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训练放下自我
2024-10-03 08:59

达照法师

当你把这个自我稍微放下一些,你就会发现痛苦也因此放下不少。有时候我们个人的烦恼,包括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的痛苦,事实上很多都是因比较而产生的。所谓人比人气死人,如果你没有比较,恐怕就没有痛苦。比如说,生病的痛苦是跟自己没病时比较而产生的,你以前身体很好,现在突然变坏了,就会很痛苦;如果从小就吃药长大的人,他可能也不知道健康是什么样子,也就不会觉得太痛苦。如果你没有我了,你就没有东西可比较了,不会拿一个没有我的东西去跟人家比,你看人家也是没有我,所以无我后消除的只是在这个世间的痛苦。

我们大家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在家庭里面,两个人一起生活,你可能考虑得更多的是自己。有时候你会说:没有,我都是为他考虑。为他考虑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你喜欢他,他好了,你才更开心,所以还是为自己;如果他好了,你很痛苦,你绝对不会一心为他。有很多夫妻开始爱得死去活来,后来其中一个有外遇了,不会再为他了,反而恨之入骨。

佛法告诉我们要回小向大。有一个简单的观察无我的方法:以自我为中心的时候,你把为我放大一些,变成为两个人,从为两个人到为一家人,从为一家人到为一村人,从为一村人到为一个镇的人,这样就把小的我慢慢摄小归大,即回小向大。通过观想,把为我的这颗心变成为一切众生;到你为一切众生的时候,你的心就包含了一切众生。就像佛陀,等视众生如罗睺罗,他把九法界的一切众生都视如自己的子女。我们要是能够做到这样的话,看到别人在造业做坏事,最多就是比较难过,希望他们赶紧改过来。

就相当于父母看到孩子生病了,会想办法将他的病治好,绝对不会责怪他生病。许多人害怕无我,把这个我抓得很紧。当看到内在无我的时候,我们马上就得解脱了。希望大家现在就能够这样观察一下,哪怕只是先在思想上慢慢认识。佛在世时,通过《阿含经》讲述了一切法无常。我们要观察无常背后没有我,继续分析,其实身体也没有我,思想也没有我;一旦确定了无我,就到达了涅槃的彼岸。由于妄想构成了这个世界,当妄想熄灭的时候,我们就进入了涅槃。

End

训练放下自我

达照法师当你把这个自我稍微放下一些,你就会发现痛苦也因此放下不少。有时候我们个人的烦恼,包括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的痛苦,事实上很多都是因比较而产生的。所谓人比人气死人,如果你没有比较,恐怕就没有痛

“忏悔”是肯定自我非常重要的途径

圣严法师忏悔的意思是承认错误,但是承认错误之后,还要负起责任,准备接受这个错误所带来的一切后果,这才是忏悔的功能。根据佛经,忏悔有三种方法:第一是对自己的良心忏悔;第二是对我们所亏欠的人忏悔;第三则是

起心动念莫为自我,要为众生

仁德上人佛性在六根门头放光,起心动念、见闻觉知,随缘妙用真诚的爱心、慈悲心,没有一点过失,业障习气毛病是情执私心与执着挂碍。如果自己的心被外界的人事物迷住,想不开、过不去,想得死去活来的难受,这就证明

自我的回归

自我的回归◎ 济 群 自我, 大家似乎都非常熟悉。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强烈的自我意识中,一生都在为所谓的我而奔忙。为了我的事业、我的家庭、我的儿女、我的名誉地位、我的财富等,我们所关注的一切,都是围

人生自我修炼的基本原则

文:宗源养生道文化 丁于勤(志明)做人做事是人生的一大学问,从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无时无刻都在学习东西,塑造人生,创造事业,寻找温馨的港湾,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需要懂得交流过程中的自我修炼与底线,也可以

陈兵:理想人格的自我塑造

佛教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业果法则”,业果是通三世的,将我们的过去、现在、未来联系在一起,所以有一句俗语叫做:“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但这句话给人的感觉有一种悲观的意味,似乎佛教是“宿命论”,今生的一

