白修戒力很重要,一定要守戒力。如随便出去喝酒,不守戒力,都叫不积集菩提。

清净一切善业力 摧灭一切烦恼力

降伏一切诸魔力 圆满普贤诸行力

我们人做善事,为何不能成佛?因为善恶夹杂,做点善事,又夹杂一点恶事;做点恶事,又夹杂一点善事。如你帮助穷人,帮完他之后,又想利用他,叫他帮你做事,也不给他钱,而此人因你以前对他好,他又不好意思向你要钱。做任何善事,若有自私心、有企图、有所希望,欲得到好的果报,那么在你所作的善业中就不清净,即善业中夹杂恶业了,所以我们做一件事情,希望人再帮助自己,这就是自私心。为什么帮助人后,又希望他人对自己生好感呢?你现在帮助人,希望对方感激你、谢谢你,将来再帮助你,这岂不是一个贪心?这并不是真正帮助人。真正帮助人是施恩不求报,予人不追悔,对任何人有好处,勿求报酬。假若他有回报心,那是他自己的事,而你有这种希望,就是贪心、攀缘。好像有些人做善事,供养三宝,无论拿点东西,皆要在报纸上卖广告,虚张声势,要人知道他是个大护法,这就不是真善,所谓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恶恐人知,即是大恶。你做善事,欢喜人知道,这就不是真善,因为贪图一个好名,即是假善,可是假的,还比不作的好一点,假的亦会慢慢的变成真的。做的恶事,怕人知道,即是大恶。所以做善事欢喜人知,是不清净的善业,有人问:那是不是我偷偷地去做善事呢?那也不必,你不必想要人知道,也不必想不要人知道,若你一定要偷偷的不让人知道,那也是好名,好不叫人知道的名,所以行道就在这里,你要行所无事,做出来好像没有做过一样。做善事叫人知,是好名,做善事不叫人知,也是好名;好不要人知的名。难就难在这里。做善事叫人知,是执著;做善事不叫人知,也是执著;就要行所无事,勿执著,做这件事就好像没有做,既然没有做,又怎会有好名的心和不好名的心呢?没有,这叫清净善业。清净一切善业力,这种力量特别大。摧灭一切烦恼的力量,摧伏消灭你的烦恼,这个最难,人怎样都可以,但是要没有烦恼,是最难的一件事。烦恼无尽,因为它没有穷尽,所以它最难,四宏愿里说:烦恼无尽誓愿断。,誓愿断就是摧灭,摧灭也是断,断一切的烦恼,断到那里去?从那一个地方断呢?怎样断法?又如何灭呢?不生就灭了,有生就有灭,有灭就有生,不生不灭就没有烦恼,这就是摧伏一切烦恼。贪嗔痴就是烦恼的根本,没有贪心、嗔心、痴心,就是摧灭一切烦恼力。你可以发愿,发一个烦恼誓愿不断的愿,那不断留著作什么?留著它用处大了。你要断了烦恼,菩提也断了,烦恼即菩提,那就是要变,怎么变呢?所谓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所以烦恼要化,要紧的地方在这里。所以烦恼要变,不要断,一断就把菩提断了,那如何化呢?当然有方法,现在科学这么进步,化学这么昌明,所以烦恼,以前是断,现在用化。烦恼是冰,菩提是水,你要把冰打碎,放到一边,这是断了,可是菩提也没有了。你若用阳光把冰照化了,冰就成水,水就是菩提,所以说烦恼即菩提,也是这个道理。烦恼化了,变成水,变成本有的佛性,那就是菩提,那就是觉道,这是很浅显的道理,我常常对你们讲,不过你们都不注意听,所以不会用。你若用一大块冰往人身上打,会打人打得头破血流,立刻与阎罗王见面。如果你把一块冰化成水,你用水往人身上泼,纵使用几千万磅的力量,也打不死。由此证明,若你用菩提心教化众生,众生会欢喜;若用烦恼教化众生,众生宁可死,也不接受你的教化。一样的东西,冰变成水而已,所以我们要化烦恼,不要断烦恼,烦恼断了,菩提也没有了。所以烦恼是从菩提而来,但要变成水,故说冰是水,水是冰,因为这个,所以烦恼即菩提,你会用就是菩提,不会用就是烦恼,会用时是妙不可言,不会用是粗不可言。降伏一切诸魔力:降伏是使他不来扰乱修道,而且能变成护法。有种种降伏:有以自己神通来降伏一切诸魔;有以自己的道力来降伏诸魔;有以自己德行来降伏诸魔;有以自己的定力来降伏诸魔;有以自己的慧力来降伏诸魔;有以自己的戒力来降伏诸魔,所以降伏诸魔,有许多种。

