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祖堂集》中的“西来意”
2024-10-03 13:08

方广锠

《祖堂集》是我国现知最早的禅宗语录集,西来意是禅宗的第一等公案。本文拟从《祖堂集》中的西来意,尝试探究其深言微义。

一、最早出处

从《祖堂集》的记载看,西来意这一公案出现得甚早。

《祖堂集》卷三老安国师条载:

坦然禅师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旨?

师曰:何不问自家意旨?问他意旨作什么?

进曰:如何是坦然意旨?

师曰:汝须密作用。

进曰:如何是密作用?

师闭目又开目。坦然禅师便悟。

同卷怀让和尚条也记载此事,称怀让颇为出家多年,未契真理而感慨,时有坦然禅师,睹让嗟叹,乃命云游博问。先知至嵩山安和尚处,坦然问西来意话,坦然便悟,事安和尚。师乃往曹溪而依六祖。(第141页)

上面两条记载偏重于著录禅师们的交接要点,对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交待得不很清楚。《五灯会元》的相关记载则称,坦然、怀让一起到嵩山参见老安,坦然于西来意话有悟,便留侍老安;怀让未有所得,便南下曹溪,依止惠能。

从上述记载可见:

第一、西来意的完整表述应为祖师西来意旨。意为菩提达摩从西天来到东土的宗旨。《祖堂集》中经常把祖师西来意旨简称为祖师西来意、祖师意旨,乃至简称为祖师意、西来意、祖意。有时禅师们为了表达特有的意趣,也称祖师玄旨、西来密旨、祖师西来的意等。

第二、这一公案最早出现在弘忍十大弟子之一,老安(嵩嶽慧安)所在的嵩山,由(常山)坦然向老安提出。坦然,生平不详。老安,即慧安(582~709),荆州支江(湖北)人,俗姓卫。又义称道安、大安。为五祖弘忍十大弟子之一。贞观年中,于黄梅山参谒五祖,遂得心旨。其后在嵩山传法。后代禅宗以六祖惠能为正统,则这一公案,最早由禅宗的旁支提出,在旁支中也甚为盛行。《祖堂集》卷三《鹤林和尚》条: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会即不会,疑即不疑。师却云:不会不疑底,不疑不会底。(第104页)同卷《先径山和尚》条: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汝问不当。曰:如何得当?师曰:待我死,即向汝道。(第104页)鹤林和尚、先径山和尚都是牛头宗门下徒子徒孙。

第三、对于坦然的提问,老安没有正面回答,而要坦然反躬自寻。老安的回答,不答而答,答而未答。对于坦然的步步追问,老安最终采取绝言示意的办法。应该说,禅宗在这一公案上的基本态度,在它最早出现时已经具备。

第四、按照禅宗灯史、语录的记载。这一公案最早提出时,以怀让日后成就最高,名气最大。他培养出弟子马祖,开创临济、沩仰两宗。但在当时的嵩山现场,老安、坦然两人最终竟至主看主的境地,而怀让却始终在一旁糊里糊涂地宾看主。在此我们看到佛教应时应机的魅力,这也正是后代禅宗五家分灯的原因之一。

摘自《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第1期

End

《祖堂集》中的“西来意”

◎ 方广锠《祖堂集》是我国现知最早的禅宗语录集,西来意是禅宗的第一等公案。本文拟从《祖堂集》中的西来意,尝试探究其深言微义。一、最早出处从《祖堂集》的记载看,西来意这一公案出现得甚早。《祖堂集》卷三老

龙牙西来意

◎ 圆 悟有一种人往往要做许多无谓的事情,好像堆山积岳似的,才足以填补他心灵的空虚;也有一种人用尽种种办法来掩饰自己的缺失,好像非捣墙筑壁就不能遮掩自己的过咎似的;甚至也有一种人想要抑制心思的活动,不

方广锠:《祖堂集》中的“西来意”

