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 云举世之人大概都喜欢大,大文豪经典传世;大丈夫气概冲天;大英雄武功盖世;大学者博学多才。做人想做大人物,平头大脸;做事想做大事业,鸿图大展,乃至很多人希望自己是个大智慧者、大慈悲者、大能力者、
 
惠空法师各位同学在学佛过程中,切莫蹉跎岁月,一定要懂得如何时时刻刻把握时间,锻炼我们的心性,改变自己的生命,并修正方向与方法!这一点实在很重要,如果方向和方法弄错了,将会一败涂地、徒劳无功。比方按照禅
 
◎ 虚 云古人说: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人到年老时,百般痛苦,耳不聪,眼不明,四肢无力,吃不得,睡不得,行不得,这种苦楚,年轻人是不晓得的。我们年轻时和你们一样,看见老来呆,总不愿意,说话他
 
信、愿我们怎么解决?我们听师父的《大经解》,劝信、劝愿,一向专念,我们按照印光大师的摄耳谛听,这就非常圆满了。深信切愿,我们跟着净空师父上人,跟着黄念祖老居士《大经解》,我们要长时熏修,发起信愿,然后
 
◎ 虚 云古人说: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人到年老时,百般痛苦,耳不聪,眼不明,四肢无力,吃不得,睡不得,行不得,这种苦楚,年轻人是不晓得的。我们年轻时和你们一样,看见老来呆,总不愿意,说话他
 
每一个人都要步入老年生活,养五个六个七个八个孩子的时代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即便是独生子女,给自己带来的事情也不见得轻松,社会资源的不均等也形成了生活中的一些障碍。即将退休或者是已经退休的人,必须好好改
 
宽见法师答:四智是什么?怎样才算是真正都摄六根,净念相继?※※1:念头一起,转成阿弥陀佛,就是转八识成四智。这个【四智】是什么?2:怎样才算是真正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在逆境中不起烦恼,是否是:都摄六
 
这个问题症结在于所信不正确,因为他不了解《阿弥陀经》的意义。我们要信︰平生只要念佛,不必担忧临终,临终自有佛来迎接,不是我们临终念佛而佛来迎接,是平生念佛佛来迎接,因为我们平生念佛,临终的时候有可能是
 
1. “证”德,指三学修证:戒清净成就,定成就,观慧成就。2.“教”德:深入经藏,成就多闻,能开示导引学众,进修大乘正道。3.“达实性”:实性是正法的别名,这或者由现证慧通达,或是从闻思教理得通达。4
 
我们都知道佛教的经典是非常多的,可以用浩瀚无涯来形容,而且佛教的教理是非常博大精深的,我们学习的时候可能因为每个人的根基不同,所以我们对同一部经典的理解也会不同,那么我们怎样才是学懂一步经典?要想真正
 
关于禅修,有条件找个安静的地方静坐当然好,不过并不是只有两腿盘上静坐才叫禅修。禅是静虑的意思,能够正确地审查思虑生活中出现的任何善与不善等境界,不被这些生活琐事困扰而心念默照寂静,就是禅修了。为此,念
 
明朝万历辛丑年,顺城门太监张爱,晚年受持金刚经。临终时,家中嘱咐他不要忘记持经念头,张爱心里明白,但口已不能回答。忽见两个公差押着他去,并对他说:你到山东去投胎。路上像飞一样快,刹那已到山东,见那面山
 
清朝时有一位克勤法师,他俗姓蒋,是湖南省湘阴人。他从小就体力过人,个性愚直。壮年时,投善化洪世庵剃度出家,在麓山受具足戒。他本来不认识字,学习早晚课诵,花费了五年才熟悉。行脚十年,游遍五岳、四大名山和
 
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增广文钞卷二〈复永嘉某居士书六〉)至谓欲心不贪外事,专念佛。不能专,要他专。不能
 
简单来说:佛教就是彻底觉悟的人生观,是彻底觉悟,而不是迷迷糊糊。我每次演讲时,都再三地强调,学佛第一个重点就是:正知、正见、正信。举个例子来说,有些学佛的人,来拜佛时,拿了几个苹果、香蕉来拜拜,就要求
 
打坐时注意忆佛,觉得比注意呼吸还能专心,可否用此方法来置心一处?答:当然可以啊,不过忆佛念佛是另外一种法门。那你会觉得忆佛比数息还能够专心,当你忆佛念佛的时候你会发现数息比忆佛来得容易,所以,你不要轻
 
打坐有时腰部会不自主的往后掉一下,是不专心吗?答:这是你刚开始坐的时候太紧张,现在一放松,就「嘟」掉一下。其实我们在活动的时候,骨头是缩紧的,所以如果睡觉睡得好,一觉醒来你会发觉身体比较长了一点,那是
 
正确听闻的三要素:专心、信心、恭敬心净界法师龙树菩萨说,一个人成功跟失败,重点是机会来临的时候,你要把握,你要掌握最佳的时机。而听闻佛法,上课的时候是最佳的时机,你平常打妄想也就罢了,这个时候你一定要
 
广西马山灵阳寺2010年农历二月念佛七法会(初五上午) 有信心交命才算做得主人为自己做主,首先要为生命做主,也是等于先完善生命。有了生命的健康和智慧才能拥有一切。在家庭也需要人的健康和智慧。人健康没有
 
南无阿弥陀佛!顶礼法师!请问师父:如何才算具足信心?信心是否有他力信心与自力信心之分?如何理解有信必定有行,有行未必有信这句话啊?智随法师答:所谓具足信心以善导大师机法二种深信为本,简言之,即深信念佛
 
南无阿弥陀佛 顶礼师父!请问师父:1。专心念佛,自已得度是肯定的,但是念佛对周围的众生有何益处呢?作为一个在家居士,是闭门一心念佛好,还是一边念佛,一边宣传佛法让更多的人学佛念佛好呢?一心念佛,万缘放
 
问:请问禅师,对于持守一日的八戒,怎样才算是正确的时间?有些人从晚上七点持到隔天晚上七点,在这之前与之后都吃晚餐,看起来就像是只持七戒而已。于非时,什么食物可吃及不可吃?麦片、牛奶、美禄、好力克、黄豆
 
奇岩精舍七日记时间: 一九六五年二月四日至六日农历岁次乙巳正月初三至初九地点:台湾省北投奇岩精舍记录:集记(编者按:此次七会,同修用功方式,较以往数年,形式大有不同。 (一)因地方小,无足够经行活动场
 
问:如果自己感到自己的贪爱、瞋恚与痴迷都消灭了,那他是否可以宣称自己是阿罗汉?或者如何自行验证?帕奥禅师答:我们必须了解烦恼有三个层次,即:潜伏性的烦恼:潜藏在名色相续流当中,没有在心中显现出来的烦恼
 
人人动辄谈开悟,所谓的开悟,究竟如何?标准是什么?最平实的说法,是永明寿禅师在宗镜录中提到的,包括了禅宗的见地、修证、行愿。宋朝有两部大著作,一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一是永明寿禅师的宗镜录。两者差不多同
 
问:正在念佛的时候,怎样才算得上是信愿恳切?李炳南答:相信三界都是火坑,唯有念佛一条路才能走向极乐,可以脱离危险。在念佛这个时候,就是生死关头,要把七情六欲一刀斩断,才能奔向极乐,稍一迟疑,就会落到火
 
怎样才能专心念佛?至谓欲心不贪外事,专念佛。不能专,要他专。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等。亦无奇特奥妙法则,但将一个死字,贴到额头上,挂到眉毛上。心常念曰,我某人从无始来,直至今生。所作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