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诸方门人参问语录
2024-11-16 08:31

◎ 慧 海

人问:将心修行,几时得解脱?师曰:将心修行,喻如滑泥洗垢;般若玄妙,本自无生,大用现前,不论时节。曰:凡夫亦得如此否?师曰:见性者即非凡夫,顿悟上乘,超凡越圣。迷人论凡论圣,悟人超越生死涅槃。迷人说事说理,悟人大用无方。迷人求得求证,悟人无得无求。迷人期远劫证,悟人顿见。

维摩座主问:经云:彼外道六师等,是汝之师,因其出家,彼知所堕,汝亦随堕;其施汝者,不名福田;供养汝者,堕三恶道,谤于佛,毁于法;不入众数,终不得灭度;汝若如是,乃可取食。今请禅师明为解说。

师曰:迷徇六根者,号之为六师;心外求佛,名为外道;有物可施,不名福田;生心受供,堕三恶道;汝若能谤于佛者,是不著佛求;毁于法者,是不著法求;不入众数者,是不著僧求;终不得灭度者,智用现前;若有如是解者,便得法喜禅悦之食。

有行者问:有人问佛答佛、问法答法、唤作一字法门,不知是否?师曰:如鹦鹉学人语话,自语不得,为无智慧故;譬如将水洗水,将火烧火,都无义趣。

摘自《顿悟入道要门论》

End

慧律法师清心语录

◎慧 律充满热诚的人,会像磁石一样,深深吸引四周的人。知足的乞丐,强过贪求财物的富翁。快乐就像一副眼镜,可以校正你心灵的近视。快乐有如香水,向人们洒得多了,自己也必沾上几滴。土木工程的技师,懂得如何疏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 赜 赞上堂一次受昭觉请,拈帖云:有眼者见,有耳者闻。不从天降,不从地涌。既然符到奉行,岂可囊藏被盖!请维那宣过。升座云:火不待日而热,风不待月而凉。鹤胫自长,凫胫自短。松直棘曲,鹄白乌玄。头头露现

慧照玄公大宗师语录序

从 伦曹溪派列淘涌而流注无穷 ,南岳岐分巍峨而联绵不尽 。云仍曼衍,枝叶滋荣 。非止荫覆人天,抑亦光扬祖道 。无说之说,须知意不在言;无闻之闻,果信言非有意。此皆理极无喻之道 ,绪余影响者也。故临济祖

诸方门人参问语录

◎ 慧 海 人问:将心修行,几时得解脱?师曰:将心修行,喻如滑泥洗垢;般若玄妙,本自无生,大用现前,不论时节。曰:凡夫亦得如此否?师曰:见性者即非凡夫,顿悟上乘,超凡越圣。迷人论凡论圣,悟人超越生死涅

王骧陆:净语录 悟心铭

净语录悟心铭不是有心 不是无心 不是不见 不是不闻 了了觉知不着见闻 荡然无住 是名无心 心若无住 妄依何立妄既不立 夙障自除 问心何来 因境而起 境亦不有同属幻影 妙用恒沙 尽是缘心 缘心息处 顿证

林克智:道济师与其独特的语录

道济师与其独特的语录林克智南宋时佛教中出了一位不同寻常,形迹癫狂又神异、嗜酒食肉的和尚道济禅师,在《 续藏》第121卷(P0001-0046)中收有《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一卷,系宋人沈孟袢所述,此书

赵州禅师的语录有哪些

(一)师问南泉:“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师云:“还可趣向否?”泉云:“拟向即乖。”师云:“不拟争知是道?”泉云:“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

云岩昙晟禅师语录

[公案一]药山问云岩:“从什 么地方来?”云岩回答:“从百丈那儿来。 ”药山问:“百 丈教徒弟时,可有什么名句?云岩回答:““百丈经常说: ‘我有一个句子,百味具足。’”药山说:“咸就是咸, 淡就是淡

一行禅师的经典语录

1.当波浪意识到自己是水,生死便不再是伤害。2.你的每一瞥、每一个微笑和每一句话,都能到达宇宙的远方,影响着宇宙中每一个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存在。每一件事物都与所有其他事物相联系;每一件事物都渗透入所有其

