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中阿含经 第五卷 - 乾隆大藏经
2025-07-26 09:09

中阿含经 第五卷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舍梨子相应品第三(有十一经)(初一日诵)

等心.得戒.智.师子水喻.瞿尼.陀然梵

教病.拘絺.象迹喻分别四谛最在后

(二一)舍梨子相应品等心经第一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舍梨子与比丘众夜集讲堂。因内结.外结。为诸比丘分别其义。诸贤。世实有二种人。云何为二。有内结人阿那含。不还此间。有外结人非阿那含。还来此间。诸贤。云何内结人阿那含。不还此间。若有一人修习禁戒。无穿无缺。无秽无浊。极多无难。圣所称誉。善修善具。彼因修习禁戒。无穿无缺。无秽无浊。极多无难。圣所称誉。善修善具故。复学厌欲.无欲.断欲。因学厌欲.无欲.断欲故。得息.心解脱。得已乐中。爱惜不离。于现法中不得究竟智。身坏命终。过抟食天。生余意生天中。既生彼已。便作是念。我本为人时。修习禁戒。无穿无缺。无秽无浊。极多无难。圣所称誉。善修善具。因修习禁戒。无穿无缺。无秽无浊。极多无难。圣所称誉。善修善具故。复学厌欲.无欲.断欲。因学厌欲.无欲.断欲故。得息.心解脱。得已乐中。爱惜不离。于现法中不得究竟智。身坏命终。过抟食天。生余意生天在于此中

诸贤。复有一人修习禁戒。无穿无缺。无秽无浊。极多无难。圣所称誉。善修善具。彼因修习禁戒。无穿无缺。无秽无浊。极多无难。圣所称誉。善修善具故。复学色有断.贪断业。学欲舍离。因学色有断.贪断业。学欲舍离故。得息.心解脱。得已乐中。爱惜不离。于现法中不得究竟智。身坏命终。过抟食天。生余意生天中。既生彼已。便作是念。我本为人时。修习禁戒。无穿无缺。无秽无浊。极多无难。圣所称誉。善修善具。因修习禁戒。无穿无缺。无秽无浊。极多无难。圣所称誉。善修善具故。复学色有断.贪断业。学欲舍离。因学色有断.贪断业。学欲舍离故。得息.心解脱。得已乐中。爱惜不离。于现法中不得究竟智。身坏命终。过抟食天。生余意生天在于此中。诸贤。是谓内结人阿那含。不还此间

诸贤。云何外结人非阿那含。来还此间。若有一人修习禁戒。守护从解脱。又复善摄威仪礼节。见纤介罪。常怀畏怖。受持学戒。诸贤。是谓外结人非阿那含。还来此间

于是。众多等心天色像巍巍。光辉暐晔。夜将向旦。来诣佛所。稽首作礼。却住一面。白曰。世尊。尊者舍梨子昨夜与比丘众集在讲堂。因内结.外结。为诸比丘分别其义。诸贤。世实有二种人。内结人.外结人。世尊。众已欢喜。唯愿世尊慈哀愍念。往至讲堂。彼时。世尊为诸等心天默然而许。诸等心天知世尊默然许可。稽首佛足。绕三匝已。即彼处没

诸等心天去后不久。于是世尊往至讲堂比丘众前。敷座而坐。世尊坐已。叹曰。善哉。善哉。舍梨子。汝极甚善。所以者何。汝于昨夜与比丘众集在讲堂。因内结.外结。为诸比丘分别其义。诸贤。世实有二种人。内结人.外结人。舍梨子。昨夜向旦。诸等心天来诣我所。稽首礼已。却住一面。白我言。世尊。尊者舍梨子昨夜与比丘众集在讲堂。因内结.外结。为诸比丘分别其义。诸贤。世实有二种人。内结人.外结人。世尊。众已欢喜。唯愿世尊慈哀愍念。往至讲堂。舍梨子。我便为彼诸等心天默然而许。诸等心天知我默然许可。稽首我足。绕三匝已。即彼处没

舍梨子。诸等心天或十.二十。或三十.四十。或五十.六十。共住锥头处。各不相妨。舍梨子。诸等心天非生彼中。甫修善心。极广甚大。令诸等心天或十.二十。或三十.四十。或五十.六十。共住锥头处。各不相妨。舍梨子。诸等心天本为人时。已修善心。极广甚大。因是故。令诸等心天或十.二十。或三十.四十。或五十.六十。共住锥头处。各不相妨。是故。舍梨子。当学寂静。诸根寂静。心意寂静。身.口.意业寂静。向于世尊及诸智梵行。舍梨子。虚伪异学。长衰永失。所以者何。谓不得闻如此妙法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等心经第一竟(千一百八十一字)

(二二)舍梨子相应品成就戒经第二(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舍梨子告诸比丘。若比丘成就戒。成就定。成就慧者。便于现法出入想知灭定。必有此处。若于现法不得究竟智。身坏命终。过抟食天。生余意生天中。于彼出入想知灭定。必有此处

是时。尊者乌陀夷共在众中。尊者乌陀夷白曰。尊者舍梨子。若比丘生余意生天中。出入想知灭定者。终无此处

尊者舍梨子再三告诸比丘。若比丘成就戒。成就定。成就慧者。便于现法出入想知灭定。必有此处。若于现法不得究竟智。身坏命终。过抟食天。生余意生天中。于彼出入想知灭定。必有此处

