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钟茂森:《朱子治家格言》节选
2025-10-16 12:46

曾国藩先生位极权臣,他曾在家书中多次提到:晏起,为败家之凶德。即是说,晚起床,是败家的凶兆。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不吉祥的。

未来的明天是由一个个的今天构成的,想知道你将来际遇如何,看看一个个的今天你在做些什么不就一清二楚了吗?还需问何人?人一生的吉凶祸福,都是由自己一言一行累积而成,古人教我们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是让我们获得吉祥如意的人生。没有真实的道德修养,就是给你拥有再多东西,也终将把你压垮!

我们希望得到福报,就要懂得现在及时行善,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要明信因果!能够现前抓紧机会行善积德,将来必有后福无穷。

人总有吉凶祸福,月也有阴晴圆缺,多积阴德,以为长久之计。

行善积德是积福,现在还有力量,就要赶紧去帮助别人,等到没有力量帮助别人,之计也都福报享尽了,那就后悔莫及。这就是“宜未雨而筹谋,勿临渴而掘井”。

儒家讲修身,修身在于正心,正心在于诚意,诚意在于格物致知,说到究竟处,就是格物,格处我们的物欲,当我们的心对种种妄尘境界,能做到不为其所转,就叫格物。格物之后才能致知,自性本具在智慧、良知才能现前。

“自奉必须俭约”是从节俭的美德来养我们的性德。儒家讲欲不可长,佛家讲得更彻底,欲必须要断。

君子待客之道,必定很有礼数,也很节制,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不以酒肉交朋友,二姨真正的德行、学识来教朋友。人一生该有多少财富,随着他出生,那个八字就显现出来了,也就是说有定数。哪里是说靠我们拼命应酬、喝酒、招待客人得很晚,就能赚到钱呢?古德告诉我们,赚钱的因在于布施、行善。

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教育他的儿子提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告诉我们,君子修身养德,必须要守静,如果是羡慕荣华,那个心就静不下来,而且必须要节俭,以节俭来养自己的德行。如果生活很奢侈,那个德行不会很高的。即使有条件可以过得很好,也应该节俭。

荣华富贵,无德难守。范公厚德,子孙千年。

我们看到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他当时聚敛财富不知道多少亿,位高权重,权倾一时,自己贪污很多很多,后来被推翻了,仓惶逃亡,最后病死他乡,情况很凄凉。报上登载,马科斯夫人当年仅皮鞋就达到几千双,可是到最后四面楚歌,她在打官司的时候连律师费都支付不起,正是“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持手一双”。如果没有德行,最后都是死无葬身之地。

司马光在家书中说:“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大学》也告诉我们:“君子先慎乎德,有的词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舍财利益很大。对内来讲,破我们悭贪的心。悭贪之心对我们害处很大,是烦恼的根源,要破掉。怎么破?舍!舍财可以帮助别人,救人急难,开始做,要勉强为之,做的时候不容易,好像割肉一样,怎么办?咬着牙干,一点点来,从小处开始布施。终将泰然!

所以修学圣贤之道,关键在于“舍得”二字!如果真能在这上面去深入领会,努力地实践,必定得到真实的利益。

我们与人交往,要谨慎,不正派的那些人千万不要跟他交往,要敬而远之,远离他你就少灾殃,古德告诉我们“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于眉睫”,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危险。跟那些狐朋狗友在一起,最后都会遇到很多的灾难。

人有钱应该多做布施,多周济穷苦,这个世界上穷人还是多,富人还是少,能帮助多一点,这是修福。自己有钱了,不肯帮助穷人,还拿这些钱去打扮自己,买奢侈品,享受一时的快乐,这个快乐 本身就是祸患。这种贪淫的念头一定要彻底放下,如果念头不清净,难免会有邪缘相凑,到时候就会产生祸患。

