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关于欲界的知识是非常多的,比如在佛经中记载的是欲界六重天,欲界六重天包括四大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但是今天要介绍的是欲界四重天。欲界四重天有五趣十二处。趣,义为趋向,五
悟道可有四重境界:闻道-----------知道----------见道----------得道春秋鲁人仲尼闻道,但不知其所以然,于是不辞劳苦,赶赴洛阳,问道于先圣老聃。先圣论道三日,仲尼由是知道,大
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二章龙树四重缘起(5)《七十空性论疏》龙树论师 造并释谈锡永 学疏说明《七十空性论》(Sunyatasaptati)根本颂及释论,皆龙树论师造。藏译者为胜友(Jinamitra)及智
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一章 解说《心经》(5)5 般若咒义上来已由密咒的五种功德,分摄五道的修证,在这里,只打算依吉祥狮子所说,略释般若波罗密多咒的咒义,即便完结《心经》正分的讲释。Tadyatha om
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二章龙树四重缘起(4)4 结论四重缘起,即是四重观修。由四重观修,现观一切法如何成立有,此时是落于缘起的层次而成立。由是即依次第成立为“业因有”、“相依有”、“相对有”、“相碍有”。
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二章龙树四重缘起(1)1 空性与缘起有外道向释尊问法,他将自己的修学一一告诉释尊,释尊都一一否定,这外道不服,于是问释尊:“你自己到底说些甚么法?”释尊答得很轻松:“我唯说缘起。”由
第二十五课 四重四谛观天台智者大师依四教中的四重观意,以声闻四谛的法门而建立四谛的观修方法,使苦集灭道的最基本的四谛,逐渐升华为无生四谛,无量四谛,及至圆成无作的不可思议四谛。一、藏教的生灭四谛观立足
第二十六课四重因缘观这里的因缘指十二因缘,也称十二缘起、十二支。如下:无明过去世一切烦恼。行过去世所造作一切业。识投胎时一刹那的意识妄念。名色住胎早期的心识和身体。六入胎中位诸根具足。触出胎后三至四岁
第二十七课四重六度观六度是菩萨道上根本的行法,而对于六度的深度与广度的不同体验,即形成菩萨道的位差与作用,所以智者大师以四重六度观的修法来实践菩萨行人的从浅位到深位的开发与胜进。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