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复次善男子。菩萨具十种法。则得圆满成就一食。何等为十。一者成就食时性不贪求。二者成就食时性无染着。三者随得食时常知止足。四者恒依时食不
承担生命存在的意义在于承担!无论是什么方式存在的生命都需要相应的承担。当胎儿遇到孕妇吃冷喝热的时候,不能自主地承担如同冰窖和火山的感受,胎胞就是胎儿的全部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母亲就是上帝,母亲的言行就
黑暗钟声凌晨三点半,便从梦中醒来,静静地坐着,等待晨钟敲响,黑夜里那一记钟声打破了寂静。妙果钟声明历历,松台月色静悠悠。只是我把房间的窗和门都紧闭,帘子里垂黑的寂坐,静数心灵之无痕,恍然不是自己。在黑
本次法语学修重点△求生西方和通途法门,从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这种解脱生死的效果来说是一样的,因为主要是定个方向。如果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方向就在轮回中,就在打转。△什么是禅净双修呢?念佛号时就老老实实
我们经常听到: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太虚大师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可见学佛首先是从做人开始,做一个真正学佛的人,需要从哪些方面去努力呢?《无量寿经》告诉我们说:欲生彼国者,
我们内在这个心力的训练,就是消除情执。情执的这个执著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会得寸进尺。像小孩子一样,你越宠他到最后他就越脆弱越没用,那我们这个身体呢也是一样,就是你对这个业的承受力到底有多少。我们现在执著
阿弥陀佛,诸位同修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势至菩萨的念佛方法。念佛要摄心,唯有念从心起,念不离心。如果你想从其他方面去图一个什么样的捷径,告知你,念佛这一法,唯有老实、一心,才容易得到受用。因此
看住当下的自己,看住身体、感受、心情、境遇,越清楚越好,就是观自在的最初下手处。看者自看,自无所看,明明了了,无有一物,即是观自在正式做功夫处。再进一步,根尘脱落,能所双亡,得大自在。
本次法语学修重点△我们内心的智慧是佛法的核心,佛教的生命、佛法的生命核心就是智慧。如果佛教失去了智慧的这部分,佛教流传在世间就是个空壳,没什么意义了。△因为佛教有个理论叫做无我,有我就是主观,我就是主
本次法语学修重点1、佛在法华会上讲过,诸佛如来世间、出世间一切的的诸法实相,唯佛与佛乃能究竟。佛说的法是宇宙法界的究竟真相,它不随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虽然佛说法是应机施教,但在佛所说的一切法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