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智海法师答:《普门品》中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得消灾免难,请用佛法和现代科学开示。
2025-08-07 08:18

智海法师答:我们讲普门品时,是揭示过这种科学道理的,也是揭示过这种实相道理的,也用佛法原理揭示过的,这里不妨简单再揭示。

一个方面,我们今天之所以说有一个受灾难的身心,还有所受的灾难,那就是地水火风,许许多多的灾难,好像有真实的对境,实实在在地来损伤我们。其实,这是什么因果引起的呢?就是因为我们自心不守自性,自心流入于无明,因无明而产生虚妄分别,因虚妄分别而产生能取所取,因能取所取而有贪嗔痴慢疑的发生,因贪嗔痴慢疑呢能够造作恶业。因恶业而有一个因恶业感生的环境。能所对待就出现了。有能所,根据往昔时的恶业的异熟增上力量,所以,从真实当中本来没有的对境,它能够显现出像真实一样的力量。

比如,外在的环境,本身是没有的,是我们业识感受到。举个例子,我们梦中感受,就是梦心识的显现,梦醒了,哪里有真实对境呢?我们自己现在所认为的,有一个真实的灾难环境,其实就是我们业意识引起的。只要业意识、业障没有消除,我们就在业力笼罩下,陷入另外一种梦境。这种梦境,我们一般人认为它不是梦境,好像是现实,其实,那就是如梦如幻的生死世界。跟一场梦没有什么区分。于是,那就是在虚妄当中起烦恼,虚妄当中造作恶业,虚妄当中感受苦果。一句话,从这种感受天灾人祸的因、缘、过程、苦,都是如梦如幻一样,都是不真实的。当我们了解这些不真实以后,明白了这些都是梦境,能够安住于法性,就可以对治梦境的受苦,梦境给我们的影响,都不存在了。

我们念观世音菩萨有事念,有理念。理念的时候呢,能所空寂,一句观世音菩萨名号不从外来,我们自心就是观世音菩萨名号,观世音菩萨名号与我们自性无二无别。所以,你在念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名号能够帮助我们回归真实自性。一旦回归真实法性,虚妄分别、烦恼痛苦、恶业造作这些都能对治。这就是佛法的原理。

简单点说就是苦集灭道,苦就是你的生死问题;集呢,就是引起生死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烦恼的积累、恶业的积累。我们要消除灾难,就是要消除虚妄分别,那就是修道,消除虚妄当中的造业,那就是修道。通过修道啊,能够把虚妄的造作啊,无明啊,烦恼啊,恶业啊,都能够对治。当你对治了,这些问题是其实不存在的。这就是佛法的原理。

要讲实相,实相就是实相无相,只有在般若观照中才能显现。没有般若智慧的观照,实相是显现不出来的。我们众生是虚妄分别心,在这种虚妄分别心的前提之下,显现的就是幻相,于是有能有所有因有果有人有我有善有恶,有快乐也有天灾人祸,这是二元对待的世界,可以说都是幻相。我们利用般若智慧观照,能认识这些都是虚妄。当你认识这些都是虚幻之后,我们就回归于真实。一旦回归于真实,妄相就不存在了,那我们自己究竟圆满的智慧显现。依照这种圆满的智慧,我们显现的都是清净的实相。有清净的实相之后,就更能明白,其实,一切灾难都是虚妄的造作引起的。回归到实相以后,这些幻相当体消除。所以说我们认识到实相之后,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就能帮助我们开悟。开悟就是开启智慧,开启智慧就能认识万事万法的实相。这个时间就能除一切苦厄。你看,心经上就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你看看,那是举一个例子,在色受想行识五蕴当中,她能够运用般若能力,能够照见妄相皆空。都是幻相在,都是不真实的,当你把幻象对治,实相显现,所以说它能够除一切苦厄。一切天灾人祸当下都能对治。这是实相的道理。

