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曾琦云:布施让你更加富有
2025-04-30 07:20

布施让你更加富有

不舍不得

《心经》说: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这里说明观音菩萨入定了,他大彻大悟了,悟了什么呢?就是一切存在的现象都是空的,都是我们自我的执着,心被污染了,才以为一切都是实在的,只要悟入一切存在的现象都是“空”,那么人生的痛苦也就没有了。

那么,如何悟入一切存在的现象都是空的呢?就要有般若智慧。《心经》说的般若波罗蜜多被称为“诸佛之母”,般若经典花了极大的篇幅来阐述六波罗蜜多的精义,六波罗蜜成为大乘佛教所推行的修行法门。

《心经》说: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这里说的“菩提萨埵”就是“菩萨”,菩萨就是自度度人,自利利他的意思。因为菩萨了悟般若实相,一切本空,他就会放下一切去度人利人,他没有一切放不下的东西,正因为没有一切放不下的个人牵挂,就不会再有什么恐怖和烦恼,离开了世间的颠倒梦想,最后走向涅槃的彼岸。

如何修行走向涅槃彼岸,把《心经》这段话反过来看:

涅槃就要远离世间的颠倒梦想,远离颠倒梦想就要没有恐怖和烦恼,没有恐怖和烦恼就要放下一切而没有任何个人牵挂,放下一切而没有任何个人牵挂,就是要做利他的大乘菩萨。菩萨要如何利他、实践大乘之道呢?那就要实行六波罗蜜多。

六波罗蜜多就是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大乘菩萨修行六波罗蜜多,与旧有小乘佛教的修行相比,有三个重大的不同点:

以菩萨的理想代替旧有的阿罗汉;将旧有的戒定慧三学扩充增至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般若;波罗蜜法门更详细的分析我们心灵修行境界不同的层次,而以“佛地”为最高。

修行六度,最后就会觉悟“无所得”。观音菩萨千手千眼,有求必应,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他就是修行六度的典范。正因为他修行六度,所以他就觉悟了一切均无所得。

《心经》说: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另外一个《心经》的版本,在“无智亦无得”后面加了一句“亦无不得”,就是说虽然一切都无得,却又能够一切都能得,这就是修行的结果。所得是永恒的佛性,佛性广大无边,故一切都能够得到。也就是说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你就一切都有。

纵观六度,实际就是要我们消灭自我的执着,要消灭这种执着,就要放弃自我的一切,达到无我的境界。《心经》总结为“无所得”,一旦“无所得”,就会“无不得”,彻底解脱,从而悟入“五蕴皆空”,解脱一切苦难。布施就是这样一种抛弃小我,走向大我,进入无我从而觉悟“无所得”的一种重要修行方法。只要你肯无我的布施,以致布施到一无所有,那你就将永远富有。

布施波罗蜜多又称布施波罗蜜、檀那波罗蜜、陀那波罗蜜,或布施到彼岸、施波罗蜜、布施度无极。亦可译为绝对完全的布施,或布施的完成。有财施、无畏施、法施三种。

太虚大师在《菩萨学处讲要》提到,布施是有多方面的。有高度的布施,如施头目脑髓身命的,曰内施;施田园家国财产的,曰外施;内外兼施的,曰一切施。更有说惠舍生活资财不使人缺乏的,曰财施;以世间学问乐育人群,乃至以佛教善法化导大众的,曰法施;世上发生一种威胁人的生命或自由时,以种种方法使其消灭,保障一切令离怖畏的,曰无畏施。

布施不仅仅就是你拿点钱救济别人,布施也是要有智慧的。如果你没有智慧,即使拿出钱施了人,也不一定有功德。布施是修心,关键要看你的目的如何。一般来说,凡能牺牲自己,利益别人的,就是如法的布施。如果你有钱,你把钱抛弃到大海,没有任何人受益,你这不是布施。布施的前提是你要发菩提心,你想要救济别人。从这个目的出发,你才开始加入了大乘菩萨修行的行列。以利他的菩提心去布施,你将越来越富有。

佛教是大慈大悲的宗教,慈悲是佛教的基本宗旨。什么叫做慈悲?愿给一切众生安乐叫做“慈”,愿拔一切众生痛苦叫做“悲”。布施是修慈悲心,若无慈悲心,虽然同样是施舍,没有慈悲心的施舍功德甚微,甚至没有功德。若以金钱物件污辱被施者,则还有报应。嗟来之食,路人不受。是因为路人不受这种侮辱的缘故。

