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善根具足,有福德,所以能修道,将来必有大成就。这是各位过去世所种的善根,不然就不能修道。我的师父王骧陆居士说:能遇到这个法,是无上的善根,不然就不能修这个法,即便是修了,也修不下去。各位虔心修法,说明各位善根和福德具足,只要坚持修下去,必定有大成就。
本来一切众生,都有像释迦牟尼佛一样的无漏智性。只是我们迷住了外相,追逐外相而忘失了本来,只要我们回头就行了。所以我常说,学佛成道没有难处。因为本来一切具足,都有佛,不是我们没有佛性,佛性不是修出来的。学道要成,根本在悟。大道在悟不在修。悟,就是明悟、醒悟。我们本来就是佛,不要追逐外相,不要把自己的本性光明遮盖起来。所以道是悟,不是修。只要返本还源,返璞归真、归于本来就行了。所以学佛成道,没有难处。
我们只要时时刻刻警惕自己不要著相,认知所有的境和相都是妄想境,是我们们真心显现的影子。反过来,一切境和相,就是我们的性。永嘉大师在《证道歌》里说:心是根,法是性,两者犹如镜上痕。根和性是相对的,有如镜上的灰尘。其实,所现的一切色相、音声、香臭等种种东西,都是自己的法身,也就是自性的显现。识得真,一切都真,一真一切真。反过来说,不认识真,不识得本性,一假,一切都假了。如果跟著假去转,你的根本佛性也被它包起来,跑到假的堆子里去了,虽然有真迹也不显,如同一颗大珍珠滚到烂泥里,被烂泥包住,珍珠也不见了。所以,如果我们识得本性,一真一切都真,都是自已,一切色相,都是自已的化身佛。因此,学佛成道没有难处。
我再三讲一念断处,也就是前念已断,后念不起,那个了了分明的灵知自性,它是先天地而生、后天地而不灭,那就是自己的本体。你要再去找,没有了,那里有啊!认识这个本来,不再疑惑,时时保护它,不要忘记,那就决定成道。六祖大师问他的徒弟南岳怀让:我们的本性,染污不染污啊?南岳答:修证不无,染污即不得。本性光明,不染污,它不因我们有无明就失掉光明,犹如珍珠,虽被污泥包裹,只要把烂泥洗掉,珍珠还是珍珠。虽然不染污,但习气却很坏。习气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它是多生累劫积成的,是积垢。我们常说积重难返,就是指人的脾气是一天天积累起来的,很厚也重,一下子推不倒它,所以要渐渐去除,也就是在事上要渐渐去修。当然,有顿修、顿悟、顿证,可是,那是大根器,大根器才能顿修顿悟顿证,那是过去世渐修渐悟渐证所积累的,没有过去世的渐修渐悟渐证,就没有后来的顿修顿悟顿证。所以都是渐修渐证,是历劫多生的积累,修、修、修,积累到一定程度,呵!一下子顿修顿悟顿证了。
所以,积累起来的顿,就是现在的渐,都是这样子的。不要怕,更无须疑虑,只要时时刻刻做工夫,不忘记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就行了。人坏就坏在惰性上,一下子推三阻四的不去修了,例如修法时有人就以今天有事忙啊、明天身体不好啊,这就是惰性,惰性害人不浅,若能把惰性除掉,警惕的保护自已本的佛性。再不保护它,等待何时啊!。所谓朝于斯、夕于斯,要好好地保护。
学法三大难之一,肯定本性不疑难
学法有三大难,第一是肯定本性不疑难。要真的体认到当下一念断处,那了了觉知的本性,这就是要承担,要肯定,要不疑,蛮难的!难就难在疑。疑在什么地方呢?疑在不发神通。人们往往都有先见──先人之见,以为发神通才叫见性,不发神通,就不是见性,见性就是要发大神通,没有发神通,就没有见性。这样就自误误人,太可惜了。实际上历代大祖师,都是先证悟,然后再通,即先悟后通。先通后悟有没有?也有,但那是极少数,是宿世带来的,叫报通。通是通,但不是开悟。
神通和开悟是两码事。我常以破山祖师为例,四川成都双桂堂的开山祖师名叫破山祖师,他在宁波天童寺时,跟密云圆悟禅师修法,那是明代,正是闹张献忠的时候。他在宁波天童专修法没开悟,虽未开悟,但能出意生身,自以为了不起,哦!我有神通了!他年轻到外面去玩耍,看见一群鸭子,就抓只鸭子偷偷玩。
今天偷一只,明天偷一只,偷了四五只之后,乡人发现鸭子少了,知道一定是被人偷去了。那好,我今天把鸭子放到河溏,躲在一边,看看谁来偷,就把他抓住。果然,破山又来偷了。抓贼啊!赶快抓贼啊!破山拿起鸭子就跑,他意生身跑得多快呀!乡人怎么能追得上他。乡人看见破山跑到庙里去了,就在天童寺门口破口大骂,这才真叫骂山门!
你们这些秃驴,说得好听都是修道的,不吃荤;守戒的,哪里知道,非但吃荤,还偷,还做贼!乡人就在山门这么骂,把知客师骂出来了!你这个乡人怎么在这里骂人,我们寺里的清规很严,没有犯戒的人,你这样污辱我们,是要下地狱的呀!哦哟!还下地狱呢,是你们先下地狱去!你们的和尚偷了我的鸭子,我看著他逃进庙里去的。哦,真有这种事情吗?当然了,难道我还会冤枉你们吗?知客师听乡人这么说,就说:真要是这样,那我得查出来,是谁破坏了戒律。来吧,我带你去查。
