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净土旨归:恋西大师念佛要诀八不必

专念阿弥陀,不必除妄想,只要声不绝,决定生安养。专念阿弥陀,不必参是谁,只要心不乱,决定出轮回。专念阿弥陀,不必忏宿业,只要仗佛力,决定能消灭。专念阿弥陀,不必断烦恼,只要佛声现,决定当时少。专念阿弥

净土旨归:极乐世界有多好玩?

好比这么说,我们举一个个例子:我现在做一个普通人,在中国生存,你出国你要拿什么护照之类的,很罗嗦你知道吗?但要是有通力就不需要了,一转身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多方便啊,动个念就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你要真

净土旨归:佛七讲话[第一期]一九八二年 -第七天

佛七讲话[第一期]一九八二年 -第七天第七天兢兢业业了余生今天是佛七圆满的一天,我不准备多讲话,以免耽误大家念佛。大家回到家里,要发长远心,尽这一生持念阿弥陀佛。我曾说过,阿弥陀佛说七日念佛,那是让念

净土旨归:如何处理工作与学佛的矛盾?

问:身为凡夫,我们一方面要做事业养家糊口,一方面又要学佛,常常觉得在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不好处理:比如很想清静地定下心来修法,可以各种事务又引起很多妄念搅得心很杂乱,如何是好?根让仁波切答:身为轮回之中的

净土旨归:慈悲莫乱施(图文)

慈悲莫乱施远尘慈悲心是佛教的一种基本精神,也是诸佛菩萨悲悯众生的一种高尚的情怀。佛教的慈悲心是指悲悯众生的痛苦,给予众生欢乐。也就是当菩萨遇到众生受苦之时,他们会对众生的痛苦感同身受,并尽自己的力量来

净土旨归:改人面相的三十六种方法(图文)

古时候有一句谚语说:「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这句话说明:一个人的相貌是会随著他的心念善恶而改变的。纵使他现在已经有了凶恶的面相,可是他却经常起慈悲心,那凶相不久便会转化为吉相。反过

净土旨归:关于咒语的读音简示

关于咒语的读音简示关于咒语的读音简示及咒语真言中常见字注音简选。由于汉语系佛教、蒙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译音差异很大;汉语系佛教各地的方音又不同,再加上古今音有别,又因多音字较多,还有传错的,还有读别字

净土旨归:一个 “80后”的学佛心得

我叫程子伟,1988年生人,今年大四了,是个名副其实的80后。谈到学佛,虽然时间不长,但我乐于把自己的经历和心得拿来与大家分享,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的父母是工薪阶层,他们有些善根。父亲爱好武术

净土旨归:真布施不怕假乞丐

在汉地,有人在布施时,会怀疑行讨对象的真假,其实,如果我们已经产生布施之心时,就不要担心布施的对象是否值得布施。因为,我们的心很纯净的话,布施出去时,功德就圆满了,他们乞讨等是自己因果业报的问题,和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