而诸魔也不是一种:有天上的天魔;有地上的地魔;有人间的人魔;有鬼怪里的鬼魔;有魑魅魍魉之中的魑魅魍魉魔;又有境魔,境界的魔;又有病魔;又有自心魔,外边的魔;一切天魔、地魔、神魔、鬼魔、人魔以及魑魅魍魉魔,都容易降伏,唯有自心魔不容易降伏,自心魔时时刻刻都在你的心里,令你不守规矩,所以最难降伏的就是自心魔,如果持戒力坚固,有真正的戒力,一切魔王也没有魔王的法术可以摇动你这种戒的力量,如果你有定力,也可以降伏一切魔,所谓泰山崩前而不惊,美女当前而不动。泰山在你面前崩塌,而不生恐惧心。人最容易犯淫欲的魔,无论男人、女人,对淫欲魔来了,就不容易定得住,这种淫魔,或假藉一般人来魔你,或现出一个变化的身来魔你,或者在梦魅中来魔你。变化身或假藉一般人来魔你,你都不动,他就在梦中来魔你,来想得到你的宝贝,所以在梦中变成最美貌的人来引诱你,你这时如果没有定力,就会被这种种淫欲的魔鬼所扰乱。这淫欲魔,对男人就现女人身;遇女人他现男人身,他或者现出最美貌,或者现出你平日最欢喜的人,这样子,就会被魔的境界转。如果有定力,就不会被魔的境界所摇动。总而言之,魔有种种的魔,降伏魔的方法,也要有种种方法,如有智慧的力量,也可以降伏诸魔,用智慧宝剑,斩除一切魔王。被魔所摇动的人都是愚痴而没有智慧的人。魔是魔罗,翻译为杀者,专门破坏修道人的道业。降伏诸魔:有的用咒力降伏诸魔,持咒圆满可以降伏诸魔;诵经纯熟也可降伏诸魔;拜经拜得有感应,也可以降伏诸魔。降伏诸魔的方法很多,因为魔王的种类很多,所以降伏诸魔的方法很多,就看你临时会用不会用。持咒:楞严咒有五会,此五会又分出五部。中央是佛部,以毗卢遮那佛作为部主,亦是释迦牟尼佛。东方是金刚部,以阿閦(音同触ch)佛作部主。南方是宝生部,以宝生佛作部主。西方是莲华部,以阿弥陀佛作部主。北方是羯摩部,以成就佛作部主。此五方五部有五种法:(1)息灾法:即息灭一切灾难。(2)增益法:诵此咒,能帮助你增加你的道心,增加你的智慧,一切都对你有益。(3)降伏法:以咒的大神通力来降伏,令你守规矩。(4)勾召法:无论魔距离多远,千里、万里、万万里、百千万万里,甚至在其他世界、其他星球里,你一诵此咒,就可把他勾召过来,他不来亦不行。(5)成就法:无论做什么事情,一诵此咒,皆可成就。咒中包括这五种力量,楞严咒是妙不可言,有不可思议的境界。这叫降符一切诸魔力。