文偃禅师的语录有哪些

云门文偃禅师,浙西嘉兴张氏子。依空五寺志澄律师出家,禀具,穷律部,初参睦州踪禅师,州才见师来,便闭却门。师乃扣门,州云:“谁?”师云:“某甲。”州云:“作什么?”师云:“已事未明,乞师指示。”州开门一

南岳怀让的语录是什么

《南岳大慧禅师语录》:“汝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白话浅释】:怀让禅师是六祖惠能的法嗣,他接引马祖道一

慧可大师的语录

禅师简介:慧可(487~593),一作惠可,又称僧可,俗姓姬,原名光,改名神光,后初祖达摩又为他改名慧可,虎牢(今河南荧阳县)人。得法于初祖达摩,他是中国禅宗的第二祖。法佛无二[原文]有一居士,不说年

大珠慧海禅师的语录

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本性者,是你无生心。定者对境无心,八风不能动。八风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是名八风。若得如是定者,虽是凡夫,即入佛位。讲唯识道光座主问曰:禅师用何心修道?师曰:

宋智明:禅网应机语录

禅网应机语录若人虚心入禅海,尽向云天融一如;反复参叩自荐机,发明本然更无奇。如遇大逆缘,合向大逆中,不求平静心,逆中方知真。律已而无已可律乃为真律,利他不见他过乃为方便。了了常照而显现一切。照空之后非

曹山本寂禅师的语录

曹洞语录序荆山之璞。非逢明世与和氏。则空藏荆石之中。灿然连城之美。岂得显乎哉。玉实不乏。明世与和氏。实难相逢而已。新丰荷玉之语录。初先是往。盛行于世。鱼目淆珠。纯金在沙。宜默上座伤其弊深矣。就郭氏五宗

比丘尼经典语录

1、管好自的嘴,讲话不要图一时痛快、信口开河,“良言一句三冬暖,伤人一语六月寒”,说话要用脑子,敏事慎言,话多无益,不扬人恶,自然就能化敌为友。2、没有爱的生活就象一片荒漠,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要“学

杨曾文:《御选语录》

《御选语录》清世宗于雍正十一年(1733)选编,共十九卷,收录从后秦僧肇到历代部分禅宗高僧传授禅法以及雍正时期一些亲王大臣的参禅机缘语录和雍正皇帝所写的 19 篇序。在前面的《御制总序》中首先叙述他对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一卷

古尊宿语录 第一卷○大鉴下一世(南岳怀让大慧禅师)南岳大慧禅师,讳怀让,金州人也。俗姓杜。于仪凤二年四月八日降诞。感白气应于玄象。在安康之分。太史瞻见。遂奏闻高宗皇帝。帝乃问:何祥瑞?太史对曰:国之法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六卷

古尊宿语录 第六卷○睦州(道踪)和尚语录△上堂对机第一上堂云:你诸人。还得个入头处也未。若未得个入头。须得个入头。若得个人头。不得辜负老僧。又云:明明向你道。尚自不会。岂况葢覆将来。问:如何是学人自已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二卷

古尊宿语录 第二卷○大鉴下三世(百丈怀海大智禅师)语录之余百丈大智禅师。僧问: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如何?师云:劫者滞也。亦云住也。住一善滞于十善。西国云佛。此土云觉。自已鉴觉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三卷

古尊宿语录 第三卷○黄檗(希运)断际禅师宛陵录丞相裴公问曰:山中四五百人。几人得和尚法?师云:得者莫测其数。何故。道在心悟。岂在言说。言说败是化童蒙耳。问:如何是佛?师云:即心是佛。无心是道。但无生心

阿格旺波尊者的语录有哪些

1、依靠暇满难得与寿命无常对谋求现世心生厌离,依靠轮回过患与业因果对谋求后世轮回的心行产生厌恶,间接对谋求自私自利的心行产生厌恶,这是全知无垢光父子不共的引导法。2、修行的方法或修行的心态比所修的法更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八卷

古尊宿语录 第八卷○汝州首山(省)念和尚语录师讳省念。莱州狄氏子。入院上堂云:佛法付与国王大臣有力檀那。令其佛法不断绝。灯灯相续至于今日。大众且道续个甚么?良久云:今日须是迦叶师兄始得。时有僧问:灵山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十三卷

