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净土圣贤录:隋慧海《净土圣贤录》

慧海,姓张,清和武城人。少年入道,师事邺都广国寺冏法师。听讲涅槃、楞伽,再遍,即能覆述。慧辩过人,学徒皆推服。以周大象二年来仪涛浦,修葺伽蓝,庄严佛事。尝以净土为期,精诚致感。忽有齐州僧道诠者,赍阿弥

净土圣贤录:隋真慧《净土圣贤录》

真慧,姓陈,陕州河北人。早厌身世,年二十,往大通寺清禅师所,出家受具。游学四方,道业日进。后筑室于蒲阪首山麻谷,居十八年。设四柱宝幢,以奉三圣。每挺身正念,依像作观。隋仁寿四年,召住栖岩寺。为人清俭退

净土圣贤录:隋法智《净土圣贤录》

法智,不详其所出。髫年出家,凡百讲肆,无不留神。晚岁,闻径直之门,莫如念佛。乃谓人曰,我闻经言,犯一吉罗,历一中劫地狱,可信。又闻经言,一称阿弥陀佛,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则未之信。有明者示云,汝大邪见

净土圣贤录:隋法喜《净土圣贤录》

法喜,不详其所出。遍参知识,力学无倦。年六十,始于大苏山遇智者大师,一闻法音,顿获深证。于是专修禅慧,尝行方等三昧。忽一雉来索命,有神人呵曰,法师当生净土,岂偿汝命耶。后于病中,发愿,以一生行业,回向

净土经论:《净土修学导引》-前言

净土修学导引 作者: 编述 隆盎前言中国历代祖师、高僧和大德居士们关于净土的著作虽然仍然有很高的价值,但是对于当今社会中出现的新问题却难以表述,再加上古人的著作都是用文言文撰写的,对于今天大多数的读者

净土经论: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六(五)

又告婆悉咤。如有淫人言。我与彼端正女人交通。称叹淫法。余人语言。汝识彼女不。为在何处。东方.西方.南方.北方耶。答曰。不知。又问。汝知彼女所止土地城邑村落不。答曰。不知。又问。汝识彼女父母及其姓字不。

净土经论:《净土修学导引》-序二

净土修学导引 作者: 编述 隆盎序 二世尊圣教,教人去妄净心。妄去必然真显、心净必然土净。所以,如来一代时教,皆可称为广义的净土法门。我们学佛的根本目的在于断烦恼、脱轮回、成佛道、度众生。而信愿念佛、

净土经论:《净土修学导引》-第一章(一)

净土修学导引 作者: 编述 隆盎第一章人生与学佛第一节 导言时光无情,流逝无痕。才是青春年少,满怀壮志凌云,转眼老态龙钟,即将寿终正寝。人生百年苦短,虽有可追忆的暂时欢愉,却留下太多哀婉叹息。无论平庸

净土经论:《净土修学导引》-第一章(三)

五、人生的归宿人的生活场所实际上有十种地方,佛教称为十法界,都是人们死后可能去的地方。十法界是:(一)地狱法界:今生作少善大恶,诽谤正法,犯五逆重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等会堕入

净土经论:《净土修学导引》-第一章(四)

第三节做人的纲领如何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好人,是我们让自己的人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的第一个重要层次。印光大师是近代最伟大的佛教教育家,是中国近代佛教的著名高僧,也是中国净土宗的第十三代祖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