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法是认真生活之法起时不骄,落时不躁,忙时不怨,闲时不郁,任凭外界风吹雨打,心中自是如如不动,安稳如初。要领悟禅法,首先要有颗清净的心。修行人须知,有禅意的环境固然能短暂地让人心绪平静,但若心被烦恼所
大家千万要珍惜,一寸光阴一寸金。如果生命没有和智慧发生因缘关系,不能给你的法身慧命提供帮助的话,生命又有多大的价值呢?无非生生死死,吃吃喝喝,反复地翻滚轮回而已。大家千万要记住,生命固然可贵,慧命才是
佛陀在《吉祥经》中讲到: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及时闻教法,是为最吉祥。第三句经文及时闻教法,正是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善知识难遇,我们此生千万不要错过听闻教法念佛修行的机会。听闻教法,包括读诵、学习
要是为了金钱名利反目成仇作为争取所有,错误的认为依靠金钱就是人生的目的。那这种不顾一切的拜金行为到底是真乐吗?内心思维的拜金到底是带来了不会再苦还是继续苦而不能自拔,想离苦是真实的,但是寻求离苦的方法
凡事皆因有对比,方能有所察觉。天热方知井水凉,寒冷才觉炉火暖。长期处于顺境中的人,因着缺乏这样的对比,很容易骄傲自满。故修行人事事顺利时,反倒要小心谨慎,切莫沾沾自喜。遇到逆境之时,亦不必烦恼自哀,反
度众生舍己为人的同时要修忍辱,在对应自己习气与他人习气的时候只要起烦恼就是我的错,哪怕是为利益他人这个只要起烦恼就是我的错是对应佛法修行而看待的,不是对应世间或是自己的修养和品德而看待的。不是以自己自
多念佛消业,多忏悔惭愧。莫以世俗的眼光看待修行,看透了、了解了这些想法和知见可能会让你的信仰回到现实主义。用自己的不舍、我执再加上利益索取的经验而去看待修行的因缘,可能这就是你退失信心的原因。本来是断
认为好又害怕,所以改变原有加上自我而创新。这样就形成了挂名,错认为确保自己而认为又能得到。佛教的大乘是实质的真信众生能成佛道,真接受众生皆是未来佛。而不是认为好在自我通过因缘得与失,这样你就害怕成佛。
随祈愿而知苦求愿透过拜忏知苦从何生、何为罪业、罪因何起应从何处灭,皈依三宝、断疑生信,发愿求忏仰仗诸佛菩萨力、礼拜、忏悔、发愿、回向等力,抗劳忍苦忏悔使罪业清净。除去自己认为不好的,同时也忏悔自己认为
以地藏菩萨度众生的弘慈悲愿看佛教的因果、因缘、理事,再透过修种种功德哪怕只是瞻礼地藏形像、塑画菩萨形像、供养地藏菩萨、称扬地藏菩萨圣号等功德都不可思议,更何况以地藏菩萨的大愿所成就的是众生因苦难具足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