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见魔最深隐而难知

◎ 憨 山 余初度岭。至五羊时。菩提树下。弟子修六逸公。即相率同辈归依。乃至出岭之南岳。游吴越。相从于艰难困苦中。始终二十五年。未尝少闲。及余归隐匡庐。公素为生死心切。志求向上。亦相从于金轮峰顶。闭死

理入

◎ 净 慧下面正式介绍《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的内容。讲解这篇文章的书有很多,我在《入禅之门》里面也讲过一次,今天只是旧话重提。唐朝以前的禅师把最基本的修行方法称为入道。达摩讲怎么入道,三祖的《信心铭》

对于佛教仪式而来的误解

◎ 李叔同 不了解佛教的人,到寺里去看见礼佛念经,拜忏,早晚功课等等的仪式,不明白其中的真义,就说这些都是迷信。这里面问题很多,现在简单的说到下面几种:(一)礼佛。入寺拜佛,拿香、花、灯烛来供佛,西洋

守心第一

守心第一◎ 弘 忍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夫修道之本体,须识当身;心本来清净, 不生不灭无有分别,自性圆满,清净之心,此是本

八苦与八正道

◎ 宏 法人生八苦是众生轮回六道所受的八种苦果,也是四谛中苦谛的主要内容。生苦:人初出母胎,冷风割体,出生之后,老、病、死等众苦交集,身心倍受逼迫。老苦:人至老年,颜衰色变,体力减退,肌肉松弛,发白

贫与悭吝大不同

清贫与悭吝大不同圣严法师清贫生活的风气曾流行一时,也可以称为是一种简单过生活的思潮。所谓清贫生活,就是符合自然,尽量节约,崇尚朴实,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它和悭不同,悭是舍不得用,而清贫是强调生活的清

参老和尚开示

梦参老和尚开示一、生病的时候,如何发菩提心?吃饭是佛法,上厕所是佛法,在菩提心的观照下,干什么都是佛法。那么,生病的时候,如何发菩提心呢?你说你没看见地狱,实际上,人间随时都有地狱。你身上生病,解脱不

等的慈悲有力量

达真堪布我们现在虽然也明白了一些佛理,但只是皮毛而已,并没有真正明白。佛讲的这些真理、真正的佛法,用语言是很难讲清楚的,它是要用心体会的。我们现在用语言讲,就像是用手指指月亮一样,只是说个大概。真正的

实修的方法

人生在世,如果不认识这个世界,不认识自己,不能求得解脱,那就白活一世了。所以学佛修佛是最智慧的,大家的选择很对。既然选择了,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成就?不能白学佛一场,一定要有所成就。但是许多人往往事与愿违

居士的安乐八法

有一次,一位名叫郁阇迦的年轻婆罗门来拜访佛陀。世尊啊!像我们这样向往出家的在家人,应当怎么做,才能获得这一辈子的安乐呢?郁阇迦婆罗门问。婆罗门!有四种法,可以让你得到这一辈子的安乐。哪四种呢?那就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