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有坐相,站有站相
《相理衡真》:行则属阳,坐则属阴,阳主动而阴主静,理之常也。
动为阳,静为阴,动静有常,《易经》里说,艮其止,止其所也,人在安静的时候,也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
1.夫贵人之相,立如马,坐如山。久立而挺,久坐而直者,富贵寿考人也。
古人认为,好的站相是腰挺腿直,而不是肩歪头斜,对着人站立更不要左右乱晃。站立很长时间,身子也不动摇,转身时身子也不弯,这样的人精力旺盛,从容不迫。
古人端坐,讲究平稳,但是不要笔直僵硬,而是像一张弓,蓄势待发,起身的时候稳重缓慢,所谓坐如磐石,起似浮云。
坐的时间很久,而精神并不疲惫,坐态也不乱,这样的人是福寿之人,所谓坐见精神寿必长,身腰挺直富而康。
2.摇膝摆腰,坐而频移者,劣相也。
有人坐着,或者是站着,总是不老实,喜欢抖腿,这是败相,俗话说,男抖穷,女抖贱,抖腿晃肩,人显得轻浮,也把福气晃没了,财气抖没了。
3.坐每低头,其心如猴。
坐下来,喜欢低着头,这样的人心眼多,深藏不露,时时都在思考问题,心思像猴子一样机敏。
走有走相,人要识相
民间有句俗话说,走相不正心眼歪,虽然有些偏颇,但是提醒我们,走有走相,人在动态的时候,会暴露更多内在的东西,人要识相,既要看一个人安静的时候,也要看他走动的时候。
传说,武术家李小龙早年拜师叶问,叶问看他第一眼的时候,不禁大喜,这是武学奇才啊,立刻答应收下。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叶问看李小龙的眼光里有了遗憾、忧虑的意思,有些弟子很疑惑。
叶问解释说,李小龙走路时,脚跟不着地,没有根基,这是短命相,太可惜了!
果然,李小龙虽然名扬天下,可惜英年早逝,只活了33岁。
《易经》中,足属于震卦,因为脚是要动的,要走路,而震为动。
震卦是上面两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上虚下实之象,所以走路要踏实稳重。
据说,清末李鸿章曾经想在自己的门生中选一个人做助手,就请了一个相面先生来看他的门生。
没想到相面先生连他们穿的鞋子也要仔细观察,李鸿章很奇怪。
相面先生解释说:不但要相面,还要相脚后跟,走路脚后跟无力的人,做事肯定不可靠。
1.《麻衣相法》:狼行虎吻,机深而心事难明。
狼行,指走路像狼一样不停地向左右看,还时不时回头看。
虎吻,指走路紧咬着牙,面部肌肉紧张。
按理说,走路的时候,不用嘴说话,面部表情应该是舒展的,如果面部紧张,说明有心事,走路还想着事。
狼行虎吻的人,为人多疑,心思多变,而又心狠手辣,不择手段。
历史上大奸大恶的人,往往被说成是狼行虎吻,如《三国演义》里的司马懿。
2.《相理衡真》:走路低头者心恶。
一般说来,走路喜欢低着头的人,虽然不一定是坏人,但是多数都不好惹,往往是那种肚子里弯弯肠子多的人。
民间有一句俗话,青头萝卜紫皮蒜,仰脸老婆低头汉,号称四大毒,意思是说,走路仰脸向天的女人,走路低头的男人,往往心狠,都是不好对付的人。
3.蛇行雀跃实堪怜,莫问功名莫问钱。
蛇走路是左右摆动,扭曲前行的姿态,因此,蛇行,指的是人在行走的时候,身体和手臂摆动幅度太大。
雀跃,就是雀步,指的是走路跳跃,或者是踉跄,步子不规则。
蛇行雀跃的人,多数心术不正,做事有始无终,一事无成的人。
 
End
白云禅师傲慢则无礼 。偏见则自私 。 傲慢与偏见的人,其实就是强烈 自我意识的人 。说才智,很可能 是绣花枕头 。说修养,势利有余 的攀附者。佛法中说:贪 、嗔 、痴最强烈 如火炽盛之流;于财、色、名
 
