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元音老人答:下座观心。知行住坐卧,念佛持咒等都是自性所为,尽可能让真心常现,对吗
2025-10-22 09:21

问:弟子认为上座按师父要求的心念耳闻,尽量多加坐;下座观心。知行住坐卧,念佛持咒等都是自性所为,尽可能让真心常现,对吗?

元音老人答:对,又不对。对者,须努力用功修持,不可轻忽。不对者,在尽可能让真心常现一句,因为真心无隐藏,时时在你面门放光。你既知一切举措作用,皆是真心的妙用,它岂不是时时现前,还用什么尽可能让真心常现呢?!

End

往内在寻找自性

开悟不是从外在找寻,而是不断观照内心才有可能获得的结果。一天,一位基督徒来见我,他因为看到释迦牟尼佛成道时所说: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于是质问我: 佛陀所说的话,怎么如此狂妄!我告诉他是误会了其中的意

一切资具受用都是临时的,不是究竟皈依之处

仁清法师这个也是一个指导性的东西。比方说嫁女,不必要都去鼓捣被子,这被子够盖的就行了,太多了,放在那里让老鼠咬了。有很多孩子都娶媳妇了,他两口子那结婚的被子还没盖着呢。你说什么用呢?所以说,可以拿一部

四种自性

◎ 编 者自性有四种,谓实自性、假自性、世俗自性、胜义自性。因有四种,谓生因、成因、转因、还因。境界有七种,谓有相境、有分别境、对治境、安住境、增益境、损减境、自在境。行相有五种,谓分析行相、差别行相

刘素云:一切万法都是假的,何必那么认真、计较呢?

为什么我这么坚定地劝说同修们一定要求生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我们在这个世间,就是逢场作戏,都是假的,没有真的。你干嘛对这个世界还要贪恋呢? 这个世界的一切万法都是假的,没有真的。你何必那么认真呢

一切法皆无自性

◎ 永 明问:唯心妙旨,一切无名者。若众生之号,乃假施为。诸佛之名,岂虚建立?答:因凡立圣,圣本无名,从俗显真。真元不立,并依世俗文字,对待而生。文字又空,空亦无寄。若是上机大士,胡假名相发扬?对境而

真如不守自性

宗密释大方广佛华严,曰大方广是所证法,佛华严是能证人; 大者体也, 方广即体之相用,佛者果也,华严因也;法界统唯一真法界,谓总该万有,即是一心,然心融万有,便成四种法界:一事法界、二理法界、三理事无碍

顺境、逆境,都是生命中的礼物

明海法师生命中总有顺境和逆境,顺境是福报,那逆境是什么?逆境就是创造新的福报之前,你必须面对的功课,完成功课,顺境会跟着来。所以我们要看到功课,当功课出现的时候,有的人会害怕,但此时,也正是你在开创新

一切事物都是无我

◎ 希阿荣博能够听闻到无我的观点是值得庆幸的,它给了我们一个观察宇宙人生真实面貌的全新视角,也是一副止息痛苦的妙药。但是只在理论上理解无我还不够,要彻底解脱痛苦必须亲证无我。探讨无我的问题,目的不是做

所有的相遇都是上一世的重逢

所有的相遇都是上一世的重逢◎ 桑吉平措佛说:这一世所有的相遇,都是上一世的重逢。爱了,是续写前世故事。恨了,是了却前尘仇怨。没有哪次相遇可以准备,没有哪次重逢可以预演。生命是一场情理之中的意外。修行就

自性中的梅香

自性中的梅香林清玄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吐露,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的快慰。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

一切细行都是修心

◎ 虚 云《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所谓降者,就是禁止的意思,使心不走作就是降伏其心。所说发菩提心,这个心

灾难,都是自己感召来的

有一位上海的女士一见到我就痛哭流涕,说她丈夫欺骗她。她刚跟她丈夫结婚半年,她丈夫就在外面花天酒地、吃喝嫖赌,是个流氓。她说她现在想离婚,想找一个好人过日子,问我行不行。我看着她说:我直接跟你讲,你找不

一切修行都是修心

虚云老和尚《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所谓降者,就是禁止的意思,使心不走作就是降伏其心。所说发菩提心,这个心

行住坐卧都要不忘念佛

大安法师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随自身闲忙,立一课程。此外,则行,住,坐,卧,及做不用心的事,均好念。睡时当默念,不宜出声。宜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难念。若衣冠不整齐,或洗澡,抽解,或至不洁净处,均须

佛眼中世间的快乐都是痛苦

◎ 容 通在佛的眼中世间的快乐都是痛苦,而我们众生因为太苦,所以世间的苦稍微轻一点,就觉得快乐,是一种傻傻的痛并快乐着。佛教说苦有三种,苦苦,行苦,坏苦。世间所谓的快乐,充其量也就是坏苦,乐极生悲,快

