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有大气象
2024-10-22 08:11
◎ 南 山
气象就是做人的气度、境界和景象。一个拥有大气象的人,不执迷于一时之得失,不计较于一念之取舍,万事万物在心中皆为匆匆过客,把生活打理得风烟俱净,又风生水起,心中拥有大胸怀、大写意、大格局。
胸怀淡然豁达之人,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不为虚名蝇营狗苟,不为利益剑拔弩张,才能拥有气象万千的生活,心里装了太多的小九九和名利得失的人,头顶着利益,怀揣着欲望,没有气象可言。
心胸狭窄逼仄之人,装不下丝毫的委屈和压力,凡事锱铢必较,心无立锥之地,遇到烦恼之事,便将压力转嫁或宣泄于弱势群体,以此讨得一丝身为强者的快感,这样的人,心里总有解不开的结,过不去的坎儿,活得太过辛苦。
看一个人,不只看他阳光下的表现,也要求他阴影部分的面积。对比自己位置低的人,表现得锋芒逼人、冷若冰霜、高傲睥睨,而在面对身在高位的人,转而就春光灿烂、毕恭毕敬、逢迎谄媚,若国粹变脸一般,这样的人活得太功利,也无气象可言。
人心容量有限,装的欲望越多,拥有的气象就越少。有气象的人,风波起而泰然处之,诱惑近而坐怀不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抱月自醉、拥水而弹,自有其独特之魅力与风骚。
检验一个人的气象,常常要看他遇事时的第一反应。平日里,大家温文尔雅、平静恬淡、握手欢笑,彼此之间并无区别。但这些常常是经过加工、包装、掩盖、装饰过的表现,只有在遇到自身利益被触及、诱惑与原则相悖的时候,其言行举止才是最直接、最本能、最真实。那一瞬间的抉择,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和气象,高下立现。
一个人自身经历的反差、与人相比的落差也足见一个人的格局气象。一个从锦衣玉食的生活突然跌至贫民窟,一个穷小子突然中了五百万,自己埋头苦干却默默无闻,他人不费吹灰之力却坐拥奢华,是否会使人颠沛、癫狂、难以自持而失去平衡。
在步入更远的旅程中,人们走着走着,就发现竞相追逐的不过是身外俗事,孜孜以求的也不过是执念和虚妄,心若弦,过紧易断,一颗宕动不安的心,既不能承担上升时候的压力,也无法承受下跌时的重力。
生如逆旅,一苇以航,任红尘宕动,保持自己底色的洁净,便活得自有风骨与风情,渺渺流年,何不与生命的宽宏与慷慨相爱,与岁月的风景与素简交欢,与自我的孤傲和清静深恋。
如此,在尘寰的荒芜和烟瘴中,一个活脱脱、水灵灵的人便呈现了出来。
  摘自《佛教文学》
 
End
◎ 大  德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成功,学业、事业、养儿育女皆能有成。而常言道大器晚成,许多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就是一棵树也得经过几十年的风吹雨打方能长大。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经不起时间的磨炼,经不
 
首座和尚、班首师父、各位执事、各位护法居士:你们各位来问我本焕小和尚,天天不过堂,为什么今天来过堂?我现在倚老卖老,虽然我倚老卖老,但我不比大家起的迟,我可以告诉大家,我每天四点就起床,一直诵经到七点
 
◎ 净 界净土宗的修行方法──它是从无相的心性当中重新出发,可以说是从空出假。所以修净土宗的人,心中一定要有一个相状,如果没有相状,没有办法修净土。念佛人的心中,要有两个相状:第一个、对名号功德的相状
 
星云大师人是非常复杂的动物,有地域的不同,有性别的差异,有年龄的悬殊,有职业的类别,还有信仰、思想、兴趣、利害等种种的不同。人,虽然有这么多的差别因缘,但是彼此息息相关,要缘互助。因此,一个人如果没有
 
◎ 南 山气象就是做人的气度、境界和景象。一个拥有大气象的人,不执迷于一时之得失,不计较于一念之取舍,万事万物在心中皆为匆匆过客,把生活打理得风烟俱净,又风生水起,心中拥有大胸怀、大写意、大格局。胸怀
 
净慧法师学佛就是向佛学习,学习佛是如何觉悟的。佛就是觉,《六祖坛经》上讲,迷即众生,觉即佛,一念迷即众生,一念觉即佛。生佛之间,只是一字之差。看似简单,可是真要觉,却不是那么容易,这中间要克服种种困难
 