我想说说植众德本,不是亲近诸佛,植众德本吗?这个德本怎么种?这个植就是种植的意思,培养、种植。那个植还是种植,那就是说这个德本你得去种,你得去培养,日积月累。是不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说,培福德,积福报。
 
说法利人要以身作则◎虚 云佛法教典所说,凡讲行持,离不了信、解、行、证四字。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信者,信心也。《华严经》上菩萨位次,由初信到十信,信个什么呢?信如来妙法,一言半句,都是直指人心、见性
 
◎ 净 界我们一般人很难被劝谏,活在自己的妄想很麻烦,你对一个人讲话他听不进去的,因为他根本不管你要讲什么,他只相信心中的妄想。人要改变只有自己觉悟,只有你自己想改变,你要不走出妄想,谁拿你一点办法都
 
初学佛的人要了解的三件事◎ 弘  一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即能实行的约略说之。因为专尚谈玄说妙,譬如那饥饿的人来研
 
天规一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将困于人生最大的陷阱人人都有一个自我--我的身体,我的思想感情,我的财产、名誉、地位等等。但是如果你是一个聪明人,就应该多替他人着想,因为没有他人,也就没有自己。后其身而身先,
 
做人须简单,不沉迷幻想,不茫然未来,走今天的路,过当下的生活;不慕繁华,不必雕琢,对人朴实,做事踏实;不要太吝啬,不要太固守,要懂得取舍,要学会付出;不负重心灵,不伪装精神,让脚步轻盈,让快乐常在;不
 
人活一世,短短几十载,活一世就要有一世的修行,做人,要懂得感恩,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也没有什么人就是理应为我们付出的,即便是我们的父母。学会感恩,用感恩的心去感动那些真正为我们付出的人,用真挚的感情
 
文:净界法师一个净土宗的念佛人,最可怕就是说:当你念佛的时候,你对这个佛号一点感觉都没有,那你就很难把佛号念好了,它就是一个音声,你怎么念得好呢?你说不能念要它念,你凭什么不能念要它念,你凭什么?你没
 
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的志趣、品德、事业都会受到朋友的影响,有的是好的,有的是坏的。人的一生如果交上好的朋友,不仅可以得到情感的慰籍,而且朋友之间可以互相砥砺,共赴患难,成为事业的基石。而
 
1.见微知著商朝纣王即位后不久,吃饭必用象牙筷子。大臣箕子看到后,对人说: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土瓦器,而要配犀角雕的碗和白玉杯;有了玉杯,其中肯定不能盛菜汤豆羹,而要盛山珍海味才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愿
 
乾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代进取、创造的力量。可以说是《易经》中最重要的一卦。乾卦六爻皆阳,好似六条巨龙,代表着天地万物变化的规律。读懂了乾卦,就读懂了人生。1潜龙,勿用。潜龙,就是潜伏在深水
 
1君子以恐惧修省。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因心存恐惧,而自觉地修德省过。心存畏惧,行才会有所止,才能反省改过。战国时期,鲁国国相公仪休爱吃鱼,可不受鱼。别人争相送鱼给他,但他坚决不受。他认为,收了别人的鱼
 
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中华文化有着多重内涵,对待中华文化,实有汲取精华、革除糟粕的必要。在丰厚广博的传统文化资源中,最具活性、最富启示意义的,当属古人观察世事的思维方式、对待事物的行事方法。这是蕴含于文化
 
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相理衡真》:行则属阳,坐则属阴,阳主动而阴主静,理之常也。动为阳,静为阴,动静有常,《易经》里说,艮其止,止其所也,人在安静的时候,也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1.夫贵人之相,立如马,
 
心态,决定命运古时候,有个读书人第三次进京赶考,住进前两次考试时住过的店里。当天夜里他连着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是自己在墙上种高粱,第二次是天下大雨,他戴着斗笠,还打了把伞。第二天读书人去找算命的解梦。
 
01 跟《金刚经》学心态《金刚经》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人生的大问题: 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如何才能降服心中乱七八糟的想法?如何才能使得自己身心清静?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就是金刚经的
 
  《易经》共64卦,其中第53卦是渐。渐卦是由巽(xn)和艮(gn)组成,称之为风山渐。  其中,渐卦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和谐的状态,而要达到这种和谐的状态,需要一种能力:随和。  渐卦的第四爻说,鸿
 