人能够常常报本反始,他的德就厚了,德厚福也就厚了,福德福德,这个德和福是连在一起的,有多大的德就有多大的福。特别是孝道是德之本。一个人一定要有他的根本,如树有其根,水有其源。树有了根,才能年年发新枝;水有源头,才能川流不息,源远流长。

经书典籍,圣贤之根。学贵立志,志贵有恒。

儒释道三根:辅助教材:

《弟子规》《孝经》《朱子治家格言》《了凡四训》

《十善业道经》《地藏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佛说盂兰盆经》

《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

在儒释道这些基础课程中扎根,关键是学而时习之,要去实践,听懂了要真干,真干没有别的,就是格物,格处自己的物欲、烦恼、习气。因为那些东西不是自性中本有的,本无的就一定能格处掉,如此,本有的智慧、德行才能恢复。

相有智愚,自性平等。

从心上来分析,其实人本来没有智、愚、贤、不孝之分,为什么?本性本觉,本性本善。我们每个人的自性都一样,本来是觉悟的,具足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福报,哪有什么智、愚、贤、不孝之分。可是我们现在确实看到了人的智慧不等,有的人聪明,有的人愚笨,有的人贤德,有的人缺德,这种分别其实是后天习气、毛病染污所致,本性是大家都是平等的。但是后天所受的教育不一样,如果人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就会很良善、很聪明,不会去干坏事;如果一个人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而受社会的污染,有了不良的习气毛病,就显得愚笨和不孝。

一个人是智还是愚,是贤还是不孝,不是从本性上说的,而是从习性上,受到染污的轻重,来产生这种分别。《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如何能去除这些习性,靠圣贤教育,所以经书不可不读,读书才能让人恢复心性中本有的智慧,德能。所以圣贤的典籍是万世生灵的眼目,没有它我们想要成圣成贤,就没有依托。

End

钟茂森:莲公大士净语选讲(第三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今天是我们晚晴轩佛七第三天。我们继续选取莲公大士念佛的偈子来学习。今天跟大家一起学习两首偈,我先念一念:【道人须学石头顽。哪有功夫说苦酸。炼得此心顽似铁。风吹雨打不相干

钟茂森:莲公大士净语选讲(第五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今天是我们晚晴轩佛七第五天,我们选取莲公大士一首「老实念」的偈子来一起学习。这首偈子我先给大家读一遍:【但只老实念。不必问如何。莫管同与异。休论自与他。止贵愿力强。哪怕

钟茂森:莲公大士净语选讲(第四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今天是佛七第四天,爷爷到今天已经是第九天断食,基本上都没有吃什么东西,只喝饮料。今天他的状态是最好的,从早上五点钟开始念佛,念了一个早上,休息了一下,又念了一个上午,下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一集)

尊敬的主法和尚上悟下行法师,尊敬的开林法师,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下午好。行师父慈悲,吩咐定弘给大家在佛七当中,今天在圆满之前给大家讲个半小时的话,鼓励大家念佛。佛七是自古以来祖师大德按照经典所

钟茂森:莲公大士净语选讲(第七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晚晴轩的助念佛七圆满。虽然佛七圆满,与其说是结束,不如说是开始,为爷爷的助念可以说又要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今天爷爷有一点业障现前,对于西方极乐世界产生诸多的疑问,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二集)

尊敬的主法和尚,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上午好!定弘昨天跟大家谈到闻名的功德,这是弥陀本愿的核心,第十八愿所说到,若有众生,闻佛的名号功德,必定能产生至心信愿,而能至心信愿就决定得生净土。所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十集)

尊敬的主七和尚,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接到念佛同修的一些问题,其中提到对于念佛怎么念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境界,有疑惑,那么想抽一点时间谈一下这个问题。念佛要是会念,就很容易得到三昧;如果不会念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四集)

尊敬的主七和尚,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今天是佛七的第三天,大家的状态是渐入佳境,刚才大家念佛声音非常整齐,听起来很安定,证明大家的心就愈来愈静下来了。通常佛七到中间第四天这是状态最好的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五集)