因此,布施的重点在于发心,而金额的多少,还在其次。若是发心真切而力量不及,虽然钱少而功德却是极大;若是缺乏真实的慈悲心,钱虽多而功德却是很小。聂云台在《保富法》中说:“必须要自己多培养慈悲心,常以利人济物为做人处世的目标。如此则子孙可享幸福。可保十分的圆满。”

布施在修行上的功夫,就是修舍弃自我之心。正如聂云台在《保富法》一开头说:“发财不难,保财最难。”众生爱财如命,舍弃金钱,如割身肉。发了财的人,很难发布施心的,所以他要保财就难了。发财不难,是因为一切财富都是他前世积德而来的,所以说命中有财一定会有财。还有一种靠偷扒抢劫等不法途径,也算发财不难,只是这种发财是犯法,很快就会得到法律的严惩,就更加得不偿失了。那么,如何保财呢?一切身外之物,均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不仅身外之物带不去,就是自己的身体也没有权力能够主宰的,也是带不去的。佛教认为,还有带得去的,就是“业”,“业”是你一生行为,善业投胎为善道,恶业投胎为恶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因此,既然带去的只有业,要想得到快乐,就只能放下一切,修舍弃之心。如果能够修到布施不求回报之心,那就是开始修出世之道了。即使以有所求之心修布施,还是能够让自己永远走在善道上的。

布施重在一个“舍”字,舍得舍得,不舍不得。首先要舍得身外之物,渐渐连身内之物也能够舍,到最后也就进入了无我的境界了。

不管是施舍身外之物,还是身内之物,都不要有所执着,不要企图获得回报,正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说:“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这就叫做无相布施,只有无相布施才能使人达到“无我”的境界。因为世人行施舍,心希果报,就是着相,一着相,其难以得到“无我”的境界,下辈子就只能享受所施舍的短暂福报,不能得到最终解脱。

《金刚经》说:

菩萨不应住色布施,不应住声、香、味、触、法布施,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这也就是无相布施的道理。不住相布施功德广大如虚空,不可穷尽。

《月灯三昧经》说,布施乃破悭贪之前阵,入道之初门。菩萨行能此者,则获十种利益也:

一、降伏悭吝:谓修菩萨行者,若能布施,则悭鄙吝惜之心,自然降伏,不复萌动矣。

二、舍心相续:谓修菩萨行者,行于布施,财虽匮乏,而喜舍之心,无有间断也。

三、同其资产:谓修菩萨行者,施心无量,观诸众生,与己无异,所有财产,平等受用,无有彼此也。

四、生豪富家:谓修菩萨行者,于一切财物,常行惠施,心无吝惜,则当来果报,必生豪富之家,财宝具足,受用无矣。

五、生处施心现前:谓修菩萨行者,此生既能行于布施,则感后世随其所生之处,而他人施与之者,皆无悭吝之心矣。

六、四众爱乐:谓修菩萨行者,既能常怀惠施,无所悭嫉,则四众之心,常生爱乐,而无嫌恨也。

七、入众不怯:谓修菩萨行者,既能布施,而为四众之所爱乐,故入大众之中,自无畏怯之心也。

八、胜名流布:谓修菩萨行者,能无所求而行布施,则人多称赞,胜妙名闻,流布遐迩也。

九、手足柔软:谓修菩萨行者,好行布施,济人缺乏,能感手足柔软,相好圆满之报也。

十、不离知识:谓修菩萨行者,自初发心行施以来,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善知识等,获闻法要,未尝远离也。

从布施达到忘我境界,《心经》所说“五蕴皆空”的境界也自然出现了。

般若禅

舍得舍得,不舍不得。

End

佛告诉你,如何让你庄严美丽

一、心念的力量  一个人的外貌与他的内心思想密不可分。相由心生,外貌多数是内心思想的外在显现。一个人起嗔恨心,那他肯定面目可憎,叫人厌恶。若一个人起慈悲心、柔软心,他的外貌肯定和善,叫人心生欢喜。有位

让你幸福常存的秘诀

让你幸福常存的秘诀◎ 慧 律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觉得唯有内心安适,俯仰无愧的人才有真正的幸福。因为心如不安,幸福要从何建立呢?那么要如何,心才会安呢?古人说:无所为而为,善而

入秋之后这样吃,让你秋天少生病!