先见之明是智慧古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论做人还是做事,眼光要长远,要有预见性。聪明人看得懂,精明人看得准,高明人看得远。没有远见的人只能看到眼前,而有远见的人会看到将来可能存在的机会并积极做好准备
 
谈起《易经》、《道德经》、《论语》这三本书,真可谓天下无人不知。每本书中都凝聚着圣人最为顶级的智慧,也都可以称作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这三部书,也奠定了我们中国人智慧的基础,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奥秘尽在
 
年龄对一个人来说,可以是一种负担,也可以是一种财富。心态平和了,工作的热情又重新回来了。我的人生,应该说没有被命运和机遇特别垂青过,每一步,都是自己踏踏实实走下来的。我特别感谢母亲,是她在那些关键的时
 
蔬菜汁营养好,但不能夸大,更不能代替吃蔬菜。蔬菜打成汁,维生素C和抗氧化成分都有损失,而且跟烹炒的蔬菜相比,胡萝卜素、叶黄素、番茄红素等脂溶性营养成分不能很好地吸收和利用。喝蔬菜汁要适量,因为其在胃内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为什么今天的年轻人容易英年早逝?为什么很多年轻人一出名就死了?为什么有些官员一升官就得重病?为什么有的人家里刚盖完房子,人就出车祸去世了?为什么?就是四个字--德不配位。我们所有的财
 
很多朋友都想学习易经,可往往欲学无门。书买了一大堆,各说各有理,越学愈糊涂,越学越乱。为此本站特意为大家收录了这部易经八卦入门视频教程,认真跟随它学习,您一定可以少走弯路,不费多余功夫,快速学会易经相
 
《易经》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表面上看,《易经
 
易经四个字,道破人生四种境界!《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汉初刘向校书时《三易》仍存,汉后下落不明),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易经》讲道,而对于道
 
天道刚健地道厚实天道刚健《周易》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刚健的第一条就是独立,不假外物。从天的角度看,就是独立运行,不依赖外物。在《周易》中,乾卦代表天,乾是万物的大元,万物赖以生存、发生。天道
 
夏日泡脚养生4大注意时间:避开太饱太饿时、饭后半小时内夏天要避免在过饱过饥或进食状态下泡脚,因为泡脚会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容易出现头晕不适的情况。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时长:泡脚不
 
【论文】四.一三七如是已说初能变相,第二能变,其相云何?【疏翼】第二有二十二颂半广明识相有三中,第一有十四颂半﹝第二颂下半至第十六颂﹞,广前下三句颂﹝第一颂末句至第二颂前半﹞三种能变识相。今于能变十四
 
【论文】五?一五九如是已说第二能变,第三能变,其相云何?【疏翼】第一有十四行颂半广前三句颂──此能变唯三︰谓异熟、思量,及了别境识──明三种能变识中,第三有九颂﹝第八颂至第十六颂﹞释了别境识第三能变。
 
【论文】五?二○五六识与几心所相应?【疏翼】解第三能变第二举颂正答有九颂中,第二段有六颂﹝即第九颂至第十四颂﹞。于中分二︰一、第九颂总明心所相应及三受俱两门,第二、有五颂﹝第十颂至第十四颂﹞,重解六位
 
【论文】二?一五七识所变相,虽无量种,而能变识,类别唯三:【疏翼】初一颂半略释外难略标识相中,第一长行广释上之三句答难、破执、略标论宗已,今长行广释下之三句,略辨识相、彰能变体。【述记?卷十二】上来虽
 
【论文】二?三三五此识行相、所缘云何?【疏翼】前二十四颂明唯识相中,初一颂半﹝第一颂及第二颂前半﹞略释外难,略标识相。次二十二颂半﹝第二颂后半至第二十四颂﹞广明识相。广明识相中,初十四颂半﹝第二颂后半
 
古人说:“厚德载物”,我们越是长大,越是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们只有知道感恩,懂得奉献,说的简单一点就是要多多积德行善,这样我们才能有厚报。从前有一个小孩从小就特别善良,每次吃饭都会多拿一些饭菜,来供奉
 
发愿对学佛者相当重要,发愿时,只要不发有损与他人利益,而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愿,此必与正法相应。严格说来,发愿并无忌讳,在入佛门受三归依之际,就发过清净庄严之愿,所谓归依三宝者,依三宝为依为师,不依天
 
修行人要善用其心药师山紫虚居士前言在《华严经》卷十四净行品第十一中,南无智首菩萨问南无文殊师利菩萨:「修行人要如何才能圆满其身、口、意业?要如何才能有慧、有力、得各种智力与波罗蜜?如何才能得他人尊敬?
 
