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钟茂森:孝道要从孝顺父母的身、心、志上去落实
2025-10-17 07:59

在孝顺父母的身、心、志上去落实孝道,不仅要孝养父母之身,孝养父母之身就是你要在衣食、在生活物质上要好好孝敬父母,让他们能够衣食无忧,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还要在孝父母之心、孝父母之志上去落实。孝父母之心就是让父母生真正的欢喜、喜悦,让他们高兴。如果我们自己做人做事如果是做得很失败,或者是德行上有亏缺,父母就不可能欢心,所谓德有伤,贻亲羞。

父母的志向,一般人我们都知道,父母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果你没有在自己的学业、道业上面好好的成就,那也是对不起父母。所以回想到自己三十三年,自己有一点点世间的成就,我的根还是在父母。所以古人有说,水有源,木有本,父母者,人子之本源也。我们长大成人了,像一棵大树,之所以能立于天地之间,这底下有根。根是什么?根就是我们的父母。能念念想到要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我们的成就才快速,才能扎实,才能长久,就像水源远才能够流长。

摘选自《幸福人生讲座:百善孝为先》

End

让父母生气一次,削掉的禄等于杀生十命

为什么工作不顺, 姻缘不顺呢?检查一下自己有没有在言语行为上抵触顶撞父母, 言语行为上割伤父母的心, 日常生活工作不敬长辈上司。有的话, 工作和姻缘必然不顺。不顺父母师长的人, 不管大事小事, 周围的

父母之恩

◎ 大 安有一位研究力学的教授常常跟学生讲述一个道理--高空物体高速下落时,什么力量都难以抵挡。比如一只空中飞行的小鸟都能够把飞机厚重的钢板撞出一个大洞。一天,他正在做实验时,他妻子非常惊恐地跑过来说

将冤亲作父母孝,作诸佛敬

来果老和尚参禅人,首知嗔怒,为伤身害命之渊府,并不费大事。见人与我不利,闻人与我有害,即恶言一句,眼珠一翻,大脸一红,始做嗔怒生活。有语言争吵者,有拳打脚踢者,有送官加刑者,有互相结恨者。这一趟生活做

刘素云:父母都容不得,何以容天下?

我们都是父母生而养大的,但是每位父母都不是完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成了很多人不愿意孝顺父母的理由。例如有的父母脾气暴躁,有的父母厚此薄彼,有的父母愚笨贫穷,有的父母观念落后,有的父母

刘素云:百善孝为先,不孝父母,拜佛无益

回想父母未生我以前,我本什么也没有。落生以后,只是赤条条的光净身,连一根线也没带来。父母也不嫌我穷,也不是因为儿对父母很好,确是欢喜之至,对我这样真诚,毫无贪图心,可说完全是真的。不料想儿子长大成人,

南怀瑾:浅谈佛教《盂兰盆经》中的孝道思想

当今孝的观念和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发生了显著的交化,以传统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孝道思想在应对这种社会变化的时候,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考虑佛教中孝道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积极影响和价值。《盂

为人子女要体谅父母的苦

◎ 秦东魁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地去除掉,去改正,包括自己的坏习惯。 亲所好,力为具,其实就是讲要养父母之心。养

为父母杀生

◎ 莲 池钱塘金某者,斋戒虔笃。以疾卒,附一童云:善业日浅,未得往生净土,今在阴界,然亦甚乐,去住自由。一日呵其妻子云:何故为吾坟墓事,杀鸡为黍?今有吏随我,稍不似前之自由矣!子妇怀妊,因问之。则日:

父母过逝时,勿行落井下石之孝

【白话译文】昨天收到你寄来的讣信,知道你父亲在上个月二十八号往生,对此我不尽感慨和叹息。你父亲过去世中固然有大功德,所以能在今生白手起家,挣得巨大的财富,寿命超过古稀之年,又儿孙满堂。他平生乐善好施,

李炳南:佛教对于孝道如何解释?

问:佛教对于孝道如何解释?具有何义?是不是如崇国公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萧国雄)答:祭丰养薄之语,乃哀追之意,非教人养不必丰,祭必须薄也,岂可以此而问佛家之孝。佛之教孝,曾云一肩荷父,一肩荷母,

李炳南:天下父母疼小儿

天下父母疼小儿父母健在时,吾人不能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做任何事都要体念父母的心情。因为「天下父母疼小儿」,父母时时关心孩子,即使孩子做得很好,父母也一样挂念不下,所以见到孩子,就说:「瘦了!瘦了!」就是

钟茂森:莲公大士净语选讲(第三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今天是我们晚晴轩佛七第三天。我们继续选取莲公大士念佛的偈子来学习。今天跟大家一起学习两首偈,我先念一念:【道人须学石头顽。哪有功夫说苦酸。炼得此心顽似铁。风吹雨打不相干