天童寺的房间说有九百间之多,知客就带乡人一间一间地查,连厕所都查。没有。没有吧!你这个乡下人真是罪过哟。我们这里都是修道人,不会有这种的事。乡人说:你们这么多房间,转来转去,都转糊涂了,一定还有哪一间,我没有走到都走到了,那里还有没走到的呀?只剩下一间禅堂是反锁的,人家正在打七,不好去!打七的人也不好出来,都在用功。乡人又吵著说:好,你不让我进去看!哎呀,不是不让你看,打七用功,破坏人家的慧命,那你的罪更大了!你不让我去,你理亏了吧。你心里有鬼!
吵著吵著,把圆悟方丈给吵出来了。你们吵什么?知客师把事情,一五一十地禀报,方丈说:好,你把钥匙拿来,我颌你进去看。禅堂里光线很暗,打七的人沿著四壁坐著,禅堂当中空著可以经行、跑香。乡人一个一个都看了,没有,他呆住了。我说没有吧!知客师小声地说。方丈说:你找不到,还是我帮你找吧!方丈走到破山的面前:你拿出来吧,你衲子里的鸭子!嘎,嘎,鸭子叫著从跛山的袖子里跑出来。圆悟禅师指著破山说:神通是有啊,佛法未梦见在,赶出山门!破山原以为自已已经成道了,原来佛法还未梦见在,就祈求方丈:请和尚慈悲,为弟开示。圆悟说:你破坏清规,庙不能住了,出去参,父母未生之前是什么样子?到外面去参,像你现在这个样子,还出阳阳!不相干,不相干!破山有神通吗?有!开悟了吗?哦,不相干!
开悟是悟到本体本性。本体本性是没有东西,但又能显现一切东西。要知道,本体是本空的,是体若虚空勿涯岸,不离当处常湛然。跛山搞的是邪泫神通,是著相,所以,著相的人有神通也不算开悟。现在,人们都把悟和通摆在一块,混为一道。你说你开悟,见性了,你要发神通;你若没发神通,就是没开悟。其实这是两码事。悟是醒悟,不再著相,一切都找自已,根就是境,就是尘,都是我们的法身。所谓神通,就是一切时,一切处能起用。本性起用叫神,即神用无边。通是通达无阻,没有妨碍,你住境,就是有妨碍,有阻。所以吃饭睡觉、运水搬柴,都是神通,那样不是神通啊?人就是执著,大家都能的,不算是神通,我能人家不能的,才算神通。众生就众生,不从根本上著力,愚昧贪执,讨便宜。禅宗祖师骂这种追求神通的人是偷(贼),一不死。真是一针见血。你修道是为了追求所谓的神通,这就障碍了自已,不承认当下一念断处就是自性,不肯承当,不敢承当,所以第一难,就难在肯承当而不疑。
第二难,就难在保护它
第二难,就难在保护它,不忘记,时时刻刻,行、住、坐、卧都不要忘记保护自己。保护的方法,八个字,即:内,不随念转;外,不为境迁。我们的念头,都是从内心里,咕噜咕噜的翻出来,所以说家贼难防,是家贼不是外来的,是防不胜防的。有一首偈子说: 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中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自太平。六贼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中军主帅指我们的主人翁,念头一起,不随它转。外不为境迁,如八风不动,无论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四顺四违,如如不动。像苏东坡,他自认为已经八风不动了,于是写了一首诗给佛印禅师,佛印在他的诗上批了两个大字-放屁!苏东坡不服,过江找佛印理论。佛印见苏东坡怒气冲冲来了,呵!好一个八风不动!一屁却把你打过江。所以,保护,不忘记,蛮难的。
第三难, 保护不死难
第三难, 难在绵密保护之后,保护不死难。要保护,但不能死掉。人们往往保护保护,不要动、不要动,就死掉了。学佛就是要活泼泼地,要活泼起妙用,不能死掉不动,若死掉不动,就成了死水不藏龙了。
透过这三难,就成大道了。也就是说,一,认识本性不疑惑;二,绵密保护不忘记;三,在不忘记保护中,不死,要活泼泼地。三难能透过,一定成就大道。人人都能成道,之所以不能成道是:第一,不认识本性,执著外相。迷住不放,就完了。我们坏就坏在一天到晚,妄心颠倒,那怎么成道呢?第二,不知道诀窍,修法怎么修祛,不得诀窍。修道不难,要有诀窍。第三,晓得诀窍不去做。王阳明先生说:知而不行,是为不知。知道了不去行,不去做,等于不知道。苦行而不知,还可以致知。现在我把诀窍公开,就是大家不肯去做。我们要在行住坐卧、时时刻刻保护它、看住它,经常要提醒自已:主人翁,惺惺著,不是打坐一个时光,别的时间都忘记,放野马了,那怎么能成道啊。历代祖师都是绵密保护的。
六祖大师悟道后,隐匿在猎队中保护自己,就是做工夫,六祖之以后,都是保护,后来的牧牛行也是保护。牧牛就是放牛,鞭子高高举起,牛鼻绳抓得紧紧的,只要犯人家禾稼,就把鞭子抽去。禾稼就是动念。念头一动,就把它扭转过来。所以祖师们常问弟子:你怎么样了? 有的说:我三年之后,一切都做得了。
 