余幼承家训,研习中医学。自幼随家父习岐黄、采药草,弱冠之年开始研习易学,闲玩《易经》五载后,自知命运诸多坎坷,灾运、痛苦、失败、负债、情变,一一如命中显现,时常预知灾祸,竟无法避免,心中疑问渐多,立志
 
为什么有人佛来接一次就走,有人要佛来接二、三次才走?作者:净宗法师问:为什么有人佛来接一次就走,有人要佛来接二、三次才走?答:愿生心切的人,一见佛来,满心欢喜,立即随佛往生。愿生心不切,挂念尘世的人,
 
我们学佛一定要深信因果,所有的痛苦,不是别人给你的,你不能说我老公对我不好,我儿女对我不孝顺,一切都是自作自受。你碰到了痛苦懂得忏悔,不要怪别人,痛苦才可以消除。我们往往把痛苦都「是你造成我的」,这个
 
修行人要转染成净念念极乐法堂开示2014.03.27遍览天下,跟着一起,佛法让众生欢喜,我们也在这里随喜这样一种善心,这就是慧日寺不共的一种功德。白天我看大家每人都很忙,过会儿要去钟鼓,敲钟、打鼓。我
 
学佛开拓心灵宝库——客堂开示08.22出家人要承担重任所以好在我们这个道场,让很多的人能够自我反省,这样子大家就进步了。包括比如说像我们作为一个出家人,我们这边比如说有寺院,有房子,有接纳大家来承担它
 
惟贤法师答:《易经》是中国古代的哲学,道家哲学和儒家哲学都发源于《易经》。现在提倡和谐社会,实际上这个和谐的内容在《易经》里面相当丰富:天、地、人三才,事事运转叫和谐,讲生生之道叫和谐,但是这个和,这
 
问题:现代人强调人要自信,请问是信什么?另外以佛法来看,这种说法有道理吗?净宗法师:自信,一般是讲信自己的能力,从而达到某种目标。以佛法来看,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万法唯心。如果办一件事,你都缺乏基
 
《易经》的三易——不易、简易、变易是什么含义?请简要介绍一下。(2010.9.18章华寺)答:《易经》的不易、简易、变易我记得好像有讲过,在老子的《道德经》里面,或是在三无漏学里面有讲过吧,有没有?有
 
拟化他人要方便自己常常引用六祖的话:“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勿另彼有疑,即是自性现。”这里要强调一下,这里的方便不是随便乱说的,一定是真实语,不妄语等,否则就会出下流了。所以,方便是自己灵光或者说是
 
最重要的就是,不可以根据慧远大师的念佛宗风排斥善导大师的念佛宗风。这种态度是不对的,但是在教界,这种情形经常看到。因为很多人内心对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偏狭,认为自己所根据的才是正确,别人所根据的就不
 
【三回向发愿心者:一切善根悉皆回向往生极乐,决定真实心中回向,作得生想。此心深信,犹若金刚,不为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人等之所动乱破坏。】信受阿弥陀佛的心,要像金刚宝石,任考不倒。说譬喻让诸位较容
 
为人领导者,公司一有错,不要先责怪很多的员工,要先回过头来反省自己,这样才能得人心。当臣子的应该用什么态度?忠,臣子这个态度就很重要。要忠,忠就是要把本分做好,而且要懂得劝谏领导人。所以这劝是大学问。
 
第一、心外求法,遇事即求佛、求法、求僧,殊不知向外求皆属于依赖心,学佛必须要自学、自修、自证。第二、误以为求佛可以消罪灭障得福报,而自己依然迷执事境为真,贪求不舍,以致烦恼如故。殊不知学佛是依照佛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