尊者乌陀夷亦复再三白曰。尊者舍梨子。若比丘生余意生天中。出入想知灭定者。终无此处

于是。尊者舍梨子便作是念。此比丘乃至再三非我所说。无一比丘叹我所说。我宁可往至世尊所

于是。尊者舍梨子往诣佛所。稽首作礼。却坐一面。尊者舍梨子去后不久。尊者乌陀夷及诸比丘亦往诣佛所。稽首作礼。却坐一面。于中。尊者舍梨子复告诸比丘。若比丘成就戒。成就定。成就慧者。便于现法出入想知灭定。必有此处。若于现法不得究竟智。身坏命终。过抟食天。生余意生天中。于彼出入想知灭定。必有此处

尊者乌陀夷复白曰。尊者舍梨子。若比丘生余意生天中。出入想知灭定者。终无此处

尊者舍梨子复再三告诸比丘。若比丘成就戒。成就定。成就慧者。便于现法出入想知灭定。必有此处。若于现法不得究竟智。身坏命终。过抟食天。生余意生天中。于彼出入想知灭定。必有此处

尊者乌陀夷亦复再三白曰。尊者舍梨子。若比丘生余意生天中。出入想知灭定者。终无此处

尊者舍梨子复作是念。此比丘于世尊前再三非我所说。亦无一比丘叹我所说。我宜默然

于是。世尊问曰。乌陀夷。汝说意生天为是色耶

尊者乌陀夷白世尊曰。是也。世尊

世尊面诃乌陀夷曰。汝愚痴人。盲无有目。以何等故。论甚深阿毗昙。于是。尊者乌陀夷为佛面诃已。内怀忧戚。低头默然。失辩无言。如有所思

世尊面诃尊者乌陀夷已。语尊者阿难曰。上尊名德长老比丘为他所诘。汝何以故。纵而不捡。汝愚痴人。无有慈心。舍背上尊名德长老

于是。世尊面诃尊者乌陀夷及尊者阿难已。告诸比丘。若比丘成就戒。成就定。成就慧者。便于现法出入想知灭定。必有此处。若于现法不得究竟智。身坏命终。过抟食天。生余意生天中。于彼出入想知灭定。必有此处。佛说如是。即入禅室。宴坐默然

尔时。尊者白净比丘在于众中。尊者阿难白尊者白净。是他所作。而我得责。尊者白净。世尊晡时必从禅室出。至比丘众前。敷座而坐。共论此义。尊者白净应答此事。我极惭愧于世尊所及诸梵行

于是。世尊则于晡时从禅室出。至比丘众前。敷座而坐。告曰。白净。长老比丘为有几法。为诸梵行者爱敬尊重

尊者白净白曰。世尊。长老比丘若有五法。为诸梵行者爱敬尊重。云何为五。世尊。长老比丘修习禁戒。守护从解脱。又复善摄威仪礼节。见纤介罪。常怀畏怖。受持学戒。世尊。禁戒长老上尊比丘。为诸梵行者爱敬尊重。复次。世尊。长老比丘广学多闻。守持不忘。积聚博闻。所谓法者。初善.中善.竟亦善。有义有文。具足清净。显现梵行。如是诸法广学多闻。玩习至千。意所惟观。明见深达。世尊。多闻长老上尊比丘。为诸梵行者爱敬尊重。复次。世尊。长老比丘得四增上心。现法乐居。易不难得。世尊。禅伺长老上尊比丘。为诸梵行者爱敬尊重。复次。世尊。长老比丘修行智慧。观兴衰法。得如是智。圣慧明达。分别晓了。以正尽苦。世尊。智慧长老上尊比丘。为诸梵行者爱敬尊重。复次。世尊。长老比丘诸漏已尽。无复有结。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世尊。漏尽长老上尊比丘。为诸梵行者爱敬尊重。世尊。长老比丘若成就此五法。为诸梵行者爱敬尊重

世尊问曰。白净。若长老比丘无此五法。当以何义使诸梵行者爱敬尊重。尊者白净白曰。世尊。若长老比丘无此五法者。更无余事使诸梵行爱敬尊重。唯以老耄.头白.齿落。盛壮日衰。身曲脚戾。体重气上。柱杖而行。肌缩皮缓。皱如麻子。诸根毁熟。颜色丑恶。彼因此故。使诸梵行爱敬尊重。世尊告曰。如是如是。若长老比丘无此五法。更无余事使诸梵行爱敬尊重。唯以老耄.头白.齿落。盛壮日衰。身曲脚戾。体重气上。柱杖而行。肌缩皮缓。皱如麻子。诸根毁熟。颜色丑恶。彼因此故。使诸梵行爱敬尊重。白净。舍梨子比丘有此五法。汝等应当爱敬尊重。所以者何。白净。舍梨子比丘修习禁戒。守护从解脱。又复善摄威仪礼节。见纤芥罪。常怀畏怖。受持学戒。复次。白净。舍梨子比丘广学多闻。守持不忘。积聚博闻。所谓法者。初善.中善.竟亦善。有义有文。具足清净。显现梵行。如是诸法。广学多闻。玩习至千。意所惟观。明见深达。复次。白净。舍梨子比丘得四增上心。现法乐居。易不难得。复次。白净。舍梨子比丘修行智慧。观兴衰法。得如是智。圣慧明达。分别晓了。以正尽苦。复次。白净。舍梨子比丘诸漏已尽。无复有结。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白净。舍梨子比丘成就此五法。汝等应共爱敬尊重