《祖堂集》中的“西来意”方广锠《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第1期《祖堂集》是我国现知最早的禅宗语录集,“西来意”是禅宗的第一等公案。本文拟欣赏《祖堂集》中的“西来意”,尝试探究其深言微义。一、最早出处从

洪修平:达摩祖师西来意

印度来华僧人达摩(?536,一说528)被中国禅宗奉为东土初祖,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曾成为禅门弟子参学的主要话头之一,仅在《五灯会元》中就出现了不下二百次。达摩初至金陵与梁武帝的问答也在《碧岩录》中被列

禅宗典藏:祖堂集 第三卷

祖堂集 第三卷祖堂卷三牛头牛头和尚嗣四祖,师讳法融,润州延陵人也,姓文。四祖在双峰山告众曰:吾来至此山时,于武德七年秋,于庐山顶上东北而望见此蕲州双峰山顶上有紫云如盖,下有白气横分六道。四祖问五祖曰:

禅宗典藏:祖堂集 第十一卷

祖堂集 第十一卷祖堂卷十一保福保福和尚嗣雪峰,在漳州。师讳从展,姓陈,福州福唐县人也。年十五便投雪峰出家,十八于本州大中寺受戒。既师子之乳育,乃檀树之抽芽。片月新生,孤云出岫。海鹏成羽,望霄汉以胜身;

禅宗典藏:祖堂集 第二卷

祖堂集 第二卷祖堂卷二僧伽难提第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罗伐城人也。刹利姓,父名宝庄严,母名芬陀利。才生解语,分明晓了,为母说法。既得罗侯罗法,行化至摩竭国。见一童子,年当十二,手执铜镜,而来师所。师问曰

禅宗典藏:祖堂集 第一卷

祖堂集 第一卷祖堂卷一毗婆尸佛第一毗婆尸佛,姓拘楼,刹利王种。父字般裱,母字般头末陀。所治国名刹末提。偈曰: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祖堂卷一尸弃佛第二尸弃佛,姓

禅宗典藏:祖堂集 第十卷

祖堂集 第十卷祖堂卷十玄沙玄沙和尚嗣雪峰,在福州。师讳师备,俗姓谢,福州闻县人也。咸通初上芙蓉山出家,于锺陵开元寺道玄律师受戒,却归山门。凡所施为,必先于人。不惮风霜,岂倦寒暑。衣唯布纳,道在精专。语

禅宗典藏:祖堂集 第六卷

祖堂集 第六卷祖堂卷六投子投子和尚嗣翠微,在舒州桐城县。师讳大同,舒州怀宁县人也,姓刘。受业于东都保唐满禅师下。初习小乘定,知非而舍。次广穷海藏,博悟幽深。便造翠微而问师:未审二祖初见达摩当何所得?翠

禅宗典藏:祖堂集 第五卷

祖堂集 第五卷祖堂卷五大颠大颠和尚嗣石头,在潮州。元和十三年戊戌岁迎真身,元和皇帝于安远门躬自焚香,迎候顶礼。皇帝及百寮俱见五色光现,皆云是佛光,百寮拜贺圣感。唯有侍郎韩愈一人独言不是佛光,不肯拜贺圣

禅宗典藏:祖堂集 第十二卷

祖堂集 第十二卷祖堂卷十二荷玉荷玉和尚嗣曹山,在抚州。师讳匡慧,俗姓高,福州福唐县人也。出家于罗汉院,具戒造曹源。因一日参次,曹山乃问师:大人还在也无?对云:在。曹山云:略要相见,还得摩?对云:请和尚

禅宗典藏:祖堂集 第七卷

祖堂集 第七卷祖堂卷七夹山夹山和尚嗣花亭,在澧州。师讳善会,姓廖氏,汉广岘亭人也。受业龙牙山,依年受戒于荆门。后通经论,时称学海聪辩天机。初曾京口已转法轮,后因道吾指,参承花亭,密契玄关,便栖夹岫。师

