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人自然得五福临门,何以见得呢?我们把古人说的五福的次序倒过来一下,逐个来说吧!一、善终:念佛人得善终,这几乎是毋庸置疑的,且是容易得到公认的,现今在佛教兴盛的地方,很多医院都知道设置念佛堂、往生堂
◎ 墨 墨有人问洞山禅师:我们如何躲避寒暑?禅师回答:何不向无寒暑处避?这人又问:什么地方才是无寒暑处?禅师答:寒时寒杀阇黎,热时热杀阇黎。(阇黎:梵语音译,指高僧。)其实,禅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寒冷
富不限于财物的富有,道德学问的修养是无形、无价的财富。虽不是有形的富有,其实是真正的富有。因为你拥有崇高的人格修养和自己内心的安详,这正是极富有的大业。孟子所说的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的两句话
◎ 正 慈 檐前施饭来飞鸟,林下行香踏落花。 自解刹那知佛性,不劳更喻几尘沙。--唐 释广宣素来喜欢依傍大山和清流,喜欢清静、清新、空旷自然的乡野,故闲暇时光总想躲开繁闹,到乡下走走看看,偷个闲,犹
陈大惠:为什么要感恩:自然界没有不知道回馈、感恩的物种这回听明白之后,他彻底老实了,他说,我真得学。他给我问了一个问题,他说,我特别想,我知道现在社会问题很多,我这个钱挣到之后,好多时候这个钱很快就没
广钦老和尚只看到别人的过失,不审察自己的过失,是我们最大的无明习气。别人的是非善恶是别人的事,与你有何干?只要审察自己有无过失,不要去看别人的过失。别人的行为好,我们心里不起欢喜贪著心,行为不好,也不
索 甲在教禅坐时,我常在开头就说:把你的心带回家,然后放下,放松。整个禅坐过程可以简化成这三个重点:把你的心带回家、放下、放松。每个重点都包含着许多层面的意义。把你的心带回家,意思是通过专注的修习,把
由人间净土法尔自然皈命极乐净土◎ 姚冬梅净土,顾名思义就是指清净的刹土。人间净土就是要在人间建立清净的国土。这种观点似乎很让人向往、振奋。然而,仔细思维,却是站不住脚的,何以见得?首先,要建构净土,就
人生一切顺其自然◎ 元 真深山藏古寺,禅堂卧蛟龙。一位禅僧自从住进禅堂,就效仿禅宗四祖道信,夜不展单,肋条不沾席--俗称不倒禅--不睡觉。他十年之中,昼夜坐禅,心无杂念。然而,眼看着同门师兄弟一个个越
一行禅师生命中充满痛苦,但它同时也充满了很多奇迹,像蓝天、阳光、婴儿的眼。痛苦不是全部,我们还必须去认识和体验生命中的奇迹,它们就在我们心中、我们周围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分钟。如果我们既不愉快,也不安详
◎ 济 群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这一偈颂揭示了事物的内在联系,破坏大自然,和大自然对立,无疑会使人类自取灭亡。千百年来,人类依赖自然的给予生活,与此同时,对大自然的探索也始终
生活是一杯白开水,乐观的人喜欢加糖,悲观的人则往往加盐,都是你自己调制的味道,其实生活永远把握在你自己的手中,有时候我们缺少的,不是看透的眼光,而是宽广的胸怀和豁达的心境!人生,别较真,顺其自然最美。
周因朴,活动于五代末、北宋初,上承司马承祯、王玄览的坐忘论思想,凝练出修道即修心修心即修道的精要论断,对内丹学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当下对周因朴《大道论》的关注较少,因此我们应当对这
近年来,教内外一些道士、居士隐居山水静地专心于打坐静养。无疑,静坐炼养是一种悟道养身的行为。许多宫观名胜古迹都是开放旅游场所,现代人生活节奏紧张,工作压力大,暇时静下心闭目打坐,为长时精神状态紧张的人
念佛之人为什么要吃常素呢?由于念佛一法是大乘佛法,修菩萨道圆成佛果。成佛的种子是什么呢?是慈悲心、大慈悲心,本着慈悲心的因缘,我们要吃常素,不能伤害众生。一是为了圆修佛果的目的、慈悲心的培植,我们要吃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一个很好的养生季节!俗话说春疾难医,春天得病最容易落下病根,会影响一辈子,所以需要格外注意。华人居士网建议:常吃以下10种食物,能有效防治春季高发病,为自己和家人健康,好好看看。
你羡慕别人月薪几万,却不知道他日日加班到深夜的辛苦。你羡慕别人说走就走到处游玩的自由,却不知道他为这份自由放弃的东西。一切都有代价,无论是财富,事业,别人永远是别人。别处永远在别处,等你走过去,你现在
辟谷是古时道家修炼人士到一定的境界,而出现的一种气满不思食、身心加速排毒和净化的现象和过程。后来也有人在有了一定的吸收自然原始能量的能力的基础上 自己 主动辟谷,加快修炼进程,提升修炼效果,使辟谷也成
修行,最重要的是,发现、利用和使用自然智、清净智或无分别智。自然智、清净智和无分别智,三个词是对同一本体的不同的描述,它们所指的都是同一颗心——我们原始的心、本来的心、本体的心——那颗被称为真心、妙心