秋季,是最好的进补期。不过,如果刚立秋就忙着进补,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生出诸多弊端。这是因为,在酷暑难耐的夏季,人们常常因为苦夏或过食冷饮等原因,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虚弱,此时如果大量进食补品,会

让全世界沸腾的8分钟河南宣传片 让你豫见整个中国

最近,河南一部8分钟城市宣传片火了。外交部于4月13日正式向全球推介中国河南,用一部简洁有力的视频短片展现中华五千年的璀璨文明,描绘中原大地的壮丽山河与人文风情,让全球为之惊艳。人们不禁高呼,一部河南

意念“潜意识” 让你生命中发生奇迹

心不正,不足以明道道不明,不足以养德德不厚,不足以成事导读:中医与气功一直强调,要修炼人的健康意念,引导积极向上,努力进取、向善行善。而不要进行坠落的、消极的、向恶的意念,这样就能从生活中获取力量,就

庄子:学会这四种处事方式,让你越过越顺!

生命就像一条大河,有人澎湃,有人干涸。生活不过一段前行,有人顺遂,有人坎坷。也许你曾感到困惑,也许你曾深夜泪落,但世界从不是千篇一律的模板画作。一树花开,一树花落,处事要靠自己摸索,无人能替你感受,替

看牡丹何必去洛阳 山西有座寺院一定让你不虚此行

巍巍双塔,馥郁牡丹。(图片摄影:三晋都市报记者周俊芳)硕大无朋,花香四溢。(图片摄影:三晋都市报记者周俊芳)[原标题]双塔寺,邂逅400年的牡丹硕大无朋,花香四溢,色彩斑斓,真可以用牡丹花下死,做鬼也

三道花茶让你美丽如初 淡斑排毒又美肤

编者按:一般来说,身体劳累、压力过大、心情烦躁、睡眠不佳等都会引发肌肤问题,如色斑等。因此,日常生活中,多食用一些防止色素沉积的食物,可以淡化斑迹。另外常喝花茶,能有效根除色斑,排毒美肤。一起来看看哪

喝豆浆能美容养颜?6大好处让你从此爱上豆浆

编者按:豆浆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有很多人会把豆浆当做早餐,适当的喝豆浆可以降低身体的胆固醇,防止癌症的发生,同时也可以美容养颜,那就来了解一下喝豆浆的五大好处吧。喝豆浆的好处都有哪些?1、降低胆固醇每

吃什么对皮肤好?第七种让你意想不到

想要皮肤好就多吃这些食物吧!紫色和蓝色的水果是皮肤的最佳保养品。巧克力具有美容的功效,巧克力含有黄酮醇,能有效改善粗糙暗黄皮肤。葵花籽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大量的维他命E,具有防晒祛斑的效果。1、甘薯甘薯富

这几种难吃的菜反而让你健康10倍

有些食物因为特殊的味道,被列入难吃的榜单,其实这些难吃食物的营养价值丝毫不逊色,甚至是营养上品,如果一味拒绝就太可惜了!苦瓜:消肿解毒苦瓜味苦,很多人都不敢尝试。常吃苦瓜,可以增强皮层活力,改善皮肤,

空腹喝水有什么好处,8个神奇的地方让你感到惊讶!

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人类就无法生存下来,可想而知水是多么的重要。其实水有很多神奇的功效,可以美白肌肤,促进新陈代谢,瘦身减肥,具有很强的抵抗力等。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喝水。日本的肥胖率在全球是

呼吸法排除浊气 七个秘方让你长命百岁

1、解毒法就是要多吃生姜、绿豆、绿茶、豆浆、黑木耳等解毒。2、呼吸法呼吸法排除浊气 七个秘方让你长命百岁就是清晨要到室外做深呼吸来吐故纳新,排除浊气。3、化瘀法就是要常吃红色食品如山楂、红心桃子、红瓢

