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一日禅| 所谓的美,不过只是日常
2024-11-29 08:03

我们常常觉得美是一门学问,似乎要去学很多知识才能看见美、创造美。或者需要准备很多,才能够拥有美,不然就只是琐碎的日常。

可或许,美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复杂,平凡如我们,在生活里多一点爱美的心,多做一点爱美的事,渐渐地,美就在我们的日常里。

生活里处处皆有美,只是我们能否看见,能否心有所美。

山川湖泊、四季花草,它们静伫在那,呈现属于美的样子。我们无需等待、或准备、或是等谁来告诉我们,而是自己去看见,去走近,去体会。

相信自己的眼睛,看见一点一滴、一树一花的美,美即是日常。

End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保持正念?

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保持正念?答:一、试试把左手握紧拳头,这代表紧张的身体状态。而我们的右手是张开放松的,这代表正念的能量。右手代表的正念能量可以觉察到左手的紧张,右手代表的正念能量可以包容左手

日常生活十诫

托马斯 杰弗逊是美国第三任总统,《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他受儿子委托给其孙儿的一封信中,提出日常生活十诫1.今日能做的事决不要推至明日。2.自己能做的事决不要麻烦别人。3.决不要花费还未曾到手的钱。4.

寺院日常行事之朝时课诵

◎ 圣 凯寺院僧人的生活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一定是非常清静而悠闲的,晨钟暮鼓、青灯黄卷,令多少世人羡慕不已。但是,真正的寺院生活其实十分清苦,同时也十分有规律和节奏。僧人们闻钟而起、闻鼓而眠、闻板上殿、

在日常生活中情绪起起伏伏,如何来对治它

净界法师问:师父您好!关于权法、实法的操作,弟子这边再具体问一些生活上面操作的细节。我们凡夫在日常生活中常会受到业力的刺激,可能一天下来情绪起起伏伏的,有时候会烦恼。在烦恼当中当然不是那么的清醒,可能

日常生活中的四念处观

◎ 圣 严修五停心得成就便入定,然后出定而观四念处,那是次第禅观。由修定得有漏慧,再以有漏慧观四念处,由观四念处发无漏慧而出三界,证解脱果,这是相当花时间的修行方法,对于一般人而言,的确难得有此因缘修

禅就是我们的日常

◎ 楼宇烈有很多人想了解佛教,特别是想了解禅宗,但对于禅宗大家又常常觉得把握不定,因为对于禅宗的许多公案大家都不知道在说什么东西,也不知道禅宗怎么样来修证,怎么样才能了脱生死,怎么样才能明心见性。其实

道家内丹功,《洗髓经》静功日常练习!

仙山之中有座雲行草堂,住着海龟师公,一云、一鹤、二位道长,兔龟龟、熊龟龟等道童,挂单一颠僧,耕种着十亩地、守护着道家智库。干活之余,兔龟龟和一云道长开着道家云车游山访道。《洗髓功》原是道家内丹功《易筋

一日禅| 所谓的美,不过只是日常

我们常常觉得美是一门学问,似乎要去学很多知识才能看见美、创造美。或者需要准备很多,才能够拥有美,不然就只是琐碎的日常。可或许,美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复杂,平凡如我们,在生活里多一点爱美的心,多做一点爱

一日禅|真正的仪式感,是将日常生活过得讲究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是的,生活需要一点形式主义的仪式感,但真正的仪式感,并不仅仅是买几件漂亮衣服,晒几套网红化妆品,在装潢不错的咖啡厅拍几张照,读几本畅销书

在日常生活中去悟道,去感受道法自然的真谛!

