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服婆罗门长者
2024-10-20 12:39
折服婆罗门长者
◎李玉川
迦旃延遵照佛陀的教示,到处宣扬四姓平等的主张,很多婆罗门知道了很不服气,希望找机会来向迦旃延问难;他们心想,若不把迦旃延难倒,婆罗门种族从此就休想再抬头了。
可是,善于巧辩的迦旃延尊者,不管你是如何权威的婆罗门,只要遇到他,很简短的言辞,不用几句话,就把问难的人说得心悦诚服。
一次,尊者在波罗奈国乌泥池旁和比丘同学们,在斋堂里进餐的时候,被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婆罗门知道了以后,就特地前来向他挑战。老婆罗门倚着拐杖,默默地站在迦旃延身旁;心想,迦旃延看到他时,一定会起立让座。可是,很意外地,迦旃延瞧也不瞧他一眼;终于他等得不耐烦了,大声地责问道:你们算什么?对我这样老的长者,竟然不起立让座?
众比丘一听大惊,很多人都马上站起来让座。可是迦旃延却不慌不忙地对老婆罗门说道:你是什么人?在这里大声的嚷叫?我们奉行着恭敬的教法,可是在这里并没有我们应该恭敬的长者和前辈呀!
老婆罗门很不服气,举起手中的拐杖,指指面上的胡须怒气冲冲地说道:像我这么大的年纪,还不可以称为长者吗?你们还不应该对我恭敬吗?
你是不可以自称长者的,也不应该受到我们的恭敬!迦旃延轻言慢语但很有力地说。
你为什么如此目中无人?老婆罗门气得暴跳如雷,用手中的拐杖指着迦旃延的脸责问道。
迦旃延面对着老婆罗门,仍然悠然地说道:从你讲话的声音以及粗暴的举动,我才说你不配称做长者,也不值得人恭敬。因为即使是婆罗门又如何?到了八、九十岁的高龄,发白齿落,可是并没有真正的修道,而是耽于色、声、香、味、触五欲之中而无法出离;既然不能离开贪瞋嫉妒的烦恼,所以,就应该称他做青年;相反地,就算是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皮肤润泽,头发乌黑,却已经解脱了爱欲的束缚,对世间没有一丝的贪求,更没有半点不平的观念,那么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称他长者,称他为前辈,应该受到我们全体的恭敬!
老婆罗门听了迦旃延这番话,感到惭愧而无话可说,于是就默默地离开了。
摘自《佛教故事集》(一)
End
善财童子一心正念,一路上思惟着无厌足王所得的如幻智慧法门,渐次地向南游行,或者经过人间的城邑聚落,或者经过旷野偏解的岩峻山谷、卧藏着的狼虫虎豹、恶兽围绕等险难之处。可是善财童子不觉得疲劳,他为法忘躯,
长者子斋僧获福◎ 般 若佛陀时代,有一位长者子,年纪很小时便失去了双亲,一切都必须自食其力,生活非常的穷困与孤苦。一天,他听人说,如果能至诚供养三宝,死后便能往生忉利天,过着非常快乐的日子,不再有人世
折服婆罗门长者◎李玉川迦旃延遵照佛陀的教示,到处宣扬四姓平等的主张,很多婆罗门知道了很不服气,希望找机会来向迦旃延问难;他们心想,若不把迦旃延难倒,婆罗门种族从此就休想再抬头了。可是,善于巧辩的迦旃延
耶舍长者闻法的因缘证严法师佛说苦谛实苦,不可令乐。集真是因,更无异因,苦若灭者,即是因灭;因灭故果灭,灭苦之道,实是真道,更无余道。一切因缘生,一切因缘灭,因缘来时,就要看我们是否能好好把握因缘,佛在
婆罗门教与四姓阶级制度于淩波黎俱吠陀时代所歌颂的神,包括天空地三界,事实上全是自然现象现的神格化,如天界的太阳神,空界的风神,地界的河神等,名目繁多。其中地位最高的,在天界为婆楼那,在空界为因陀罗,在
我们学习佛法的时候是会发现的,欲界中的天道是非常好的,是非常幸福的,天道里的众生是有极大的福报,寿命很长,神通广大。所以也是有很多的众生都想生到天道之中。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阿那邠
给孤独长者恶得恶报善得善报9~4恶业未成熟恶者以为乐恶业成熟时方见恶真性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给孤独长者。给孤独长者对佛陀崇敬有加,非常礼遇佛陀,为佛陀建造祇树给孤独园。每天三次要礼敬佛
婆罗门耶卡沙它卡及时行善9~1行善宜及时制心勿作恶迟疑向善行心则喜于恶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婆罗门耶卡沙它卡。他与妻子两人只有一件外套,两人无法同时出门,两人分开轮流穿着外套去聆听佛陀开
少年婆罗门善念带来乐果1-2诸法意为先意主意造作若有清净意或言语行为人导致安乐如影不离形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少年婆罗门玛它昆达理。玛它昆达理的父亲非常吝啬,从不布施,即使玛它昆达理是位
长者幼女苏摩那代葳善行得喜悦1~18今世喜悦来世喜悦行善的人两世喜悦喜悦我已做了善行来世生善道极喜悦佛陀居住在舍卫城的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给孤独长者的幼女苏摩那代葳。给孤独长者和毗舍佉长者都是住
婆罗门阿难它普迦卡战胜自己无与伦比8~5胜己真尊贵胜人不尊贵战胜自己者守戒过生活8~6天神乾达婆魔王及梵天皆遭到败北不能胜彼人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一位婆罗门阿难它普迦卡。有一天,阿难它
赵朴初答:是的。从历史来看,佛教最初是反对婆罗门的教义和祭祀仪式的。佛教一度在孔雀王朝成为国教,大行其道,但不久即随王朝的更易而遭到排斥,其后虽得到某些地方王朝的护持,但一般说来是不断受到种种障难的。
赵朴初答:根据佛经所说有九十六种之多,最特出的有六个教派,佛经称这些教派的创立者为六师。其中一个就是耆那教(Jaina)的始祖尼乾子(Nigazwha Nqtaputta),其余五人是富兰那迦叶(Pu
长者子辩意白佛言:人何因缘得生天上。 复何因缘来生人中。 复何因缘生地狱中。 复何因缘常生饿鬼中。 复何因缘生畜生中。 复何因缘常生尊贵众人所敬。 复何因缘生奴婢中为人所使。 复何因缘生庶民中。口气香
昔天竺阿输沙国,一婆罗门,愚痴无智,爱妇情深,不知厌足。其妇信佛,击金鼓唱阿弥陀佛。时夫拉入宿,妇乃与约,每夕同击金鼓唱佛毕,始宿。婆罗门如言,行至三年,病死,五日复苏。泣语妇曰,吾死将入镬汤地狱,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