古尊宿语录 第十三卷○赵州(従谂)真际禅师语录并行状师即南泉门人也。俗姓郝氏,本曹州郝乡人也,讳従狱。镇府有塔记云:师得七百甲子欤。值武王微沐,避地伏崃,木食草衣,僧仪不易。师初随本师行脚到南泉。本师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四卷

古尊宿语录 第四卷○镇州临济(义玄)慧照禅师语录 (住三圣嗣法小师惠然集)府主王常侍。与诸官请师升座。师上堂云:山僧今日事不获已。曲顺人情方登此座。若约祖宗门下。称扬大事。直是开口不得。无你措足处。山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五卷

古尊宿语录 第五卷○临济(义玄慧照)禅师语录之余师问洛浦云:従上来一人行棒一人行喝。阿那个亲。洛浦云:总不亲。师曰:亲处作么生?洛浦便喝。师便打。一日大觉到参。师举起拂子。大觉敷坐具。师掷下拂子。大觉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十二卷

古尊宿语录 第十二卷○池州南泉普愿禅师语要(南岳下三世,嗣马祖一)师讳普愿,郑州王氏子也。示众云:王老师卖身去也。还有人买么?时有僧出众云:某甲买。师云:不作贵不作贱。你作么生买?僧无对。师同鲁祖归宗

禅宗典藏:重刻古尊宿语录 序

重刻古尊宿语录 序过去如是如是,见在如是如是,未来如是如是。幸自可怜生,无端黄面老汉拈花瞬目,金色头陀忍俊脱颐,不觉漏泄。一人传虚,万人传实,何时而已哉。人根有利钝,故机语有开敛。针砭药饵,膏肓顿起。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十一卷

古尊宿语录 第十一卷○(石霜楚圆)慈明禅师语录师讳楚圆。族出全州清湘李氏。少为书生。年二十二。依城南湘山隐静寺得度。其母有贤行。使之游方。师连眉秀目:然丰硕。然忽绳墨。所至为老宿所呵。以为少丛林。师笑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七卷

古尊宿语录 第七卷○汝州南院(慧颙)禅师语要师讳慧辂。河北人也。上堂云:赤肉团上壁立千仞。有僧问:赤肉团上壁立千仞。岂不是和尚语?师云:是。僧便掀倒禅床。师云:你看这瞎汉乱做。僧拟议。师便打趁出院。上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九卷

古尊宿语录 第九卷○石门山慈照禅师凤岩集师开堂拈香云:西天二十八祖。唐土六祖。过去圣人。尽得传衣付法。至唐代六祖之后。得道者如稻麻竹苇。不传其衣只传其法。皆以香为信。今日一瓣香。为什么人通信。某甲虽不

禅宗五家:临济宗:临济禅师语录(译文)

临济禅师语录讲话惟觉撰述心印笔记〇 语录只拟求佛,佛是名句,你还识驰求底么?三世十方佛祖出来,也只为求法,如今参学道流也只为求法,得法始了,未得法依前轮回五道。云何是法?法者是心法,心法无形,通贯十方

张秉全:彻悟禅师语录卷上3

彻悟禅师语录卷上3观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不唯是观经一经纲宗法要,实是释迦如来一代时教大法纲宗。不唯释迦一佛法藏纲宗,实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法藏纲宗。此宗既透,何宗不透。此法既明,何法不明。所谓学虽

张秉全:彻悟禅师语录卷上1

彻悟禅师语录卷上嗣法门人了亮集示众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一切法门,指佛一代时教所

张秉全:彻悟禅师语录卷上2

彻悟禅师语录卷上2既生彼土,则常常见佛,时时闻法,衣食居处,出于自然。水鸟树林,皆悉说法,同居土中,横见上三净土。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圆证三种不退,一生便补佛位。既得生彼极乐国土,即有如下胜益:一、见佛

张秉全:彻悟禅师语录卷上5

彻悟禅师语录卷上5知小而不知大,见近而不见远者,此众生之常分也。如阿弥陀佛,于诸众生,有大恩德,众生不知也。佛于无量劫前,对世自在王佛,普为恶世界苦众生,发四十八种大愿。复依愿久经长劫,修菩萨行。舍金

