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宣化上人:什么是三苦、八苦、无量苦?
2025-07-28 13:16

释迦牟尼佛修道时,父系亲属有三人跟着他出家,母系亲属也有二人随佛修道,这几个人最后却离开佛了。什么原因呢?有三人说佛修道太苦,受不了这苦,故离佛而去,修另外法门;另有二人见佛喝牛奶粥,以为佛受不了苦,贪图享受,故也离佛而去。你看看,众生的根性是没有法子满足,所谓:诸佛菩萨难满众生愿。众生所愿意的,是种种不同,他所愿意的,就是他所贪的,没有满足之时。你这时满足他这种愿,但他又生出另一种欲,故贪欲是无底洞。什么时候也不能满足,贪来贪去,从有生以来,就贪。从少而壮,壮而老,老而死,一生皆在贪求。贪求名,就死在名上;贪求利,就死在利上。贪求名,就被火烧死;贪求利,就被水淹死,这是水火二灾。再贪求荣华富贵,就死在风里。众生都把世事看得那么重要,放不下。

释迦牟尼佛修行时,忍苦耐劳,一同修行的人都离他而去,转而修外道法。我们现在依照佛法来修行,所以很多人都不同意,都以为修道吃亏太大了。他们拿不出真心,发不出真愿。有些人出家后仍是混吃等死,不理会自己的生死有没有了,随随便便就让一天空过,等无常鬼来到时,就一点把握都没有,生死俱不自由。 所以这样的出家,是空过光阴。我们不要以为在佛教中,就可以随便造罪业,这样是佛教中的罪人! 释迦牟尼佛修人所不能忍受的苦行,终于开悟成佛,他首先转四谛法轮苦、集、灭、道。

苦:有三苦、八苦、无量苦。

三苦:苦苦、坏苦、行苦。

苦苦:是贫穷的苦。

坏苦:是富贵的苦。

行苦:是不贫不富的苦。

略述如下:

(一)贫穷的苦苦本来连房子也没有得住,又没有御寒之衣,也没有避热之衣,而且又没有饭吃,你看这有多苦。这是苦上加苦,苦中加苦,万苦交煎。为什么会受到这样的苦呢?因为在往昔中不好好修行,或欺师灭祖,或轻法慢教,或做种种恶事,尽听自己伶俐虫、精细鬼的教唆,因为不知道修行,就堕落而受这样的苦。受这种苦的人,大多数是畜生转。因前生毁谤大乘,欺师灭祖,故堕落到地狱中,而后转变成饿鬼、畜生,最后做人,但又诸根不具,五官不端正。

(二)坏苦这不是贫穷人所受的苦,而是富贵人所受的苦。富人衣食住行俱全,有飞机、轮船、洋房,但突然遭到大火,把一切都烧尽,以致什么都没有了;或者突然飞机失事,丧失生命;或轮船撞翻于大洋中,而淹死于海洋中,这都是坏苦。

本来很好,但一下子意外发生,什么都没有了。这坏,不是坏苦,而是坏福。

(三)行苦既没有贫穷的苦苦,也没有富贵的坏苦,而是平平常常的。由少而壮,由壮而老,由老而死,念念迁流,自己做不得主。老迈时眼花耳聋,甚至手脚不灵活,这是一生的行苦。 三苦在这世界人类中有很大势力。无论什么英雄豪杰,有时就被苦给苦倒了,甚至苦死了,你说可怜不可怜? 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报应有早晚,祸福是丝毫不爽的。我们不要任一时之性,而造无穷之罪业。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我们在世间无论如何要作正气者,出家要护持正法,行持正法,时时刻刻循规蹈矩,不能有丝毫违犯戒律的地方,你如果一不小心,就很容易造业。所谓:地狱门前僧道多。出家人若不守规矩,定会堕地狱的,一点也不客气,因为明知故犯,所以罪加三等,不是很好玩的。不可以想佛菩萨都见不到我,就可以胡作非为了。要知道,你肚里想什么,天都知道,更何况佛菩萨!不要以为佛菩萨不睁眼,你就可以乱来。这样是掩耳盗铃,自己骗自己,以后到受果报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就是说我们人有种种执着,放不下,就因为被关到五蕴的笼子里,不能出去,生出种种执着,种种分别,种种妄想,所以不能了生脱死。

在佛教里说有八苦,以前已讲过三苦,故今天讲讲八苦。 八苦总括来说有八种,实际上何止八种,而是有无量无边的苦。

八苦: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求不得苦。这八种苦是世界上害人最甚的。

(一)生苦人生来已经受很多苦难了,在母腹中,母吃凉物,就像住在冰山中。吃热的东西,就像住在火山中。有种种不如意事发生。到出生时,犹如被两大山夹住,故小孩子一出生就哇哇叫,只会说:苦!苦!苦!想说很苦,但也不会说话,只会哭叫。人若无身体,就不会有苦痛之感觉;但有身体,就有种种苦痛。刚出生时的苦,犹如生龟脱壳,痛苦难忍!