佛说如是。尊者白净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成就戒经第二竟(一千七百四十六字)

(二三)舍梨子相应品智经第三(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牟利破群[少/兔]比丘舍戒罢道。黑齿比丘闻牟利破群[少/兔]比丘舍戒罢道。即诣尊者舍梨子所。稽首礼足。却坐一面。坐已。白曰。尊者舍梨子。当知牟利破群[少/兔]比丘舍戒罢道

尊者舍梨子曰。牟利破群[少/兔]比丘于此法中而爱乐耶

黑齿比丘问曰。尊者舍梨子于此法中而爱乐耶

尊者舍梨子答曰。黑齿。我于此法无有疑惑

黑齿比丘即复问曰。尊者舍梨子于当来事复云何耶

尊者舍梨子答曰。黑齿。我于来事亦无犹预

黑齿比丘闻如是已。即从坐起。往诣佛所。稽首作礼。却坐一面。白曰。世尊。尊者舍梨子今自称说得智。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

世尊闻已。告一比丘。汝往舍梨子所。语舍梨子。世尊呼汝

一比丘受教已。即从坐起。礼佛而去。往诣尊者舍梨子所。白曰。世尊呼尊者舍梨子。尊者舍梨子闻已。即往诣佛。稽首作礼。却坐一面

世尊问曰。舍梨子。汝今实自称说得智。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耶

尊者舍梨子白曰。世尊。不以此文。不以此句。我但说义

世尊告曰。舍梨子。族姓子随其方便称说。得智者即说得智

尊者舍梨子白曰。世尊。我向已说。不以此文。不以此句。我但说义

世尊问曰。舍梨子。若诸梵行来问汝言。尊者舍梨子。云何知云何见。自称说得智。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耶。舍梨子。汝闻此已当云何答

尊者舍梨子白曰。世尊。若诸梵行来问我言。尊者舍梨子。云何知。云何见。自称说得智。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世尊。我闻此已。当如是答。诸贤。生者有因。此生因尽。知生因尽已。我自称说得智。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世尊。若诸梵行来问如此。我当如是答

世尊叹曰。善哉。善哉。舍梨子。若诸梵行来问如此。汝应如是答。所以者何。如此说者。当知是义

世尊问曰。舍梨子。若诸梵行来问汝言。尊者舍梨子。生者何因何缘。为从何生。以何为本。汝闻此已。当云何答

尊者舍梨子白曰。世尊。若诸梵行来问我言。尊者舍梨子。生者何因何缘。为从何生。以何为本。世尊。我闻此已。当如是答。诸贤。生者因有.缘有。从有而生。以有为本。世尊。若诸梵行来问如此。我当如是答

世尊叹曰。善哉。善哉。舍梨子。若诸梵行来问如此。汝应如是答。所以者何。如此说者。当知是义

世尊问曰。舍梨子。若诸梵行来问汝言。尊者舍梨子。有者何因何缘。为从何生。以何为本。汝闻此已。当云何答

尊者舍梨子白曰。世尊。若诸梵行来问我言。尊者舍梨子。有者何因何缘。为从何生。以何为本。世尊。我闻此已。当如是答。诸贤。有者因受.缘受。从受而生。以受为本。世尊。若诸梵行来问如此。我当如是答

世尊叹曰。善哉。善哉。舍梨子。若诸梵行来问如此。应如是答。所以者何。如此说者。当知是义

世尊问曰。舍梨子。若诸梵行来问汝言。尊者舍梨子。受者何因何缘。为从何生。以何为本。汝闻此已。当云何答

尊者舍梨子白曰。世尊。若诸梵行来问我言。尊者舍梨子。受者何因何缘。为从何生。以何为本。世尊。我闻此已。当如是答。诸贤。受者因爱.缘爱。从爱而生。以爱为本。世尊。若诸梵行来问如此。我当如是答

世尊叹曰。善哉。善哉。舍梨子。若诸梵行来问如此。汝应如是答。所以者何。如此说者。当知是义

世尊问曰。舍梨子。若诸梵行来问汝言。尊者舍梨子。云何为爱。汝闻此已。当云何答

尊者舍梨子白曰。世尊。若诸梵行来问我言。尊者舍梨子。云何为爱。世尊。我闻此已。当如是答。诸贤。谓有三觉乐觉.苦觉.不苦不乐觉。于中乐欲著者。是谓为爱。世尊。若诸梵行来问如此。我当如是答

世尊叹曰。善哉。善哉。舍梨子。若诸梵行来问如此。汝应如是答。所以者何。如此说者。当知是义

世尊问曰。舍梨子。若诸梵行来问汝言。尊者舍梨子。云何知。云何见。于三觉中无乐欲着。汝闻此已。当云何答

尊者舍梨子白曰。世尊。若诸梵行来问我言。尊者舍梨子。云何知。云何见。于三觉中无乐欲着。世尊。我闻此已。当如是答。诸贤。谓此三觉无常法.苦法.灭法。无常法即是苦。见苦已。便于三觉无乐欲着。世尊。若诸梵行来问如此。我当如是答