富贵都是自己修来的

◎ 定 弘或人富有,但悭惜成性,不肯施与,这是我们也见到的。有的人确实家财万贯,可是一毛不拔,非常的悭吝,见到贫穷的人不肯布施,甚至见到人有苦难,也不舍得去捐助,从来不愿意做慈善的事情。他的人生哲学就

参禅念佛礼拜诵经,一切细行都是修心

虚云老和尚《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所谓降者,就是禁止的意思,使心不走作就是降伏其心。所说发菩提心,这个心

元音老人: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崔博居士

答崔博居士崔博仁者慧鉴:来书奉悉。来书各点择要奉复如下:一、观心,是学佛之重要法门,在拙作《学佛是怎么一回事》中有“观心”一节,文虽不多,但是观心的要领,依之实践,能有具体的下手方法。今再略告观心方法

识得平常心,一切处都是道

虚云法师昔日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还可趣向也无?泉曰:拟向即乖。州曰:不拟争知是道?泉曰: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强是

元音老人:人人皆当成佛

【本文是由明如、明仁二居士根据元音老人生前(1995年)在青岛所作的一次开示录音整理而成的。原整理稿附有前言和后记,今只取开示的正文部分。】阿弥陀佛!你们都好。你们善根具足,有福德,所以能修道,将来必

元音老人:元音老人略传

我原名李钟鼎,一九0五年生于安徽合肥市,行年九十四岁。幼年就当地书塾读孔孟遗教,尝思世人生从何来,死往何所?百思不得其解。于极端迷闷时,人恍惚失其所在,因惧而不敢再思考此问题。稍长改读市办高等小学,同

元音老人:学佛要先正知见,知见不正不堪学佛

现在的人学佛不得力,有多种原因,大概分起来,不外下面几种:第一、心外求法。遇事即求佛、求法、求僧,殊不知向外求皆属于依赖心,学佛必须要自学、自修、自证。第二、误以为求佛可以消罪灭障得福报,而自己依然迷

元音老人:念起即觉,不压不随

我们的六根—耳鼻舌身意—其中的意根好比猴子一样乱动惯了,你要它安静不动不起妄念很难,但不把它摄住不动就不能入定、开智慧成道。因此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念佛须‘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念佛时要至诚恳切地以

元音老人:智者大师度关公

关公被吕蒙杀头之后,痛得大叫大喊:“还我头来、还我头来。”智者大师得知后就去度他,大师盘腿而坐挡住关公的去路,关公一看心想:这个和尚胆子真大,竟敢挡我的去路,给他点厉害看看。于是,“呼”刮起一阵狂风,

元音老人:禅净密互融互通的修法

禅净密互融互通的修法 元音老人学佛互相毁谤,不知不觉中就造了业。学净的人不知道密宗,就瞎说密宗是鬼神教,只有净土最好。我曾经在东北听过XX大师说密宗最不好。他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大师,我听后问他:“你修净

元音老人:念佛是最适合众生修证得度的一个妙法

佛说,以黄叶止小儿啼,是法无定法,应病与药,所以对症的药都是良药,各种法门都是一律平等,无有高下。末法时期,众生根基比较陋劣,业障深重。所以修法还是以净土最为恰当,契理契机,是最适合众生修证得度的一个

元音老人:往生的把握

诸位同仁,须知求生西方是一件了生脱死的大事,不是逞人我、争是非、闹意气的。需要平心静气地想一想:我这样散心念佛,在日常动用中,尤其在得失、顺逆、悲喜关头,做得主吗?能不为境界所牵移而佛念当前吗?更进一

元音老人:见性与著相之别

一九九五年三月佛性不在别处,就是现在我们一念断处的离念灵知。当妄念都放下、一点不起的时候,也不是没有知觉,还是了了分明。这了了分明的灵知,就是我们的佛性。所以见性不难。不要在那儿猜谜,“噢,悟道了,看

元音老人:心经抉隐(三)

度一切苦厄。此乃照见五蕴皆空之效果。既然已照破了五蕴,那么还会有什么苦、什么厄呢?度即度脱之义。一切乃指所有也。所谓苦者,就是我们身心的感受、身心的不安。苦有很多种苦,细细讲来有十八种苦。通常讲有八苦

元音老人:谈养生之道

元音老人一谈养生之道使身体失去健康的原因很多:终日心神不安,不外乎患得患失;人精力有限,应适当支配,实行三八制:八小时睡眠,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能如是正常,断无多病之理。今因身体或经济关系,于八小

元音老人:略论明心见性《三》

乙 明心见性之证成经过详细讨论明心见性的意义,我们深切知道它关系佛教至钜。如果佛教徒都来奉行弘扬,加以提倡,佛教即能昌盛兴隆。反是,佛教即将奄奄一息,一蹶不振。因为一个宗教兴亡盛衰,系于它的精神实质如

元音老人:融禅净密于一体的心中心法

融禅净密于一体的心中心法一九九四年二月二十七日讲于杭州元音老人心中心法看是密宗,但它是以禅为体、以密为用、以净土为归、融三宗为一体的大法。不同其他有相密法,须从有相过渡到无相而后才能亲证本真,它是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