圆满普贤诸行力:普贤菩萨的行力最大,他修行的行力第一。他住在中国四州峨嵋山,是四大名山之一。有些修道人到四川去礼拜峨嵋山,常常看到有一种金光。山很高,有一百多里,上山不易,可是仍有很多人不怕千辛万苦,登山涉水去礼拜普贤菩萨。为什么?因为普贤菩萨曾发愿:有人去朝拜峨嵋山,他都帮助这些人成就道业,所以有很多修道人去礼拜普贤菩萨。圆满普贤菩萨一切诸行力,普贤菩萨的行力是不容易圆满,如前边所发的十种大愿王,每一愿都要修到圆满,修到虚空没有了,众生没有了,众生的业没有了,众生的烦恼也没有了,他的愿力还是无穷尽。

普能严净诸刹海 解脱一切众生海

善能分别诸法海 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严净诸刹海:普遍能庄严而清净所有一切犹如大海一般多的诸佛国土。解脱一切众生海:所有众生都是有所执著,因有所执著而不能得到解脱,没有解脱就得不到真正的自由。为什么得不到自由?因为有所执著。以前有位比丘向一位善知识请问开示,他穿袍搭衣,长跪合掌请问善知识:用什么方法才能得到解脱呢?善知识说:谁把你绑上了?比丘一想:无人绑我,是我将自己绑上。于是就豁然开悟,得到解脱。解脱一个众生、二个众生是容易的,但要令一切众生得到解脱是很困难的事,不过虽然难,你要去作,那也就不难了。善能分别诸法海:诸法是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三藏是经(一切经典)、律(戒律)、论(论学);十二部是(1)长行、(2)重颂、(3)授记、(4)孤起(和前后经文无关,突然间生出几句偈颂,如金刚经里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5)无问自说(无人问而佛自说,如阿弥陀经是无问自说的经典)、(6)因缘(讲种种的因缘)、(7)譬喻(如法华经的譬喻品)、(8)本事(讲佛的本事、菩萨的本事或罗汉的本事)、(9)本生(今生之事)、(10)方广(讲大方广部)、(11)未曾有(讲未曾有之事)、(12)论议。十二部又分出大乘、小乘、菩萨乘、缘觉乘、声闻乘、佛乘。你如果不知道,就不知道修那一个行门好。所以善能分别诸法海,佛法犹如大海,你能分别诸法实相,就可以依法修行。能甚深入智慧海:如你能分别诸法海,就能深入诸法;深入诸法,就得到无量无边的智慧。无量无边的智慧犹如大海一样。

普能清净诸行海 圆满一切诸愿海

亲近供养诸佛海 修行无倦经劫海

普能清净诸行海:一切修行的行门犹如大海,我在修道时,必须要纯一不杂,专一修行清净的行门,不能在清净行门里,有丝毫染污法存在,所以叫普能清净诸行海。圆满一切诸愿海:修行必须要发愿,发愿必须要满愿,满愿才能谓之圆满,所以我发一切的愿,要满一切的愿。我修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必须要同普贤菩萨愿力一样,圆满一切的愿,犹如大海那么多,所以叫圆满一切诸愿海。亲近供养诸佛海:十方诸佛犹如大海一般无量无边,我都要亲近供养诸佛海。修行无倦经劫海:修行不能有所疲倦,经过无量无边那么多的时间,那么多的劫数,犹如大海一样,我也一定精进,毫不疲倦。

三世一切诸如来 最胜菩提诸行愿

我皆供养圆满修 以普贤行悟菩提

三世一切诸如来:三世一切诸佛。最胜菩提诸行愿:修行最胜最微妙的觉道和一切行愿。我皆供养圆满修:十方诸佛所修最胜菩提诸行愿,我也同时供养圆满修行,和十方诸佛一样。以普贤行悟菩提:我修行普贤十大愿王的行愿,觉悟菩提觉道。

一切如来有长子 彼名号曰普贤尊

我今回向诸善根 愿诸智行悉同彼

一切如来有长子: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有一个大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他的名子叫普贤尊者。我今回向诸善根:我现在把我所修行一切诸善根,回向给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愿诸智行悉同彼:愿我的智慧和我修行的行门,和普贤菩萨是一样的。