那么从现代科学上来说,今天科学揭示的是一种因果,那么苦有苦因。我们在至诚恳切持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时,专心称念时,苦因不具备,引发苦的机制不存在。没有这种因,就不能感至这种缘,没有因缘了,苦的结果就不会出现。所以说这就是科学。你要能认识,科学揭示的就是因果道理。有什么样的因,能够感至什么样的缘,能够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一旦在科学认知因果过程中,我们的智慧能这么详细、到位,要解决这样的天灾人祸,那就是把因拿掉,因不存在,缘也不感生,我们在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时,当下的心,就转在观世音菩萨名号当中,一旦安住真实的观世音菩萨名号,那就远离于虚妄分别心和造作心。这种因没有了,它的缘也必然不感发,当截断了这种因缘之后,这种苦就没有存在的条件了。世间上没有无因之果,所以因缘拿掉了,当下就没有这种结果了。

我们这是从能修行的角度来说了。再从我们持念的名号来说。我们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不是一般名号,这个名号经过观世音菩萨从初发心,多生修行,乃至圆成佛道,今天是回果向因,倒驾慈航,救度众生。表面上她是观世音菩萨,事实上,过去久远劫她早已成佛,圆满一切救度能力。就由于她圆满了一切救度众生的能力,所以,当我们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时,所念的观世音菩萨她有实实在在的圆满的佛陀智慧福德资粮作为根本。我们持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就等于持念观世音菩萨多生累劫的修行、圆满功德,所以说可以和她的功德、智慧、神通、方便善巧划一个等号。所以说她就有能力真实帮助我们解决苦难。这是从原理上说的。

从实相上说,观世音菩萨往昔时修行能够反闻闻自性,消解六根,消解六尘,回到实相当中。就因为观世音菩萨回到实相当中了,实相无相无不相,她这种圆满智慧,能够应于众生千处祈求千处应。乃至你在梦中,她可以进入梦境来救你,幻化为梦境来救你。因为她证到实相了,既然是实相,那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无处不在,你在何处,她都能显现。清净实相是周边世界无不存在,你在灾难之中,瞬间,她就可以通过神通智慧来救度你。

站在科学角度来看所念的观世音菩萨名号呢,就像我们今天所说,一个红薯,必然能够发生红薯的力量。你说你肚子饿了,吃一个红薯,哎,饱了。你问为什么会饱呢?没有为什么,科学就是揭示一种本来存在的道理,吃了红薯你就能饱。所以这个道理你说简单也至为简单,说深奥也至为深奥。但是,它就是本来如是的道理。比如,发电的原理,是本来存在的,只不过运用这种道理,它用在事相上很善巧。既然一个红薯都能发生红薯的力量,观世音菩萨比一个红薯应该说更超胜啊。你说她能不发生观世音菩萨的力量吗?那是一定的。不要说观世音菩萨了,就是我们一般的凡夫,也许我们念你的名号,你听到这个名号很高兴,或者说你有这种愿力,这种时间你也能够帮助我们。所以说从实事求是的角度上来说,从现实存在的法尔如是的道理上来说,它本身就有这些功用。这是从能念、所念的方面,用佛法的原理,用实相,用现代科学的道理来解释它。

当然了,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地深入,我们在讲解普门品的过程当中,曾经说过相关的道理,今天我看到我们圣域网站上还有我在广德寺讲解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同修已经把录音整理出来了,大家也可以看看。当然,讲普门品的法师也有很多很多,大家都可以看看。也许这些道理可以更加深入。

End

宗性法师:缺乏信仰的综合症

必须确立一个正确的人生信仰,这个药方是给现代社会开的。现代社会面临很多问题,总的来说根源就在于缺乏信仰,以至个人道德修养失落,公德荡然无存。在这信仰失落的时代,大家普遍感觉无依无靠,内心空虚、浮躁,就

