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六卷 广百论释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六卷 广百论释论破见品第四复次若如所言诸法性相世俗事有胜义理空。如来于中智见无碍。言音辩了巧悟他心。如何世间犹为种种妄见所魅诤论纷纭。由能闻者有过失故。何者名为闻者过失。谓贪己见。不求胜解。于善恶说

第四卷 广百论释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四卷 广百论释论破时品第三之一复次有作是言。如说已灭未生无体。其理不然。诸有为法前后两际作用虽无而体恒有。分位别故三世不同。无必不生有定无灭。为破此义。故次颂曰。瓶等在未来即非有过现论曰。色等诸法在

第四卷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四卷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决择分中谛品第一之二云何集谛。谓诸烦恼及烦恼增上所生诸业。俱说名集谛。然薄伽梵随最胜说。若爱若后有爱。若喜贪俱行爱。若彼彼喜乐爱。是名集谛。言最胜者是遍行义。由爱具有六遍行义。

第一卷 广百论释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广百论释论破常品第一稽首妙慧如日轮垂光破闇开净眼远布微言广百论百圣随行我当释论曰。为显邪执我我所事性相皆空。方便开示三解脱门故造斯论。执见事性为方便故起相分别。随取事相为依止故生邪愿乐。既显事

第五卷 成唯识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五卷 成唯识论此染污意何受相应。有义此俱唯有喜受。恒内执我生喜爱故。有义不然。应许喜受乃至有顶。违圣言故。应说此意四受相应。谓生恶趣忧受相应。缘不善业所引果故。生人欲天初二静虑喜受相应。缘有喜地善业

第十卷 成唯识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十卷 成唯识论此十一障二障所摄。烦恼障中见所断种于极喜地见道初断。彼障现起地前已伏。修所断种金刚喻定现在前时一切顿断。彼障现起地前渐伏。初地以上能顿伏尽令永不行如阿罗汉。由故意力前七地中虽暂现起而不

第三卷 成唯识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三卷 成唯识论此识与几心所相应。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阿赖耶识无始时来乃至未转。于一切位恒与此五心所相应。以是遍行心所摄故。触谓三和。分别变异。令心心所触境为性。受想思等所依为业。谓根境识更相随顺故

第十卷 立世阿毗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十卷 立世阿毗昙论大三灾品第二十五第一火灾佛世尊说。一小劫者名为一劫。二十小劫亦名一劫。四十小劫亦名一劫。六十小劫亦名一劫。八十小劫名一大劫。云何一小劫名为一劫。是时提婆达多比丘。住地狱中受熟果报。

第八卷 广百论释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八卷 广百论释论破边执品第六如是已辨根境皆虚。复为涤除非真句义边执垢秽。故说颂曰。诸法若实有应不依他成既必依他成定知非实有论曰。若一切法性相实有。应不依他而得成立。既色等法必依他成。如此彼岸定非实有

第七卷 成唯识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七卷 成唯识论已说二十随烦恼相。不定有四。其相云何。颂曰。不定谓悔眠寻伺二各二论曰。悔眠寻伺于善染等皆不定故。非如触等定遍心故。非如欲等定遍地故。立不定名。悔谓恶作。恶所作业追悔为性。障止为业。此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