尊敬的上悟下行法师,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我们念佛最重要的是心要跟佛的愿相应,古人所谓的,「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如果能够相应,你当下就能随着这句万德洪名入到净土,也就是你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十二集)

尊敬的主七和尚,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今天是佛七圆满的一天,大家在这七天当中,念得都很不错,很用心。现在最后一天,我想要说点什么?应该说点劝勉的话。我们跟净老和尚学习《无量寿经》,《无量寿经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十一集)

尊敬的主七和尚,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我们昨天晚上谈话里面讲到往生净土的正因,每一个类型的往生的人,都要至心求愿往生净土,昼夜常念、思惟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品位的高下,在乎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六集)

尊敬的主七和尚,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今天是我们佛七第四天,按道理来讲通过前三天的念佛,我们的心应该是渐渐静下来了,我们的功夫应该是愈来愈绵密。那我们自己要反观一下,我现在的功夫有没有比刚来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七集)

尊敬的主法和尚,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今天大家念佛都念得很不错,我看到有一些同修昏沉的现象减少了。在念佛当中最普遍的两种现象,一个是昏沉,一个是掉举,掉举就是妄念纷飞,心定不下来。两者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九集)

尊敬的主法和尚,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我们今天上午跟大家谈到往生净土的正因,《无量寿经》上讲,三种品位往生的人都具备昼夜忆念、思惟极乐世界种种庄严,阿弥陀佛种种功德。你首先要对于极乐世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八集)

尊敬的主七和尚,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时间过得非常快,今天已经佛七第五天了,能不能够成就,就看最后这三天,那么三天也过了半天了,所以大家要提起精进。正如我们每天晚上结束的时候念的普贤警

钟茂森:无量寿共修念佛法会讲话(第一集)

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在念佛法会正式开始之前,先跟大家讲一讲念佛的一些道理,让大家能够明了怎么来念佛,念得才如法、才能得力。在过去传统的佛七里面是不会讲开示的,就是不能讲话,也不讲经的,就是

钟茂森:无量寿共修念佛法会讲话(第三集)

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大家好!今天是我们念佛共修法会第三天,如果真正用功,我们的心一定会定下来了。如何才能做到功夫得力?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真正发起出离心,要想到六道轮回太苦了,我们生生世世在这里头轮转,受

钟茂森:无量寿共修念佛法会讲话(第四集)

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师父上人有提到「开示」两个字,只能是佛、证果的人能够开示众生,悟入佛之知见,这个才能用开示。像我们在一起共修,只能叫「讲话」,不敢称开示,因为我自己也没有开悟,也没有证

钟茂森:无量寿共修念佛法会讲话(第六集)

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大家下午好!我们今天早上举了《无量寿经》一段经文,劝导大家对净土法门要生起坚定的信心,对《无量寿经》也要生起坚定的信心。只要对这个法门不怀疑,哪怕是我们曾经做过许多恶业,甚至地狱里

钟茂森:无量寿共修念佛法会讲话(第十一集)

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我看到从昨天晚上九点半到今天早上九点半,整整十二个小时,大家念得很认真、很精进,非常难得。好像没有听说有人往生,不过不要紧,这是一个开始,我们以后还要找时间自己去加功用

钟茂森:无量寿共修念佛法会讲话(第十集)

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大家好!大家刚才观赏了这个影片,有没有得到什么样的启发?记不记得刚才字幕里面的其中一、二句话?对,只要记得这句话,「能够一心念佛,就能化解灾难」。我们现在面临十二月二十一号就只剩两

钟茂森:一函遍覆_印光大师开示(第二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一函遍覆」,昨天我们学习到前面第二段。第一段讲的是净土法门的正修,如何往生净土,印光大师一开端就为我们直示净宗法要,修信愿行三资粮求生净土

钟茂森:弟子规_父母呼 应勿缓(第一集)

