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张秉全: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2025-04-13 09:06

在《佛说阿弥陀经》中,有四处经文,提到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的话。第一次,是在叙述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青黄赤白四色莲华,各舒其光,微妙香洁之后,说道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第二次,是在介绍其国众生,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之后,又说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第三次,是在彼佛国土风吹七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闻者自然生起念三宝之心后,又说,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这三处说的都是称赞极乐国土之依报庄严成就。第四次,是在介绍彼佛光寿无量,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诸菩萨众,亦复如是之后。再一次说道,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这处是说彼佛国土的正报庄严成就。重重结示,无非令我等深信一切庄严皆是弥陀导师愿行所成,种智所现,亦是我等净业所感。每读诵经文到这些地方,总使我激动不已。若非阿弥陀佛深慈大悲,以大愿大行庄严成就这个极乐世界,摄受我等末法五浊恶世,无力断惑的障重凡夫,带业往生其国,怎么能摆脱百千万劫来,头出头没生死轮回之苦。若非阿弥陀佛,成佛十劫以来,已摄受、往生、成就如是非是算数之所能知的诸上善人,让我等往生之后,不但能亲闻佛的金口法音,还能与诸上善人在一起,相观而善,亦步亦趋,从此不遭退堕,保证一生便补佛位。每兴念及此,深感佛恩高厚,虽粉身碎骨,亦难补报于万一,精进念佛之心,油然而生。蕅益大师说,种种庄严,皆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称性功德之所成就。故能遍严四种净土,普摄十方三世一切凡圣令往生也。但这些话是约佛一边而说,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若约生边说,也必须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方能往生极乐国土。如何成就?必须坚持信愿持名一法,此是往生亲因。为什么呢?因为弥陀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我们持名之时,以名召德,就能将弥陀多善根之因,多福德之缘,转化为自己的多善根之因,多福德之缘,以此来开发众生心中本具种种庄严,使自己善根福德同佛,方能享受与佛一样,寿命无量,及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之福德待遇。经中告诫我们,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无异是说,唯有信愿持名,才能积聚多善根多福德,别无他途。蕅益大师说,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令信愿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而皆是已成,非今非当。这是说,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念念当下成就,而不是将来方才成就。大师说得很明白,此则以阿弥陀佛种种庄严作增上本质,带起众生自心种种庄严,全佛即生,全他即自,故曰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全佛即生,全他即自,这二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全弥陀依正二报种种庄严,即是众生自心本有的种种庄严。不过因念佛而显罢了。乃是借他佛,显自心。离开念佛的净心,怎么能显弥陀依正二报种种庄严。心净才能佛土净啊!所以说全佛即生,全他即自的话。合上面约佛边说,约生边说,二重意思,故曰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End

把极乐世界的莲花念出来

净界法师在宋朝有一个越国夫人,这个《净土圣贤录》有讲到。这个夫人福报很大,她领着一群婢女一起共修。有一天发现有个婢女懈怠,几天都不来参加共修,夫人就把这个婢女叫过来,就诃责了一下:你这么懈怠,你这个往

不从小事来学忍辱,没法来成就大事

如瑞法师忍耐是说忍辱和耐力,也可以说成安忍。我们在生活当中常常会碰到不如意的事,最容易起的就是嗔心,而对治嗔心的方法就是安忍。在众修法当中,持戒的功德虽然大,但如果不忍辱,持戒也持不来,所以持戒也要从

明心见性 成就般若

般若经典,总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是佛典中最大的一部典籍,共六百卷之巨。《般若经》的主题乃成就般若,指引众生依般若打破无明、执著、烦恼,从而超越生死,抵达涅槃彼岸。作为般若系典籍,《坛经》重视般若

无需怀疑极乐世界之实

◎ 印 光 【原文】世间所有,若根身即吾人之身。若世界。即现在所住之天地,皆由众生生灭心中同业(世界)、别业(根身)所感。皆有成坏,皆不久长。身则有生、老、病、死,界则有成、住、坏、空。所谓物极必反

持律法师的行力成就

◎ 倓 虚过去我在观宗寺时,闻谛老人有一最器重的学僧持律法师,外号人都喊他晒蜡的法师。大家知道,这个名字并不是恭维他,而是嘲笑他、揶揄他。 原因是他最初在金山住禅堂当香灯,每年到了六月六这天,照例常住

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的小故事

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只有因果,没有偶然,所有的偶然都是必然。成就别人的人,最终将成就自己。100多年前的某天下午,在英国一个乡村的田野里,一位贫困的农民正在劳作。忽然,他听到远处传来了呼救的声音,原来

常说爱语庄严清净

◎ 林清玄读《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讲到了菩萨的四摄,非常令人感动。什么是四摄呢?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种摄受一切有情,令有情众生起亲爱之心,然后得闻正法的方法。四摄与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和布施、持

如何获得庄严圆满的相貌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丑陋报:一者,好行忿怒;二者,好怀嫌恨;三者,诳惑于他;四者,恼乱众生;五者,于父母所无爱敬心;六者,于贤圣所不生恭敬;七者,侵夺贤圣资生田业;八者,于佛

八种方法成就净土法门

◎ 方海权在过去好多祖师大德,为众生示现一生勤苦办道,一生成就,从今走上永恒的快乐,证到佛心。而我们所学到的净土法门,也即是用最快的速度来修学就能够即刻成功。在《华严经》里,普贤菩萨教导善财童子,以及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概要

第一卷贰、概 要(十门分列中前九门)谨释此经,依华严宗法及《弥陀疏钞》例,总开十门:计为一、教起因缘。二、本经体性。三、一经宗趣。四、方便力用。五、所被根器。六、藏教所摄。七、部类差别。八、译会校释。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一

第一卷一、教起因缘教起因缘者,明大教所以兴起之因缘。初明大教与净土法门之兴起。次则详述本经兴起之因缘。夫一切法,不离因缘,大教之兴,因缘无量。而无量因缘唯为一大事因缘故。《法华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三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三、一经宗趣经之所崇向者,名之为宗。宗者要也。全经之宗旨也。又宗者,修行之要径也。故知宗者,为全经之纲领。纲举目张,领提衣顺,是故于辨体后,首应明宗。体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二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二、本经体性一切大乘经典皆以实相为经正体。古德云:“诸大乘经皆以一实相为印。”实相者,真实之相也。又平等一相也。实相无相,亦无不相,相而无相,名为实相。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五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五、所被根器前明本经广收万类,普被三根。今当更明,万类之内,如何是器。三根之中,谁是当机。夫根器有“是器”与“非器”之别,破漏之器,不堪承受法露,故名非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四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四、方便力用如《大毗卢遮那经》云:“菩提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故知度生之方便,正是诸佛大愿之结归,大智之显现,万德之所庄严,果觉之究竟处也。是故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八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八、译会校释“译”指本经之原译本。“会校”指根据诸种原译而会集校订之本,“释”指本经诸本之注释。甲本经译本本经乃“我佛屡说,诸师竞译,东来最早,译本独多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九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九、总释名题经题《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后汉支娄迦谶译《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一名《无量寿经》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