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五卷 大乘中观释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五卷 大乘中观释论观染法染者品第六复次有异宗言。于胜义谛中诸界处等性与无性有所知解。由彼杂染成其有性。如佛所言。染者着染法故。行自损害行他损害行俱损害。如是乃至痴者着于痴法。其义亦然。论者言。此中非

第五卷 施设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五卷 施设论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第八之二又问:何因未离欲者,当趣灭时,上风吹鼓,内入其身,已离欲者,当趣灭时,无上风吹鼓内入其身?答:未离欲者,当趣灭时,外心生起,住着奔流,风吹目开心周遍故,其风不止

第七卷 大乘中观释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七卷 大乘中观释论观有为品第七之三复次自部答异宗言。此分位定住先分位显明释曰。如乳位中。乳亦不即。于此位灭。如前所说。有无二法。互相违故。复次颂言。异分位定住先分位已灭释曰。如是决定住异位中若有所转

第三卷 大乘中观释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三卷 大乘中观释论观去来品第二之余复次颂言。去者即不住释曰。于一同生法中。相违所作丛杂无性。不去者不住释曰。去法止息名之为住。今不去者。去法无性不应止息。若或本有住法可得者。然亦住法无二和合。若有二

第1311部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 - 乾隆大藏经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稽首菩提心能为胜方便得离生老死病苦依过失菩提心略说有十二种义。是此论体。诸聪慧者应如次知。所谓果故因故。自性故。异名故。无差别故。分住故。无染故。常恒故。相应故。不作义利故。作义利故。

第五卷 解脱道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五卷 解脱道论行门品之二此明求第二禅。思惟初禅过患二禅功德。尔时坐禅人欲乐起第二禅已。于初禅身得自在。何以故。若于初禅未得自在。虽复思惟欲除觉观。望得二禅还复退失。遂不堪起第二禅定。亦复不能入于初禅

第1308部 诸教决定名义论 - 乾隆大藏经

诸教决定名义论归命一切佛世尊归命所说三乘法归命一切和合众归命普贤法界理今当略说一切教中诸根本字。彼如实义此中云何。所谓。唵字最为上首。我今顶礼此字清净住不二相。若复有人能以此字舌上转者。彼得真实诸慧根

第一卷 大乘中观释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大乘中观释论观缘品第一归命一切智。所有世俗胜义二谛。本无所行。若无所行。摄化有情事。即当舍离。菩萨为开示故。造此中论。然此不同一切外道所说缘生。佛说缘生法。为令觉悟多慢心者。生极净信。于诸论中

第十卷 解脱道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十卷 解脱道论五方便品第十一之一于是初坐禅人乐脱老死。乐除生死因。乐除无明闇。乐断爱绳。乐得圣慧。于五处当起方便。所谓阴方便。入方便。界方便。因缘方便。圣谛方便。问云何阴方便。答五阴色阴受阴想阴行阴

第九卷 大乘中观释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九卷 大乘中观释论观薪火品第十之余复次颂言。即薪而无火释曰。遣一性故。异薪亦无火释曰。薪火二法遣异性故。火中亦无薪薪中亦无火释曰。总遣异性故。此中薪火二法。一性异性俱不可见。如瓶非木。又如水中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