第二章第一节 自然智慧、本净、无分别智、无破无立、唯一第一节 自然智慧、本净、无分别智、无破无立、唯一自然智慧的培养,是宁玛派三身成就、最终解脱的关键,也是菩提觉悟的关键,更是大乘佛法自性涅槃成佛的基
第二章 第二节 虚空、无有、无修元成、无住、无念无作意、无勤自然住第二节 虚空、无有、无修元成、无住、无念无作意、无勤自然住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与引用的典籍对大圆满法虚空、无有、无修元成、无住、无念
第二章 第一节自然智慧、本净、无分别智、无破无立、唯一(二)本净1. 大圆满法彻却本净思想是修行的基础,本净的意思是自然智中全无所得[46],如虚空原始清净,本性元成[47],无勤自然成就[48],本
佛教论人与自然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与自然就交织在一起。人先是由自然的力量的威慑而乞求大自然的恩惠,后来,却因为认识自然到利用自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类大有征服自然的气概,甚至随心所欲。正因此
五祖弘忍禅师以后,其门徒有十,禅系各表,发展最兴盛的还数神秀禅师为代表的北宗禅,其禅法继承并保留了达摩祖师以来如来禅法的特点。神秀禅师(606-706),俗姓李,东京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少览经史,
一、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提到中国社会的发展日程中国自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后,使人感到社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进,人们的观念也在与时俱进。人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从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然后
心想解脱自然念佛,若是想苦中作乐,念佛就会间断。相信娑婆苦中作乐以念佛难为疑惑、否定念佛是因为心中没有解脱,所以不信极乐净土。心具解脱自然念佛,若无解脱念佛真的很难了。原标题:华平法师法语开示转自微信
是否只要诚心供佛或念某一佛号,该佛自然会助你消业障,不要另外祈求?答:理论上是如此,佛菩萨慈悲平等,对有缘的众生不论条件,皆会放光加持,包括消业增福等,就如日光普照大地,但问题是众生自己有障碍,如撑伞
纪文东,四十好几的男人,身着孝服,眼淌热泪,跪在刚刚入土的邻居张大婶的坟前,久久不肯离去。这位身材魁梧,仪表堂堂的汉子却有着一个凄惨的童年。如果没有张大娘的时时关照和接济,也可能他早就不在人世了。不是
安祥,是真正的生命。心里面没有祥和之气的人,永远得不到幸福。想得到幸福,从内心里头要有安祥两个字。要能够放得下,才能保持一颗祥和之心。有一位女信徒,他的独生子才十一岁就生病逝世了,她来到我的面前一直哭
究竟一乘宝性论自然不休息佛业品第十于可化众生 以教化方便起化众生业 教化众生界诸佛自在人 于可化众生常待时待处 自然作佛事遍觉知大乘 最妙功德聚如大海水宝 如来智亦尔菩提广无边 犹如虚空界放无量功德
和同修受菩萨戒好几年了,有自然的夫妻生活可以吗?在家如何修到一心不乱必生净土?答:夫妻一起受菩萨戒,互相约定小孩生完了,不要再有男女的淫欲关系,这当然可以;但是如果是正当的男女淫欲行为,也没关系。怎样
心的诗偈 -- 信心铭讲录圣严法师十九、虚明自然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虚明自然,不劳心力。世间任何事情都如空中鸟迹、镜中影像。小鸟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在空中留下了什么?你站在镜前看到自己的影子,离开后
问:现在的自然灾害特别多,是否是大自然向人类的报复?梦参老和尚:确实是。我看过一本书叫《报应》,是收集很多科学家数据而写成的。天灾是报应,是大自然的报应,我们把大自然伤害太多了!现在人类面临最大的问题
梦参法师答:确实是。我看过一本书叫《报应》,是收集很多科学家数据而写成的。天灾是报应,是大自然的报应,我们把大自然伤害太多了!现在人类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地球沙漠化,以及缺水,沙漠逐渐吞没绿地,人类未来将
名号的自然功能因为愿生极乐而专念弥陀,自有弥陀本愿力的运作,使称念者,现世常得安稳利乐,临终往生极乐报土。人人都能,而且功德平等。我们愿生极乐净土,专念弥陀名号,自然有弥陀的力量在里边,刚才说了,弥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