世尊叹曰。善哉。善哉。舍梨子。若诸梵行来问如此。汝应如是答。所以者何。如此说者。当知是义

尔时。世尊告曰。舍梨子。此说复有义可得略答。舍梨子。复有何义。此说可得略答。所觉所为。即皆是苦。舍梨子。是谓复有义此说可得略答

世尊问曰。舍梨子。若诸梵行来问汝言。尊者舍梨子。云何背不向自称说得智。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

尊者舍梨子白曰。世尊。若诸梵行来问我言。尊者舍梨子。云何背不向自称说得智。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世尊。我闻此已。当如是答。诸贤。我自于内背而不向则诸爱尽。无惊无怖。无疑无惑。行如是守护。如其守护已。不生不善漏。世尊。若诸梵行来问如此。我当如是答

世尊叹曰。善哉。善哉。舍梨子。若诸梵行来问如此。汝应如是答。所以者何。如此说者。当知是义

世尊告曰。舍梨子。复次有义。此说可得略答。若诸结沙门所说。彼结非我有。行如是守护。如其守护已。不生不善漏。舍梨子。是谓复有义此说可得略答。世尊说如是已。即从坐起。入室燕坐

世尊入室不久。尊者舍梨子告诸比丘。诸贤。我始未作意。而世尊卒问此义。我作是念。恐不能答。诸贤。我初说一义。便为世尊之所赞可。我复作是念。若世尊一日一夜。以异文异句问我此义者。我能为世尊一日一夜。以异文异句而答此义。若世尊二.三.四。至七日七夜。以异文异句问我此义者。我亦能为世尊二.三.四。至七日七夜。以异文异句而答此义

黑齿比丘闻尊者舍梨子说如是已。即从坐起。疾诣佛所。白世尊曰。世尊入室不久。尊者舍梨子所说至高。一向师子吼。诸贤。我始未作意。而世尊卒问此义。我作是念。恐不能答。诸贤。我初说一义。便为世尊之所赞可。我复作是念。若世尊一日一夜。以异文异句问我此义者。我能为世尊一日一夜。以异文异句而答此义。诸贤。若世尊二.三.四。至七日七夜。以异文异句问我此义者。我亦能为世尊二.三.四。至七日七夜。以异文异句而答此义

世尊告曰。黑齿。如是。如是。若我一日一夜。以异文异句问舍梨子比丘此义者。舍梨子比丘必能为我一日一夜。以异文异句而答此义。黑齿。若我二.三.四。至七日七夜。以异文异句问舍梨子比丘此义者。舍梨子比丘亦能为我二.三.四。至七日七夜。以异文异句而答此义。所以者何。黑齿。舍梨子比丘深达法界故

佛说如是。尊者舍梨子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智经第三竟(一千一百六十九字)

(二四)舍梨子相应品师子吼经第四(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与大比丘众俱。于舍卫国而受夏坐。尊者舍梨子亦游舍卫国而受夏坐。于是。尊者舍梨子舍卫国受夏坐讫。过三月已。补治衣竟。摄衣持钵。往诣佛所。稽首礼足。却坐一面。白曰。世尊。我于舍卫国受夏坐讫。世尊。我欲游行人间

世尊告曰。舍梨子。汝去随所欲。诸未度者当令得度。诸未脱者当令得脱。诸未般涅槃者令得般涅槃。舍梨子。汝去随所欲

于是。尊者舍梨子闻佛所说。善受善持。即从坐起。稽首佛足。绕三匝而去。还至己房。收举床座。摄衣持钵。即便出去游行人间

尊者舍梨子去后不久。有一梵行在于佛前犯相违法。白世尊曰。今日尊者舍梨子轻慢我已。游行人间

世尊闻已。告一比丘。汝往舍梨子所。语舍梨子。世尊呼汝。汝去不久。有一梵行在于我前犯相违法。而作是语。世尊。今日尊者舍梨子轻慢我已。游行人间

一比丘受教已。即从坐起。礼佛而去。于是。尊者阿难住世尊后执拂侍佛

一比丘去后不久。尊者阿难即持户钥。遍至诸房。见诸比丘便作是语。善哉。诸尊。速诣讲堂。今尊者舍梨子当在佛前而师子吼。若尊者舍梨子所说甚深。息中之息。妙中之妙。如是说者。诸尊及我得闻此已。当善诵习。当善受持。彼时。诸比丘闻尊者阿难语已。悉诣讲堂

尔时。一比丘往诣尊者舍梨子所。白曰。世尊呼汝。汝去不久。有一梵行在于我前犯相违法。而作是语。世尊。今日尊者舍梨子轻慢我已。游行人间

于是。尊者舍梨子闻已。即从坐起。便还诣佛。稽首礼足。却坐一面。佛便告曰。舍梨子。汝去不久。有一梵行在于我前犯相违法。而作是语。世尊。今日尊者舍梨子轻慢我已。游行人间。舍梨子。汝实轻慢一梵行已而游人间耶

尊者舍梨子白曰。世尊。若无身身念者。彼便轻慢于一梵行而游人间。世尊。我善有身身念。我当云何轻慢一梵行而游人间。世尊。犹截角牛。至忍温良。善调善御。从村至村。从巷至巷。所游行处。无所侵犯。世尊。我亦如是。心如截角牛。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世尊。若无身身念者。彼便轻慢于一梵行而游人间。世尊。我善有身身念。我当云何轻慢一梵行而游人间