人生要有好心情◎ 如 瑞你有个好的心情,一切负面的东西就给你转化成正能量了。那一个人要活得幸福,活得自在,不是说我在这个地方麻烦,我跑到那个地方就不麻烦了。佛法的智慧就告诉你,当下的麻烦事你能用智慧解
 
宣化上人谈到莲花化身,不是那么容易的,要修很多人所不能修的苦行,要有八种的因缘,才能得到莲花化身。第一种,至失命不说他过:不要说是小事情,甚至于把生命丢了,你也不讲他人的过错。即使只要辩说: 啊!那事
 
◎ 明 学我们佛教讲因果报应,做了好事情,将来得善报;做了恶事,将来得恶报。我们今生为什么得人身呢?我们上一世做了好事,所以这一辈子得人身。它今生做猫、狗、牛、羊了,它前世做了坏事情,这辈子就到畜生道
 
想赚钱要有正确的发心达真堪布现在很多人都说,我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的事业,但都只是在嘴上这么说说。没有看破没有放下的时候,真正要做到很难。如果你完全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的事业,这样你在精神上不会有压力
 
1想让自己常保20岁:搓肾,捂肾可促进肾循环。你知道:腰痛是常年伏案工作的上班族常见的毛病,多为腰部着凉落下的病根,也有的是腰肌劳损者,还有是因为肾虚引起。干手搓热捂肾,可促进肾循环,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心胸狭窄的人极度敏感,不经意的一句话,就能把他伤得体无完肤,跟他相处就像守着一颗定时炸弹,时时提心吊胆,不知何时就会突然爆炸;心胸宽阔的人豁达大度,不但自己不会整天患得患失、怨天尤人,也会给周围带来平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释、道也是三家思想始终是在看似矛盾斗争中完美融合,犹如三枝奇葩,各彰异彩,相互辉映。历代也多认为三者之间有着彼此补充的作用,后世的仁人君子也都在这种
 
学佛要有聪明学佛要有聪明,始能得巧劲。往往死用功,越用功越远,倒不如不用功的人忽而得机,见到便见到,且问见到个什么?在不曾见到以前,往往死要去求他,不知越求越不见。譬如世上本没有这个人,你却要想象这个
 
佛在世的时候曾说过:出家众作为住持正法,在家众作为护持正法,很多弘法利生的事业必须要居士参加。所以佛教的七众弟子,不管出家众在家众,都要精诚团结,亲密无间,共同来护持正法,弘扬正法,使正法久住!一、佛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面对教义的宣传现今的世界,被广告力量弄得相当眩惑。广告弄得你头昏目眩的,到处都是向你介绍吃的、用的、玩的、各种各样的很多东西。当你一旦需要某种东西的时候,你就会被这些广告所诱惑。身不由己呀!你想离开它
 
助念最重要的——首先必须要正心诚意求佛,有一份恭敬供养对方的菩提心,而不重在仪式、形式;还有所请的人是谁?人数有多少?这些都不重要。助念也不可以应人情,去虚应故事,或勉强去凑凑数,或者自以为很会开示,
 
一、信心,要信三宝、信因果,信法的不可思议。二、因果心,有信心以后,就要断恶修善,了解因果、深信因果。三、出离心,有了因果心以后,即使你福报大到,做全世界最有钱的人,还是有生老病死、有轮回,所以你要发
 
学佛法的人必须要有择法眼,认识是与非法,黑与白法,善与恶法。切记不要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或将黑作白,拿白当黑,或以善为恶,以恶为善,这都是颠倒。想认识这些法,一定要有择法眼。首先要无我相,若有我相,就
 
南传上座部佛教主要有哪些特点?南传佛教是与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并列的另一大系统,是由印度向南传到斯里兰卡并且不断发展形成的佛教派系。在教义上,南传佛教传承了佛教中上座部佛教的系统,遵照佛陀以及声闻弟子们
 
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放生了,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或是高出众生一等。或是就觉得,那些被你所放的生命,或是老天,就欠了你的。这类似的想法实在要不得,一丝一毫都不要有。因为佛陀教育我们:众生平等。表面上看,貌似
 
