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每个人感受到的快乐与痛苦皆缘于自己心中所念,当心念少欲知足时,即使生活过得清贫也能有快乐的感受。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曾去拜访一位住在山里的亲戚,他们每天过着日起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因为周边
波旬,他化自在天之主,具体参考《灵山》波旬(梵文Papiyas或Papman)在《阿含经》中常作魔(mara,即魔罗),或魔波旬(Mara-Papman)。经载,他是欲界第六天主,故又称为“自在天主”
你想阿弥陀佛的形象,想到他的光明,想到莲华,想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都是可以的。但我们一般还是以音声作佛事,就是念清楚、听清楚。如果有时候想到自己的人生很苦,想到西方极乐世界非常庄严,这样去想,也可
我们认为一尊像有灵感,心诚则灵,这也能理解。但是大家也不想想,如果我们殿堂的观世音菩萨,就我们修全寺,殿堂里面的观世音菩萨。你早晨去拜的时候,忽然发现他不见了。干什么呢?他显灵到厨房去做饭了。各位,你
由以上几个方面可知,魔波旬与佛及其弟子的关系实在是很“密切”的。波旬施展种种变化和伎俩,这只不过是魔法的外在形式,魔法的实质内容是以放逸、爱欲、忧惧、退转、愚蠢的苦行以及片面的执著等动乱或蒙惑人心。可
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的功德利益,在很多佛经里都有记述,下面简要摘记。《法华经》中释尊亦告无尽意菩萨:“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与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
观世音菩萨手执净瓶与杨枝,表示菩萨普救世间的广大悲愿。三界火宅,众生心中充满热恼。观世音菩萨能体察众生的苦痛,时以瓶中的甘露遍洒世间,使在热恼中的一切有情皆获清凉。众生信仰观世音菩萨,即渴求菩萨的慈悲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第十卷中记载:唐朝终南山的道宣律师,严持戒律,道行高峻,受天人供养。有一天,他问天人,观世音菩萨的本迹因缘是怎么回事。天人告诉他,在过去劫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庄严王,他的王后是宝应
大乘佛教中的“报身”即俗话说的真身,“报身”所呈现的形相是由所造业因的所感果报的外化。《观无量寿经》说明:观世音菩萨的身体非常广大并呈紫金色;头上圆光有五百化佛,每尊佛有五百菩萨和无数诸天侍奉;头冠有
说观世音菩萨在佛教里,是占很重要的地位的。这观世音菩萨,有的人说他是中国的,有的人说他是外国的;有的人又说他是男人,有的人又说他是女人。观世音菩萨,在随类应化上是可以有男相和女相的。不过观世音菩萨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