世尊。犹旃陀罗子而截两手。其意至下。从村至村。从邑至邑。所游行处。无所侵犯。世尊。我亦如是。心如截手旃陀罗子。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世尊。若无身身念者。彼便轻慢于一梵行而游人间。世尊。我善有身身念。我当云何轻慢一梵行而游人间

世尊。犹若如地。净与不净。大便.小便.涕.唾悉受。地不以此而有憎爱。不羞不惭。亦不愧耻。世尊。我亦如是。心如彼地。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世尊。若无身身念者。彼便轻慢于一梵行而游人间。世尊。我善有身身念。我当云何轻慢一梵行而游人间

世尊。犹若如水。净与不净。大便.小便.涕.唾悉洗。水不以此而有憎爱。不羞不惭。亦不愧耻。世尊。我亦如是。心如彼水。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世尊。若无身身念者。彼便轻慢于一梵行而游人间。世尊。我善有身身念。我当云何轻慢一梵行而游人间

世尊。犹若如火。净与不净。大便.小便.涕.唾悉烧。火不以此而有憎爱。不羞不惭。亦不愧耻。世尊。我亦如是。心如彼火。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世尊。若无身身念者。彼便轻慢于一梵行而游人间。世尊。我善有身身念。我当云何轻慢一梵行而游人间

世尊。犹若如风。净与不净。大便.小便.涕.唾悉吹。风不以此而有憎爱。不羞不惭。亦不愧耻。世尊。我亦如是。心如彼风。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世尊。若无身身念者。彼便轻慢于一梵行而游人间。世尊。我善有身身念。我当云何轻慢一梵行而游人间

世尊。犹如扫帚。净与不净。大便.小便.涕.唾悉扫。帚不以此而有憎爱。不羞不惭。亦不愧耻。世尊。我亦如是。心如扫帚。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世尊。若无身身念者。彼便轻慢于一梵行而游人间。世尊。我善有身身念。我当云何轻慢一梵行而游人间

世尊。犹晡旃尼。净与不净。大便.小便.涕.唾悉拭。晡旃尼不以此故而有憎爱。不羞不惭。亦不愧耻。世尊。我亦如是。心如晡旃尼。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世尊。若无身身念者。彼便轻慢于一梵行而游人间。世尊。我善有身身念。我当云何轻慢一梵行而游人间

世尊。犹如膏瓶处处裂破。盛满膏已而着日中。漏遍漏津遍津。若有目人。来住一面。见此膏瓶处处裂破。盛满膏已而着日中。漏遍漏津遍津。世尊。我亦如是。常观此身九孔不净。漏遍漏津遍津。世尊。若无身身念者。彼便轻慢于一梵行而游人间。世尊。我善有身身念。我当云何轻慢一梵行而游人间

世尊。犹如有一自喜年少。沐浴澡洗。熏以涂香。着白净衣。璎珞自严。剃须治发。头冠华鬘。若以三尸死蛇.死狗及以死人。青瘀膖胀。极臭烂坏。不净流漫。系着咽颈。彼怀羞惭。极恶秽之。世尊。我亦如是。常观此身臭处不净。心怀羞惭。极恶秽之。世尊。若无身身念者。彼便轻慢于一梵行而游人间。世尊。我善有身身念。我当云何轻慢一梵行而游人间

于是。彼比丘即从坐起。稽首佛足。白世尊曰。悔过。世尊。自首。善逝。如愚如痴。如不定。如不善。所以者何。谓我以虚妄言诬谤清净梵行舍梨子比丘。世尊。我今悔过。愿为受之。见已发露。后不更作

世尊告曰。如是。比丘。汝实如愚如痴。如不定。如不善。所以者何。谓汝以虚妄言空无真实。诬谤清净梵行舍梨子比丘。汝能悔过。见已发露。后不更作。若有悔过。见已发露。后不更作者。如是长养于圣法.律则不衰退

于是。佛告尊者舍梨子。汝速受彼痴人悔过。莫令彼比丘即于汝前头破七分

尊者舍梨子即为哀愍彼比丘故。便受悔过

佛说如是。尊者舍利子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师子吼经第四竟(千九百七十七字)

(二五)舍梨子相应品水喻经第五(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舍梨子告诸比丘。诸贤。我今为汝说五除恼法。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彼诸比丘受教而听

尊者舍梨子言。云何为五。诸贤。或有一人身不净行。口净行。若慧者见。设生恚恼。应当除之。复次。诸贤。或有一人口不净行。身净行。若慧者见。设生恚恼。应当除之。复次。诸贤。或有一人身不净行。口不净行。心少有净。若慧者见。设生恚恼。应当除之。复次。诸贤。或有一人身不净行。口.意不净行。若慧者见。设生恚恼。应当除之。复次。诸贤。或有一人身净行。口.意净行。若慧者见。设生恚恼。应当除之

诸贤。或有一人身不净行。口净行。若慧者见。设生恚恼。当云何除。诸贤。犹如阿练若比丘持粪扫衣。见粪聚中所弃弊衣。或大便污或小便.涕.唾及余不净之所染污。见已。左手执之。右手舒张。若非大便.小便.涕.唾及余不净之所污处。又不穿者。便裂取之。如是。诸贤。或有一人身不净行。口净行。莫念彼身不净行也。但当念彼口之净行。若慧者见。设生恚恼。应如是除