倓虚法师出家后度化妻子的精彩对话

倓虚法师九二零年,我和禅定和尚,离观宗寺,一块回北方,预备到北京去请藏经,路过营口。那时我的家眷还住在那里,我到营口时,住到佛教宣讲堂,那里边的人,都是我在家时的老朋友。我走之后,原来开设的那间小药铺

圆瑛法师:佛弟子如何修身摄心

◎ 圆 瑛我佛所说法门,因机施教,犹如对症开方,由众生有种种病,故佛说种种法。果能信解依修,无不得益。是以称为无上医王,乃能医众生之心病者。一切众生,皆依妄心,迷惑不觉,妄执此身为我。因有我执之病,遂

持律法师的行力成就

◎ 倓 虚过去我在观宗寺时,闻谛老人有一最器重的学僧持律法师,外号人都喊他晒蜡的法师。大家知道,这个名字并不是恭维他,而是嘲笑他、揶揄他。 原因是他最初在金山住禅堂当香灯,每年到了六月六这天,照例常住

“三车和尚”窥基法师:玄奘认定的衣钵传人

窥基是唐朝一代法师玄奘的高足弟子。窥基之于玄奘,犹如子夏之于孔子。孔子学说须有子夏辈西河传经,方可阐扬宏发,广被于世;而玄奘之学,窥基不仅有克绍箕裘力,且具后修转密的功绩。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后,天天在

慧律法师开示的小故事

有一次忏公带领了我们一大堆的法师,还有这些护法居士,去参广钦老和尚,广钦老和尚就坐在那藤椅上。那时候我在南普陀佛学院,因为我们总共差不多有二十多个大殿,大的、小的统统拜,我们没意见。因为煮饭九点十五分

真正的佛法不是消极避世

弘恩法师虽居住山林中,亦非贪享山林之清福,乃是勤修戒、定、慧三学以预备将来出山救世之资具耳,与世俗青年学子在学校读书为将来任事之准备者甚相似。由是可知,谓佛法为消极厌世者,实属误会。--弘一法师因此,

律航法师

◎ 陈义孝律航大师,晚年才出家,平日不论行住坐卧,佛号不离口,念珠不离手。大师念佛是用并耳念佛法,即将阿弥陀佛四字洪名,字字念得清楚,耳朵听得清楚。先将右耳听力,作意并在左耳,听一百声。再将左耳听力,

若衲法师

临安上天竺沙门若衲法师是宋代著名高僧,奉旨住锡杭州上天竺。法师经常带领徒众 千人修行,为大众弘扬一心三观、十乘观法、五重玄义、六即之道。法师辩才无碍,出言如泄悬河,堪称为当代四依。南宋淳熙三年,宋高

优昙法师与《莲宗宝鉴》

优昙法师是元代高僧,俗姓蒋,安徽丹阳人,家族世代奉事佛法。二十岁出家于庐山东林寺,后来住在安徽丹阳的妙果寺。元武宗至大初年(1308),皇帝下诏解散净土莲宗,优昙法师十分恐惧地说: 我承受净土教法将近

对治中国人通病的佛法

◎ 太 虚佛如一个大医生,能善知一切的方药,遍医一切的病症。又如一个医剂师,能采集一切的药材,配成一切的药品。佛法如一部大医书,种种的病理医方,无不载明。又如一爿大药铺,种种的药材药品无不备蓄。但医药

智者大师名号由来

智者大师名号由来◎徐文明 智者大师为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代宗师。他开创了中国佛教最早宗派之一的天台宗,创立一代教观,智慧出众,颖悟过人,确实是一位不世出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大智者。 关于智者名号由来,

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

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宣 化 唐朝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时,途中见一位老修行在打坐,小鸟在他头上筑巢,衣服都已破了。玄奘法师用引磬为老修行开静。老修行问:你从何处来?玄奘法师答:我从大唐来,现在去印度取经。

弘一法师往生的最后时光

陈慧剑1942年七月初,永春王梦惺居士二度聘请弘公到永春宏法,并寄来旅费,为弘公婉谢,也将旅费寄回去了,一心在温陵养老院安居。到中秋节这天,在开元寺尊胜院讲《八大人觉经》,由广义法师译闽南语。此时,他

