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光明心的“光明”不是会发光的意思

光明心的光明不是会发光的意思◎ 多 识心智学是从认识的主体--即心智的性质、种类、功能作用、所属对象等方面研究心智的一门与因明学既有联系,又有不同内容而相对独立的学科。法称《释量论》第一章主释自比量,

平常心是道

平常心是道◎ 虚 云 昔日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还可趣向也无?泉曰:拟向即乖。州曰:不拟争知是道?泉曰: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

世间无僧宝 大地皆沉沦

◎ 智 者世间有几种事物不可以轻视:第一种,星星之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以摧灭整个宇宙;第二种,国王的小太子。他虽然小,但动他一根手指头,后果不言而喻;第三种,龙子不可欺,为什么?蛇龙得智便兴云雨

唐人习业山林寺院

◎ 严耕望 唐代中叶以后,读书山林寺院,论学会友,蔚为风尚,及学成乃出应试,以求闻达,而宰相大臣、朝野名师亦多出其中。王昌龄《上李侍郎书》云:昌龄岂不解置身青山,俯饮白水,饱于道义,然后谒王公大人以希

当法师的必备条件

当法师的必备条件◎ 倓 虚倓虚大师(1875-1963)是中国近现代佛教高僧之一,天台宗第四十四代法卷传人,是近代将佛陀的精神和思想发扬广大的践行者、革新家、教育家。他戒德庄严,学识渊博,辩才无碍,深

六入本虚妄

《大佛顶首楞严经》第三卷原文:阿难:譬如有人。以舌舐吻熟舐令劳。其人若病则有苦味。无病之人微有甜触。由甜与苦显此舌根。不动之时淡性常在。兼舌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甜苦淡。二种妄尘发知居中。吸此尘象名

明心见性

问:法师说有八个外国徒弟,最喜欢我。我是剑桥大学学生,已食长素三年,我有一个疑问,请问法师我静坐时,将很多的妄念都断了,清清净净的,再将清清净净明明白白的这个念头都断了,只有一点知觉,恍恍惚惚渺渺冥冥

识得平常心,一切处都是道

虚云法师昔日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还可趣向也无?泉曰:拟向即乖。州曰:不拟争知是道?泉曰: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强是

不愁无庙,只愁无道

倓虚法师一个地方的兴废,按俗情来说。固然也在乎气运;可是按因果来说,好坏兴废都是人的感应。普通常说,不愁无庙,只愁无道。现在一般出家人,多数是钻营奔竞,总想找到一个地方,自己当方丈做主人,或者是自修。

念头多不要紧,不乱就好

一诚法师有一回在广济寺,很多人围绕在身边,我提及照顾心念的话题,说了一句:多心好。身旁一人问:和尚以前不是说多心不好吗?我点头,道:心多不乱就好。很多时候,我们都没办法把起心动念控制得那么好,谁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