禅宗典藏:祖堂集 第十四卷

祖堂集 第十四卷祖堂卷十四马祖江西马祖嗣让禅师,在江西。师讳道一,汉州十方县人也。姓马,于罗汉寺出家。自让开心眼,来化南昌。每谓众曰:汝今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是故达摩大师从南天竺国来,传上乘一

禅宗典藏:祖堂集 第十九卷

祖堂集 第十九卷祖堂卷十九香严香严和尚嗣沩山,在登州。师讳智闲。未睹实录。时云青州人也。身方七尺,博闻利辩,才学无当。在沩山众中时,击论玄猷,时称禅匠。前后数数扣击沩山,问难对答如流。沩山深知其浮学,

禅宗典藏:祖堂集 第四卷

祖堂集 第四卷祖堂卷四石头石头和尚嗣吉州思和尚,在南岳。师讳希迁,姓陈,端州高要人也。在孕之时,母绝膻秽。及诞之夕,满室光明。父母怪异,询乎巫祝。巫祝曰:斯吉祥之徵也。风骨端秀,方颐大耳,专静不杂,异

禅宗典藏:祖堂集 第十六卷

祖堂集 第十六卷祖堂卷十六南泉南泉和尚嗣马大师,在池州。师讳普愿,姓王,新郑人也。母孕之时,不喜荤血。至德二年,投密县大隗山大慧禅师受业,后参大寂,密掌灵符。池阳宣城廉使陆亘请下礼事,大弘真教。师每上

禅宗典藏:祖堂集 第八卷

祖堂集 第八卷祖堂卷八云居云居和尚嗣洞山,在洪州。师讳道膺,姓王,幽州蓟门玉田人也。师居龆龀,山/歧疑生知,匪狎竹马之朋,卓有乘羊之誉。年二十五于幽州延寿寺受戒。初习毗尼,喟然叹曰:大丈夫兒焉局小道而

禅宗典藏:祖堂集 第十三卷

祖堂集 第十三卷祖堂卷十三招庆招庆和尚嗣长庆,在泉州,师讳道匡。汉国朝州人也。姓李。入闽,参见怡山,密契心源。后以泉州王太尉请转法轮,闽王赐紫号法因大师矣。师上堂,良久云:大众谛听,与你真正举扬,还委

禅宗典藏:祖堂集 第九卷

祖堂集 第九卷祖堂卷九落浦落浦和尚嗣夹山,在澧州。师讳元安,凤翔麟游人也,姓谈。自少歧阳怀恩寺从兄佑律师受业。至于论经,无不该通。先礼翠微,次谒临济,各有所进。后闻夹山直造澧阳。才展座具,时夹山问:这

禅宗典藏:祖堂集 第十七卷

祖堂集 第十七卷祖堂卷十七大慈大慈和尚嗣百丈,在抚州。师讳寰中。有僧辞,师问:什摩处去?对云江西去。师云:将取老僧去,得摩?对云非但和尚,更有过于和尚者,不能得将去。后有人举似洞山,洞山云:但道得。师

禅宗典藏:祖堂集 第十五卷

祖堂集 第十五卷祖堂卷十五西堂西堂和尚嗣马祖,在虔州。师讳智藏。有一秀才问曰:有天堂地狱不?师云:有。又问曰:有佛法僧宝不?师云:有。秀才云:但问处尽言有,和尚与摩道,莫是错不?师云:秀才曾见什摩老宿

禅宗典藏:祖堂集 二十卷

祖堂集 二十卷祖堂卷二十瑞云寺五冠山瑞云寺和尚嗣仰山寂禅师,师讳顺之。俗姓朴氏,氵 贝江人也。祖考并家业雄豪,世为边将,忠勤之誉,遗庆在乡。母昭氏,柔范母仪,芬芳闾里。怀娠之日,频梦吉祥。免腹之时,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