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九卷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九卷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根品第十七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时,有梵志,名曰生闻,来诣佛所,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欲少问,乔答摩尊,唯愿听许。”尔时,世尊告彼梵志:“恣汝意问,吾当为说

第六卷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六卷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静虑品第十一之余有寻有伺者,云何寻?谓离欲恶不善法者,心寻求,遍寻求,近寻求,心显了,极显了,现前显了,推度搆画,思惟分别,总名为寻。云何伺?谓离欲恶不善法者,心伺察,遍伺察,

第四卷 立世阿毗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四卷 立世阿毗昙论提头赖吒城品第十四须弥山王。凡有四顶。东西南北。其东顶者。真金所成。其西顶者。白银所成。其北顶者。琉璃所成。其南顶者。颇梨所成。复有一切众宝所成。复多七性。是四顶者。上广下狭。譬如

第六卷 成唯识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六卷 成唯识论已说遍行别境二位。善位心所其相云何。颂曰。善谓信惭愧无贪等三根勤安不放逸行舍及不害论曰。唯善心俱名善心所。谓信惭等定有十一。云何为信。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对治不信乐善为业。然信差

第七卷 立世阿毗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七卷 立世阿毗昙论受生品第二十一造十恶业道最极重者。生大阿毗止地狱。若次造轻恶次生余轻地狱。若复轻者次生阎罗八轻地狱。若复轻者次生禽兽道。若复轻者次生鬼道。若造最轻十善业道。生阎浮提最下品家。或生除

第三卷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三卷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正胜品第七之一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有四正胜。何等为四?谓有苾刍,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是名第一;为令未生恶不善

第二卷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二卷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证净品第三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若诸有情,于汝言教,信心听受,能奉行者,汝当哀愍方便劝励,安立令住四证净中。何等为四?谓佛证净、法证净、

第四卷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四卷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神足品第八之余心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者,云何心,云何三摩地,云何胜,云何胜行,而名心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耶?此中心者,谓依出家远离所生善法,所起心意识,是名心。三摩地者,谓心增上所

第八卷 成唯识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八卷 成唯识论如是四缘依十五处义差别故立为十因。云何此依十五处立。一语依处。谓法名想所起语性。即依此处立随说因。谓依此语随见闻等说诸义故。此即能说为所说因。有论说此是名想见。由如名字取相执着随起说故

第四卷 成唯识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四卷 成唯识论又契经说一切有情皆依食住。若无此识彼识食体不应有故。谓契经说食有四种。一者段食变坏为相。谓欲界系香味触三于变坏时能为食事。由此色处非段食摄。以变坏时色无用故。二者触食触境为相。谓有漏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