诸贤。或有一人口不净行。身净行。若慧者见。设生恚恼。当云何除。诸贤。犹村外不远。有深水池。藁草所覆。若有人来。热极烦闷。饥渴顿乏。风热所逼。彼至池已。脱衣置岸。便入池中。两手披藁。恣意快浴。除热烦闷。饥渴顿乏。如是。诸贤。或有一人口不净行。身有净行。莫念彼口不净行。但当念彼身之净行。若慧者见。设生恚恼。应如是除

诸贤。或有一人身不净行。口不净行。心少有净。若慧者见。设生恚恼。当云何除。诸贤。犹四衢道。有牛迹水。若有人来。热极烦闷。饥渴顿乏。风热所逼。彼作是念。此四衢道牛迹少水。我若以手以叶取者。则扰浑浊。不得除我热极烦闷.饥渴顿乏。我宁可跪。手膝拍地。以口饮水。彼即长跪。手膝拍地。以口饮水。彼即得除热极烦闷.饥渴顿乏。如是。诸贤。或有一人身不净行。口不净行。心少有净。莫得念彼身不净行。口不净行。但当念彼心少有净。诸贤。若慧者见。设生恚恼。应如是除

诸贤。或有一人身不净行。口.意不净行。若慧者见。设生恚恼。当云何除。诸贤。犹如有人远涉长路。中道得病。极困委顿。独无伴侣。后村转远。而前村未至。若有人来住一面。见此行人远涉长路。中道得病。极困委顿。独无伴侣。后村转远。而前村未至。彼若得侍人。从逈野中。将至村邑。与妙汤药。餔养美食。好瞻视者。如是此人病必得差。谓彼人于此病人。极有哀愍慈念之心。如是。诸贤。或有一人身不净行。口.意不净行。若慧者见。便作是念。此贤身不净行。口.意不净行。莫令此贤因身不净行。口.意不净行。身坏命终。趣至恶处。生地狱中。若此贤得善知识者。舍身不净行。修身净行。舍口.意不净行。修口.意净行。如是。此贤因身净行。口.意净行。身坏命终。必至善处。乃生天上。谓彼贤为此贤极有哀愍慈念之心。若慧者见。设生恚恼。应如是除

诸贤。或有一人身净行。口.意净行。若慧者见。设生恚恼。当云何除。诸贤。犹村外不远。有好池水。既清且美。其渊平满。翠草被岸。华树四周。若有人来。热极烦闷。饥渴顿乏。风热所逼。彼至池已。脱衣置岸。便入池中。恣意快浴。除热烦闷.饥渴顿乏。如是。诸贤。或有一人身净行。口.意净行。常当念彼身之净行。口.意净行。若慧者见。设生恚恼。应如是除。诸贤。我向所说五除恼法者。因此故说

尊者舍梨子所说如是。诸比丘闻已。欢喜奉行

水喻经第五竟(千一百一字)

(七千一百七十四字)(初一日诵)

End

黄念祖:至心精进 第五卷

至心精进 第五卷黄念祖老居士【法藏比丘说此偈已。而白佛言。我今为菩萨道。已发无上正觉之心。取愿作佛。悉令如佛。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奉持。如法修行。拔诸勤苦生死根本。速成无上正等正觉。欲令我作佛时。智

八十七岁还骑马打猎 乾隆的养生秘诀是什么?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当中,最为长寿的皇帝当数享年八十九岁的乾隆皇帝,在执政期间,乾隆曾将康乾盛世推向顶峰,创造了清史上的一段繁荣。经一些历史学者研究发现,乾隆的成功和长寿并非偶然,这来源于他独有的修身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五卷

卷第五: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五【白话】接着,更有普贤菩萨摩诃萨,进人了不思议的解脱门方便海,也进入了如来的功德海。这些不可思议的解脱门方便海中,有解脱法门,是为庄严清净一切诸佛国土,并调伏众生,令他们究竟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五卷

古尊宿语录 第五卷○临济(义玄慧照)禅师语录之余师问洛浦云:従上来一人行棒一人行喝。阿那个亲。洛浦云:总不亲。师曰:亲处作么生?洛浦便喝。师便打。一日大觉到参。师举起拂子。大觉敷坐具。师掷下拂子。大觉

禅宗典藏:景德传灯录 第五卷

景德传灯录 第五卷第三十三祖慧能大师。第三十三祖慧能大师法嗣四十三人。一十九人见录一十人旁录。西印度堀多三藏。韶州法海禅师。吉州志诚禅师。匾檐山晓了禅师。河北智隍禅师。洪州法达禅师。寿州智通禅师。江西

禅宗典藏:五灯会元 第五卷

五灯会元 第五卷○六祖大鉴禅师法嗣△青原行思禅师吉州青原山静居寺行思禅师,本州安城刘氏子。幼岁出家,每群居论道,师唯默然。闻曹溪法席,乃往参礼。问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祖曰:汝曾作甚么来?师曰:圣

禅宗典藏:碧岩录 第五卷

碧岩录 第五卷⊙碧岩录第四十一则垂示云:是非交结处,圣亦不能知;逆顺纵横时,佛亦不能辨。为绝世超伦之士,显逸群大士之能,向冰凌上行,剑刃上走。直下如麒鳞头角,似火里莲花。宛见超方,始知同道。谁是好手者