(二)死苦有生就有死,到死时四大分张,被业风所牵,痛楚难言。

(三)病苦人体乃由四大:地、水、火、风假和合而成。若火多了,水就少了;或风多了,土就少了;或水多了,火就少了。四大不调合、不均匀,身体就会有病,有病就有痛苦。有人头痛,或脚痛,或胳臂痛,或腰痛,或有心脏痛,或有脾病、肾病,各从其类,各有各的来源。若好色,肾就会有病。贪财多了,就会有心病。脾气大,肝就会有病。生恼怒,肺就会有病。尽怨人,脾就会有病。心、肝、脾、肺、肾病,是由恨、怨、恼、怒、烦所起。恨人就伤心,怨人就伤脾,恼人就伤肺,怒人就伤肝,烦人就伤肾。这四大不调,是由恨、怨、恼、怒、烦,及七情在作怪。或者喜太多,或恨太多,或哀痛太多,或恐惧太多,或欲太多,都能令四大不调,生出种种病。病苦就容易老,故接下来有老苦。

(四)老苦老时,眼花耳聋,牙掉,腿不听指使,身也做不得主。 这是生、老、病、死苦,这四种苦都是令人不自在,令人生很多烦恼。

(五)爱别离苦人为什么做人?就因为有爱,才到这五浊恶世来。 若爱减轻了,就会生到其他世界中,如极乐世界或琉璃世界,或其他世界。古人说:爱不重不生娑婆,业不空不生极乐。业尽情空就是佛,业重情迷是凡夫,被情爱所迷,打不破关头,以为是无上的。世人认为男女爱情是最有价值。其实爱越重,情越深,被缠迷的就越重,有人明明知道这样是不对的,但越要往里钻。男女一长成,就想赶快结婚,走这条老路。 爱是一种情牵物累。有人爱财,也有人爱色。财属于身外之物,色是精神上之需要,情牵物累也是因为爱,精神痛苦不自在,受了打击,皆因这爱。故有爱别离苦,本来两人相爱,如胶如漆,如鱼得水。但有种特别的境界来了,迫不得已要分开,这种极度难舍难分的场面,非常痛苦。这种精神上的折磨,不容易制止。

(六)怨憎会苦人若有缘,一见面谈话皆很融洽,做事也不冲突。但有一类的人,一见面就无缘,就讨厌对方。故要远离对方,到别处去。但到了别处,又碰到对方。越怨憎他,却又越碰到对方,这也是精神上之苦。

(七)求不得苦有所求就有所贪,贪不到就生出种种烦恼,这也是苦。求名、求利、求财、求色,皆求不得是苦,不能遂心满愿,随心如意。纵使求而得了,也不能算是乐。譬如钱,未得之前,就患得之;已经得了,又患失之,故昼夜提心吊胆。所以求得也是苦,求不得更是苦。其余之物,也是如此类推。未得前,患得之;得后,又患失之,总是觉得不平安、不快乐、不自在。

(八)五阴炽盛苦五蕴:色、受、想、行、识,又叫五阴,都是不容易降伏,很不容易看空的。 这五蕴炽然而盛,如火般,烧得精神痛苦万分。 这八苦令人烦恼万分。你若有安心法、安身法,这八苦就能漠不相关了。故说:老僧自有安身法,八苦交煎也无妨。

End

法然上人

◎ 水谷幸正法然上人(1133-1212)是独生子,幼名势至丸。崇德帝长承二年(1133)四月七日(西历5月20日),生于美作国久米南条稻冈庄,其父漆间时国为押领使(维持地方治安的豪族),其母名秦氏。

无尽上人东林禅居

无尽上人东林禅居 唐李颀草堂每多暇,时谒山僧门。所对但群木,终朝无一言。我心爱流水,此地临清源。含吐山上日,蔽亏松外村。孤峰隔身世,百衲老寒暄。禅户积朝雪,花龛来暮猿。顾余守耕稼,十载隐田园

天竺寺送坚上人归庐山

天竺寺送坚上人归庐山唐白居易锡杖登高寺,香炉忆旧峰。偶来周不系,忽去鸟无踪。岂要留离偈,宁劳动别容。与师俱是梦,梦里暂相逢。 摘自《 禅诗三百首》

宣化上人的故事——野驴驯服

这里讲述的是上人驯服倔强的野驴的故事。记得有一年,有很多一群一群野生的驴子,因为破坏农作物,或是吃马的草,政府决定用直升机在空中射杀它们。有人知道了,说:不对!我们去救它们。万佛城这么大,又这么多草!