钟茂森:莲公大士净语选讲(第五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今天是我们晚晴轩佛七第五天,我们选取莲公大士一首「老实念」的偈子来一起学习。这首偈子我先给大家读一遍:【但只老实念。不必问如何。莫管同与异。休论自与他。止贵愿力强。哪怕

钟茂森:莲公大士净语选讲(第四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今天是佛七第四天,爷爷到今天已经是第九天断食,基本上都没有吃什么东西,只喝饮料。今天他的状态是最好的,从早上五点钟开始念佛,念了一个早上,休息了一下,又念了一个上午,下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一集)

尊敬的主法和尚上悟下行法师,尊敬的开林法师,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下午好。行师父慈悲,吩咐定弘给大家在佛七当中,今天在圆满之前给大家讲个半小时的话,鼓励大家念佛。佛七是自古以来祖师大德按照经典所

钟茂森:莲公大士净语选讲(第七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晚晴轩的助念佛七圆满。虽然佛七圆满,与其说是结束,不如说是开始,为爷爷的助念可以说又要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今天爷爷有一点业障现前,对于西方极乐世界产生诸多的疑问,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二集)

尊敬的主法和尚,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上午好!定弘昨天跟大家谈到闻名的功德,这是弥陀本愿的核心,第十八愿所说到,若有众生,闻佛的名号功德,必定能产生至心信愿,而能至心信愿就决定得生净土。所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十集)

尊敬的主七和尚,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接到念佛同修的一些问题,其中提到对于念佛怎么念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境界,有疑惑,那么想抽一点时间谈一下这个问题。念佛要是会念,就很容易得到三昧;如果不会念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四集)

尊敬的主七和尚,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今天是佛七的第三天,大家的状态是渐入佳境,刚才大家念佛声音非常整齐,听起来很安定,证明大家的心就愈来愈静下来了。通常佛七到中间第四天这是状态最好的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五集)

尊敬的上悟下行法师,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我们念佛最重要的是心要跟佛的愿相应,古人所谓的,「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如果能够相应,你当下就能随着这句万德洪名入到净土,也就是你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十二集)

尊敬的主七和尚,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今天是佛七圆满的一天,大家在这七天当中,念得都很不错,很用心。现在最后一天,我想要说点什么?应该说点劝勉的话。我们跟净老和尚学习《无量寿经》,《无量寿经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十一集)

尊敬的主七和尚,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我们昨天晚上谈话里面讲到往生净土的正因,每一个类型的往生的人,都要至心求愿往生净土,昼夜常念、思惟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品位的高下,在乎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六集)

尊敬的主七和尚,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今天是我们佛七第四天,按道理来讲通过前三天的念佛,我们的心应该是渐渐静下来了,我们的功夫应该是愈来愈绵密。那我们自己要反观一下,我现在的功夫有没有比刚来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七集)

尊敬的主法和尚,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今天大家念佛都念得很不错,我看到有一些同修昏沉的现象减少了。在念佛当中最普遍的两种现象,一个是昏沉,一个是掉举,掉举就是妄念纷飞,心定不下来。两者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九集)

尊敬的主法和尚,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我们今天上午跟大家谈到往生净土的正因,《无量寿经》上讲,三种品位往生的人都具备昼夜忆念、思惟极乐世界种种庄严,阿弥陀佛种种功德。你首先要对于极乐世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八集)

尊敬的主七和尚,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时间过得非常快,今天已经佛七第五天了,能不能够成就,就看最后这三天,那么三天也过了半天了,所以大家要提起精进。正如我们每天晚上结束的时候念的普贤警

钟茂森:无量寿共修念佛法会讲话(第一集)

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在念佛法会正式开始之前,先跟大家讲一讲念佛的一些道理,让大家能够明了怎么来念佛,念得才如法、才能得力。在过去传统的佛七里面是不会讲开示的,就是不能讲话,也不讲经的,就是

钟茂森:无量寿共修念佛法会讲话(第三集)

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大家好!今天是我们念佛共修法会第三天,如果真正用功,我们的心一定会定下来了。如何才能做到功夫得力?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真正发起出离心,要想到六道轮回太苦了,我们生生世世在这里头轮转,受

钟茂森:无量寿共修念佛法会讲话(第四集)

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师父上人有提到「开示」两个字,只能是佛、证果的人能够开示众生,悟入佛之知见,这个才能用开示。像我们在一起共修,只能叫「讲话」,不敢称开示,因为我自己也没有开悟,也没有证

钟茂森:无量寿共修念佛法会讲话(第六集)

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大家下午好!我们今天早上举了《无量寿经》一段经文,劝导大家对净土法门要生起坚定的信心,对《无量寿经》也要生起坚定的信心。只要对这个法门不怀疑,哪怕是我们曾经做过许多恶业,甚至地狱里

钟茂森:无量寿共修念佛法会讲话(第十一集)

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我看到从昨天晚上九点半到今天早上九点半,整整十二个小时,大家念得很认真、很精进,非常难得。好像没有听说有人往生,不过不要紧,这是一个开始,我们以后还要找时间自己去加功用