周叔迦:佛教徒的十大修养标准如何完善自我

佛教传入中国将近两千年。自东汉到唐末是由萌芽而达灿烂的时期,由四代到现时是由凋零而至枯槁的时期。所以衰落的主要原因就是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是日趋玄妙,不切实际;实际是日益庸腐,不能振作。今日佛教徒要想

宋智明:超越自我的学习方法

学习佛法不同于学习世间的学问。世间的学问重于知识性的积累,而学习佛法则重在智慧性的开显。所以学习佛法就是不断改造自我,超越自我的一大过程,把人从庸俗的世界,引入真如的世界,因而大开妙慧,彻证觉道。学习

佛理禅机:华平法师:自我思善思恶离开三宝自性皆是恶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不思善不思恶才能常住,只思恭敬、信心、福慧、忏悔、三宝恩。这样才不会遇到不如意时生起思善思恶皆是为舍弃三宝,因为自我思善思恶离开三宝自性皆是恶。原标题:华平

佛理禅机:华平法师:最核心判断是自我的贪爱

随着心向外求而对相的越来越执着,再加自我贪爱而看待的判断,随着以自我看待为本的贪爱享受肯定的推广,能看到的和判断的依据皆是以相的享受和不失享受、提升享受为依据,这些观念已经远离了佛法最终的理念。佛法所

禅宗思想:如何清净自我?

我们应如何清净自我?整个庄严的修行,就在于觉知会做自我的清净。并不是要给自己建立什么计划,如我要清净,这样反倒是个矛盾。觉知当下情况的觉醒,方是清净所在。因此,并没有可得的或可是的,也没有什么特别可做

星云大师:展现「自我是佛」的升华

展现「自我是佛」的升华藉由关闭诸根之妄动,摄持心念于专一,方能体会无量无边禅的世界,展现「自我是佛」的升华。为什么要说生死大事?为什么你到今天才来?能问「为什么」的人,必然是有思想、有看法、有见解的人

慧律法师:傲慢之墙,自我束缚

‘慢\’就是骄傲的意思。换言之,也就是自尊心过份强烈。由于长时间太过于保有自己的自尊心,因此,他的内心里面变得很敏感、变得神经衰弱,别人善意的建议,他都会误认为是恶意的攻击跟伤害。由于太过于保护自己,

海涛法师:健全的自我意识

各位手上有一张讲义,请看第一句话:如果没有一位熟悉古道的向导,将无法进行高山之旅。佛在《阿含经》中经常提到古仙人道--八正道,是三世诸佛的成佛之道,说明修行一定要找一条正确的道路。各位,生命中最重要的

以空性净化自我,以大悲帮助众生

自己的事情,要看作幻化的,再好的事情也是假的,再痛苦的事情也是一种感受,哪有真的呢?绝不要将十年前的痛苦还带在身上,歹命喔!各位要了解,佛陀说空性,是为了破我执,破烦恼,但空性不离大悲。正因为众生有苦

发起成佛的菩提心,空性净化自我大悲帮助众生

自己的事情,要看作幻化的,再好的事情也是假的,再痛苦的事情也是一种感受,哪有真的呢?绝不要将十年前的痛苦还带在身上,歹命喔!各位要了解,佛陀说空性,是为了破我执,破烦恼,但空性不离大悲。正因为众生有苦

圣严法师:第一篇 掌握人生方向盘 - 找回真正的自我

第一篇 掌握人生方向盘找回真正的自我相信没有人会承认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谁。你一定会说:「我就是我啊。」但是你可曾想过,我们所认为的「我」,或者「自我」究竟是什么?你可能因为从小到现在,大家都叫你这个名字

圣严法师:禅——自我的提升

禅自我的提升佛法讲无我,但是众生皆有我。佛在经中,也处处以我自称,如:我如来、我世尊等等,代表著佛也有我。不过,凡夫的我是烦恼的执著,佛的我是对救度众生而言的假名施设。《阿含经》中有四念处观,是要我们

净慧法师:修行即“超越自我,突破自我”

修行的全过程,就是一个超越自我的过程。《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这句话翻译成现代的语言,就是超越自我,突破自我。一切烦恼的根源就是我执、我见。我是在生命主体上产生的一种虚妄分别。照见五蕴皆空,不是要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