愿身口意恒清净 诸行刹土亦复然

如是智慧号普贤 愿我与彼皆同等

我发愿我这身口意三业,常常清净,身不造杀盗淫的恶业,口不造绮语、妄言、恶口、两舌之恶业,意不生贪嗔痴的恶念。我所修的行门和所有的国土,也是清净的,要像普贤菩萨那么大的智慧,那样清净的行门,清净的国土,我愿意我所有一切和普贤菩萨都是一样的,我发愿学普贤菩萨,行普贤菩萨的行,修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法,成就普贤菩萨的智慧,不可思议的神通妙用,一切一切我都愿意和普贤菩萨是一样的。

我为遍净普贤行 文殊师利诸大愿

满彼事业尽无余 未来际劫恒无倦

我为普遍清净圆满普贤的行愿,也要圆满文殊师利菩萨的一切大愿,普贤菩萨和文殊师利菩萨所修的行愿,所成就的功德事业,我和他们都是一样的。我修行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至无尽劫,常常没有疲倦和懒惰的时候。

我所修行无有量 获得无量诸功德

安住无量诸行中 了达一切神通力

我所修行的行门无量无边,修行所得到的功德也是无量无边。我在无量法门里安住不动,在一切行门之中我都常常修行,明白通达一切诸佛神通的力量。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菩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文殊师利菩萨智慧最大,在菩萨中资格最老,在过去曾经作过释迦牟尼佛的师父。今生释迦成佛,他仍示现菩萨相为法王子来助佛扬化,他的智慧非常勇猛。勇猛的智即是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在中国五台山建立道场,山有中台、东台、西台、南台和北台,气候非常寒冷,在夏天山上亦有雪。普贤菩萨智慧修行的行门也是非常勇猛。我现在所修行十大愿王的一切善根都回向,愿随文殊师利菩萨修学,永远随著普贤菩萨常常修习佛法。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世诸佛都称赞普贤菩萨和文殊师利菩萨,像前面所说最殊胜的十大愿王,我今回向我所有的善根,为成就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这个殊胜行门。

愿我临欲命终时 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 即得往生安乐刹

愿我将来临欲命终时,全部一切报障、业障、烦恼障皆除去。无报障就不受果报之苦;无业障不受来生的业报;无烦恼障,就能断无明。亲自去见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我即刻得到往生安乐的国土。

阿弥陀佛是梵语,叫无量寿,因为他寿命无量,又叫无量光,因为他光明无量。这位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和娑婆世界众生乃至十方国土,此世界、他世界、此国土、他国土,无量诸佛国土的一切众生都有缘。为什么都有缘?因为他在因地时,发愿:如我成佛后,我的国土是极乐世界,所有十方世界再没有我的世界那么快乐。十方所有一切众生,若欲生到我国,只要持我名号,我一定接他来成佛。如他不成佛,我亦不成佛。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愿来度众生,因此十方众生谁诚心念南无阿弥陀佛,皆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尤其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最后亦是发愿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西方阿弥陀佛,在密宗是属于莲华部。在东方世界是阿閦(音同触ch)佛,属于金刚部,专修金刚不动法。金刚法主要是降伏法、勾召法。为什么可以把魔勾召过来?因为有金刚力士,如警察下拘票,不来不行,这叫勾召法,亦是降伏法。金刚力士现出金刚相貌,令妖魔鬼怪害怕。阿弥陀佛修的法是摄受法,用慈悲的力量接引众生到他的国土去。降伏法是降伏以后,叫你以后不可胡作非为,不守规矩,但你还是可以愿到那儿就到那儿。摄受法是阿弥陀佛发愿接引众生到他的国家里,跟著他修行。所以阿弥陀佛和阿閦(音同触ch)佛,一位是用慈悲教化众生,一位是用威德来教化众生;一个是折伏,一个是摄受。所以这两位佛在娑婆世界教化众生,和众生最有缘。