玄奘法师到凉州

◎ 觉 悟玄奘法师遍谒了各位大师,广泛吸收了各家的学说,经仔细推求,发现各有所主,按之佛经,有合也有不合,无所适从。因此发誓亲自到西方向人求教疑难之处,同时取得《十七地论》来解众疑,这《十七地论》就是

印光法师辩一心不乱与佛念三昧

念佛修持的最高境界达到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进而往生西方净土。关于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的关系,古德的论述比较少。念佛本身是佛教禅定的修法之一,欲得三昧,必须达到一心,达到一心者,则自得三昧。如莲池说:至于

李炳南:当生成就之佛法

甲、要觉悟现在的环境及将来的去路一、人生逆境多那一个人能免了患病、衰老、亲眷生别死离、财物失散、怨加害?还有:贫人希望得财、无儿的希望得儿、无职业的希望得职业,但是求得到的究竟有几人?这些不如意的事,

黄念祖:未悟之前,不可妄谈佛法

近更多有双手齐执之行人,纵变为三头六臂,每臂也必须执著,爱锁情枷,名缰利锁,邪见疑根,视同拱壁,爱玩不舍。如是修行,徒自欺尔!老学长久侍上师,闻法独多,修法又勤,此皆多数师兄所未能及者,敬祈百尺竿头,

刘素云:舍八万四千法门,持一句弥陀名号

我想借这个机会,再把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跟大家叨咕叨咕。第一个问题是:大家问的最多的,我认为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很多同修问,刘老师,你看我应该怎样修行?就这个问题,这几年来是不停地有人在问。这次我用很简

独步楞严的圆瑛法师

独步楞严的圆瑛法师◎于凌波 圆瑛法师,俗姓吴,出家後法名宏悟,字圆瑛,号韬光,又号一吼堂主人。他是福建省古田县人,父名元云,母亲阙氏,因祷于观世音菩萨,梦观音送子至,于清光绪四年(一八七八)生此子。

玄奘法师

◎ 汤用彤玄奘法师(602-664)俗姓陈,名祎。隋仁寿二年生于缑氏之陈堡谷,即在嵩山少林寺之西北。兄弟四人,法师最幼。其第二兄长捷先出家,住于东都净土寺。因其奖劝,法师十三岁出家于洛。好学不倦,跋涉

佛法的真谛

◎ 虚 云我们人生住在娑婆世界里,犹如在苦海中,因此没有一个人不想脱离苦海的。但脱离生死苦海,便须佛法。佛法的真谛,严格的说起来,是无法可说,那有言语文字形相呢?楞严经说: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可是为接

佛法原理与做人

◎ 太 虚卅二年十二月廿七日在湖南粤汉路大礼堂讲在佛法原则上,法就是讲宇宙间存在的事物都离不了因果法则,这个法则从自然界到社会以至心知,一切都是具有的,亦名因缘所生法。例如一盆花的生长和存在,必有种子

李炳南:李炳南老居士《当生成就之佛法》

甲、要觉悟现在的环境及将来的去路一、人生逆境多那一个人能免了患病、衰老、亲眷生别死离、财物失散、怨 加害?还有:贫人希望得财、无儿的希望得儿、无职业的希望得职业,但是求得到的究竟有几人?这些不如意的事

弘一法师的三个约定

弘一法师的三个约定◎ 善 缘 1937年梦参法师奉倓虚法师之命,到厦门万石岩万石禅寺邀请弘一法师赴青结夏安居,讲律弘法。弘一法师应允,并与梦参法师立下三个约定。本文记述的是1937年弘一法师在青岛湛

