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专心向道才算是本色禅和
2024-10-23 07:08

◎ 虚 云

古人说: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人到年老时,百般痛苦,耳不聪,眼不明,四肢无力,吃不得,睡不得,行不得,这种苦楚,年轻人是不晓得的。我们年轻时和你们一样,看见老来呆,总不愿意,说话他听不到,眼泪水和鼻涕,看见就恶心,怕和老人一块住。

现在我老了,才知道老的苦,人老了就一天不如一天。我从云门出事后,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久已是一朝卧疾在床,众苦萦缠逼迫。朝夕思忖,前路茫茫,道业未成,生死不了,一口气不来,又要投生。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少年不修,晚年就会如此。

你我现在都是堂堂僧相,容貌可观,皆是宿植善根,感斯异报,就不要把这善根种子打失了。洞山问僧:世间什么物最苦?僧云:地狱最苦!山云:不然,向此衣线下不明大事始是苦!能明大事,即无地狱因;故地狱未为苦,而不了自心最为苦也。

想明大事,就要努力精进,不要悠悠忽忽,兀兀度时。白天应缘,遇事要作得主;白天能作主,梦中才作得主;梦中作得主,以至病中作得主,则临命终时才作得主。这几样作得主,是由平常能强作主宰而来的。能强作主宰,就易悟道、了生死;不悟道,生死不能了。

悟道不难,总要生死心切,具长远坚固向道之心,至死不退。今生能不退,虽未悟,来生再努力,何有不悟之理?《楞严经》二十五圆通,位位都是经过久远劫来,长期修习才成功的。我们生死心不切,不发长远心,病来知念生死,病好道念就退了。所以《楞严经》说:凡夫修行,如隔日疟。病时有道,病退无道,无明起时如疟,退则好人。故要努力精进,生忏悔心、坚固心,不要今日三明日四。修行要一门深入,以一门为正,诸门为助。各修一门,彼此不互谤,谤法、轻法、慢法都不对。欲想佛法兴,除非僧赞僧,互谤是佛法的衰相。佛子专心向道,痛念生死,衣不足,食不足,睡不足

昔裴休丞相,送子出家,子是翰林,拜沩山祐祖,名法海,训以《警策箴》云:衣食难,非容易,何必千般求细腻。清斋薄粥但寻常,粗布麻衣随分际。别人睡时你休睡,三更宿尽五更初,好向释迦金殿内。沩山老人要他每天挑水供养大众。有一天,他挑水挑得太累了,心里说:和尚吃水翰林挑,纵然吃了也难消。回来时,沩山老人问他:你今天说什么话?法海答曰:没有说什么。后来沩山老人揭穿他心里的话,并说:老僧打一坐,能消万担粮!所以出家人不管你出生怎样富贵,到了佛门,就要放下一切,专心向道,才算是本色禅和。

摘自《虚云老和尚年谱》

End

什么才算是真正的“大”

◎ 星 云举世之人大概都喜欢大,大文豪经典传世;大丈夫气概冲天;大英雄武功盖世;大学者博学多才。做人想做大人物,平头大脸;做事想做大事业,鸿图大展,乃至很多人希望自己是个大智慧者、大慈悲者、大能力者、

专心一致,才能统摄你的心

惠空法师各位同学在学佛过程中,切莫蹉跎岁月,一定要懂得如何时时刻刻把握时间,锻炼我们的心性,改变自己的生命,并修正方向与方法!这一点实在很重要,如果方向和方法弄错了,将会一败涂地、徒劳无功。比方按照禅

专心向道才算是本色禅和

◎ 虚 云古人说: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人到年老时,百般痛苦,耳不聪,眼不明,四肢无力,吃不得,睡不得,行不得,这种苦楚,年轻人是不晓得的。我们年轻时和你们一样,看见老来呆,总不愿意,说话他

胡小林:专心致志,摄耳谛听

信、愿我们怎么解决?我们听师父的《大经解》,劝信、劝愿,一向专念,我们按照印光大师的摄耳谛听,这就非常圆满了。深信切愿,我们跟着净空师父上人,跟着黄念祖老居士《大经解》,我们要长时熏修,发起信愿,然后

佛子专心向道

◎ 虚 云古人说: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人到年老时,百般痛苦,耳不聪,眼不明,四肢无力,吃不得,睡不得,行不得,这种苦楚,年轻人是不晓得的。我们年轻时和你们一样,看见老来呆,总不愿意,说话他

退休后过这样的生活,人生才算没白活!百万人已收藏!