永安寺照上人房

作者:欧阳修草席蒲团不归尘,松闲石上似无人;峰阴欲午钟声动,自煮溪蔬养幻身。        --《全唐诗》卷349

送道虔上人游方

送道虔上人游方作者:灵澈律仪通外学,诗思入玄关。烟景随缘到,风姿与道闲。贯花留净室,咒水度空山。谁识浮云意,悠悠天地间。             摘自《全唐诗》

过融上人兰若

◎ 唐綦毋潜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作者简介】綦毋潜(692-749),唐代诗人。字孝通,一作季通,荆南(今属湖北)人。他与王维、王昌龄、李颀、储光羲等人有交

寄报德寺从上人

◎皎 然宗流许身子,物表养高闲。空色清凉寺,秋声鼓吹山。看心水磬后,行道雨花间。七叶翻章句,时时启义关。  摘自《诗僧句集》

闻彻上人亡寄侍郎杨丈

◎ 柳宗元东越高僧还姓汤,几时琼佩触鸣珰。空花一散不知处,谁采金英与侍郎。摘自《柳宗元诗选》

寻三藏上人

寻三藏上人◎ 武元衡 北风吹雪暮萧萧,问法寻僧上界遥①。 临水手持筇竹杖,逢君不语指芭蕉②。【注释】①上界:上界天,在欲界之上有色界与无色界。这三界及三界内部都以禅定深浅分级。上界中色界因有物无欲而殊

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

◎ 岑 参昨夜云际宿,旦从西峰回。不见林中僧,微雨潭上来。诸峰皆青翠,秦岭独不开。石鼓有时鸣,秦王安在哉。东南云开处,突兀猕猴台。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喷壁四时雨,傍村终日雷。北瞻长安道,日夕生尘埃

李炳南:宣化上人赞李炳南老居士

李老居士,名炳南,山东济南人,幼受儒学教育,深得孔门心法。长而学佛,亲近三宝,护持道场,为法门龙象。参访印光、太虚、虚云等高僧大德。研究佛理,诵持经典,书写佛经,讲解经典,躬行实践,贯彻始终。以文学之

示灵洲镜上人

示灵洲镜上人◎ 憨 山余昔游海门,登妙高峰,入无际三昧,入楞伽室。睹东坡老人代张方平手书《楞伽经》,与佛印禅师留作金山常住。是时举身毛孔,熙怡悦豫。如春生百草,不自知其所以然也。及后览教乘印证,乃知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韦应物凿崖泄奔湍,古称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贻之道门归,了此物我情。 摘自《韦苏州集》

上人的心法

上人的心法恒实法师  师父上人、各位师兄、各位佛友,大家阿弥陀佛。欢迎大家今天到万佛圣城来参加我们的师父,也是创办人宣公上人,入涅槃十九周年的纪念日。今天佛友来的特别特别多,所以我们加开了几个斋堂,左

宣化上人:这些安放经书注意事项 你应该知道

我们研究佛法的人,对于安放经书的常识应该知道。譬如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无论是哪一部,我们应该看着这一切经典比我们的生命更重要,看着这一切经典比任何珍宝更重要。《金刚经》上说: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

助印也能造恶业,宣化上人一句话说透,让人顿悟!

助印经书是三种布施的因缘具足: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财布施可以获得财富的果报;而法布施能得佛菩萨般若智慧加持;无畏布施则可以获得健康长寿。助印经书是广散财富的另一种形式,所以是财布施,然后传阅经典

宣化上人开示:三灾因何而生起

因为人有贪心,就发生水灾;人有瞋心,就发生火灾;人有痴心,就发生风灾,所以三灾是由三毒而生起的。我们人人都具足贪瞋痴三毒之心,这个心一天比一天扩大,到了一定限度时,就形成大灾劫来临!三灾是依次第发生的

宣化上人讲解:十方佛第一佛

“阿弥陀佛”是梵语,梵语,就是印度讲的话,翻译成中文就叫无量光,又叫无量寿。无量光,因为他智慧无量;无量寿,因为他福德无量。智慧无量,就叫无量光;福德无量,就叫无量寿。我们为什么要念佛呢?就因为阿弥陀

