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弘 一 予来永春,迄今一年有半。在去夏时王梦惺居士来信,为言拟偕林子坚居士等将来普济寺,请予讲经。斯时予曾复一函,俟秋凉后即入城讲《金刚经》大意三日。及秋七月,予以掩关习

觉悟佛法的途径

觉悟佛法的途径◎学 诚 达摩祖师--我们禅宗的祖师、初祖,对汉传佛教影响非常大。有些庙就称为某某禅寺,禅宗五家七宗在唐代以后非常盛行。达摩祖师有一部非常有名的论,叫作《二入四行论》。二入,就是理入、

修道不要争第一

修道不要争第一◎ 宣 化 现在参禅的人,尽在皮毛上用功夫,把参禅当作比赛来争第一。你能坐三小时,我就要坐五小时,胜过你一招,有这种心理在作祟,焉能开悟?就是坐了八万大劫,也不能明心见性。为什么?因为

居家亦能得道

居家亦能得道◎ 洪应明家庭有个真佛,日用有种真道。人能诚心和气,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形骸两释,意气交流,胜于调息观心万倍矣! 每个家庭都有一个真佛,在日常生活中,也都包含着一种真道。因此,要想领悟

观心诵经法

观心诵经法◎ 智 顗夫欲诵经灭罪,第一,先须盥漱,整肃威仪,别座跏趺而坐。第二入观:观所坐之座高广严好;次观座下皆有天龙八部、四众围绕听法;次须运心作观。观我能为法师,传佛正教,为四众说。想所出声,

静思忏悔

静 思 忏 悔◎ 证 严人因自觉而成长,因自满而坠落;自我批判的认错心理,是道德人心的第一课,是人格升华的阶梯。人都是在原谅自己的那一分钟开始懈怠,应时时警惕。原谅别人是美德,原谅自己是损德。勇于承担

菩提心

经上说:修行若不发菩提心,终成魔业。古德说:修行不发菩提心,譬如耕田不下种。由这两段经论看来,可知发菩提心,为修行上最起码和最重要之条件。那么,菩提心究竟是什么?含些什么意义呢?按菩提二个字是梵音,东

常行于布施

布施供养福无边,布施是真正的纯善,因为它是一种牺牲的精神。由牺牲奉献中体会,助人为快乐之本。只有透过与别人分享,成就才有意义。布施能使人的自私得以融解,心量得以广阔,布施即是无执之道,是学习放下、舍弃

诉苦与抱怨反而会徒增苦恼

妙智法师我说过,我不是看破红尘来出家的,也不是因为愤世嫉俗。但我理解你的愤怒和委屈。当无明产生的时候,我们会对某些事情感到愤愤不平,惯于抨击和谴责,要求公平和正义,诉苦与抱怨是最常见的方式。但大部分时

出家人必须能节俭,乃能安其淡泊之生活

太虚大师雪窦寺训:俭勤诚公今夜召集诸位职事茶话,特拈四字勉各位身体力行。学校有校训,寺亦有寺训,今以四字作为寺训:第一、俭字,即节俭。去除奢靡的浪费,作为恰当的用度,即是节俭;出家人必须能节俭,乃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