钟茂森:无量寿共修念佛法会讲话(第十集)

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大家好!大家刚才观赏了这个影片,有没有得到什么样的启发?记不记得刚才字幕里面的其中一、二句话?对,只要记得这句话,「能够一心念佛,就能化解灾难」。我们现在面临十二月二十一号就只剩两

钟茂森:一函遍覆_印光大师开示(第二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一函遍覆」,昨天我们学习到前面第二段。第一段讲的是净土法门的正修,如何往生净土,印光大师一开端就为我们直示净宗法要,修信愿行三资粮求生净土

钟茂森:弟子规_父母呼 应勿缓(第一集)

尊敬的悟净老法师,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各位居士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末学今天又回到念佛堂来跟大家一起座谈,感到非常欢喜。这已经分别了前后有十多天,跟随我们师父上人到广州参加了一次国际儒学联合会

钟茂森:一函遍覆_印光大师开示(第一集)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末学茂森非常感恩常住不断的给末学学习的机会,在我们共修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都会遇到修学上的问题,所以末学非常乐意,也非常荣幸,能够常常跟诸位法师大德一

钟茂森:一函遍覆_印光大师开示(第三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我们收到一些大德的提问,但是因为印光大师的这封「一函遍覆」还没讲完,我们先把这篇文讲完,然后再来跟大家讨论问题。说不定待「一函遍覆」讲完以后,大家也

钟茂森: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二集)

尊敬的法师,尊敬的孙会长,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菩萨,大家下午好。阿弥陀佛!今天早晨大家听完经之后念佛念得怎么样?挺好,好。念佛是正行,我们护世息灾也好,我们自己求生净土也好,念佛是第一重要的行门,听经目

钟茂森:一函遍覆_印光大师开示(第四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印光大师的「一函遍覆」。昨天我们讲到「观世音菩萨,誓愿宏深,寻声救苦」这段,我们先把这段从头到尾念一遍。【观世音菩萨。誓愿宏深。寻

钟茂森: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十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无量寿经》的四十八愿,我们来看第二十二到二十四愿,我们把今天要讲的经文一起念一下:【我作佛时。国无妇女。若有女人。闻我名字。得清净信。发菩提心

钟茂森: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四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昨天我们一起共修了一天,大家有什么样的感受吗?非常好!今天也出太阳了,昨天阴雨了一天,看来阴气已经逐渐逐渐的退去了。大家能够这样发起真诚的心来念佛,

钟茂森: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十五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下午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弥陀四十八大愿」,请看第四十二愿的经文,我们一起合掌将此愿文读一下:【我作佛时。所居佛剎。广博严净。光莹如镜。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

钟茂森: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十四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弥陀四十八大愿,请大家打开经本,看第三十九愿,我们一起把这段愿文读一下:【我作佛时。国中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

钟茂森: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十一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昨天晚上跟大家讲到了第二十四愿,今天从第二十五到二十七愿看起。让我们一起合掌将这段愿文读一下:【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

钟茂森: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十六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今天是佛七的最后一天,大家这六天多来,表现得非常好,非常难得,真正发起护世息灾的愿心,一起认真的念佛、学教,希望我们以这样的功德回向这个地区灾难消除、正

钟茂森:沙弥律要节录(第一集)

《沙弥律要节录》,这一百多条,诸位可以把这个节录跟经本对照,意思就更清楚、更明白了。节录的因缘是便于大家学习,古注虽然很详细、很周全,但是时间隔得很久,有许多地方跟我们现在实际的生活已经脱节。所以我们

钟茂森:沙弥律要节录(第五集)

【十二、易云:「圣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此是世间圣人。】这是《易经》里的一段话。《易经》在中国学术上可以说是根本。称之为「易」,「易」就是简单容易。凡是「至

钟茂森:沙弥律要节录(第二集)

【三、戒是禁戒,律即法律。防非止恶曰戒,处断轻重、开遮持犯曰律。】『戒是禁戒,律即法律』,这是解释戒律两个字的定义。『防非止恶曰戒,处断轻重、开遮持犯曰律』,这是把戒律两个字讲得很清楚。「戒」的精神与

钟茂森:沙弥律要节录(第六集)

【十五、蜎飞蝡动,微细昆虫,俱禀色心,同一觉源。欣生怖死,痛痒苦乐,与人无异。既同觉源,即是未来诸佛。】这是佛告诉我们,一般人往往疏忽小动物,再小的动物,蚊虫、蚂蚁也是一个生命,也是众生之一,它也受轮

钟茂森:沙弥律要节录(第三集)

【六、律制比丘,五夏已前,专精律部。若达持犯,办比丘事,然后乃学习经论。今越次而学,行既失序,入道无由。】『制』就是制定、规定。这是佛为弟子们在修学程序上做了一个制定。『五夏』就是五年。出家人要把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