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九卷 大乘中观释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九卷 大乘中观释论观薪火品第十之余复次颂言。即薪而无火释曰。遣一性故。异薪亦无火释曰。薪火二法遣异性故。火中亦无薪薪中亦无火释曰。总遣异性故。此中薪火二法。一性异性俱不可见。如瓶非木。又如水中莲花。

第十一卷 菩萨本生鬘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十一卷 菩萨本生鬘论自性根本智慧了知。增上相状静住无恼。湛然快乐了解脱义。恶趣颠倒我执无尽。忧苦转多烦恼无替。根本灾难相貌无定。瀑流烦恼如来永断。彼自性因迁变止息。随顺具足义利根本。力用可求运载无尽

第六卷 大乘中观释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六卷 大乘中观释论观有为品第七之二又复有言。我宗有别道理。令彼生法离无穷过。故彼宗颂言。如灯能自照亦能照于他彼生法亦然自生复生他论者言。作如此说。亦非道理。以无照故。若有暗冥即有所照。故颂破言。灯中

第四卷 大乘中观释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四卷 大乘中观释论观五蕴品第四次第此品今当止遣。彼十二处诸有所作。或有异宗现所安立。谓于胜义谛中实有内外十二处法。以蕴摄故。论者言然此非无所摄道理。但以世俗谛中有其所摄。非胜义谛。以彼诸蕴无实性故。

第1307部 大乘缘生论 - 乾隆大藏经

大乘缘生论 (圣者郁楞迦造)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从一生于三从三转生六六二二更六从六亦生六从六有于三此三复有三三复生于四四复生于三

第十六卷 菩萨本生鬘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十六卷 菩萨本生鬘论爱乐希求无上智力。运载有情殊胜彼岸。第六意识勤修智道。诚实布施求根本行。是处究竟制度法义。听闻亡相修布施法。蕴集清净殊胜智力。净觉有情无碍神足。圆满闻持具足力用。道行福缘最上胜行

第十四卷 菩萨本生鬘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十四卷 菩萨本生鬘论真实运载迁变希求。智性圆满世间调伏。寂静圣因荷负真实。觉位边际往古修崇。希求智慧乃至迁变。远离本染寂静无有。四蕴名名质不可得。世间瀑流无暂时住。根本胜义自性无边。非眼能见本智可得

第七卷 菩萨本生鬘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七卷 菩萨本生鬘论心意自在义利圆满。持戒清净安住律仪。彼此希求无烦恼障。意地支分寂静止息。此名色相。五蕴为性。如是心等欲求无诤。福德善利寂然圆满。如是灾祸其数有三。四大五蕴迁变。寂静安乐善妙自性。菩

第三卷 施设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三卷 施设论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第四之二又复阿难,我出母胎,未久之间,即观四方,乃作是念:我当得成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已,当为众生演说四圣谛法。此是菩萨先现瑞相。又复阿难,我出胎未久,即作是言:今我此身,

第二卷 大乘中观释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二卷 大乘中观释论观缘品第一之余复次此中或有异意。谓以刹那如是缘性可成于果。虽非相续此无过失。是故颂言。非有亦非无缘义和合尔释曰。所言无者。如兔角等。缘亦何无。此中意者。如前说性。此不可说不可伺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