宣化上人讲解:勤修忍辱波罗蜜的好处

凡是佛菩萨,皆坐在大莲花之上,这是表示「开悟」。若是不开悟,那就没资格坐在莲花之座。你想坐大宝莲花吗?首先要勤精进,不可懈怠,不可放逸。修道最大的障碍,就是懒惰。所谓「不怕慢,只怕站;站一站,二里半」

宣化上人开示:该如何修忍辱波罗蜜呢

人们为什么不知足?因为多欲多贪,贪而无厌,贪求不已,所谓“欲望无止境”。白天醒时在贪,夜间在梦中也贪。为什么要贪?因为不知足。如果知足,就不会贪求。我们起贪心,是因为有欲望的缘故。若是没有欲望,那就不

宣化上人讲解:如何知道破除法执和我执

何谓我执何谓我执?就是执着“我”。这是“我的”身体,那是“我的”所有,总而言之,一切以我为前提,把我摆在前边,有我无人,三心未了,四相没空。怎么才能知道“我执”破了没有?就要从每日起居饮食,以及日常生

供佛的这几条规矩你知道吗?(宣化上人)

食物在没献给佛僧的时候,勿得先食。所以在家人在庙上吃东西,必须要等到供过佛,出家人也来吃了,大家一起吃才可以。不可以在出家人还没吃之前,你先吃,这是不可以的。不只是供佛,供养三宝,都是要这样。所以在庙

宣化上人开示:文殊师利菩萨就是摩尼宝积佛

诸位师兄都是知道宝积佛的,这是非常殊胜的一位佛菩萨。宝积佛全名:南无欢喜藏摩尼宝积佛。其实欢喜藏摩尼宝积佛,其实就是文殊菩萨的佛名。欢喜藏者,无老病众苦之名,纯一快乐,寿命无量,光明无量,无有譬类,唯

净土旨归:宣化上人:人人要学观世音

什么是观世音菩萨呢?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不是观己音,不是观自己的音,是观世界的音,所谓无我无人观自在──没有我,也没有人,这就是观自在;观自在,也就是观世音了。观世音就要无人无我,你能无人无我,你就是

果卿居士:果卿居士回忆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你们个个都修得比我好,我要更精进一点。”——果卿居士回忆宣化上人我在美国,和我女儿,给宣化上人看病啊,他身体不好,因为我那时候还不知道他的一些事情,我说:“师父,你过去有一世做过土匪,拿着

净土因果:放生问答:为什么要放生?—宣化上人开示

为什么要放生?宣化上人开示为什么要放生?因为放生,可以令被放生的众生的寿命增长,而放生者也能得长寿的果报。世界为什么有战争?因为杀业太重的缘故。今生我杀你,来生你杀我,互相残杀。人杀畜生,来世人为畜生

净土旨归:宣化上人用神通开示宿世因果因缘的例子

宣化上人经常在讲法时用宿命通随缘开示一些前因后果,以令弟子们和大众深信因果轮回之理,如两只鸽子的因缘、青花蛇、病女和屠夫、鹦鹉的因缘等。1.鸽子因缘1968年三藩市佛教讲堂放生法会放了38只鸽子,有两

净土经论:众生皆有佛性——宣化上人开示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这是佛告诉我们的,但因众生妄想、执著,故不能证得如来的智慧德相。从这个时候起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看来,就应不宰杀牲畜、不盗窃、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而持五戒。若杀众生则杀十

净土经论:宣化上人:修道人不可打妄语

自己做错事不承认,还替自己辩护,有这种思想和行为,焉能修道?在禅堂里要循规蹈矩,不能标异现奇,不能自以为是,而不守禅堂的规矩。要知道禅堂是造圣人的处所,不可以破坏道场,令人失去开悟的机会。这一点,凡是

净宗法脉:法然上人略传

法然上人以前的日本佛教,虽有大小乘各宗派,而独缺乏净土的宗派,所以没有净土门的教团,也没有确立净土门正依的经典与教相上的理论架构,所以也不知道往生的行体。虽然当时愿生西方净土的行者,代不乏人,但都依附

宣化上人:宣化上人谈实修《金刚经》的忍辱法门

宣化上人谈实修《金刚经》的忍辱法门◎一九八○年十二月一日我十六岁便开始为人讲《金刚经》,经上讲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去四肢,而心不生瞠恨。从那时候我便发愿效法,一心去修这个忍辱法门。我知道自己生来性情那么

宣化上人:太上老君清净经

学习佛法为修道,修道为成佛;想要成佛,必须学佛法;学佛法,一定要修道,修道才能成佛,这是一定的道理。在修道的期间,所行所作,要超出世间人的思想和行为。世间人过著家庭的生活,贪图快乐、贪图自在、贪图享受

