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尧汾州(今山西汾阳)无业禅师,马祖道一禅师之法嗣,商州(陕西商洛)上洛人,欲姓杜。其母李氏怀他之前,有一次做梦,听到空中有个声音问她:寄居得否?她答应了,醒来后不久就怀孕了。无业禅师诞生的那天晚上
 
李英棣京都的清晨,天蒙蒙的将亮未亮,在西本愿寺的本堂阶下跪着一位年约四十岁的乞丐。天亮后,西本愿寺的大门开启,乞丐静静的合掌念佛,直到早课结束。白天,他在西六条的新町乞食,每当有人施舍食物给他时,他便
 
澧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夹山善会禅师,船子德诚禅师之法嗣,俗姓廖,广州人。自幼出家,成年受戒,曾广泛听习经论,对戒定慧三学颇能通达。后住润州(今江苏镇江)鹤林,讲经示众,因听道吾禅师之劝告,前往秀州(
 
◎ 弘 一弘律因缘初出家时,即读《梵网合注》。续读《灵峰宗论》,乃发起学律之愿。受戒时,随时参读《传戒正范》及《毗尼事义集要》。庚申之春,自日本请得古版《南山灵芝》三大部,计八十余册。辛酉之春,始编《
 
◎ 圣严从禅的立场来解释,生命是时间加上空间的活动,在时间的过程之中移动,在空间的范围之内变化,时间加空间,觉得有个我的存在,这就是生命。因此,生命似乎是一桩不可捉摸的事,其实不然。生命是一个事实,它
 
◎ 法 宝签判(官职名)刘经臣居士,智海本逸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字兴朝。少年时以才高俊逸,登上仕途。当时他对佛法并不相信。三十二岁时,刘经臣偶然与东林照觉常总禅师相识,相谈甚欢。在常总禅师的启迪下,刘
 
佛陀不是创造万物的上帝,他有血肉之躯,跟你我一样,必须经历生、老、病、死的人生历程。当然,他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有很多处,其中之一就是当他经历以上的过程时,他没有烦恼,他不会像凡夫一样哀嚎痛哭,不会忧伤
 
或许大家常常听说禅宗门下,往往是在言下顿悟,于是就觉得开悟之事是灵然一句超象外,远处三乘不用修的,但是如果大家仔细阅读《指月录》和记录大禅师们生平的行状,就会发现开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以下以即
 
学重行解相应。解而不行,说食数宝;行而不解,多入歧途;两俱有过。今修净者;但曰念佛,求生西方,只知向果上攀缘,至于所念,如法与否,慢不加察。是于因力缘力,反而忽之,宁非不知务本耶?经曰:因地不真,果招
 
无量寿经今得善本(夏莲居会本)之大事因缘弥显本经即华严、即禅、即密;一切含灵依此度脱(一九九○年十月宣读于日本第三届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1)净土第一经。《无量寿经》称为净土第一经,盖由于经中宣示:
 
你刚闻佛法你就想引导家人学佛,太快了吧,因为你还没学出个模样。你先学出个模样,一个好样子,给家人做好样子,家人自然就跟上了,身教胜于言教。你叨叨、叨叨去说,可能时间长了,人家会烦的,会反感的,会逆反的
 
区区学佛因缘,自幼受家庭熏习,但以种种关系,其间若断若续,一直到三十岁以后,才可说是有信仰。此是沾了苏州弘化社的光;因以前所读之经无非是《金刚》、《楞严》、《法华》、《圆觉》之类。其实是囫囵吞枣,望文
 
民国十九年(1930年)四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反对蒋介石的中原大战爆发,西北军攻占了莒城,中央军来援,把莒县县城包围起来。莒县监狱官李炳南被围困在城中,时间长达半年。路过的部队占据民房,勒索民饷
 
佛陀之圣号为何十种,以何因缘而称呼?答:佛陀十号,并非姓氏之称,乃就其德能之大而显者,定有十种称颂耳。如今称赞人曰,某公吾兄先生,是三号焉。曰某公某长是良吏是正人是国家之柱石,是五称焉。中国以前之封号
 
杜甫与佛教的因缘◎许美中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迁居河南巩县。杜甫早年研习儒学,二十岁时开始漫游吴越齐赵,过了十年左右裘怀清狂的生活。三十五岁以后到长安求官,不第。后两次献赋,
 
宿 世 因 缘◎ 莲大士窥基的父亲尉迟宗,是唐代左金吾将军。母亲裴氏夫人因梦见掌中有月轮吞下而怀孕。据说窥基呱呱坠地时,红光满室,全家人都很惊喜,唯有他父亲深感不安,不知此子将来会面临怎样的人生道路。
 
首座和尚、班首师父、各位执事、各位护法居士:你们各位来问我本焕小和尚,天天不过堂,为什么今天来过堂?我现在倚老卖老,虽然我倚老卖老,但我不比大家起的迟,我可以告诉大家,我每天四点就起床,一直诵经到七点
 