张秉全:彻悟禅师语录卷下2

彻悟禅师语录卷下2试论之,一念歇狂,顿也,不了则流为长劫。历劫勤修,渐也,究亦不离于一念。此念劫顿渐,似相悬而实不离也。况乃念性元空,时节无体。迷时似有隔异,悟后本自圆融。一念本不殊长劫,而长劫原只是

张秉全:彻悟禅师语录卷下3

彻悟禅师语录卷下3默超居士有见于此,得是经而装帙之,嘱缀数语。普为见闻随喜者,震涂毒鼓,食少金刚。其意岂浅浅哉。默超居士有见于此,得妙经普门品而装帙之。嘱某缀数语于经后,拈出第一义谛,普为见闻随喜者,

张秉全:彻悟禅师语录卷下1

彻悟禅师语录卷下嗣法门人了梅集杂著般若净土两门大义般若,乃即缘起而明性空,虽性空而不坏缘起。净土,乃即性空而明缘起,虽缘起而不碍性空。此则空有两门,互不相碍也。不特于此,正以缘起故性空,若非缘起,说谁

禅宗文化:禅宗语录的特色

中国禅宗在弘传演变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祖师的语录。这些语录或为师徒问道对答,或阐释佛法大意。这些看似平常的禅语,蕴含了深刻的佛理禅意。后人将这些禅语汇编成册,从而形成特色独具的禅宗语录。如《景德传灯录》、

禅宗文化:禅宗语录、公案与机锋

一、禅宗语录禅宗语录是禅宗祖师说法开示弟子的记录书。禅门高僧平日说法开示弟子,多以通常俗语直说禅法宗旨,由其侍者或者参随弟子加以记录,然后编辑成册,就成为语录。举凡师徒传法心要、参悟验证、方便施化,诸

张秉全:彻悟禅师语录撷要

《彻悟禅师语录撷要》◎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净心之要,无如念佛。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

佛理禅机:佛性禅心什么意思_佛性禅心语录20则

佛性禅心什么意思?佛性禅心,意思是指佛教徒一意修行、清静寂定之心性。出自《水浒传》第四五回:那众僧都在法坛上看见了这妇人,自不觉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时间愚迷了佛性禅心,拴不定心猿意马。佛性禅心语录

禅宗典藏:虚堂和尚语录(卷一)

虚堂和尚语录元妙源 编虚堂和尚语录卷第一嘉兴府兴圣禅寺虚堂和尚语录参学 妙源 编嘉兴府请疏朝请郎知嘉兴军府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公事借紫杨璘撰右伏以。者寺不是寻常。为孝宗圣迹去处。诸山皆生欢喜。承相公钧旨

禅宗典藏:虚堂和尚语录(卷二)

虚堂和尚语录卷之二婺州云黄山宝林禅寺语录侍者惟俊法云编师入寺。指山门。不劳弹指。岂涉思惟。现成门户。到者方知。指佛殿。前释迦后弥勒。且道。阿那个是正主。喝一喝。拈帖。寻常云水家。或凝或流。初无固必。因

禅宗典藏:虚堂和尚语录(卷九)

虚堂和尚语录卷之九临安府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后录参学 正一 净喜 尚贤 编上堂。开端令节。万事从新。普贤么墨。文殊把笔。书个事事大吉。从兹常住宽余。扫除逋积。斗南长见老人星。五峰峨峨倚空碧。谢知事上堂。杨

禅宗典藏:虚堂和尚语录(卷四)

虚堂和尚语录卷之四法语示蓬莱宣长老本色衲僧。具透关眼。风惊草动。悉辨来机。盖他做处稳密。不落声前句后。得处既妙用。出来自然。盖天盖地。岂可与依草附木辈。同日而语哉。济北瞎驴。初到高安滩头。既不能踢蹈。

禅宗典藏:虚堂和尚语录(卷三)

虚堂和尚语录卷第三庆元府阿育王山广利禅寺语录侍者德惟似泾如阜编庆元府请疏朝散郎。集英殿修撰。知庆元军府事。兼管内劝农使兼沿海制置使陈昉撰右伏以。尊者放光明。指八祥六胜之地。育王捧舍利。现十洲三岛之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