宣化上人开示:七情六欲与地震(图文)

佛经上常讲到大地震动,地震是怎样来的呢?地震也可说是人震,因人与地震相通着。人震地亦震;人不震,地亦不震。佛入涅槃时地为什么有六种震动?因为人心恐慌,怕得不得了,七情六欲都跑出来,这就是地震。所以你欢

宣化上人:宣化上人:佛教的骨髓《楞严经》

我们生在这个末法时代,离佛远了,可是法还没有灭尽,大家还可以依照佛法来修行,还有希望开悟证果成佛。身为出家人必须要抱定一贯的宗旨,即使横逆交加,仍然百折不挠。不管谁来破坏我们的宗旨,都不被摇动,只要认

宣化上人:宣化上人解说“十八空”

复次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空。如实相。不颠倒。不动不退不转。如虚空无所有性。一切语言道断。不生不出不起。无名无相。实无所有。无量无边。无碍无障。但以因缘有。从颠倒生故说。常乐观如是法相。是名菩萨摩诃萨第

宣化上人开示—开悟的钥匙

宣化上人开示开悟的钥匙人怎样才能开悟呢?开悟好像开锁一样。锁能把门锁上,禁止你出入,你一定要有一把钥匙,才能把门锁打开。否则,将永远被禁在屋中。那么,这把钥匙放在那里?就在你自己的身边,很容易找到。怎

宣化上人:修行如何开智慧——宣化上人开示

因为有择法眼,所以正法、邪法一目了然。为什么要修行?因为愚痴,尽做颠倒事,在轮回中受苦,不得自在。因为求智慧,所以要修行。有了智慧才不会被魔境所转,也不会认贼作子,更不会一边修行,一边起贪心,能认识清

宣化上人:一切莫执著

一切莫执著这世界上无论好和不好,都是教人觉悟。好,就是教你觉悟好的地方;不好,就是教你觉悟不好的地方。好和不好都能觉悟,便没有问题了。若好的不觉悟,便执著在这个好上;不好的不觉悟,便执著在一个不好上。

宣化上人开示—忍辱法门

宣化上人开示忍辱法门要知道,你们这个师父很辣,不是甜的。有时辣到我的弟子眼泪鼻涕一股脑儿跑出来了。告诉你,我怎样学得这么辣?我十六岁便开始为人讲金刚经。经上讲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去四肢,而心不生嗔恨。

宣化上人:漏尽通

从前有位罗汉,带着新收的徒弟去游历,他这个徒弟一路上背著衣单行李,而想:行菩萨道是最无上的,我一定要发心修菩萨道,来度一切众生。徒弟这么一想,罗汉立刻就知道。他想:徒弟现在发菩萨心了,而我只是个罗汉,

宣化上人开示—一切莫执著

宣化上人开示一切莫执著这世界上无论好和不好,都是教人觉悟。好,就是教你觉悟好的地方;不好,就是教你觉悟不好的地方。好和不好都能觉悟,便没有问题了。若好的不觉悟,便执著在这个好上;不好的不觉悟,便执著在

宣化上人:耽著味禅头头错

耽著味禅头头错坐禅不要贪著味禅。什么叫味禅?就是一种禅悦,坐得时间差不多了,就有一种感觉:很自在、很舒服、懒洋洋的。你要是贪著于这种舒服自在的境界,就不容易再进步,就会在此停留,总想找味禅。要是这种境

宣化上人:皈命楞严咒大佛顶光

皈命楞严咒大佛顶光我今皈命大佛顶 无尽法藏智慧光愿我明了妙总持 奉行如来所说义我今皈命大佛顶,这是一切护法说,我们现在一起皈命大佛顶首楞严神咒。无尽法藏智慧光,大佛顶就是无尽法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宣化上人开示_宇宙白的故事

宣化上人于1982年2月7日洛杉矶金轮圣寺开示:今天我给大家讲讲这首宇宙白的故事。在1972年金山禅寺曾举行诵六字大明咒第一次大法会,一连七昼夜的法会,大约有六十多人参加,日夜轮班二十四小时不停地念六

宣化上人:宣化上人对楞严咒修行的详细又重要的开示

本来破戒是不可补救的,但是你若能念《楞严咒》,还能恢复你戒根清净。但是能念,不是就念一念,一定要得到诵咒三昧。这个咒就是从你心里念出来的,这个咒又能回来到你心里。所谓咒心心咒,这个心和咒合成一个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