尊敬的悟净老法师,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各位居士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末学今天又回到念佛堂来跟大家一起座谈,感到非常欢喜。这已经分别了前后有十多天,跟随我们师父上人到广州参加了一次国际儒学联合会

钟茂森:一函遍覆_印光大师开示(第一集)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末学茂森非常感恩常住不断的给末学学习的机会,在我们共修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都会遇到修学上的问题,所以末学非常乐意,也非常荣幸,能够常常跟诸位法师大德一

钟茂森:一函遍覆_印光大师开示(第三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我们收到一些大德的提问,但是因为印光大师的这封「一函遍覆」还没讲完,我们先把这篇文讲完,然后再来跟大家讨论问题。说不定待「一函遍覆」讲完以后,大家也

钟茂森: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二集)

尊敬的法师,尊敬的孙会长,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菩萨,大家下午好。阿弥陀佛!今天早晨大家听完经之后念佛念得怎么样?挺好,好。念佛是正行,我们护世息灾也好,我们自己求生净土也好,念佛是第一重要的行门,听经目

钟茂森:一函遍覆_印光大师开示(第四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印光大师的「一函遍覆」。昨天我们讲到「观世音菩萨,誓愿宏深,寻声救苦」这段,我们先把这段从头到尾念一遍。【观世音菩萨。誓愿宏深。寻

钟茂森: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十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无量寿经》的四十八愿,我们来看第二十二到二十四愿,我们把今天要讲的经文一起念一下:【我作佛时。国无妇女。若有女人。闻我名字。得清净信。发菩提心

钟茂森: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四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昨天我们一起共修了一天,大家有什么样的感受吗?非常好!今天也出太阳了,昨天阴雨了一天,看来阴气已经逐渐逐渐的退去了。大家能够这样发起真诚的心来念佛,

钟茂森: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十五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下午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弥陀四十八大愿」,请看第四十二愿的经文,我们一起合掌将此愿文读一下:【我作佛时。所居佛剎。广博严净。光莹如镜。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

钟茂森: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十四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弥陀四十八大愿,请大家打开经本,看第三十九愿,我们一起把这段愿文读一下:【我作佛时。国中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

钟茂森: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十一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昨天晚上跟大家讲到了第二十四愿,今天从第二十五到二十七愿看起。让我们一起合掌将这段愿文读一下:【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

钟茂森: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十六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今天是佛七的最后一天,大家这六天多来,表现得非常好,非常难得,真正发起护世息灾的愿心,一起认真的念佛、学教,希望我们以这样的功德回向这个地区灾难消除、正

钟茂森:沙弥律要节录(第一集)

《沙弥律要节录》,这一百多条,诸位可以把这个节录跟经本对照,意思就更清楚、更明白了。节录的因缘是便于大家学习,古注虽然很详细、很周全,但是时间隔得很久,有许多地方跟我们现在实际的生活已经脱节。所以我们

钟茂森:沙弥律要节录(第五集)

【十二、易云:「圣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此是世间圣人。】这是《易经》里的一段话。《易经》在中国学术上可以说是根本。称之为「易」,「易」就是简单容易。凡是「至

钟茂森:沙弥律要节录(第二集)

【三、戒是禁戒,律即法律。防非止恶曰戒,处断轻重、开遮持犯曰律。】『戒是禁戒,律即法律』,这是解释戒律两个字的定义。『防非止恶曰戒,处断轻重、开遮持犯曰律』,这是把戒律两个字讲得很清楚。「戒」的精神与

钟茂森:沙弥律要节录(第六集)

【十五、蜎飞蝡动,微细昆虫,俱禀色心,同一觉源。欣生怖死,痛痒苦乐,与人无异。既同觉源,即是未来诸佛。】这是佛告诉我们,一般人往往疏忽小动物,再小的动物,蚊虫、蚂蚁也是一个生命,也是众生之一,它也受轮

钟茂森:沙弥律要节录(第三集)

