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宗法师答:人的心力感应大,念佛机可做助缘,但不能完全代替人。特别正当命终前后,更要众人同心齐声称念,万不可人不念只用念佛机念。下面五种情形可用念佛机暂代:一、无人助念。二、助念人过于困乏,难以持续,
世尊当年在世,琉璃王要灭释迦种族,发动了一场非常残酷的战争。释迦牟尼佛自己也头痛,有没有方法救?没有方法。救也没有用,他有业感。目犍连有神通,把他那个钵变得很大,把释迦族几百人放在钵里面,升到天空免了
妙喜自言:昔时为无眼长老胡乱印证,后见圆悟老人,始得大彻。乃立誓自要,定不以佛法作人情。妙喜可谓大慈大悲,真万世人天眼目也。惜予生晚,不获亲承炉鞴,为可恨耳。然妙喜谓无眼长老,以东瓜印子印学人,今学人
开悟,是佛学、佛教里常用的一个词,也是众多学佛者梦寐以求的事。因为,开了悟就体悟佛法,就有了智慧。因此有众多学佛者,特别关心开悟与智慧之事,也是许多学佛朋友,向我问得最多的一件事。故此,我以自己多年学
过去有一位云居大师,曾经说过人事上的八种后悔,劝告我们:不要轻忽蹈陷,这八种悔事是:1、逢师不学去后悔:善知识难遇难求,良师给予我们的影响非常深远,一句真实话,就足够终生受用,象善财童子不辞艰苦去五十
自卑是造就孤独的一大元凶,而反过来驱散孤独就是治愈自卑的一条良好途径。他人的认同无疑是让自卑者活跃起来的最好的良药,而要有他人的认同,也得先有他人 才行。所以,当你感到孤独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丢到
【善】1.恶念起即扫除,一善。2.不欺暗室;一切妄想不生;处众常思为众,不为己者,所处之地;各一日一善。3.见人之得失,如己之得失,五善。4.一月之中,心常敬畏,有善无恶,百善。【过】1.一日常存机心
各位法师、各位莲友:南无阿弥陀佛!一个念佛人的为人处世观念,应该要秉持怎样的心态呢?念佛有种种的利益,使念佛人能够消业障、增长福慧、消灾免难、遇难呈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在很多的事相中,不知不觉被化
拯救难产宋朝明州(今浙江鄞县)地方,有一位妇人,叫甚么名字已无稽考,人皆称她王太太。至于她的出生家世,也没法去查究,且搁置不谈。这位王太太身怀六甲已经足足二十八个整月,还没分娩迹象,她的丈夫和公婆均急
敬三宝三宝者,佛、法、僧也。其义甚广,今唯举其少分之义耳。今言佛者,且约佛像而言,如木石等所雕塑及纸画者也。今言法者,且约经、律、论等书册而言,或印刷或书写也。今言僧者,且约当世凡夫僧而言,因菩萨、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