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禅与我们的生命

禅 与 我 们 的 生 命◎ 惟 觉禅对于我们的生活、生存、生命极为重要。佛经上讲,众生有分段生死,每个人终其一生的寿命不过六十、七十岁,最多也才一百多岁,俗语也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即使寿命再长,田地房

四大假合

四大假合◎ 佚 名讲完了《洗髓经》的心法,接下来阐述四大假合的观念,帮助修行人了解这能量生成与运行的道理。 四大就是地、水、火、风,这观念来自古印度文明,其认为世界上所有物质都可以粗分为这四种类,这

《维摩经》各品之大意

◎ 理 净《维摩诘经》全经共分十四品,依通例区分,第一品为序分,记述法会之缘起;第二品至第十二品为正宗分,是一部经的主体内容;末后两品为流通分,即结束语,是佛嘱托弟子如何奉持此经。今将本经各品内容分别

大般若经纲要序

◎ 通 门西方圣人所说修多罗,浩汗洋溢,自非摩诃衍上士,具闻持海,不足以受。盖非世间寻常文字,乃出世第一义天也。像法中有龙树大士,以智辩威猛力,直诣大龙宫中,穷所结集法藏,见《华严经》三本,上本之品

禅宗的精神

◎ 巴 宙禅宗学派的简洁提纲: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明性成佛。这就是传统所认为的菩提达摩思想。但是,如果我们对公元八世纪以后兴盛的禅宗检讨一下,我们就会认为禅宗更符合发扬光大的禅宗学派。现在,

佛不是道

◎ 袁焕灿甘厅长典夔偕其夫人及邑人陈耀鱼来山。饭后品茗,因请益。夫人固治净宗,甘曰:佛与道同邪异邪?袁先生曰:非异非同。甘曰:愿乐欲闻?先生曰:佛道皆一心之显,故曰非异。然道不是佛,佛不是道,故曰非同

乐住阿兰若

出家乐住阿兰若,昼夜应作如是观:阿兰若处真道场,一切如来成正觉;阿兰若处妙法空,出世正法之所生;阿兰若处圣所尊,能生三乘圣道故;阿兰若处圣所宅,一切圣贤常住故;阿兰若处如来宫,十方诸佛所依故;阿兰若处

回向之窍诀

行持任何善法,师兄们都要以三殊胜摄持:先发心度化天下所有的众生,中间专心行持善法,最后把善根回向给所有众生。回向完了以后,可以再对自己或他人进行专门回向。专门回向是三殊胜结束之后才做的。你把三殊胜全部

千佛的经典依据

◎ 沙武田在佛教尊像谱系当中,有佛、菩萨、弟子、罗汉、天王、力士、天龙八部众等,其中单就佛像而言,小乘佛教讲只有一佛即释迦佛,而大乘佛教则主张佛有无数,如恒河沙。正所谓众生皆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大乘

因中色空

秦跋陀禅师问生法师:讲的什么经论?生法师说:《大般若经》。秦跋陀禅师说:怎么说色空义?生法师说:众微聚叫色,众微无自性叫空。秦跋陀禅师说:众微未聚,叫作什么?生法师不知所措。 秦跋陀禅师又问:还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