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年谱沈去疾著公元一九一五年 乙卯 民国四年 五十五岁仍在普陀山法雨寺。是岁高鹤年在终南山营修僧尼普同塔、念佛堂。且拟造大觉精舍茅蓬,预备迎请大师返陕。公元一九一六年 丙辰 民国五年 五十六岁三
印光大师年谱沈去疾著公元一八八八年 戊子 清光绪十四年 二十八岁公元一八八九年 己丑 清光绪十五年 二十九岁公元一八九0年 庚寅 清光绪十六年 三十岁由红螺山至北京龙泉寺为行堂(一)。是年冬,行脚 东
信中当并书俗名。不可但止用一法名,姓亦无有。幸有仇居士,否则复信亦难即达。以法名人多不知,必致有所迟误。彼六人欲皈依者,各为取名,祈为交彼。又须为彼等说,既皈依三宝,必须认真修持净业。又须各尽己分,俾
四法名,另纸书附上,祈转交。凡皈依者,令彼各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在家人受五戒,及受菩萨戒,不能受比丘戒。受比丘戒者,方名圆具,何可妄称。在家受戒,戒牒上但书皈依某寺某师,用不著法
法名三十三张,另纸书之,包于包香灰之书包,挂号寄。余书二十包,不挂号。彼等均须要戒杀吃素,念佛求生西方,当按嘉言录而行。闭关一事,亦不必,以汝有眷属职务者,况现时时局不定。至于家道丰裕,华山受戒也好。
汝九月之信接到。光以老无目力精神辞,现在路上兵匪充斥,每每信件难到。并汝牒文寄回次信未接到。十二月之信接到,光颇不以汝之办法为然。拟至二月间无事时,作一祈嗣章程。初令节欲修德,以培先天。次令念佛菩萨,
手书备悉。华山受戒,迟亦无妨。小儿临终,知念佛,又得助念之力,竟得往生,亦可谓因缘凑合,方获实益。所言政府改读儒书,汝欲许止净另注,许已老矣,不能用心。即能,人谁肯依。此事且勿过虑。朱子注明德之义,完
令姨丈染腥红,当是用心过度。祈令彼通身放下,一心念观世音菩萨,当可即愈。又大悲香灰水饮之,或可见效。前所寄二千圆功德主,系甘肃平凉人,姓郑,名浚,字哲侯,年六十四岁,曾作议县知事等。人极正直,而不信佛
近闻移居常熟,想可专一净修矣,慰慰。世道不好,诸事均不易办。观音颂,自居士发心刊板以来,至今数年,尚未至于完全了结。可知世间多少好事,均由兵灾不能成就也。昔妙莲令扬州人刻,战事屡次发生,每有彼此不通音
汝书说得很热闹好听,急宜自抑。凡做不到的事,决不肯说。汝把发愿之话,当做平日实行之事,那一样做得到。发愿系所期者远,故无病而有大益。若平日行得到者,则可说。行不到者常说,久则著狂魔。只顾说空话,一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