弘一法师出家因缘◎ 弘  一在清朝光绪年间天津河东有一个地藏庵,庵前有一户人家。这是一座四进四出的进士宅邸,它的主人是一位官商,名字叫李世珍。曾是同治年间的进士,官任吏部主事,也因此使李家在当地的声名
 
净慧法师学佛就是向佛学习,学习佛是如何觉悟的。佛就是觉,《六祖坛经》上讲,迷即众生,觉即佛,一念迷即众生,一念觉即佛。生佛之间,只是一字之差。看似简单,可是真要觉,却不是那么容易,这中间要克服种种困难
 
一切都只是因缘的一场会聚静波法师交织爱与恨,是劫还是缘?一切也都只是因缘的一场会聚,有缘则聚,无缘则散。轮回,皆缘由爱恨情仇,父母儿女夫妻朋友,皆不出要债还债报恩讨怨。所谓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虽然
 
◎ 印 光【原文】天下事皆有因缘。其事之成与否,皆其因缘所使。虽有令成令坏之人,其实际之权力,乃在我之前因,而不在彼之现缘也。明乎此,则乐天知命,不怨不尤。素位而行,无入而不自得矣。汝独不知身为人子,
 
静波法师《维摩诘经方便品》中说: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维摩居士也有自己的妻子,但是他又去修梵行、离欲。你说那是不是功夫呢?绝对是功夫。我要再重复一遍曾经说的一句话:放下不是放弃,随缘不是随便。所以,在家
 
宣化上人谈到莲花化身,不是那么容易的,要修很多人所不能修的苦行,要有八种的因缘,才能得到莲花化身。第一种,至失命不说他过:不要说是小事情,甚至于把生命丢了,你也不讲他人的过错。即使只要辩说: 啊!那事
 
现在有一句流行的话:向钱看。钱,有那么重要吗?除了向钱看,世间上可看的东西太多了,有的人喜欢看山,有的人喜欢看水,有的人喜欢看书,有的人喜欢看人;也有人喜欢看各种表演、喜欢看各种奇人妙事,喜欢看电视、
 
等待因缘,不要自己制造因缘,自己制造的因缘往往是不好的,不是有个故事吗?说一个乌龟从海边出来了,从海边那个洞里头出来,出来以后一个小孩看见了,一个小孩看见这乌龟以后,他觉得天上有老鹰,因为老鹰吃海龟,
 
大安法师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随自身闲忙,立一课程。此外,则行,住,坐,卧,及做不用心的事,均好念。睡时当默念,不宜出声。宜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难念。若衣冠不整齐,或洗澡,抽解,或至不洁净处,均须
 
耶舍长者闻法的因缘证严法师佛说苦谛实苦,不可令乐。集真是因,更无异因,苦若灭者,即是因灭;因灭故果灭,灭苦之道,实是真道,更无余道。一切因缘生,一切因缘灭,因缘来时,就要看我们是否能好好把握因缘,佛在
 
惟觉法师福报代表这一生当中的经济环境,有福报的人做任何事都很顺利;没有福德,做任何事都会遇到困境,经常一筹莫展,所以福报的熏修很重要。中国有句俗话,大树底下好遮荫。一棵树枝叶茂密,树荫愈大,就能容纳许
 
答河北许洪亮居士洪亮仁者:所谓的“明心见性”即“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同时亦“非空非有”。这“一念不生”而又“非空非有”并“了了分明”之觉性,就是自己的本来面目,也叫见性。仁者平时的行、住、坐、卧应时
 
答南京齐伟居士徐老师您好!自从今年3月18日和某居士去老师那里叙述学佛心得,得到老师印可之后,回到日本,我一直遵从上师的教诲,致力于观心和打扫习气。虽然时进时退,但由于根本已明,所以也算有惊无险。最近
 
答保定贾延居士贾延仁者慧鉴:5月27日手书拜悉。愚无德无能,对佛法大海也只是一知半解,惭愧之至!知您已看到《般若花》,请作为参考。“观心”是佛法的根本法门,常观自己心念,妄想来时,不取不舍,逐步自能转
 
答鹤壁智俊居士俊才仁者慧鉴:2月6日手书敬悉。知仁者发心坚定,知见纯正,与夙世栽培有关,十分难得!修“六字大明咒密法”有闪光及震动等感应,这是好的效应,主要是修法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也是业习逐步消
 
答南京某居士某某仁者:6月9日来信收悉。细阅来信,觉仁者宿根甚深,故能发起大愿,愿以科学弘扬佛法,并度脱一切苦恼众生,不胜赞叹!若非夙慧,要信佛、念佛也很不易,何况发此无上大愿。尚希善自珍摄,奋发向上
 
答鹤壁妙悟居士妙悟仁者:函悉。照片亦收到,甚谢!仁者虚心求法,期了大事,十分难得!佛法大事,首在了悟本来,悟后知自性本净,有相皆妄,于事上处处磨练,打扫无始来之深潜种子;业种渐消,理事相融,至此心光渐
 