我既往生彼国已 现前成就此大愿

一切圆满尽无余 利乐一切众生界

你如能念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愿力就接你到极乐世界去,这个修行普贤十大愿王的人说:我既然往生到极乐世界去,我就成就我所修行这十大愿王的大愿,所有一切法门、一切行门,修行尽皆圆满了,尽皆无余了。圆满我所修行的行门,我所发的愿力。一切都圆满没有一点余欠。这时我的一切行、一切愿都圆满了,我修行的功夫圆满,具足一切神通妙用,我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利益安乐一切的众生界,所有的众生都要度他们成佛,为什么?因为我得到安乐了,所以我要令一切众生得到安乐。

彼佛众会咸清净 我时于胜莲华生

亲睹如来无量光 现前授我菩提记

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有莲池海会诸大菩萨,都是清净的。在这时候,我从胜妙的莲华里化生,花开见佛,亲自面睹极乐世界无量光佛,即时现前为我授记,授我觉道的记别号,说我何时可以成佛。

蒙彼如来授记已 化身无数百俱胝

智力广大遍十方 普利一切众生界

承蒙阿弥陀如来授记完了,我又化身无数,百千万亿那么多的化身,我的智慧广大,和佛的智慧一样,遍满十方一切处,广度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皆成佛道。

End

法然上人

◎ 水谷幸正法然上人(1133-1212)是独生子,幼名势至丸。崇德帝长承二年(1133)四月七日(西历5月20日),生于美作国久米南条稻冈庄,其父漆间时国为押领使(维持地方治安的豪族),其母名秦氏。

无尽上人东林禅居

无尽上人东林禅居 唐李颀草堂每多暇,时谒山僧门。所对但群木,终朝无一言。我心爱流水,此地临清源。含吐山上日,蔽亏松外村。孤峰隔身世,百衲老寒暄。禅户积朝雪,花龛来暮猿。顾余守耕稼,十载隐田园

天竺寺送坚上人归庐山

天竺寺送坚上人归庐山唐白居易锡杖登高寺,香炉忆旧峰。偶来周不系,忽去鸟无踪。岂要留离偈,宁劳动别容。与师俱是梦,梦里暂相逢。 摘自《 禅诗三百首》

宣化上人的故事——野驴驯服

这里讲述的是上人驯服倔强的野驴的故事。记得有一年,有很多一群一群野生的驴子,因为破坏农作物,或是吃马的草,政府决定用直升机在空中射杀它们。有人知道了,说:不对!我们去救它们。万佛城这么大,又这么多草!

永安寺照上人房

作者:欧阳修草席蒲团不归尘,松闲石上似无人;峰阴欲午钟声动,自煮溪蔬养幻身。        --《全唐诗》卷349

送道虔上人游方

送道虔上人游方作者:灵澈律仪通外学,诗思入玄关。烟景随缘到,风姿与道闲。贯花留净室,咒水度空山。谁识浮云意,悠悠天地间。             摘自《全唐诗》

过融上人兰若

◎ 唐綦毋潜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作者简介】綦毋潜(692-749),唐代诗人。字孝通,一作季通,荆南(今属湖北)人。他与王维、王昌龄、李颀、储光羲等人有交

寄报德寺从上人

◎皎 然宗流许身子,物表养高闲。空色清凉寺,秋声鼓吹山。看心水磬后,行道雨花间。七叶翻章句,时时启义关。  摘自《诗僧句集》

闻彻上人亡寄侍郎杨丈

◎ 柳宗元东越高僧还姓汤,几时琼佩触鸣珰。空花一散不知处,谁采金英与侍郎。摘自《柳宗元诗选》

黄念祖:德遵普贤 第二卷

德遵普贤 第二卷黄念祖老居士本品是第一品的继续,是通序中众成就的补充,不但是补充数量,而更重要的是会众崇高无比的妙德,无边的圣众完全都是尊重修持普贤大士的德行。普贤之德说不能尽,他是华严的长子,在华严

寻三藏上人

寻三藏上人◎ 武元衡 北风吹雪暮萧萧,问法寻僧上界遥①。 临水手持筇竹杖,逢君不语指芭蕉②。【注释】①上界:上界天,在欲界之上有色界与无色界。这三界及三界内部都以禅定深浅分级。上界中色界因有物无欲而殊

