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心如何安定

首先,不轻易动心起念。心念虽难受控制,但并非不能控制,只要大家收束住这颗急功近利的心,在任何事情面前,退一步,放缓思考,少欲少求,念头就不至于满天飞。然后是观想。所谓观想,就是找一个物体,比方说一个小

争夺心总是让人痛苦

◎ 圣 严人类的欲求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自私自利的贪求,这种贪求会让人希望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所有的人,都归自己所有。这种贪得无厌的心,如果不加以调整,很可能会发展到欲无止境、欲壑难填的地步,尤其是在

忍辱为衣

忍辱为衣◎ 憨 山法锦自言性多瞋习,老人因以方便调伏,而示之以忍辱法门,更为开导之曰:永嘉大师有言:我师得见然灯佛,多劫曾为忍辱仙,是知忍之一行,为成佛之第一妙行也。故我师释迦老子,生生世世,为提婆达

抑郁症、焦虑症的解决

能弘法师 问题: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网络信息繁多,人都比较烦躁,由此会引起了一些社会病症,如抑郁症、焦虑症。请师父开示,如何解决这样的病症发生?能弘法师:现在的这个抑郁症确实是很厉害的!我们

人贫道不贫

◎ 天 宇唐代丰干禅师住在天台山国清寺。一天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传来小孩啼哭声,他寻声一看,原来是一个很小的小孩,衣服虽然不整洁,但相貌非常奇伟,他问了附近的村庄人家,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丰干

人世间最大的苦恼

人世间最大的苦恼◎ 证 严凡夫经常有分别心,有特别亲爱的人,就有特别讨厌的人,无法由烦恼中解脱出来。所以学佛者要训练自己,以对最亲爱之人的心,去对待讨厌的人。 有人或许会说:说得容易,哪里能够做得到

人生的四境界

依据冯友兰所著的《新原道》一文,可将人的心境分为四个层次。冯友兰提出人生的四境界是:自然、功利、道德和天地。一、自然境界,顺习而行二、功利境界,生物之理三、道德境界,尽伦尽职四、天地境界,天地合一自

忠是基本道德标准

忠是基本道德标准◎ 印 光 文钞原文:忠之一字,义贯万行。人若存心以忠,必能孝亲敬兄,睦族信友,矜孤恤寡,仁民爱物,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矣。何也,以忠则不欺,不欺则尽分。尽分则属己分中事,自必务乎实行

清福最难

清福最难◎ 南怀瑾走出世间是清净,走入世间是红尘。红尘滚滚,这个世界上,都市中都是红尘。人世间为什么叫做红尘呢?唐朝的首都在西安,交通工具是马车,北方的红土扬起来,半空看见是红颜色的灰尘,所以称为红尘

如何洗去心中浮躁

如何洗去心中浮躁◎ 一 行在我看来,一个人只有在不用心的时候,洗碗刷盘才成为一件痛苦的事。当你全心全意站在水池边,挽起袖子,双手伸进温暖的水里时,你能感觉到洗碗刷盘确实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我很享受洗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