答鹤壁智洪居士恭敬顶礼师尊:顶礼佛、顶礼法、顶礼僧。师尊,弟子于正月二十六日 到苇泉山静居寺心密道场打七,原计划三个七,但行前考虑不周,与庙会时间相冲突,不得已于二月初八日提前结七。尽管未能圆满完七,
 
答永城李智田居士智田医生道席:来函拜悉。仁者念因缘难值,欲广结硕德,以自策进,其志可嘉!惟大德如黄念祖、贾题韬、游有维等皆已谢世,其他师资,确亦不多。是否祈仁者先明本性,打好基础,似不需多所攀缘,以免
 
答崔博居士崔博仁者慧鉴:来书奉悉。来书各点择要奉复如下:一、观心,是学佛之重要法门,在拙作《学佛是怎么一回事》中有“观心”一节,文虽不多,但是观心的要领,依之实践,能有具体的下手方法。今再略告观心方法
 
答辽宁宋世春居士世春仁者慧鉴:李老师[元音老人,编者注]弘法、灌顶录音带,已在您处使用,使24名同修得法起修,因缘十分殊胜!希大家互相促进、奋勉,不负一番学佛的大事因缘。祝愿一面修法,一面常与习气奋斗
 
答连云港王凤城居士[据王居士抄录本整理,编者注]…… 突然一切消失,只剩了了灵知,此时即是定相初现,当知这个一切消失,妄想暂时脱落,但又灵知不昧,了了分明,正是仁者的本来面目、本具自性,但多生妄习之故
 
答广西劳文成居士修心问题,文字不易讲清,届时大家面谈。总之,佛法重点在心,修心重点在“观”。返观妄心生灭不可得,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就能悟到不生不灭的无住本性。佛法不在多,一门深入,妄心息处,即见本来
 
答长沙肖建仁居士师父:您老好!近来贵体安康吧?时至寒冬,请多加保重,以免徒儿挂念。春节快到了,没有什么礼物送给您老,我们长沙的心中心法弟子,照了一张合影,捎上一声问候,寄托一片心愿:祝您老健康、吉祥、
 
答讷河郭元禄居士元禄仁者慧鉴:寄来偈颂已阅,知仁者驾车奔走,十分辛劳,但能护持心地,念念在佛,念念在觉,妄想不生或少生,便可亲得受用。目前末法时期,在家虔修较为相宜。出家,目前并不相宜。种种不能方便。
 
答李建伟居士建伟仁者慧席:来信收到,您得遂心愿,依法修持,已逾半年,福德因缘,甚为稀有。今悟《楞严》所说悟到与六根、六尘无关的东西,这东西当一念不生、而了了分明时,就全体呈露。正像您说,见性不难,难在
 
答李开宇居士修六字大明,灌顶亦可,不灌顶亦照样可修,不必分别。修六字大明咒即是打坐,打除妄想,坐见本性,是打坐方法之一种,不需他求也。修定不一定要双盘,单盘也可,总在定心为主,不在腿上功夫。佛家功与一
 
答深圳莲明居士莲明仁者慧鉴:仁者在信中所说空明之体验,希能把握它、认定它、承担它,并能时时不离“这个”。坐上心念耳闻,灵灵分明。但关键还要在坐下,在事相上磨练。做到:“本位不移,起应万机”。望仁者努力
 
不忘初心(第一集)尊敬的陈老师,诸位长辈、诸位同仁,大家早安,早上好。Selamat Pagi。我们第一堂课跟大家交流「不忘初心」。「初心」是真心,「初」可以是当初,甚至于可以是我们走过的每一个岁月的
 
答陆晓先居士晓先仁者慧鉴:别来转眼二月,无常迅速!手书及照片三帧已由小儿徐觉哉于家书中附来,甚觉可贵!仁者夙世培植深厚,故仁孝恳切,福德因缘,超越常人,名山圣地,高僧大德,均能亲临觐见,尤其以金刚般若
 
答深圳李艾峻居士艾峻先生慧鉴:承多次照顾,感何可言!谨此表示内心之谢意。施者必受其报,祝愿仁者吉祥如意,事业与道业并进,福德与智慧俱高。云情高谊,感不去怀……!嫂夫人仁厚善良,精进修持,行见定慧日增,
 
◎ 梦 参地藏菩萨在《占察善恶业报经》上说:如果不至心,虽念我的名号,等于没有念;听到我的名号,不名为闻,也等于没有听到。这个含义就是你跟地藏菩萨这个因缘没有建立起来,虽然听到名号,你没有什么信乐心,
 
佛教的十二因缘◎ 葛兆光人生都是痛苦的,仿佛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循环流转的苦难历程,从生到死,从死到生,处于生生不息的轮回之中的众生,好像没有办法逃出这种苦难的缠绕,这一生如此,下一生也如此。有人就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