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净土旨归:修持方法问答——忏悔

对自己的过错或罪恶进行反省并决心改正,谓之忏悔,这是一个梵汉并举的词。忏,是梵语Ksama(忏摩)的省音,意为悔过。忏悔原为僧团每半个月举行一次的诵戒仪式。在仪式上,让犯戒者披露自己的过失。南朝梁萧子

净土旨归:叶金莲居士往生纪实

一、夫离子散阿嬷俗名叶金莲,故乡在福建省福州市鼓山的山下。由父母媒订终身,适予许天生,共育有二男一女。其夫不久染上鸦片,所经营的理发店也随之倒闭。次子刚出生,丈夫即至台湾当本行剃头师,改掉毒品,离乡也

净土旨归:宋朝太常杨杰往生记

宋杨杰(王仲回),字次公,无为人,自号无为子。元丰中,官太常。初好禅宗,从天衣禅师游,参庞公机语。及奉祠太山,睹日出如盘涌,忽大悟。熙宁末,以母忧归,闲居阅藏经,遂归心净土。绘丈六阿弥陀佛,随身观念。

净土旨归:五逆和谤佛之罪不能往生吗

问: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师父,这是说五逆和谤佛之罪不能往生吗?常敏法师答:五逆和谤佛之罪不能往生吗?五逆和谤佛之罪是极重的罪业。佛

净土旨归:念佛两年,提前七天预知时至自在往生

宋朝一位叫王仲回,在光州这个地方做参军。王仲回问杨杰一个问题,杨杰是当时宋朝一位很了不起的在家大德,对净土法门非常的深入。杨杰在年轻之时就参禅开悟,后来因为母亲过世,在服丧期间阅读《大藏经》,而对净土

净土旨归:佛教生活的六个核心命题(图文)

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思想家都曾对人类生活进行过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的观察,从而提出了不同的生活论。在各种宗教的学说中,佛教的生活论是体系最为完整的宗教生活论之一,这不但表现在佛教观察人类生活时所具有的理性色

净土旨归:黄念祖老居士谈忍辱——六忍

人生总不免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有许多冤枉,有许多无理横加,种种的这些事情。但我们要怎样忍辱呢?第一种叫力忍,要用力量才能忍。也就是说,别人无缘无故打我一拳,唾我一脸唾沫,我当然是生了气了,动了真心了,

净土旨归:善用此身如理如法的闻思修

善用此身如理如法的闻思修索达吉堪布上师如意宝1987年去五台山,在六月初四释迦牟尼佛转法轮日的那天,他老人家发愿:从现在起乃至生生世世,不偏袒任何有情,无论是对我起信心,还是起憎恨心,愿他们都获得利益

净土旨归:在家修行之如何克服淫欲

我已受过五戒,乃至菩萨戒,但淫欲之火不易克服,如何是好?淫欲是人类最难游过的爱河,乃无量劫来所共依共命之处,难割难舍又难断,如胶如漆又如丝!这些观念,佛门弟子必须要有所共识的。受过五戒(梵语pan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