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非口号、形式,而是要将佛法运用到生活里。修行离开了生活,离开了人间,就没有修行可言。日常中怎么修行呢?以下提出四点:一、以念佛来制心一处念佛一声,罪灭河沙。念佛有殊胜的功德,因为佛号可以驱逐我们虚
问讯,一般是在合掌之后,再予低头鞠躬,表示更加不傲慢的意思。中国佛教徒多在拜佛将要结束时,以问讯作结。有的人心性傲慢,不肯跟人点头,不肯跟人低头,其实,就如同一位哲学家所说:「宇宙只有五尺高,六尺之躯
六祖坛经讲话第十 付嘱品问题讲解一.何谓三十六对法?二.如何成就中道义?三.“真假动静偈”的真义如何?四.六祖为甚么不传衣钵给弟子?五.如何修持“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六.禅宗的祖师传承如何?七.
佛门有句警语:「菩提心易发,恒常心难持。」一个人很容易为了一时的感动,而立大志、发大愿,但是,这样猛锐的心,却往往难于持久,俗语说:「君子立恒志,小人恒立志。」要有所成就,不只要具备初发心的勇猛,更须
发脾气,除了伤害自己之外,别无用处。有一句话说得很有道理: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对于脾气重的人,要不断地给自己强化这个观点:发脾气,其实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通过这样的反复强化,以后遇到事情要爆
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上。与大苾刍众俱。尔时大智舍利子法将中最。哀愍世间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我今欲少咨问。愿垂听许
菩萨念佛三昧经 第四卷宋天竺三藏功德直译◎赞三昧相品第九尔时世尊告不空见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不空见。无劝汝者。乃能如是为诸众生请问三昧。欲以解脱利众生故。欲令众生具不思议净善根故。欲令众生获得三界
菩萨念佛三昧经 第五卷宋天竺三藏功德直译◎三法品第十二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具足几法得此三昧。世尊即告不空见言。菩萨若能具足三法。得此诸佛所说三昧。何者为三。所谓不贪不嗔不痴。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 第二卷隋天竺三藏达磨笈多译不空见本事品之余复次不空见。彼精进王。以慈爱怜愍多好行檀。常为大会无碍施主。天下所有沙门婆罗门贫穷疾病。诸乞求者随须给与无有休厌复次不空见。彼精进
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真谛义品第一闻如是。一时佛游罗阅只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萨三万二千。彼时世尊与无央数百千之众眷属围绕而为说经。时有天子名曰寂顺律音。在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