禅宗典藏: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第五卷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五宋平江府虎丘山门人绍隆等编上堂五师在蒋山受敕。拈示众云。大众见么。龙飞凤舞降自九重。佛祖纲宗尽在里许。却请维那对众宣读。升座。僧。问承师有言。龙飞凤舞降自九重。此意如何。师云。无

禅宗典藏:大慧普觉禅师住育王广利禅寺语录 第五卷

大慧普觉禅师住育王广利禅寺语录 第五卷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上进师绍兴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于明州报恩光孝禅寺开堂。宣疏拈香祝圣罢。乃就座。天童和尚白槌云。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师云

禅宗典藏:祖堂集 第五卷

祖堂集 第五卷祖堂卷五大颠大颠和尚嗣石头,在潮州。元和十三年戊戌岁迎真身,元和皇帝于安远门躬自焚香,迎候顶礼。皇帝及百寮俱见五色光现,皆云是佛光,百寮拜贺圣感。唯有侍郎韩愈一人独言不是佛光,不肯拜贺圣

禅宗典藏:禅林僧宝传 第五卷

禅林僧宝传 第五卷潭州石霜诸禅师禅师名庆诸、庐陵新淦陈氏子也。生而神俊、标致闲暇。年十三、独游南昌。爱西山、往游览忘返。沙门绍銮与语奇之。谓人曰、此儿自奋如此。他日未易量也、容纳之。诸事之、十年如一日

净土圣贤录易解:净土圣贤录易解 第五卷

净土圣贤录易解 第五卷往生比丘第三之四明 梵琦梵琦。字楚石,俗姓朱,浙江宁波象山人。母亲梦见太阳堕入怀中而生下梵琦。九岁时,出家于永祚寺。十六岁获准剃度,依止晋翁询法师,阅读《首楞严经》而有所省悟。后

第六十九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六十九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辩贤圣品第六之十三如是已破经主所宗。有余师言。如见断惑所有解脱必无退理。是无漏道所得果故。有顶地系修所断惑。所有解脱亦无退理。彼说非理。道力异故前已说故。余无漏道所得解脱见

第十八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十八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人品第三之二应知有一种缘起法。如说云何缘起法。谓一切有为法。复有二种缘起法。所谓因果。复有三种缘起法。所谓业烦恼体。行有是业。无明爱取是烦恼。余支是体。复有四种缘起法。所

第一百七十四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四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一有五不还。谓中般涅槃。生般涅槃。有行般涅槃。无行般涅槃。上流往色究竟。为五摄一切。为一切摄五耶。如是等章及解章义既领会已应广分别。问何故作此

第一百七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六问愿智。为加行得。为离染得。答有加行得。有离染得。此中有说。佛离染得。尽智时得故。声闻独觉加行故得。加行故现在前。有说。佛及独觉俱离染得。尽

第一百九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见纳息第五之二诸有此见一切士夫补特伽罗。诸有所受皆以自在变化为因。此非因计因戒禁取见苦所断。此非因计因戒禁取者显彼自性。见苦所断者显彼对治广说如前。彼等起云

第一百七十五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五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二如契经说。佛告苾刍。有七善士趣。能进断余结得般涅槃。问云何建立七善士趣。为以界沙门果故。为以地处所故。为以根烦恼故而建立耶。设尔何过。若以界

第一百七十二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二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摄纳息第三之七五蕴五取蕴五趣五妙欲五学处。依何定灭。答色蕴色取蕴依四或未至。四蕴四取蕴天趣。依七或未至。余四趣五妙欲五学处依未至。此中五蕴五取蕴。广说如十门

第一百七十三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三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摄纳息第三之八五妙欲者。谓眼所识可爱可喜可乐。如意能引欲可染着色。乃至身所识可爱可喜可乐。如意能引欲可染着触。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眼

第一百八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一行纳息第五之四诸不定彼一切非聪慧无明趣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诸有情类有定有不定。有聪慧明趣。有非聪慧无明趣。虽作是说而不

第一百七十七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七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四问相异熟业以何为自性。为身业。为语业。为意业耶。答三业为自性然意业增上。有说。唯意业为自性。非身语业。所以者何。此业猛利。身语业钝故。问相异

第一百八十二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二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九云何法轮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世尊转法轮诸余世间沙门婆罗门天魔梵等皆无有能如法转者。契经虽作是说而不分别。云何

第一百八十三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三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十转法轮已地神唱声展转宣告乃至广说问会中亦有余天神众发声相告。何缘但说地神唱声。答由彼地神先发声故。问地神何故先发声耶。答以彼最近佛所住故。复

第一百七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三如施设论说有五净居。谓无烦无热善现善见色究竟天。云何无烦天。谓无烦天一类伴侣众同分。依得事得处得。及已生彼天无覆无记。色受想行识是名无烦天。

第一百七十八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八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五问如说菩萨经三劫阿僧企耶。修四波罗蜜多而得圆满。谓施波罗蜜多。戒波罗蜜多。精进波罗蜜多。般若波罗蜜多。当言于何时分修何波罗蜜多而得圆满。答有