End
学佛要读什么经?◎耀 一《地藏经》专门讲因果,然后再讲到百善孝为先,提倡这孝字。都是这些很孝顺的儿女,为了超拔自己的亲人父母,所以去问诸佛如来,想知道自己的父母究竟在哪一道,肯定不是在三善道。为什么?
 
学佛的三个首要问题◎寂 静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佛体会。第一,佛是什么?第二,什么是佛法?第三,我们信仰什么?现在一起来探讨第一个:佛是什么?我相信在座的很多法师、很多居士,对这个问题已经早有研
 
虽富犹贫的老人证 严不久前,听义工说过这么一件个案:有一位老人,早年事业做得很昌隆,拥有许多房产,也将子女抚养得很好,并且让他们出国留学。子女们成家立业后都留在国外,只留下年迈的父母在台湾。老太太往生
 
白云禅师傲慢则无礼 。偏见则自私 。 傲慢与偏见的人,其实就是强烈 自我意识的人 。说才智,很可能 是绣花枕头 。说修养,势利有余 的攀附者。佛法中说:贪 、嗔 、痴最强烈 如火炽盛之流;于财、色、名
 
◎ 大 安做人和学佛都要有真诚心,至诚才能感通啊!如果带着虚伪的心来做人做事,就很难维持长久,迟早他人发现,自己就一钱不值,人家就不愿跟你打交道了。所以真诚是做人与学佛最大的德行。儒家圣师孔子了达众生
 