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

◎ 岑 参昨夜云际宿,旦从西峰回。不见林中僧,微雨潭上来。诸峰皆青翠,秦岭独不开。石鼓有时鸣,秦王安在哉。东南云开处,突兀猕猴台。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喷壁四时雨,傍村终日雷。北瞻长安道,日夕生尘埃

李炳南:宣化上人赞李炳南老居士

李老居士,名炳南,山东济南人,幼受儒学教育,深得孔门心法。长而学佛,亲近三宝,护持道场,为法门龙象。参访印光、太虚、虚云等高僧大德。研究佛理,诵持经典,书写佛经,讲解经典,躬行实践,贯彻始终。以文学之

示灵洲镜上人

示灵洲镜上人◎ 憨 山余昔游海门,登妙高峰,入无际三昧,入楞伽室。睹东坡老人代张方平手书《楞伽经》,与佛印禅师留作金山常住。是时举身毛孔,熙怡悦豫。如春生百草,不自知其所以然也。及后览教乘印证,乃知

百丈怀海禅师《坐禅仪》浅释

禅者百丈怀海禅师(720-814)是唐代著名的禅门高僧,佛教清规戒律的创立者。福州长乐人,俗家姓王。初依朝阳西山慧照禅师披剃出家,后从衡山法朗和尚受戒。原在庐江(今安徽庐江)俘搓寺阅藏,听说马祖道一禅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韦应物凿崖泄奔湍,古称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贻之道门归,了此物我情。 摘自《韦苏州集》

楼宇烈:普贤行愿与大乘佛教的修证

普贤行愿与大乘佛教的修证楼宇烈在汉传佛教中,普贤菩萨与地藏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分别表征了大乘佛教的行、愿、智、悲四种精神。他们被广大佛教信众视为悟入佛之知见的引导者,实践佛法和成就佛道(上求菩提,

元音老人浅释大愚法师“解脱歌”

大愚法师作的《解脱歌》,是步永嘉禅师《证道歌》原韵附和的一首歌。大愚法师平生著录很少,除了《解脱歌》外,就是临隐居之时不辞而别留下了一首告别诗。《解脱歌》很珍贵,把我们修法怎样用功,怎样证道都说得很清

元音老人:“解脱歌”浅释

大愚法师作的“解脱歌”,是步永嘉禅师“证道歌”原韵附和的一首歌。大愚法师平生著录很少,除了“解脱歌”外,就是临隐居之时不辞而别留下了一首告别诗。“解脱歌”很珍贵,把我们修法怎样用功,怎样证道都说得很清

普贤信仰的现代诠释

◎ 温金玉在中国佛教传统信仰中有四大名山之说,四大名山即是四大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代表了中国佛教的特质。明清之后,金五台、银峨眉、铜普陀、铁九华的说法一直在民间盛传。其实四大菩萨是佛陀悲、智、行、愿四

上人的心法

上人的心法恒实法师  师父上人、各位师兄、各位佛友,大家阿弥陀佛。欢迎大家今天到万佛圣城来参加我们的师父,也是创办人宣公上人,入涅槃十九周年的纪念日。今天佛友来的特别特别多,所以我们加开了几个斋堂,左

陈兵:普贤行愿研修会2011年国庆禅修活动纪实

2011年10月3日,伴着国庆假期的第一场雨,来自全国各地的四十多位师兄齐聚成都,共同前往崇州白塔寺,参加普贤行愿研修会2011年国庆禅三。当晚,在白塔寺居士楼的禅堂里,普贤行愿研修会同仁把研修会的发

宣化上人:这些安放经书注意事项 你应该知道

我们研究佛法的人,对于安放经书的常识应该知道。譬如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无论是哪一部,我们应该看着这一切经典比我们的生命更重要,看着这一切经典比任何珍宝更重要。《金刚经》上说: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

助印也能造恶业,宣化上人一句话说透,让人顿悟!

