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婆世界的价值就是能让我们生厌恼而求生极乐,共业影响的世间本来就善恶参半,业力影响的苦和善恶参半带来的烦恼让我们很难有自主的觉性和自控的觉性,就是因为这样求生净土的心更要更加恳切,因而不会因为小小的贪
以自我无赖保全自私,依靠的是自认为有长久不变的依靠。把我所拥有当成责任去自我保护,同时也不允许别人的介入。这样自我障碍也障碍了他人,多布施学会放下一点。就让这个不想让人介入也不想让自己失去的这个我信佛
学佛的关键在于清净自心,自心清净即得解脱,清净心是道,清净心是佛。The key of studying Buddhism lies in finding our original state of
予人方便,就是待己仁厚;包容别人,就是宽恕自己。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需求;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梦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价值。有些事,不能强求;有些缘,不能强结;有些人,不能强留;有些路,不能强走;有些理,
为何与道不相应?只因未除贪嗔痴!如何去除贪嗔痴?应当勤修戒定慧!修行人皆知,贪嗔痴最为障道,偏此三毒常不由自主生出,不知不觉覆盖内心明净,防不胜防,故亦是最难去除的。堕于三毒无法抽离,总归不过是贪染财
预知过去因,今生受者是,预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业力不居于记忆、你记得不记得找到你,业力形成的体现,都是你过去所造的。因缘具足了它就会形成,就算你忘记了因缘到了它该怎样就怎样。也不基于你快乐不快乐的体
依缘起法思维苦的果看到烦恼的因,无量苦的轮转带着无量的苦因并同时更有无量的烦恼无名,就因为这些的反射怕苦使得自我更加的贪爱,从而被种种烦恼束缚逼迫。透过四圣谛看此生彼生,通过四弘誓愿看此苦彼苦,再对应
信净土就像信娑婆一样,什么心就成就什么土。你劝人信净土,你就要比他还要信净土。不是信的人多或是通过你劝别人信得人多来越来越信净土,而是通过照见娑婆生厌离娑婆之心对净土信得过愿求绝对心不是一再的厌恼娑婆
每个人一生中难免会遇人不淑,或是被别人无心言语伤害,或是遇到人渣玩弄背叛,或是无知的自己造成遗憾的结局;无论何种缘由,有人无法原谅别人,有人无法原谅自己。无法原谅别人,始终心埋仇恨的种子,心中千千郁闷
心就是一个容器,装的东西多了,能接纳的便少了。想要学习佛法、认真修行,就必须先把装载的欲望和烦恼舍弃,才能有更多的空间进行容纳。故而修行之人,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欲望,莫让内心沾染上太多凡尘杂事,更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