大乘佛法以圆成佛果为其目的,以法性空慧为方便,摄导万行趣证无上菩提。要达到成佛的果位,必须发大誓愿,行菩萨道,广行六度万行,证悟甚深不二法门,中道实相义,诸法尽证无余,始成佛道。修行要亲自实践,亲自与
 
时间地点:乙丑年在鹿港布教所主讲人:李炳南弟子吴碧霞敬记本人年已九十八,做事总是有心无力,今日难得见面,谈话就只拣重要的来谈,谈过之后,最要紧的,还是在于大家的实行。我们为什么学佛呢?学佛,就是大家都
 
李炳南居士著述阿弥陀经摘注接蒙弁言阿弥陀经要解讲义重刊序重校新版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序净土三经合刊序净土丛书序蕅益大师净土集序中华大典印光法师文钞序重刊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序印光大师遗教两要序重印弥陀净土法
 
李炳南居士讲述壬子年灵山寺佛七开示甲寅年灵山寺佛七开示戊午年新春结七念佛开示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之一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上)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下)幸酉岁佛七开示壬戌佛七雪僧贡言快刀斩乱丝乙丑年灵
 
当前学佛怎麼学法?怎麼样才有成就?我告诉你们,改过改习气,一定要把这个放在第一位,念佛你都可以放在第二位。不是不念佛,要念佛,但是和改过、改习气、改毛病、改脾气比起来,一定要把改过放在第一位。现在时间
 
所以我说什么叫真学佛,什么叫假学佛,我给你们说几个标准,你衡量衡量。第一个,你学佛学到现在,你是愈学烦恼愈少,快乐愈多,还是学到现在烦恼还是那么多,没有品尝到学佛的快乐?这是一个很根本的衡量标准。如果
 
「但能信入,老实念去,自然能所两忘,自心朗现,从事持达理持,即凡心成佛心。净宗之妙,全在于此。」难信之法,但是你要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它就变成不难了,这个妙。东北刘素云居士是个最好的榜样,她做出来给我们
 
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很重要哦!这几句话你当咒子念,念它三年,包你会成道!这个话我负责,说错了我要下地狱的。地狱很可怕,并不好受哦!地下室都很难过,不要说地狱
 
有同修老跟我说:学上不上?公司办不办?家里的事管不管?我回答这些和你念佛成佛一点干涉干扰都没有。是一不是二,什么都不管了,什么都放下了,那不叫放下那叫放弃。一字之差,意义大不相同。一说我要学佛了那就都
 
如果我们学佛是走形式,我说现在学佛有几个误区?一个误区,就是有所求。求什么?第一个,求眼前点切身利益。比如说,孩子上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或者是做点小买卖,发点小财,这就求眼前点切身利益。第二个层次,
 
问:小孩不懂佛理,教他念佛,有何利益,父母主张给他受了皈依,他长大退转了,是谁担负过错?(张宽心)答:低头一拜,灭罪恒沙,念佛一句,灭八十亿劫重罪,虽不解理,已种善根,何得云无利益。至于长大退转,乃是
 
◎ 大 愿我们首先要学智慧--内心要生起智慧。我们活这一辈子,在世间有种种的经历、种种的人际关系,跟你关系最密切的是你的太太或者丈夫,还是你的儿子、女儿,或者是朋友呢?又或者是你追求的财富?都不是!跟
 
末学学佛以后,反而感到业障比以前更多,不知是什么缘故?是不是好事多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呢?还是多世以来应该受报应的业障都提前到今世来了,一生受报完后,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正是因为缩短了时间,一生受
 
区区学佛因缘,自幼受家庭熏习,但以种种关系,其间若断若续,一直到三十岁以后,才可说是有信仰。此是沾了苏州弘化社的光;因以前所读之经无非是《金刚》、《楞严》、《法华》、《圆觉》之类。其实是囫囵吞枣,望文
 
鸟惭居士著前言始学净土的因缘净土思想的确立净土思想的大要净土思想的实践净土思想的验证结论●前言无常迅速,一恍之间,雪庐老人生西至今,已满十周年。这些年来,整个台湾社会在各种层面都呈现著不小的变化。就佛
 
