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临终要诀

临终要诀善导大师凡人临命终时,欲得往生净土者,须先准备不得怕死贪生。常自思念我现在之身多有众苦;不净恶业,种种交缠。若得舍此秽身,即得往生净土,受无量快乐;见佛闻法,离苦解脱,乃是称意之事。如脱臭敝之

认识无常的功德

认识无常的功德生根活佛认识无常的功德有两种:短暂的利益和究竟的利益。第一,短暂的利益。认识无常,今世不会有恐惧,就好比部队训练士兵一样,当冲上战场面对敌人时,不会产生任何恐惧与紧张,因为他们提前有了足

看人的十种标准!

大彻大悟的人什么样子?他表演那个模型给我们看,里面没有贪、嗔、痴、慢、疑,表现在外面的必然是跟孔老夫子一样,温、良、恭、俭、让,表现在外面,你跟他接触,温和,好!谦虚、客气;温和,善良、恭敬,有礼貌,

诚愿人人积福德

诚愿人人积福德果真法师此生在演大小、善恶、苦乐等无数戏,曲终戏散,如梦幻,我们唯有一心念佛,决心演好最重要的临终往生极乐的大自在戏才是真实的。世间一切净秽、美丑皆因凡夫的分别执着、圣者眼中一切平等,无

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 宋 默恬淡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恬静淡泊。古人认为:恬静养神,弗役于物。意思就是说,恬静可以养神,使人不拘于外物。恬静讲的就是一种退的处世态度,万事不萦于怀,保持这种心境的人,在养心方面可以做得很好。现

修行境界不可乱对人说

修行境界不可乱对人说◎ 印 光  【原文】若凭空造楼阁,妄说胜境界,即犯大妄语戒;乃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其罪甚于杀盗淫百千万亿倍。其人若不力忏,一气不来,即堕阿鼻地狱;以其能坏乱佛法,疑误众生故也。汝

僧宝论

僧 宝 论◎ 守 培尝闻:骊龙颔下有珠焉,雨一切财物,凡有求者,悉皆如意,故名如意宝。其余世间珠玉,虽有宝名,实玩物而已,未足称宝也。佛法中有僧焉,演一切法音,凡有求者,无不离苦得乐,故名僧宝。其外一

衣食住不离道

◎ 虚 云世界上人由少至老,都离不了衣食住三个字,这三个字就把人忙死了。衣服遮身避寒暑,饮食少了就饥渴,若无房子住,风雨一来无处躲避,所以这三个字一样也少它不得。人道如此,其余五道亦是一样,飞禽走兽

习止观调五事

习止观调五事◎太 虚修止观者,质言之,即调五事也。一、调食食之时义大矣!昔有一人遇佛,问曰:世皆称佛一切智人,佛尝说法明何义耶?佛时适行乞食,乃曰:吾明一切众生,咸依食住。其人笑曰:众生依食,畴不知

最方便的法布施

最方便的法布施◎ 梦 参人人都能做,最方便的法布施!法布施为一切布施之首。说我也不能讲经,不会说法,念句阿弥陀佛总可以吧?我想每一位道友都会吧?现在夏天了,虫子,蚂蚁,路上到处有各种虫类。你见到给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