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我们此生的每一天都一去不回头

嘎玛仁波切现在不少人,总觉得学佛之后,就该事事顺心,甚至不受任何业报。所以当他遭遇病痛、苦难之时,会心生疑惑:为什么学佛后还会生病、受苦呢?学佛后,不代表因果不存在了。如果学佛后,身体不生病了,心灵没

麦彭仁波切开示最简单殊胜、适合末法众生的禅定修法

有一个最殊胜的禅定修法,是麦彭仁波切开示的简单到不可思议的观心和观行修法:心静下来,所有的念头归零,零就是阿赖耶识所有杂念的源头(阿赖耶识是八识当中的一部分,没有很明显的思维活动,相对平静),把心回归

不肯忏悔的人,千佛出世都救不了他

 一句弥陀,就路还家。 可惜痴人,弃金担麻---- 彻悟大师不肯忏悔的人,千佛出世都救不了他!现在贤劫千佛,过去庄严劫千佛,未来星宿劫千佛齐出来度他,也没有办法。忏悔,是每个修行人每天的必修课,甚至是

佛教为何吸引国人——节选

余秋雨佛教的第一特殊魅力,在于对世间人生的集中关注、深入剖析。其他学说也会关注到人生,但往往不集中,不深入,没说几句就滑牙了,或转移到别的他们认为更重要的问题上去了。它们始终认为人生问题只有支撑着别的

一切佛法圆融无碍

一切的佛法,都是佛陀教给我们对治烦恼、获得快乐的方法,因为众生有不同的根基,所以在层次上有深浅之分,但实际上目标、意趣互不相违,本自圆融。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对我们有这样的教诫:显密本圆融,愚执自他宗,

佛典汉译之经验

我国古代佛典汉译九百年 ,翻译家们不断总结翻译 经验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翻译理论。魏晋以前中国人谈翻译 ,只有译字 :五方之民 ,言语不通 ,嗜欲不 同,达其志,通其欲,北方曰译。 (《札 记王 制》

德行不够,德不配位

古人说有德配位,也说德不配位。我们说一个人:别人坐在这个位置上都很和谐,很太平,为什么你坐上这个位置以后,单位就接二连三地出问题,内部也不和谐呢?通常我们会说这个人的福报不够。什么是福报?德行就是福报

旁出一支牛头禅

◎ 吴言生从达摩祖师到道信禅师,禅宗基本上都是单传。道信以后,这种局面有所改变,譬如树之生长,众条并发,方成枝繁叶茂之势。在四祖道信的嗣法弟子中,除五祖弘忍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支脉--牛头法融。因在

人间胜事 无如念佛

◎ 印 光《譬喻经》云:昔有夫妻二人,祷天求子,妇即怀娠,生四种物:一旃檀米斗,二甘露蜜瓶,三珍宝锦囊,四七节神杖。其人叹曰:吾本求子,何用此物?天神问曰:汝欲得子何为?其人曰:吾欲得子,将来望其养育

关中佛教

◎ 邹西礼佛教西来,法雨东被,由于地缘、政治及文化等各种原因,使得一些特定地域成为弘扬浮屠之教的重地。在我国封建社会前半期,关中一带向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敏感地区,佛法之阐化尤为兴隆,兹就有关史传记载作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