助印经书是三种布施的因缘具足: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财布施可以获得财富的果报;而法布施能得佛菩萨般若智慧加持;无畏布施则可以获得健康长寿。助印经书是广散财富的另一种形式,所以是财布施,然后传阅经典

五十阴魔浅释

即时如来。将罢法座。于师子床。揽七宝几。回紫金山。再来凭倚。普告大众。及阿难言。汝等有学。缘觉声闻。今日回心。趣大菩提。无上妙觉。吾今已说。真修行法。‘即时如来’:在这个时候,如来‘将罢法座’:《楞严

五方佛浅释|五方佛心咒

五方佛的表法意义一、毗卢遮那佛:本尊面为白色,象征无垢、无恶。他右手持法轮,象征法轮常转;左手持铃,象征他以和蔼、慈悲、可亲的能力法度施教。大日如来象征五智中的“法界体性智”,说明“理智具足,觉道圆满

悟道的浅释

道非名,名非道。特别说明的是道在经书中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无形无象的道。也就是主宰万化的道。另一种说是道的运化叫道。如经书中有说:“见道方修道,不见复何修?”见性光也叫见道,如意珠、交合、莲胎、都叫道

宣化上人开示:三灾因何而生起

因为人有贪心,就发生水灾;人有瞋心,就发生火灾;人有痴心,就发生风灾,所以三灾是由三毒而生起的。我们人人都具足贪瞋痴三毒之心,这个心一天比一天扩大,到了一定限度时,就形成大灾劫来临!三灾是依次第发生的

卢志丹:践行菩萨道的纲领——普贤十行愿

践行菩萨道的纲领普贤十行愿现代人学佛发菩提心,有一个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向普贤菩萨学习,以《普贤行愿品》为修行指南。普贤菩萨是印度佛教经典中的著名菩萨之一,在中国佛教信仰中更被奉为四大菩萨(文殊菩萨、普

受蕴的浅释

受蕴即是领取纳受之意。对于顺境与逆境的领纳感受,它可分为身受和心受。身受由五观和五境所引起,它有苦、乐、舍(不苦不乐)三种感受;心受由意根所引起,有忧、喜。固受有苦、乐、忧、喜、舍五种性质。依于六根所

宣化上人讲解:十方佛第一佛

“阿弥陀佛”是梵语,梵语,就是印度讲的话,翻译成中文就叫无量光,又叫无量寿。无量光,因为他智慧无量;无量寿,因为他福德无量。智慧无量,就叫无量光;福德无量,就叫无量寿。我们为什么要念佛呢?就因为阿弥陀

宣化上人讲解:勤修忍辱波罗蜜的好处

凡是佛菩萨,皆坐在大莲花之上,这是表示「开悟」。若是不开悟,那就没资格坐在莲花之座。你想坐大宝莲花吗?首先要勤精进,不可懈怠,不可放逸。修道最大的障碍,就是懒惰。所谓「不怕慢,只怕站;站一站,二里半」

宣化上人开示:该如何修忍辱波罗蜜呢

人们为什么不知足?因为多欲多贪,贪而无厌,贪求不已,所谓“欲望无止境”。白天醒时在贪,夜间在梦中也贪。为什么要贪?因为不知足。如果知足,就不会贪求。我们起贪心,是因为有欲望的缘故。若是没有欲望,那就不

普贤延命菩萨

普贤菩萨,梵音名号Samantabhadra ,或 Vishvabhadra。音译三曼多跋陀罗菩萨、三曼陀菩萨。又作遍吉菩萨。我国佛教四大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之一。普贤菩萨辅

普贤延命菩萨密教释意

在密教之中,以此菩萨表示菩提心,视之与金刚手、金刚萨埵、一切义成就菩萨同体。一行《大日经疏》卷一解释普贤,谓‘普’是遍一切处之义,‘贤’是最妙善之义。以菩提心所起之愿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处,纯一妙