什么事都是慢慢适应的就习惯了,这句话是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的我慢心。可能对应经验能够调整忍耐,但是同时也是一种信不过的无所谓心,它不是智慧而是我执我慢,对经验当中的境界慢慢习惯了是你可掌控的,因为经验我
 
念佛要有福德因缘本焕老和尚首座和尚、班首师父、各位执事、各位护法居士:你们各位来问我本焕小和尚,天天不过堂,为什么今天来过堂?我现在倚老卖老,虽然我倚老卖老,但我不比大家起的迟,我可以告诉大家,我每天
 
问:怎样修法能真正有把握往生西方?慧律法师答:很简单,什么事都退让,什么事都谦卑。我用三种哲学,你可以过一生:第一个叫做老二哲学。想要往生极乐世界的人,不能跟人家争一个长短,什么事情都跟人家过意不去,
 
简单来说:佛教就是彻底觉悟的人生观,是彻底觉悟,而不是迷迷糊糊。我每次演讲时,都再三地强调,学佛第一个重点就是:正知、正见、正信。举个例子来说,有些学佛的人,来拜佛时,拿了几个苹果、香蕉来拜拜,就要求
 
及达磨(达摩)示二祖云:汝但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此达磨(达摩)最初示人参究之要法也。所谓及达磨示二祖云:这是达摩祖师开示二祖慧可大师说:所谓汝但外息诸缘,内心无喘:什么叫外息诸缘呢
 
憨山大师的《醒世咏》,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要有智慧。要看破人生,要觉悟人生,要学会忍让,要学会包容,要学会感恩,要学会去结缘,这就是学佛!跑到寺院里光烧香有什么用啊?烧香,那叫恭敬和结缘!如果你不听闻
 
我们的行动并不是给别人做,帮助别人还是帮助自己,利益众生还是利益自己。从福报来讲,是利益自己;从功德、解脱、智慧来讲,还是利益自己,因为改变了我的执着。所以福报对我们的佛教徒来讲,是无比重要的内容!如
 
放下自我是不是就是要苦自己?什么都不和人争,那这样不是很苦吗?人生不是很无聊吗?社会不是要有竞争才有进步吗?(2010.09.19章华寺)答:后面这个是我补充的啦,他只是提到说放下自我是不是就是苦自己
 
这几天一直在总结助念的问题,把自己以前助念的过程清理了一遍,把自己在助念中的感受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当然很重要的是,把助念中的注意事项和效果列举出来,希望大家能够有所借鉴。不要犯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利用
 
另外,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咱们大家修行,一定要生正信哪!我们要生正信,正信和不正信差别很大!截流大师的话:你生正信的话,才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你要不是正信的话,就往生不了。他提出来这一点非常尖锐!对我们有
 
刚刚我跟大家提到这个小女孩的故事,他们都是给奶奶家端了没有?有一天她的妈妈也在那里煮好吃的东西,她一闻到就跑过来在那探,那时她的身高还不是很高,在那探:好了没有?我要端过去了。她的妈妈就对她的孩子讲:
 
老人家在晚年比较容易觉得孤寂、孤独,而身体也比较虚弱下来。所以我们要能够常常体恤父母的身体状况,然后尽这一份孝心,给我们的孩子当好榜样。为人子女在孝顺父母当中,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思考、来用心,从哪几
 
从我们刚刚的比较当中,家庭也好,社会国家也好,乱的根源只在一念存心,一念能仁爱,一念能尊崇道德,家庭和乐,社会国家也会兴旺。当然一念存心并不是那么好转,必然要透过我们深入圣贤教诲才行,深入要有深入的正
 
处难处之人,跟人相处,他心量狭小脾气很大,处难处之人怎么办?要有知而无言,话少,尽量不讲,为什么?当讲了以后又被对方听到,这一辈子没完没了了,话说多,不如少,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弘一大师的
 
实在说欲望要有节度。欲望没有节度,吃也要吃贵的,穿也要穿贵的。你说现在人吃饭,喝酒,哪叫享受,那叫自残,那不叫喝酒,那叫灌酒,是不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以前的人喝酒是怎么喝的,那个酒杯上面有两根装备
 
错误的思想、错误的习惯形成了,人都快变成奴隶了,都是防微杜渐,都有这样的敏感度。我们现在治家能不能达到这样的敏锐度,这样的谨慎度?时时能看到孩子、看到对方的心地,是提升还是堕落。有个父亲他的孩子,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