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单单建立在感性形式的宗教信仰是很难建立道心的,只在世间认知的宗教形式上求离苦没有得到解决的时候自然偏向于世间。再加上以相似佛法的世间佛法来认知佛法,就会只在感性的宗教形式认知上求解决,看上去很努力
有些人学佛总觉得力不从心,无论如何念经打坐,亦不能熄灭内心的妄念,其实这是内心不清净的缘故。若心不得清净,便容易受到外境的干扰结霜嫌冷,日出嫌热,下雨嫌烦,刮风嫌吵外界稍有动静,内心便无端凭添了许多烦
慈行放生,不以己情。以法利生行放生,自然得放生功德。通过放生看到生死流转因缘,知缘起法,逆生死流顺法流觉悟而得解脱发菩提心,以此觉有情渐渐圆满菩提。不顺生死流脱生死轮转发菩提心行放生渐渐得寿无量,灾难
真正的快乐是什么呢?是来自内心的一种觉悟,来自内心的一种智慧。你要从这方面去开发,慢慢地去感知快乐,获得快乐。否则在这个世间,你又有多大意义啊?一切你想追求的东西最终都会舍你而去。就像你即使活了一万年
善护口业,口有千二百功德。莫要语言攻击,有话善说,真实慈悲不妄语,从口到心应修功德。原标题:华平法师修行法语开示转自微信公众号:此处当观
修行当以戒为师,依律行事就是守本行慈,以戒为师扶律谈常是佛的遗教。戒律是佛所制,依大德和尚学戒应当依止应当学。守住本才能利益众生,依戒行事以此形心摄静,随应当行应当作戒律所依,可减少外面障缘扰乱与内魔
随顺普贤愿行,带众生业供养,以法供养。带众生受恶业苦,以普贤力导归极乐。以普贤行愿带众生结净土缘同生西方,以普贤行愿成等正觉再随顺愿行无尽。原标题:华平法师法语开示:随顺普贤行愿转自微信公众号:此处当
心若无念,处处是禅,行住坐卧,并无分别。春华秋实,皆是禅机,运水搬柴,无非妙道。内外稳固一心,莫要执着妄想。刻意求清净,反倒不清净;苦苦求开悟,又加深执着。若能真正看破、放下,心无外物一身轻,便可体会
目标的设立是真正思维过而确定的,在平时的生活中就会很自然的做一切都是为了这个目标。信愿弥陀求生极乐的目标也是通过思维决定不可动摇的。不单单是信仰而是透过信仰成为决定,这种通过思维决定求往生的目标是不会
众生即世间一切有情与无情的生命,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和众生打交道,心若不净不定,便容易受到各种影响,对修行很不利。《坛经》有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其实,众生的样子便是修行人最好的镜子。与其通过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