普贤延命菩萨手印

普贤延命菩萨普贤菩萨有增益、延命的性德,当他住于增益延命三昧的境界之时,就成为普贤延命菩萨(Samanta-bhadrayuh)。依照密教经典的记载,若有众生能对此一菩萨如法修持与祈求,则“终不堕三恶

普贤延命菩萨像

依照密教经典的记载,众生若能对此一菩萨如法修持与祈求,则‘终不堕三恶道,定增寿命。终无夭死短命之怖,亦无恶梦魇魅咒诅恶形罗刹鬼神之怖。亦不为水火兵毒之所伤害。’而且能‘具大福智,胜愿圆满。官位高迁,富

普贤菩萨延命真言及注音

普贤菩萨延命真言:发吉啦 喻舍耶 哄哄施气司哇哈普贤菩萨延命真言注音: FA JI LA YU SHE YU HONG HONG SHI QI SUO HA佛说一切诸如来心光明加持普贤菩萨延命金刚最胜

普贤延命法

谓以普贤延命菩萨为本尊,为除障延命所修之法。其修法之仪则为:安置普贤延命像,正面为大坛,左侧为圣天坛,右侧甲胄形之火炉为护摩坛,四隅为四天王坛,东方天坛之左侧设十二天坛,本尊前七层上各燃七轮灯,道场之

普贤王如来双身像

密宗佛像的双身相有很多,如普贤王如来、金刚萨埵、莲花生大士、黄财神、明王、金刚等均有双身相。现以普贤王如来双身相为例,来解释其中之密义。普贤王如来双身相介绍—蓝色佛父(男)与白色佛母(女)不着衣衫,一

普贤王如来是尊什么佛

普贤王如来(梵文:Samantabhadra,藏文:Kuntuzangpo),又称法身普贤,密宗无上瑜伽部信知仰的本初佛(藏文:Dang-po'i sangs-rgyas,英语:Adi-Buddha或

二十臂普贤延命像与治病延寿的普贤延命法

二十臂普賢延命像,日本鐮倉時代延命普贤菩萨圣像有二臂像及二十臂像两种。依经典所记,其二臂像如满月童子形,头戴五佛顶冠,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召集金刚铃,坐千叶宝莲华。其二十臂像,左十臂持莲花、剑、轮、舌

“普贤菩萨”与“普贤延命菩萨”有什么区别

“普贤菩萨”与“普贤延命菩萨”有什么区别.《大日经疏》云:“普贤菩萨者,‘普’是便一切处,‘贤’是最妙善哉,谓菩提心所起愿行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故以为名。”普贤菩萨所乘之六牙白象,六牙代表六

普贤王如来和五方佛有何关系

普贤王如来、五方佛、释迦牟尼佛三者一味一体,并非别别他体,他们仅是观待不同有情而分别作的安立。普贤王如来,乃心的实相本体,是法身佛。他并无报身、化身那样的刹土,是五方佛面前所显现的境界,并非凡夫六根识

普贤王如来如何成佛的

普贤王如来能成佛,他是怎么修行成就的?往生到极乐世界成就的。十大愿王什么时候圆满了?他往生到极乐世界的时候,亲近阿弥陀佛,十大愿王才圆满。这个信息很重要!普贤王如来早就成佛了,成了佛之后到娑婆世界、到

普贤王如来和大日如来的区别

密宗有不同百的流派。毗卢遮那佛代表法界体性智,这是密宗大部份流派的观点,除了宁玛巴的传承以外。依宁玛巴(红教)的传承,普贤王如来是法性本初佛,他化身为五方佛,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就是五方佛之一。普贤

普贤王如来简介

普贤王如来(梵文:Samantabhadra,藏文:Kuntuzangpo),又称法身普贤,藏密的本初佛(藏文:Dang-po'i sangs-rgyas,英语:Adi-Buddha或英语:Adibu

普贤王如来为何要抱女人

一方面是为了应众生之机而显现的,因为藏密是针对西藏人讲的(当然也是为广大众生讲的),西藏人非常着相,说我们都是佛,他们就不能接受。他们认为:“假如我们是佛,怎么不能显神通呢?也不具足万能嘛!所以我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