每一个人都要步入老年生活,养五个六个七个八个孩子的时代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即便是独生子女,给自己带来的事情也不见得轻松,社会资源的不均等也形成了生活中的一些障碍。即将退休或者是已经退休的人,必须好好改

什么才算是善知识

1. “证”德,指三学修证:戒清净成就,定成就,观慧成就。2.“教”德:深入经藏,成就多闻,能开示导引学众,进修大乘正道。3.“达实性”:实性是正法的别名,这或者由现证慧通达,或是从闻思教理得通达。4

坚勇菩萨--如何才算学懂一部经典

我们都知道佛教的经典是非常多的,可以用浩瀚无涯来形容,而且佛教的教理是非常博大精深的,我们学习的时候可能因为每个人的根基不同,所以我们对同一部经典的理解也会不同,那么我们怎样才是学懂一步经典?要想真正

禅宗思想:如何才算是真的禅修?

关于禅修,有条件找个安静的地方静坐当然好,不过并不是只有两腿盘上静坐才叫禅修。禅是静虑的意思,能够正确地审查思虑生活中出现的任何善与不善等境界,不被这些生活琐事困扰而心念默照寂静,就是禅修了。为此,念

净土旨归:专心诵持金刚经,功圆生西

明朝万历辛丑年,顺城门太监张爱,晚年受持金刚经。临终时,家中嘱咐他不要忘记持经念头,张爱心里明白,但口已不能回答。忽见两个公差押着他去,并对他说:你到山东去投胎。路上像飞一样快,刹那已到山东,见那面山

净土旨归: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清朝时有一位克勤法师,他俗姓蒋,是湖南省湘阴人。他从小就体力过人,个性愚直。壮年时,投善化洪世庵剃度出家,在麓山受具足戒。他本来不认识字,学习早晚课诵,花费了五年才熟悉。行脚十年,游遍五岳、四大名山和

印光大师:专心念佛

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增广文钞卷二〈复永嘉某居士书六〉)至谓欲心不贪外事,专念佛。不能专,要他专。不能

慧律法师:要有正知正见才算是正信

简单来说:佛教就是彻底觉悟的人生观,是彻底觉悟,而不是迷迷糊糊。我每次演讲时,都再三地强调,学佛第一个重点就是:正知、正见、正信。举个例子来说,有些学佛的人,来拜佛时,拿了几个苹果、香蕉来拜拜,就要求

净界法师:正确听闻的三要素:专心、信心、恭敬心

正确听闻的三要素:专心、信心、恭敬心净界法师龙树菩萨说,一个人成功跟失败,重点是机会来临的时候,你要把握,你要掌握最佳的时机。而听闻佛法,上课的时候是最佳的时机,你平常打妄想也就罢了,这个时候你一定要

仁焕法师:有信心交命才算做得主

广西马山灵阳寺2010年农历二月念佛七法会(初五上午) 有信心交命才算做得主人为自己做主,首先要为生命做主,也是等于先完善生命。有了生命的健康和智慧才能拥有一切。在家庭也需要人的健康和智慧。人健康没有

智随法师答:如何才算具足信心?

南无阿弥陀佛!顶礼法师!请问师父:如何才算具足信心?信心是否有他力信心与自力信心之分?如何理解有信必定有行,有行未必有信这句话啊?智随法师答:所谓具足信心以善导大师机法二种深信为本,简言之,即深信念佛

南怀瑾:英雄本色

奇岩精舍七日记时间: 一九六五年二月四日至六日农历岁次乙巳正月初三至初九地点:台湾省北投奇岩精舍记录:集记(编者按:此次七会,同修用功方式,较以往数年,形式大有不同。 (一)因地方小,无足够经行活动场

帕奥禅师答:怎样才算阿罗汉?怎样验证?

问:如果自己感到自己的贪爱、瞋恚与痴迷都消灭了,那他是否可以宣称自己是阿罗汉?或者如何自行验证?帕奥禅师答:我们必须了解烦恼有三个层次,即:潜伏性的烦恼:潜藏在名色相续流当中,没有在心中显现出来的烦恼

南怀瑾:如何才算是开悟_修行开悟的十个标准

人人动辄谈开悟,所谓的开悟,究竟如何?标准是什么?最平实的说法,是永明寿禅师在宗镜录中提到的,包括了禅宗的见地、修证、行愿。宋朝有两部大著作,一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一是永明寿禅师的宗镜录。两者差不多同

印光大师:怎样才能专心念佛?

怎样才能专心念佛?至谓欲心不贪外事,专念佛。不能专,要他专。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等。亦无奇特奥妙法则,但将一个死字,贴到额头上,挂到眉毛上。心常念曰,我某人从无始来,直至今生。所作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