不得意存烦怨,则正是行菩萨道。倘心存烦怨,则不但与菩萨道不合,且与自己天职性分不合矣。--印光大师有的人潜心学习佛法却解决不了家庭纷争有的人自叹亲人之间矛盾重重一切烦恼的产生都源于我们智慧不够没有领悟
 
问:刘老师您好,我初闻佛法,家人不信佛,我想引导家人学佛,应该从何做起,又不至於用力过猛。刘素云答:你刚闻佛法你就想引导家人学佛,太快了吧,因为你还没学出个模样。你先学出个模样,一个好样子,给家人做好
 
问:生活阅历不多的孩子,是否愈学佛愈自私?答:不是,不是这样的。你父母学佛学得正,对孩子是正面的影响,不会愈学愈自私的。我跟你们说我学佛,我老伴学佛,我儿子、儿媳妇也学佛,但是我孙女不自私,我孙女今年
 
◎ 惟 贤作为一个人,能够学佛,走佛法正道,是很有价值的。你们作为佛子,用网络来宣传弘扬佛法,使想了解和学习佛法的人通过网络就能很方便地进行交流,这是很好的。学佛的基本精神,最起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
 
◎ 济 群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而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待。在佛弟子中有出家众,也有在家众;有唯求自我
 
 缘起的色身,必须假衣食才能延续。尤其在工业化社会,我们的个体生存和他人是分不开的,没有农民为我们提供粮食,没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我们提供生活所需,我们将寸步难行。一方面,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财富
 
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红尘二字并不是佛学的名词,实出于中国文学的辞汇。它的意思是形容飞扬的尘埃,或是繁华的生活景象。西汉班固的《西度赋》,有阗城溢郭,旁流百尘,红尘四合,烟云相连。这是形容西度长安,
 
君子之道,譬如远行,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远行的人不必害怕路途的遥远,只要坚定方向,走好每一步,自然能到达终点。学佛也是如此,它是一个系统、完整、长远的过程,每一个阶段有不同的修行重点与方法,修行
 
◎ 妙 莲佛法是妙法,绝定兑现,兑现是兑现但要符合因果,你不要在因果之外求。不合乎因果、不合乎条件,那什么都得不到;只要条件具足了,哪有不得的?一切都能得!像大火所烧,不但普通火,就是整山之大火,念观
 
梦参老和尚什么是迷信呢?就是迷惑而信,对自己信仰的对象并不了解,盲目地信奉。比如有些自称是信佛的人,他经常烧香磕头、求神拜佛,甚至到寺院里去吃斋念佛,以为这样就能求得佛菩萨的感应,保佑自己心想事成,这
 
生死从何而来?由众生的起心动念而来。我们起了一个念头,内心就凝聚一股力量,让人无时无刻不去想它;好比说一个人执着金钱,出门时,心底就惦记着它,整天担心被偷、被抢,或者盘计着如何聚集更多财富。畏惧死亡也
 
◎ 明 学我们佛教讲因果报应,做了好事情,将来得善报;做了恶事,将来得恶报。我们今生为什么得人身呢?我们上一世做了好事,所以这一辈子得人身。它今生做猫、狗、牛、羊了,它前世做了坏事情,这辈子就到畜生道
 
◎ 静 波 有一些人,他怎么去骂我,怎么诽谤我、诬陷我,我也会坦然,也不会再烦恼。因为这很正常: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如果你不是活着,又不是人,当然没有人会说你,木头谁说你干什么?如果怕别人
 
◎ 元 音  现在的人学佛不得力,有多种原因,大概分起来,不外下面几种:第一、心外求法。遇事即求佛、求法、求僧,殊不知向外求皆属于依赖心,学佛必须要自学、自修、自证。第二、误以为求佛可以消罪灭障得福报
 
◎ 太  虚然于佛法,各人当有理解与行为之简明标准,庶可无所歧疑而自度度他。修学佛法有二:一、理解,二、行为。以理解贯入行为之中,则能行解一致;以行为履践理解之实,则能行解相应。先言理解,即是无我缘成
 
信心是净土法门最大的难处◎ 道 安 净土宗很难的就是信心,信心一定要具足。真信一定要用教理来判。小乘要见道证初果,大乘的根性初住,别教的初地,圆教的初住,才能算真信。见道就是修真性啊,可是,哪几个见道
 
