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的意思是什么
2024-12-27 11:16

正见,八正道之一,是正确的认识和观念,即以四圣谛(苦集灭道)来看人生、世界,从苦及烦恼而得解脱的快乐。谓人修无漏道,见四谛分明,破外道有、无等种种邪见,是名正见。
正见的意思(太虚大师)
正见,谓于现实之宇宙人生真相,有正确之见地,肃清违越于现实之唯神论、唯识论、唯物论之一切迷谬,真知灼见,不复被其障蔽摇惑。此非改进教育而有最善之教育不为功,亦为教育所求达之目的也。
正见的意思(星云大师)
「正见」即离诸颠倒邪见的正观,是如实了知世间与出世间因果的智慧,是透过三法印、四圣谛、十二因缘等佛教教理来观察宇宙万象而获得的正确见解。学佛应该正见因缘果报、正见善恶业力、正见无常苦空、正见佛道永恒。有了正见的智慧,对于是非、善恶、真伪才能做正确的思惟判断,发诸于身口意才有正确的行为,而不至造下三涂之因,自然免受五趣轮回之苦。《杂阿含经》卷二十八说:「假使有世间,正见增上者,虽复百千生,终不堕恶趣。」正见的重要,由此可见。
正见的意思(济群法师)
(一)正见,属于慧的内容,即如实地认识世界。佛教认为,正确认识可导向智慧,而错误认识将引发烦恼。惟有通过智慧的文化确立正见,才能铲除烦恼,抵达真理。所以在各宗派的修行中,都是以正见为首。比如佛教说缘起,说无常无我,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就属于不同宗派的正见。依照这些正见,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契入修行,成就菩提。
(二)正见,即如实看待世界,看待人生,是相对于世人颠倒的认识而言。世人因无明所惑,颠倒黑白,指鹿为马。五蕴无我,却执有我;世间无常,却执永恒;事相虚假,却执实在;人生是苦,却执以为乐;不见因果,却道无因无果。拥有空性正见,就能破除迷惑,如实通达人生真相。
正见的意思(圣严法师)
正见,就是依四圣谛而得的知见,即是正确的看法,故又称为“谛见”,因为谛就是如实和真实。正见与不正见是相对的,不正见,又名邪见或颠倒见。唯有与无漏智慧相应的空、无常、无我是正见。

正见便是见苦是苦、见习(集)是习、见灭是灭、见道是道。苦、习是世间因果,即是十二因缘的流转;灭、道是出世间因果,即是十二因缘的还灭。正见肯定世间因果,便是见有布施、有斋戒、有咒说、有善恶业因、有善恶果报、有此世彼世、有父母。便是见有世间之真人往至善处,见善去、善向。正见认知出世间因果,便是见于此世彼世而得成就涅槃,自知、自觉、自作证。如此见于世间及出世间的因果法,便是如实知见。所以依正见而先得“法住智”(对因果缘起的决定智)及“涅槃智”。
八正道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正见,必须以正见做为基础,修行其他的七个项目时,才能清楚地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正道。就像夜间在山路开车,没有车灯或地图时,也许碰巧能到达目的地,但是这种机会并不多。正见,就是车灯、就是地图,能够让人平安、安全、正确、快速而顺利地到达解脱的目的地。具备正见,能让我们知道修道能离苦而得解脱;如果不知道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及种种身心的状况就是苦果,那就不可能修行了。
正见,就是以法住智,知道因为有因、有缘,所以有苦,必须要如法修行,修成之后才能证涅槃智而得解脱。以正见而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清楚的,有责任、义务,在时间的前后关系中,从过去到现在、未来,只要未得解脱,三世因果确定是有的,否定它,即是外道的邪见;肯定它,就是正见。
《佛学大辞典》对正见的解释
正见,(术语)八正道之一。离诸邪倒之正观也。华严经三十曰:“正见牢固,离诸妄见。”胜鬘经曰:“非颠倒见是名正见。”
《佛学常见辞汇》对正见的解释
正确的见解,亦即离诸邪知邪见的如实知见,为八正道之一。
《三藏法数》对正见的解释
