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照法师当你把这个自我稍微放下一些,你就会发现痛苦也因此放下不少。有时候我们个人的烦恼,包括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的痛苦,事实上很多都是因比较而产生的。所谓人比人气死人,如果你没有比较,恐怕就没有痛
 
圣严法师忏悔的意思是承认错误,但是承认错误之后,还要负起责任,准备接受这个错误所带来的一切后果,这才是忏悔的功能。根据佛经,忏悔有三种方法:第一是对自己的良心忏悔;第二是对我们所亏欠的人忏悔;第三则是
 
无我与自我--佛教无我论的现代意义诸法无我是佛教引导众生了悟人生、认识自我,以及整个现象世界的根本理论之一。佛教的无我理论,最初是针对众生的我执而提出的,即所谓因破我法有无我(《中论》观法品第十八)。
 
仁德上人佛性在六根门头放光,起心动念、见闻觉知,随缘妙用真诚的爱心、慈悲心,没有一点过失,业障习气毛病是情执私心与执着挂碍。如果自己的心被外界的人事物迷住,想不开、过不去,想得死去活来的难受,这就证明
 
自我的回归◎ 济 群  自我, 大家似乎都非常熟悉。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强烈的自我意识中,一生都在为所谓的我而奔忙。为了我的事业、我的家庭、我的儿女、我的名誉地位、我的财富等,我们所关注的一切,都是围
 
文:宗源养生道文化 丁于勤(志明)做人做事是人生的一大学问,从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无时无刻都在学习东西,塑造人生,创造事业,寻找温馨的港湾,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需要懂得交流过程中的自我修炼与底线,也可以
 
佛教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业果法则”,业果是通三世的,将我们的过去、现在、未来联系在一起,所以有一句俗语叫做:“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但这句话给人的感觉有一种悲观的意味,似乎佛教是“宿命论”,今生的一
 
佛教传入中国将近两千年。自东汉到唐末是由萌芽而达灿烂的时期,由四代到现时是由凋零而至枯槁的时期。所以衰落的主要原因就是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是日趋玄妙,不切实际;实际是日益庸腐,不能振作。今日佛教徒要想
 
漫谈修行中的自我转化义我们每一个佛弟子都以自我为中心去弘扬佛陀圣教,无论是重视佛教法义的研究与阐扬,以求学术的发达与觉音的遍播,或是建立自我的真理实践,求得真实的菩提道的修证体验。这二种均是依佛陀精神
 
学习佛法不同于学习世间的学问。世间的学问重于知识性的积累,而学习佛法则重在智慧性的开显。所以学习佛法就是不断改造自我,超越自我的一大过程,把人从庸俗的世界,引入真如的世界,因而大开妙慧,彻证觉道。学习
 
追求虚荣的比丘愚痴者以自我为中心5~14愚人迫求虚荣渴求于僧群中超前辈领众人受人礼敬供养5~15愚痴者心想让僧俗共知事无论大小有我才成就都由我作主增长贪与慢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苏达玛尊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不思善不思恶才能常住,只思恭敬、信心、福慧、忏悔、三宝恩。这样才不会遇到不如意时生起思善思恶皆是为舍弃三宝,因为自我思善思恶离开三宝自性皆是恶。原标题:华平
 
随着心向外求而对相的越来越执着,再加自我贪爱而看待的判断,随着以自我看待为本的贪爱享受肯定的推广,能看到的和判断的依据皆是以相的享受和不失享受、提升享受为依据,这些观念已经远离了佛法最终的理念。佛法所
 
我们应如何清净自我?整个庄严的修行,就在于觉知会做自我的清净。并不是要给自己建立什么计划,如我要清净,这样反倒是个矛盾。觉知当下情况的觉醒,方是清净所在。因此,并没有可得的或可是的,也没有什么特别可做
 
展现「自我是佛」的升华藉由关闭诸根之妄动,摄持心念于专一,方能体会无量无边禅的世界,展现「自我是佛」的升华。为什么要说生死大事?为什么你到今天才来?能问「为什么」的人,必然是有思想、有看法、有见解的人
 