曾琦云:石头希迁大师参同契心要论

参同契竺土大仙心,东西密相付。人根有利钝,道无南北祖。灵源明皎洁,枝派暗流注。执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门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回而更相涉,不尔依位住。色本殊质象,声元异乐苦。暗合上中言,明明清浊句。四

曾琦云:“无我”论

无我论曾琦云一、从释迦牟尼被歌利王割截身体看无我的力量《金刚经》中佛陀对他的大弟子须菩提说: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

曾琦云:《楞严经》漫谈

《楞严经》漫谈曾琦云前面两章我们详细地介绍了中国禅宗的修行方法,强调了禅修中渐修的作用,为神秀的历史地位作了新的评价,同时也推荐了慧能南宗石头禅法,因为石头禅居于中道,既有慧能的特点,又调和了诸家,对

曾琦云:大老实人的大聪明

大老实人的大聪明《列子》第二卷:商丘开在晋国的范子华家做客。范家的门客,经常作弄商丘开,向他开玩笑,可是商丘开却一直信以为真。有一天,他们指着河流弯曲的深水处,告诉商丘开说:那里有珠宝,你游泳过去,潜

曾琦云:佛教从寺院走向世间

南北朝时期,中国禅宗初祖达摩大师从天竺来到金陵,与梁武帝见面时,武帝问道: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祖师说:并无功德。武帝说:何以无功德?祖师说:此乃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

曾琦云:布施让你更加富有

布施让你更加富有不舍不得《心经》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里说明观音菩萨入定了,他大彻大悟了,悟了什么呢?就是一切存在的现象都是空的,都是我们自我的执着,心被污染

曾琦云:释迦牟尼的身布施

释迦牟尼的身布施《六度集经》记载了一个故事:释迦牟尼前世曾为一大国之国王,号萨波达。萨波达王对众生的痛苦灾难总是十分同情,为之伤感,尽其所有,全力帮助。帝释见国王如此仁慈,大恩大德遍于十方。又听天神鬼

曾琦云:佛教文化与电脑

佛教文化与电脑曾琦云在二十一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候,人类正面临新的困境。一方面,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一方面,道德水准日益降低。为什么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思想觉悟却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失败的根本原因

曾琦云:禅师弘法的智慧

禅师弘法的智慧有一位在家居士请教智藏禅师,问道:有天堂和地狱吗?禅师点点头,说:有啊!居士再问:有因果报应吗?禅师说:有啊!又问:有佛菩萨和三宝吗?禅师答:有啊!不管他怎么问,禅师总是回答:有啊!有啊

曾琦云:商人的布施

商人的布施以下故事出自《三十四本生传》,此书为古印度佛学家马鸣所著,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宿世修行的很多故事。第一个故事:释迦牟尼佛前世修行时,曾有一世为商主,因广做布施而致美名远扬。当时商主夫妻日日都要供

曾琦云:净土三资粮——《阿弥陀经》导论

净土三资粮《阿弥陀经》导论曾琦云《阿弥陀经》是阐述净土念佛法门的一部经,其根本宗旨可用信愿行三个字概括,被称之为净土三资粮。净土宗十二祖彻悟禅师说: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十六字,为念

曾琦云:一切唯心论

所有佛法最后总结到一句话实际就是一切唯心造,用经典上的话来说就是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是怎么创造这个世界的?又怎么会产生六道轮回呢?在我们这个科学发达的时代,都是注重要用事实来说明问题的。如果我说心可

曾琦云:吝啬鬼的“快乐”

吝啬鬼的“快乐”《卢至长者因缘经》、《法苑珠林》卷七十七详细记载了一个叫做卢至长者的故事。说的是佛在世时,舍卫城中有个老头叫卢至,虽是大富户,可他却是个吝啬鬼,妻子儿女及奴婢受尽了苦。他穿破衣,吃糠菜

曾琦云:大净土论——《西归直指》导读

大净土论《西归直指》导读曾琦云净土宗是佛教里面流传最广、信众最多的宗派,所谓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即说明了净土宗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中的深远影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净土法门也必须以新

曾琦云:立于“中道”的智慧

立于“中道”的智慧《百喻经》里面的故事:从前有一个乡村,举行一个赞美父德的大会,大会开始时主席报告:今天举行这个会,目的是宏扬孝德,且有互相鼓励“见贤思齐”的意义。所以希望各位都据实的报告,不要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