近年来,教内外一些道士、居士隐居山水静地专心于打坐静养。无疑,静坐炼养是一种悟道养身的行为。许多宫观名胜古迹都是开放旅游场所,现代人生活节奏紧张,工作压力大,暇时静下心闭目打坐,为长时精神状态紧张的人

日常生活中该怎样修行

衣服,为蔽体御寒之用,但求整齐、清洁、简单、朴素,不必奢求华丽,但也不能故意穿著垢腻破烂之衣,而表示修行。因衣服不整齐,或太华丽,将为世人所讥;若穿著太垢腻破烂,亦将为人所耻。佛陀曾教弟子于穿衣时,当

黄国达:无住生心与日常生活

金刚经中有云: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些都是金刚经的金句,般若的心要。

女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菩萨道

学佛,是学会生活。因为佛法,并不在生活以外,而是在生活之中,时时处处,吃饭穿衣,行往坐卧,举目扬眉之间。许多人学佛,以为是加法,从而不断的向外驰求,想证个什么,得个什么,修个什么,结果徒劳辛苦,一无所

周叔迦:佛教寺院的日常行事

在原始佛教时期,僧众的日常行事,除了出外乞食,每日各自进行。修行的方法有两项:一是学习教理;二是修习禅定。学习教理听佛说法,或互相讨论;修习禅定是趺坐,或者经行(经行是在林间来往徘徊)。到了后来寺院中

日常佛教用语中的比丘是什么意思

比丘,佛教指和尚。梵bhiksu。比丘,梵语bhiksu的音译,一般意译为“乞士”,俗称“和尚”。佛家指年满二十岁,受过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比丘:巴利文:Bhikkhu,梵文:Bhiku,又作比呼。意

禅宗思想:永信法师:顿悟法门也是日常功夫

后人读《坛经》,一般都很在意《坛经》里面的顿悟法门,实际上,六祖的顿悟法门是建立在行正即是道的基础之上。没有行正即是道的平常功夫,顿悟法门便成了空中楼阁。六祖在《坛经》里为上乘根器开立顿悟殊胜法门的同

净土因果:放生问答:日常生活中的蚊虫问题

问:杀蚊虫是不是算杀生,是将我们的血利他好,或者灭他好呢?(黄天送)答:生指动物,杀指杀害,此甚简单明了。将血与他名布施,灭他名杀害,乃是两件事。肯布施者自然不杀,此是大乘菩萨境界。亦不杀亦不布施,普

净土经论:家庭主妇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菩萨道

每天做同样的工作,一定会觉得很厌烦。尤其是家庭主妇,好像永远没有解脱的一天,许多人都觉得苦恼。假如能将观念转变过来,就会做得非常快乐。凡夫观念中执著有我我在做,我好辛苦,我为什么替他们做,愈想烦恼愈多

海涛法师:从日常生活中开发觉性

从日常生活中开发觉性海涛法师开示:『无上正觉的快乐---佛果,是我们必须努力追求的,但不是只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让一切有情成就无上正觉,我们必须尽力带给每位有情最高层次的安乐。』太重要了各位,我们要发愿

传喜法师:日常生活中培养好习惯的重要

日常生活中培养好习惯的重要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人,你知道业障有多重啊,不得了。你平时的任何一个动作,到临死的时候它都会现前,过去老和尚喝茶,他就想着喝茶,临往生的时候还不行呢,死了过一会儿自己回过头来,

济群法师:僧尼日常行事漫谈

僧尼日常行事漫谈济群法师读《行事钞资持记》、《重治毗尼事仪集要》等律学书籍,看到书中对僧伽的许多日常行事,都有着详细规定,觉得很有现实意义,遂不揣浅陋,把它整理出来,供诸方同道们参考。一、礼佛发愿愿力

圣严法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禅修?

一、身心合一身体在哪里,心就在哪里;身体在做什么,心就在做什么;手在做什么,脚在哪里,你的心就在哪里--身心不可分离,身心一致。例如:1.在厨房中烧水、挑水、拣菜、切菜、洗菜,心就放在动作上,心中不起

惟贤法师:佛教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礼节?

1、合十亦称合掌。其形状是两手当胸、十指相合。合十为礼,以示敬意。对佛法信众言,这是最熟悉不过的招呼方式,合十的动作,不仅可以达到收摄内心的作用,也给人一种谦和的印象,是佛教徒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礼节之

惟贤法师:日常修行过程中,如何磨掉习气?

善士问:如何在日常修行的过程中磨掉自己的习气?惟贤法师答:习气是多生累积来的,不是一朝一夕。习气是什么呢?就是烦恼习气,贪、嗔、痴、慢、疑、恶见,这个深藏在阿赖耶识中,遇到现行,遇到因缘力就要发现。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