法师自述求观音菩萨感应

法师自述求观音菩萨感应◎ 圣 严今天向诸位介绍伟大的观世音菩萨。这对圣严本人来说,尤其感到无限的亲切和无限的赞仰。因我自幼至今,无一天不是沐浴在这位大菩萨的恩光之中。我生而病弱,由我母亲虔信观音而得不

汉明帝夜梦金人,佛法传到中国的一个胜妙缘起

汉明帝夜梦金人,是佛法正式传到中国的一个胜妙的缘起。这在《后汉书》里都有记载。汉明帝刘庄,在永平十年,就是公元64年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金黄色的高大的人,项背后面有日月之光,来到他的庭院当中。这个梦很

刘素云:佛法告诉你为什么越害怕的事情就越容易发生

人的心情,许多是阴性的。例如,害怕、自卑、担心、不好意思、焦虑、无奈、烦心、紧张、慌张、怀疑、绝望、遗憾、失落、后悔、想不通、犹豫等等。害怕是促成,很容易招魔。害怕是一个非常招灾的东西,大家千万要高度

佛法可以对治人的八种通病

太虚大师编者按:我们对照前贤文章所得结论,不妨反躬自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必然会有受益。佛法可以对治中国人的八种通病佛如一个大医生,能善知一切的方药,遍医一切的病症。又如一个医剂师,能采集一切的药材

佛法智慧与身心健康

宽运法师据统计显示,近年随着社会节奏加快、生活及各种压力的增大,中国精神类疾病患病率有大幅上升的趋势,特别在城市中,每6个市民中就有一个患有精神疾病,其中最常见的3种疾病为心境障碍(抑郁症类)、物质使

不了解佛法的人对皈依的误区

◎ 宏 海现在有许多人因为觉得佛门是劝人向善的,所以愿意皈依三宝。但由于对佛法的不了解,所以知见上也有一些误区。比如说第一点误区:认为皈依以后就必须吃素。作为三宝弟子吃素当然是好的,既体现了佛弟子的慈

常惺法师塔铭并序

常惺法师塔铭并序太 虚常惺法师名寂祥,族如皋朱氏。母贤且慈,五岁亲为授学;以其颖慧而端静,才九龄送福成寺依自诚长老落发为弟子。长者独具只眼,当清末佛门多难,识其为僧中弘护才,乃使入学校读;旋升学如皋省

弘一法师出家因缘

弘一法师出家因缘◎ 弘 一在清朝光绪年间天津河东有一个地藏庵,庵前有一户人家。这是一座四进四出的进士宅邸,它的主人是一位官商,名字叫李世珍。曾是同治年间的进士,官任吏部主事,也因此使李家在当地的声名

佛教故事:五百只大雁得闻佛法,死后转生天界享福

那时候佛住在波罗奈国,在旷野中为天人等四众弟子演说微妙法义。当时空中有五百只大雁,听到佛说法的殊胜梵音,心里非常欢喜,在天空中盘旋飞翔,不忍远离,很快他们又想飞到世尊那边,刚好有猎人张开罗网在狩猎,五

饰演弘一法师影响我一生

◎ 濮存昕问:演了很多好戏、好角色,让你印象最深刻、或者说对你影响最大的是哪几个?濮存昕:很有幸,我演了影响我人生的两个角色--电影《一轮明月》中的弘一法师和电影《鲁迅》中的鲁迅。但是,在商业放映渠道

听闻佛法能调伏烦恼

净界法师我们看佛陀说法的功德,这个法,它透过佛陀的音声传到我们心中,有什么样的功德?功德当中有四段。第一个,调伏烦恼。这个地方有四句:总摄魔界,动魔宫殿。众魔慑怖,莫不归伏。我们学习世间法,世间也有很

佛法的最终目标是离苦得乐

佛法的最终目标是离苦得乐,这由两点可以决定:一、本师释迦牟尼佛成佛前所以出家修行的发心。经典记载释迦牟尼佛未成佛前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也承担着未来济国安邦的重任,但是他仍然感

