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妙境法师: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一(2)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一(2)辛二、所依(分二科) 壬一、别举三依(分三科) 癸一、俱有依彼所依者:俱有依;谓眼。癸二、等无间依等无间依;谓意。癸三、种子依种子依;谓即此一切种子,执受所依,异熟摄阿赖耶

妙境法师: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一(8)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一(8)卯二、依得二智辨(分二科) 辰一、法住智或法住智,如实了知诸所知事。这个「意地」里面也是分五科。自性、所依、所缘、助伴、作业。现在的文是最后一科「作业」。作业分二科,第一科

妙境法师: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一(4)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一(4)癸二、略三种 (分二科) 子一、初三种 (分二科) 丑一、标列此略有三种:谓因执受大种声、因不执受大种声、因执受不执受大种声。现在是「五识相应地」里边的「耳识」,说明「耳识

妙境法师: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一(11)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一(11)申二、辨所见相(分二科) 酉一、辨不善善(分二科) 戌一、不善(分二科)亥一、标相受尽先业所引果已;若行不善业者,当于尔时,受先所作诸不善业,所得不爱果之前相;犹如梦中,

妙境法师:经非只是文字,佛法真理是经。

摘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妙境长老讲述经,梵语是修多罗,意思应翻译为线。翻译者将之翻译为经,经是有线的意思,因为中国古代圣人的著作均称为经,按我们中国人的习惯,称为经,就知道是圣人的著作,使我们能生

妙境法师: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一(3)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一(3)卯二、第二义(分三科) 辰一、显色又显色者:谓若色显了,眼识所行现在的文是说眼识所缘虑的境界。这眼识所缘这个地方是「别辨相」,就是一条一条的,一样一样的说明它的相貌,这里分

妙境法师: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一(5)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一(5)壬二、例余识如眼识生,乃至身识;应知亦尔。这是「料简识生」这一科。前面这一大段是「别辨五相」,就是别别的说明这个五识相貌。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这五个识,每一个识都有

妙境法师: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一(1)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本地分云何瑜伽师地?谓十七地。何等十七?嗢柁南曰:五识相应意,有寻伺等三;三摩地俱非,有心无心地。闻思修所立,如是具三乘;有依及无依,是名十七地。《

妙境法师:说禅

《说禅》1994/7/20于台北电信局佛学会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同学:刚才的介绍,是,我出家以后,是在佛学院里面学习佛法的。但是说对天台宗的教义有研究,我不敢说;更不敢说有修证,这个话不敢说这样子

妙境法师: 如何得观世音菩萨感应

佛法说, 三恶道众生的苦恼是很多很多的, 他们很难念观世音菩萨名号. 原因是什么? 因为地狱, 恶鬼, 畜生世界的众生, 他们的身体有很大的问题与苦恼, 他那一念灵明的心被苦所困扰, 所以很难称念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