第一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阿毗昙毗婆沙论序释道挻作毗婆沙者。盖是三藏之指归。九部之司南。司南既准。则群迷革正。指归既宣。则邪轮辍驾。自释迦迁晖。六百余载。时北天竺有五百应真。以为灵烛久潜。神炬落耀。含生昏

第一百八十八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八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念住纳息第一之二复次有三种念住。谓闻思修所成差别。此中有说。于佛所说十二分教。受持读诵思量分别名闻所成念住。依闻起思。依思起修。依修能断烦恼。如依金矿出金。

第十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十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犍度智品第二之五齐量云何。如须弥山顶量。上至他化自在天。量亦如是。如四天下齐量。初禅地齐量亦如是。如千世界齐量。第二禅地齐量亦如是。如二千世界齐量。第三禅地齐量亦如是。如三千大

第一百九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想纳息第三之二见相应受几随眠随增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拨无世俗正见者意。显实有世俗正见是修所断及遍行随眠之所随增。又遮说有修所断疑随眠者意。显疑随眠

第一百八十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七尊者婆呬迦等心濡心调柔心和顺增上者。等言即摄尊者颇洛迦。尊者至履迦。此中心濡心调柔心和顺名异义一。如其次第以后释前。或心濡者是总句。心调柔者别

第一百九十一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一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念住纳息第一之五阿罗汉般涅槃心当言善耶无记耶。答当言无记。问何故作此论。答欲令疑者得决定故。谓阿罗汉已断不善法成就善法。或有便疑。若尔阿罗汉应住善心而般涅槃

第一百八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念住纳息第一之三若入正性离生苦集现观各四心顷。道现观三心顷。法念住现在修未来修四一行相。现在修未来修四同分修非不同分。灭现观四心顷。法念住现在修即此未来修。

第一百八十五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五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一行纳息第五之三若修空彼无愿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拨无去来二世。及说无未来修者意。欲显有去来世亦有未来修故作斯论。修有四种。一得修。二习修。三对

第一百八十一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一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八如说我弟子中大迦葉波少欲喜足具杜多行。薄矩罗少病节俭具净戒行。此二何差别。答尊者大迦葉波所得饮食。若粗若妙随次第食无所简别。犹如良马随得而食

第一百九十四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四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三有纳息第二之三诸有欲令此中通依得修习修作论者。彼说若修无常想者。谓无常想若现前若不现前。而修彼思惟无常想者。谓以无常想为所缘即是无常想。修时缘无常想义。若

第一百八十四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四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一行纳息第五之二若成就过去空彼过去无愿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已灭设已灭而失则不成就。问此说在何位。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者。此说依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集现观

第十三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十三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犍度智品第二之八问曰何故欲界戒。不与心回转。答曰非其田非其器非其地。以非田非器非地故。复有说者。以欲界非是定地非修地非离欲地。此中戒亦不与心回转。色界是定地修地离欲地。彼中戒

第一百九十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念住纳息第一之四受乐身受苦身受不苦不乐身受。及苦心受时如实知。此一智谓世俗一切身受及苦心受唯有漏故。起世俗智则如实知受乐心受不苦不乐心受时此四智。谓法类世俗道

第一百八十七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七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念住纳息第一之一有四念住。谓身受心法念住。如是等章。及解章义既领会已。应广分别。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解释契经义故。如契经说。有四念住。谓身念住。乃至法念住。

第一百九十二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二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念住纳息第一之六尔时世尊说此语已便入初静虑。次第乃至入灭尽定。时尊者阿难则问尊者阿泥律陀言。世尊今者已般涅槃耶。答言未也。但是入灭尽定耳。复问云何知耶。答言

第一百九十三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三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三有纳息第二之二诸欲界命终生初静虑。若本住别解脱律仪。或不住别解脱律仪。有善身语表不失者。若住善心命终。彼舍善蕴五无记蕴二。有说。五得善蕴四无记蕴二。即于彼

第一百九十八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八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见纳息第五之一诸有此见无施与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欲释契经中所说见趣令知断故。所以者何。于生死中起大执着引大无义。为大依取者莫如见趣。此等广说如智蕴五事

第二百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二百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见纳息第五之三后际分别见中十六有想论者。谓初四种依三见立。如说一类补特伽罗。起如是见立如是论。命者即身。复有一类补特伽罗。起如是见立如是论。命者异身。复有一类补特

第七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七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犍度智品第二之二颇有一识识一切法。乃至广说。问曰。以何等故。智后次说识。答曰。或有说者。彼作经者意欲尔。乃至广说。复有说者。此是经论旧法。如经说。长老摩诃拘郗罗。往长老舍利弗所

第一百九十七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七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智纳息第四之二若法与彼法作所缘或时此法与彼法非所缘耶。答无时非所缘。问何故作此论。答欲止愚于所缘缘法执所缘缘法无实体性。显所缘缘是实有法故作斯论。此中无时非

第一百九十五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五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三有纳息第二之四诸法因无明此法缘无明耶。乃至广说。问何故此中依明无明而作论。答彼作论者意欲尔故。乃至广说。有说。此二是杂染清净根本法故。谓一切杂染无明为根本

第五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五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犍度世第一法品第一之五问曰。以何等故忍一切时。法念处现在前耶。答曰。如见谛道一切时法念处现在前。忍亦相似。问曰。如增长忍时。尽修十六行耶。答曰。不也。如渐除所缘行亦如是。若缘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