‘慢\’就是骄傲的意思。换言之,也就是自尊心过份强烈。由于长时间太过于保有自己的自尊心,因此,他的内心里面变得很敏感、变得神经衰弱,别人善意的建议,他都会误认为是恶意的攻击跟伤害。由于太过于保护自己,
 
各位手上有一张讲义,请看第一句话:如果没有一位熟悉古道的向导,将无法进行高山之旅。佛在《阿含经》中经常提到古仙人道--八正道,是三世诸佛的成佛之道,说明修行一定要找一条正确的道路。各位,生命中最重要的
 
自己的事情,要看作幻化的,再好的事情也是假的,再痛苦的事情也是一种感受,哪有真的呢?绝不要将十年前的痛苦还带在身上,歹命喔!各位要了解,佛陀说空性,是为了破我执,破烦恼,但空性不离大悲。正因为众生有苦
 
自己的事情,要看作幻化的,再好的事情也是假的,再痛苦的事情也是一种感受,哪有真的呢?绝不要将十年前的痛苦还带在身上,歹命喔!各位要了解,佛陀说空性,是为了破我执,破烦恼,但空性不离大悲。正因为众生有苦
 
第一篇 掌握人生方向盘找回真正的自我相信没有人会承认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谁。你一定会说:「我就是我啊。」但是你可曾想过,我们所认为的「我」,或者「自我」究竟是什么?你可能因为从小到现在,大家都叫你这个名字
 
禅自我的提升佛法讲无我,但是众生皆有我。佛在经中,也处处以我自称,如:我如来、我世尊等等,代表著佛也有我。不过,凡夫的我是烦恼的执著,佛的我是对救度众生而言的假名施设。《阿含经》中有四念处观,是要我们
 
修行的全过程,就是一个超越自我的过程。《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这句话翻译成现代的语言,就是超越自我,突破自我。一切烦恼的根源就是我执、我见。我是在生命主体上产生的一种虚妄分别。照见五蕴皆空,不是要消灭
 
你不是一直在修行吗?朋友,为何你说自己都没有进步?为何你说自己有点失去了信心?请你回忆近来的一段时间,回答自己三个问题:第一,我的心量是否比原来更大一些了?第二,我对内心的情绪和感觉是否比原来更清楚一
 
本次法语学修重点△禅修最大的好处,一个是身体的协调。我们身体很厉害,有很强大的一个自我修复能力。△还有一个精神上的自我修复,我们身体的行为跟你的精神是高度统一的。△大脑在接受信息的时候,会给自己做一个
 
由于过去的行为给家人造成伤害,至今也不敢跟家人谈及修炼。甚至想走捷径来个不修之修,可是我连观呼吸都不甚明白,那我如何让那个自我消亡呢?(2010.09.18章华寺)答:所以他又来到了牙牙学语,有些焦虑
 
在未证无我之前,禅定中自我是否被石头压草,不注意就容易以禅相着魔?(2010.11.22灵峰寺)答:没有证无我之前,禅定中自我是否被石头压草,这个是网络学员问的,并不是说未证无我之前是这样,而是说如果
 
师父讲到让身与心聚焦,将你那个心猿意马的心拉回来,是自我在拉吗?自我是后天的观念知见,不是要去除吗,自我去除了怎么拉呢?(2010.11.23灵峰寺)答:我好担心我无我、我怎么修呢?后面这句是我补充的
 
那么古人说发菩提心我们设定目标有三个好处,第一个我们确认修学的目标,这就是一个水库的理论,我们今天念佛是片断的对不对,我们不可能整天念佛,我们今天念半个小时,明天念半个小时。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他可以把前
 
问:如何空观完成自我净化 假观为菩萨道布局 ?净界法师答:第二个「所知相」。前面是讲到能变现的心识,一切法是从这个根源发动出来。从能变现叫做「所知依」,所变现的万法叫「所知相」。当这个生命已经被表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