谓人修无漏道,见四谛分明,破外道有无等种种邪见,是为正见。(无漏道者即戒定慧。修此道者,能断三界有漏生死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阿毗达磨辞典》对正见的解释

云何正见?谓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于集思惟集。于灭思惟灭。于道思惟道。无漏作意相应。所有于法简择。极简择。最极简择。解了等了近了。机黠通达。审察聪睿。觉明慧行。毗钵舍那。是名正见。
End
◎ 慧 正常有居士问出家人能不能算命?能不能给人看风水?我想说居士已经皈依三宝了,都不要去算命、看风水,至于出家人更不可以。大家可详细看《佛遗教经》,实际很多大乘经典都禁止出家人看风水的。那么还有居士
◎ 宗萨钦哲无明使我们和真实的本性分开,为了弥补与本性分开的空虚,我们会去抓一些东西来代替。这一点像真正爱上了某个人,却因为某些理由无法得到他,你就会诉诸各种极端,以填满内心的空虚。有部老电影,描写一
清凉之地--正见◎ 阿姜查佛法的修习违逆我们的习气,真理违反我们的欲望。因此,在修行当中会有困难存在。有些事我们以为是错,却可能是正确的;同样地,我们认为是正确的,也许就是错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
树立正见改变心念把握自己因果昌臻法师一、学佛人应这样看待因果1、必须深信因果,才能树立正知正见。因果是佛法的核心,不信因果,不可能真正懂得佛法,更不可能得到佛法的利益。虚云大师说:因果二字,把佛所说的
一、获得正见的前提1. 皈依三宝,具足净信要真正了解什么是佛法,回答佛陀到底在说什么的问题,获得佛法正见,必须要以正信为前提,必须皈依佛法僧三宝,以佛为师,以法为药,以僧为友。只有皈依三宝,建立正信、
正见与体验 作者 蒙光(佛法,念佛,体验,生命,正见)念佛,应该是有情有义的念佛,是对慈父悲母深情呼唤的响应,是透过泪光和欢笑的生命感动,是合掌跪在大地上的谢恩祈祷。没有体验的佛法是枯槁的佛法,就像一
---------------------------------------------原文---------------------------------------------尔时;世尊住舍卫
一般以为,所谓正见就是对佛法义理的正确了解,能把所破和所立的道理搞清楚,就算是得了正见。事实上, 这只能算是闻思所得慧而已,并不是真正的正见。所谓正见,正如太虚大师所说,必须要“由闻而思,再加以定等
希阿荣博堪布所谓正知正见,是指能帮助我们了断痛苦烦恼的知识、见地,依这种见地,我们将调整自己对世界、人生的态度和为人处事的方式,从狭隘、僵硬、矛盾重重到宽阔、温柔、和谐圆融,从不伤害自己、他人及一切众
佛法的究竟正见是什么,这很难用短短的几句话浓缩起来。但是在这里跟大家开个小小的玩笑,其实佛法应该是最高等的革命性思想。因为当佛陀最卓越的弟子——伟大的龙树向佛陀礼赞的时候,他说:“我赞叹这位超越见地的
一、“是要通过对经纶的学习坚定我们的正信。要使正信不断加强和坚定,那就要通过对经教的学习,通过对佛法深入的理解,才能够使我们正信得到巩固。”禅者虽然讲述是以出家人为学习经教,但在我们平常工作生活中又何
正见,八正道之一,是正确的认识和观念,即以四圣谛(苦集灭道)来看人生、世界,从苦及烦恼而得解脱的快乐。谓人修无漏道,见四谛分明,破外道有、无等种种邪见,是名正见。正见的意思(太虚大师)正见,谓于现实之
最简单的回答就是:佛见就是正见。你读佛经就是正见,但是你要理解得对,你得看明白佛说的意思,那就是正见。然后如果你再问,佛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佛见就是纠正我们梦中凡夫:执着面前为实有的颠倒见,告诉我们面
有位金匠的儿子在舍利弗尊者的引领下出家,他在得到舍利弗尊者给他“观身不净”的禅观题目后,就到林子里去禅修,却丝毫没有进展。他因此两次回去找舍利弗尊者进一步的指导,但仍然没有的进步。最后,舍利弗尊者只好
所谓正见,譬如旅人在沙漠中迷路,却忽然遥见远方出现金字塔顶,依于所见遵循而行,最终果然到达目的。如此能到达目的之方式,于佛法解脱修行,乃至破无明修行,称为「正见」。正见,是「如实知」,而不是似有所知,