【六、律制比丘,五夏已前,专精律部。若达持犯,办比丘事,然后乃学习经论。今越次而学,行既失序,入道无由。】『制』就是制定、规定。这是佛为弟子们在修学程序上做了一个制定。『五夏』就是五年。出家人要把世俗

钟茂森:沙弥律要节录(第四集)

【七、轻戒,全是自轻;毁律,还成自毁。妄情易习,至道难闻。拔俗超群,万中无一。】这是非常真实、恳切的忠告。因为修行不是凭口头上说的,也不是靠我们思惟想象的,一定是要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错误与正确的标

钟茂森:沙弥律要节录(第七集)

【二十、经云:施恩济乏,使其得安。若见杀者,当起慈心。】『乏』是缺乏,众生有缺乏,如果我们有多余的,就应当要帮助他,这是『施恩济乏』。他不缺乏,他的生活就安定了,情绪也安定了,所以这个『安』是身安、心

钟茂森:沙弥律要节录(第八集)

【二十三、见他人杀生,当生慈心,愍彼行杀者,罪堕三途;其被杀者,苦痛无地。怨业既结于今生,酬报则当来不已。愿得菩提,度令解脱。】这是十戒里面的第一条,「不杀生」。这一节文有三段,第一段是讲杀生的人,杀

钟茂森:沙弥律要节录(第九集)

【二十六、金银重物,以至一针一草,不得不与而取。】这是十戒里面的第二条,「不偷盗」。『一针一草』,这是很微贱的,不是贵重的。『不得不与而取』,只要是有主人的,即使一针一草,一定要主人同意才可以取;主人

钟茂森:沙弥律要节录(第十集)

【三十一、经云,佛告比丘:若人偷盗他物,命终生地狱中,猛火烧身,烊铜灌口,镬汤炉炭,刀山剑树,煻火粪尿,磨磨碓舂,受种种酸楚苦痛,不可称计。地狱罪毕,生畜生中,以偿他力。】这一条所说的跟《地藏菩萨本愿

钟茂森:沙弥律要节录(第十二集)

【四十五、经云:夫士处世,斧在口中,所以斩身。由其恶言,应毁反誉,应誉反毁,自受其殃,终无有乐。】这一条是妄语戒,这是佛在经上说的一段话。『夫』是文言中的虚字,没有意义。『士』就是知识分子。在这个世间

刘素云:钟茂森:刘素云老师怎么学成功的?

刘素云老师怎么学成功的?她没有跟在师父上人身边,她就是听那个光盘,《无量寿经》,一门深入,不换题目,专。专妳才能得定,就在家听,不出门,也不乱去跑道场。不是今天跟这个师父学,明天跟那个师父学,没有,她

《格言联璧》重刻序

◎ 印 光人之所以与天地并名三才者,以能格物致知,克己复礼,以明其明德,而止于至善也。去此,则但一血气之伦而已,何可以与天地并立为三而称之乎?孟子以夜气不足以存者,为违禽兽不远。又谓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

格言三则

格言三则◎ 陈继儒人胜我无害,我胜人非福人胜我无害,彼无蓄怨之心;我胜人非福,恐有不测之祸。[译文]他人胜过我,对我并没有什么害处,因为这样他便不会在心中积下对我的妒恨。我胜过他人,并不见得是福气;因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研习报告(第五十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今天进行《阴骘文》的最后一讲。我们来看第七十七句:【远报则在儿孙。】这是接着上面一句「近报则在自己」,这样接下来讲。讲报在自己这就是讲近报。自己的报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十三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今天我们来讲第四个部分「信」。「信」是讲诚实、守信。在《论语.为政篇第二》就有这么一章经文说到,「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

钟茂森: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第二十二集)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还是结合《弟子规》来讲《论语》。刚才讲到「善相劝,德皆建」,还有一个方面我们要补充一下。现在国家都在做公务员的制度,要吸收公务员都要考试,都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