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七卷 广百论释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七卷 广百论释论破根境品第五复次如上所言。后当广破根境等者。我今当说。根是了别境界所依。将欲破根先除其境。境既除已根亦随亡。迦比罗云。瓶衣等物唯色等成。诸根所行体是实有。为破此计。故说颂曰。于瓶诸分

第三卷 广百论释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三卷 广百论释论破我品第二之余复次有作是言。若无我者。心等生已无间即灭。宿生念智忆昔某名。即是今我此不应有。所以者何。今昔异故。世间不见忆昔他身。谓为今我。是故定有常住句义。缘之生念。言彼即我。此亦

第六卷 立世阿毗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六卷 立世阿毗昙论云何品第二十云何为夜。云何为昼。因日故夜。因日故昼。欲界者自性黑暗。日光隐故是则为夜。日光显故是则为昼。云何黑半。云何白半。由日黑半。由日白半。日恒逐月行一一日相近。四万八千八十由

第九卷 成唯识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九卷 成唯识论若有三性。如何世尊说一切法皆无自性。颂曰。即依此三性立彼三无性故佛密意说一切法无性初即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论曰。即依此前所说三性

第五卷 立世阿毗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五卷 立世阿毗昙论天非天斗战品第十八须弥山王上顶平地。琉璃所成。软滑可爱。众宝庄严。譬如北地妙好[毯-炎 瞿]毹。种种雕镂。亦如耳珰众宝庄饰。脚践便没。举足即起。如兜罗绵。其地柔软。亦复如是。金城围

第五卷 广百论释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五卷 广百论释论破时品第三之余复次有诸异部。于无常法说有刹那暂时住体。即依住体立有实时。为破彼言。故说颂曰。无常何有住住无有何体论曰。自相经停。故名为住。有为诸法。无常所迁。不能暂停。如何有住。既无

第五卷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五卷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念住品第九之余云何于此内法,住循法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内法者,谓自想蕴行蕴,若在现相续中,已得不失。于此内法,循法观者,谓有苾刍,于内五盖法,观察思惟内法诸相,于有

第九卷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九卷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根品第十七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时,有梵志,名曰生闻,来诣佛所,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欲少问,乔答摩尊,唯愿听许。”尔时,世尊告彼梵志:“恣汝意问,吾当为说

第六卷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六卷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静虑品第十一之余有寻有伺者,云何寻?谓离欲恶不善法者,心寻求,遍寻求,近寻求,心显了,极显了,现前显了,推度搆画,思惟分别,总名为寻。云何伺?谓离欲恶不善法者,心伺察,遍伺察,

第四卷 立世阿毗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四卷 立世阿毗昙论提头赖吒城品第十四须弥山王。凡有四顶。东西南北。其东顶者。真金所成。其西顶者。白银所成。其北顶者。琉璃所成。其南顶者。颇梨所成。复有一切众宝所成。复多七性。是四顶者。上广下狭。譬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