佛法提倡少欲知足的人生

◎ 济 群 什么是欲  欲就是人类的欲望希求,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神上的希求;二是物质上的希求。前者属于心理欲望,后者属于生理欲望。人类的基本欲望可归纳为财、色、名、食、睡五种,生活在欲界的每个人,

看看自己学习佛法的方向对不对

大家进到寺院里来修学佛法,除了要清楚自己的方向及步骤,还要检视实践的成效,这与所谓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是没有冲突的。也就是我们不是去检讨有没有收获,而是检查我们的耕耘有没有出毛病?我们的重心还是放在耕耘

佛法化导

◎ 倓 虚大凡一个国家之政治法律,无微不至,那还有不逮之处?教育设备,有完全的课程,那还有不足之处?固然如是,但亦难免有想到,作不到的。就按学界教育,有体育、智育、德育。到卒业考试的题目,总不能出于三

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如瑞法师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呢?对此,《宝性论》以六义来回答,从而彰显了三宝的殊胜。第一是稀有义:世间的财宝,贫穷的人是没办法拥有的。而三宝,薄福之人是遇不到的。今天大家能遇到,可见都是大福报

一切佛法圆融无碍

一切的佛法,都是佛陀教给我们对治烦恼、获得快乐的方法,因为众生有不同的根基,所以在层次上有深浅之分,但实际上目标、意趣互不相违,本自圆融。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对我们有这样的教诫:显密本圆融,愚执自他宗,

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无上的密咒

现在在家居士,你别看他愚夫、愚妇、老太太,他们真正往生的时候表现得很不错,有些真正预知时至。我们出家人为什么少呢?没有老实地修,我们又接受信施,这里面有一定的原因所在。懂了一些佛法,反而会世智辩聪,觉

学诚法师的楞严感悟

【楞严经和大乘经典的当机众】常讲的几部大乘经典,古人读起来都不费什么劲,现代人读着就吃亏了,因为都是文言文,我们读的时候,除了一些有古文功底的人,大多数都要先熟读古代行文,然后在心里转化成方便理解的白

慧律法师清心语录

◎慧 律充满热诚的人,会像磁石一样,深深吸引四周的人。知足的乞丐,强过贪求财物的富翁。快乐就像一副眼镜,可以校正你心灵的近视。快乐有如香水,向人们洒得多了,自己也必沾上几滴。土木工程的技师,懂得如何疏

佛法当中的真富贵

惟觉老和尚问:什么是佛法当中的真富贵?它的含义是什么?惟觉老和尚答:在战国时代有一位颜斶,是一位隐士。齐宣王为了治理好国政,到处寻访有智慧、有德行的贤士。齐宣王见到颜斶,很欣赏他,就告诉他:我看你吃的

佛法和佛教有区别吗?

◎ 大 安请问法师:佛法和佛教有区别吗?宗教都是讲究信,不可怀疑。但佛学是讲究理性,理性则是讲究独立之精神,好的吸收,坏的批判。可是佛法研究不是学佛。弟子一直在理性和感性中纠结,已经严重影响自己心性,

证严法师的大智慧

袁瑶瑶  1.两个小故事在接触慈济前,我对证严法师一无所知,直到有一天陪阮义忠至台中分享拍摄希望工程的心路历程。演讲结束已是傍晚,两位慈济师兄、姊开车送我们去火车站,谈到法师,其中两个小故事让我印象深

觉悟佛法的途径

觉悟佛法的途径◎学 诚 达摩祖师--我们禅宗的祖师、初祖,对汉传佛教影响非常大。有些庙就称为某某禅寺,禅宗五家七宗在唐代以后非常盛行。达摩祖师有一部非常有名的论,叫作《二入四行论》。二入,就是理入、

法师答疑

问:我原先诵经,后来就把一切经都放下了,就只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了吗?师父:如果你能念得相应的话,一心念阿弥陀佛,真的能够降伏其心,心里越念越清净,越念越安稳,身心愉悦,善根增长,精神提高,法喜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