济群法师在学佛的人中,有两种现象比较普遍,一种是每天忙于世俗应酬而没时间学佛,另一种干脆就放弃了世俗生活、放弃了世俗责任,只管自己念佛诵经。其实,这两种方式都是不对的。作为在家居士来说,不应将学佛和世
 
答河北许洪亮居士洪亮仁者:所谓的“明心见性”即“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同时亦“非空非有”。这“一念不生”而又“非空非有”并“了了分明”之觉性,就是自己的本来面目,也叫见性。仁者平时的行、住、坐、卧应时
 
答南京齐伟居士徐老师您好!自从今年3月18日和某居士去老师那里叙述学佛心得,得到老师印可之后,回到日本,我一直遵从上师的教诲,致力于观心和打扫习气。虽然时进时退,但由于根本已明,所以也算有惊无险。最近
 
答保定贾延居士贾延仁者慧鉴:5月27日手书拜悉。愚无德无能,对佛法大海也只是一知半解,惭愧之至!知您已看到《般若花》,请作为参考。“观心”是佛法的根本法门,常观自己心念,妄想来时,不取不舍,逐步自能转
 
答鹤壁智俊居士俊才仁者慧鉴:2月6日手书敬悉。知仁者发心坚定,知见纯正,与夙世栽培有关,十分难得!修“六字大明咒密法”有闪光及震动等感应,这是好的效应,主要是修法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也是业习逐步消
 
答南京某居士某某仁者:6月9日来信收悉。细阅来信,觉仁者宿根甚深,故能发起大愿,愿以科学弘扬佛法,并度脱一切苦恼众生,不胜赞叹!若非夙慧,要信佛、念佛也很不易,何况发此无上大愿。尚希善自珍摄,奋发向上
 
答鹤壁妙悟居士妙悟仁者:函悉。照片亦收到,甚谢!仁者虚心求法,期了大事,十分难得!佛法大事,首在了悟本来,悟后知自性本净,有相皆妄,于事上处处磨练,打扫无始来之深潜种子;业种渐消,理事相融,至此心光渐
 
答鹤壁智洪居士恭敬顶礼师尊:顶礼佛、顶礼法、顶礼僧。师尊,弟子于正月二十六日 到苇泉山静居寺心密道场打七,原计划三个七,但行前考虑不周,与庙会时间相冲突,不得已于二月初八日提前结七。尽管未能圆满完七,
 
答永城李智田居士智田医生道席:来函拜悉。仁者念因缘难值,欲广结硕德,以自策进,其志可嘉!惟大德如黄念祖、贾题韬、游有维等皆已谢世,其他师资,确亦不多。是否祈仁者先明本性,打好基础,似不需多所攀缘,以免
 
答崔博居士崔博仁者慧鉴:来书奉悉。来书各点择要奉复如下:一、观心,是学佛之重要法门,在拙作《学佛是怎么一回事》中有“观心”一节,文虽不多,但是观心的要领,依之实践,能有具体的下手方法。今再略告观心方法
 
答辽宁宋世春居士世春仁者慧鉴:李老师[元音老人,编者注]弘法、灌顶录音带,已在您处使用,使24名同修得法起修,因缘十分殊胜!希大家互相促进、奋勉,不负一番学佛的大事因缘。祝愿一面修法,一面常与习气奋斗
 
答连云港王凤城居士[据王居士抄录本整理,编者注]…… 突然一切消失,只剩了了灵知,此时即是定相初现,当知这个一切消失,妄想暂时脱落,但又灵知不昧,了了分明,正是仁者的本来面目、本具自性,但多生妄习之故
 
答广西劳文成居士修心问题,文字不易讲清,届时大家面谈。总之,佛法重点在心,修心重点在“观”。返观妄心生灭不可得,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就能悟到不生不灭的无住本性。佛法不在多,一门深入,妄心息处,即见本来
 
答长沙肖建仁居士师父:您老好!近来贵体安康吧?时至寒冬,请多加保重,以免徒儿挂念。春节快到了,没有什么礼物送给您老,我们长沙的心中心法弟子,照了一张合影,捎上一声问候,寄托一片心愿:祝您老健康、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