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名念佛与念佛三昧前言我出家以来所住的寺院,没有不结念佛七的。听老法师开示念佛法门的殊胜功德,也的确受到了感动,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但因学习圣教,未能无间断地精进念佛,颇以为歉!近三十年来,也时有主持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三(6)癸三、显差别(分二科) 子一、性类差别(分二科) 丑一、征又如经言:善、不善、无记者,彼差别云何?这是在第三卷一开始的时候,从那里分来的。由「三处所摄」那个地方:辨色聚、心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三(5)卯八、念念云何?谓于串习事,随彼彼行,明了记忆性。这是第三科「随应广」,「随应广」里面分二科,第一科「约行相辨」,第二科「约作业辨」。现在是「约行相辨」,就是解释这个心所法
《安住身心,身心安住》2000/07/15玅境长老宣讲于法云寺佛学院「安住身心,身心安住」,这是两句话。前面的「安住身心」是约因说的,「身心安住」是约果说的,由因而果,是这样意思。这里一共是分四段来讲
妙境法师《七觉支讲记》1997/04/19于加州南湾菩提学会刚才王居士对我的赞叹,我是不敢接受的,实在我没有修行。七觉支的确是在佛教徒学习佛法上来说,的确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这样子去学习、去修行的。
略谈止观1996/11/2于加州闻思修居士林各位法友、各位居士:我们现在在这里共同地学习闻思修,这是非常重要、非常吉祥的事情。在我们佛教里边,学习佛法了以后,我们应该修行——解行相应的这件事。其中关于
《杂阿含经尊者难陀为五百比丘尼说法》讲记略释经题〈尊者难陀为五百比丘尼说法〉,出于《杂阿含经》﹙大正二.七三下﹚。「杂」:南传佛教译为「相应」。在这一部经内有很多相应经,如蕴相应、处相应、界相应、缘起
卷上卷中卷下第十卷 法华文句记 上释寿量品之余迹中唱灭通约三身。又二。初总立。如净名下释。释中初明三身非灭唱灭。次明三身常住不灭。三明三身不生不灭。以不灭故唱灭非灭。以不生不灭故名为非灭。总而言之显于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八卷 法华文句记 之一释授记品注家云。业似先违心符后顺。既拂殊音之异。宁爽一味之果哉。故与记也。今云。事似先违。心机本顺。然诸菩萨岂无先违后顺之人。故知今记声闻须除通释。释此品题。先
上卷下卷第八卷 妙法莲华经文句 上渐渐具足菩萨下。第二授记文为七。一明因圆。二过无量下明果满。三明国土广净。四明国劫名字。五明佛寿量。六明法住大久。七明佛灭后供养舍利。就第三国广净中复五。一明国大严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