世间乱源在于没有正见世间是一个大矛盾,多数人都在追求社会和谐、族群和解、国家安定、世界和平,可是却永远有著许多纷争、冲突、动乱和战争。而世间所以有那么多的战争、动乱和冲突,佛法说,原因有两类,一是欲诤
1.正见宝镜照妖邪,魔鬼不敢现影踪,狂慧虽有强词辩,永远不敌法王城。2.大家学了佛就只有佛法的正见、只有佛陀的观念:佛陀的观念是大公无私,利益一切人,不残害一切众生。有了佛陀观念就能斩情绝爱,以自己了
从学佛到入禅学修之路是漫长的,从近一点说,要尽毕生的努力,日日胜进,方有所成;如从究竟佛道而言,则非经三大阿僧祗劫的精进修学不能圆成。因此一个学佛者应发长远心,一直进修,在艰苦的征途上,不生退怯。但是
如何学习禅文字历代以来,禅的体验者以各种形式的禅文字来揭示禅的内在悟境与通向禅悟的方法,因此在禅文库里积累了无数的禅文字的智慧光辉,给我们后来追随禅道的人,以启迪禅的悟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学习禅文字
浅谈真正见解学修禅宗,最初的一步就是求取真正见解。如果没有真正见解做为学禅者的正确引导,纵使勤苦修习,终是徒然。因为禅宗是最看重「见地」的。有真见地、方与佛祖把手同行。故临济祖师说:「若得真正见解,生
如何参学善知识参学善知识是一门学问。教下与密宗都注重在善知识应具条件一边而论其得益大小,而惟独宗下专就能参之人自己觉照程度论其得悟与否。本文即就宗下初学如何参学善知识的自心观照方面来论述进趣之道,俾使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心从正见始佛教正见与世界和谐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方立天一、问题的提出中国佛教界首次倡议举办的世界佛教论坛是中国佛教史和世界佛教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也是中国佛教为社会成员提供生活价值取向
佛教正见与世界和谐方立天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佛教界首次倡议举办的世界佛教论坛是中国佛教史和世界佛教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也是中国佛教为社会成员提供生活价值取向和规范社会行为的文化崛起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心是什么?心是个体主观的心理现象、精神现象,心的活动与内涵是复杂多样的。从结构来说,心有自体与作用两个方面。从性质来说,心有染污与清净之别。从功能来说,心又有心、意、识三面,大乘唯识
禅宗讲明心见性、当下成佛,表面上直截了当,效率很高,实际上是以牺牲利用语言文字作为有效教育手段为代价的。禅宗所讲的不立文字是指无法用文字把佛陀的真理表达出来,并不是说无法通过文字发现佛陀的真理。禅宗同
《太上感应篇》总纲章中的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十六字的含义极其深奥,应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地认真思维。实际上,这十六字指示了学人在心中树立因果正见的四个步骤。树立因果正见的第一步就是
简单来说:佛教就是彻底觉悟的人生观,是彻底觉悟,而不是迷迷糊糊。我每次演讲时,都再三地强调,学佛第一个重点就是:正知、正见、正信。举个例子来说,有些学佛的人,来拜佛时,拿了几个苹果、香蕉来拜拜,就要求
正见——一双看见光明的眼睛未来在哪里?我们稀里糊涂地来到这个世界,稀里糊涂地过了一生,最后稀里糊涂地离开——这就是多数人的现实。我们不知道,一旦错失今生,接着又是长劫轮回,很难再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学佛
惟贤法师答:佛教里面讲不得遇佛、不闻正法有八种障难,其中一难就是世智辩聪,那些人有世间上的智慧有辩才很聪明,其实在佛法来讲,还是在八难之中。为什么呢?说话句句违反因果,不懂因果,光要些口才,起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