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净土旨归:释净土群疑论卷第七(四)

釋淨土群疑論卷第七(四)釋曰。今時道俗咸生此疑。准教驗時。得何所怪。且如世尊在日及佛滅度後優婆毱多所度弟子。獲得道果。無量億千。或一坐聞經得法眼淨。或因剃髮聖道現前。或得掃忘帚獲阿羅漢果。或七歲沙彌是

净土旨归:释净土群疑论卷第七(一)

釋淨土群疑論卷第七(一)西都千福寺大德懷感撰問曰。念阿彌陀佛所得功德無量無邊。上來具引經文。及校量顯勝成。如妙釋信受奉行。然未知。念餘佛名功德亦無量不釋曰。此有二義。一釋云。念一切佛悉得無量功德。無有

净土旨归:释净土群疑论卷第六(二)

釋淨土群疑論卷第六(二)問曰。既彼淨土雖無苦苦等。而猶有彼行苦等。如何得名為極樂也釋曰。三苦之中唯有一苦。八苦之內亦唯有一苦。既三中無二。八中闕七。唯雖有餘一不名有苦。如涅槃經言。如河少水亦名無水。如

净土旨归:释净土群疑论卷第七(五)

釋淨土群疑論卷第七(五)問曰。若如此說。得此三昧獲益無窮。今時學者所得三昧。豈得如前諸功德不釋曰。三昧雖同。淺深斯異。深即上窮聖果獲益。如賢護經文一百二十之問。悉皆得斯勝利。故經言。又菩薩修習如是三昧

净土旨归:释净土群疑论卷第七(二)

釋淨土群疑論卷第七(二)釋曰。此有三義。一釋云。此非往人花也。此或是佛來迎佛所乘花也。其人障重不感見佛。但見佛座猶不分明。猶如日輪曚曨似觀也。二釋。此人障重不感佛迎。但得金蓮引生淨土。故觀經說住其人前

净土旨归:释净土群疑论卷第六(四)

釋淨土群疑論卷第六(四)問曰。何故觀經說下品上生。至心稱佛。滅五十億劫生死之罪。下品中生聞佛功德。下品下生稱彼佛名。俱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何為同念一佛。功德不殊。滅彼罪愆少多有異也釋曰。此有二意。一釋

净土旨归:释净土群疑论卷第五(二)

釋淨土群疑論卷第五(二)問曰。如彌勒發問經說。十念非凡愚念。不雜結使念。云何凡愚眾生具足煩惱。而能作彼不雜結使念耶釋曰。非凡愚念者。豈即是於聖人念。不雜結使念者。豈是斷煩惱盡者念耶。此經意者明非凡愚念

净土旨归:释净土群疑论卷第四(一)

釋淨土群疑論卷第四(一)西都千福寺大德懷感撰問曰。法華經說。謗斯經者。常生難處。永不見佛眾聖中尊。如何此經謗法之人得生西方。見佛聞法。永離眾苦。若爾如何常生難處釋曰。觀經言。如此愚人無惡不造。經歷地獄

净土旨归:释净土群疑论卷第三(三)

釋淨土群疑論卷第三(三)問曰。無量壽經說。於未來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然一切經教皆化物。利益眾生。讀誦受持。咸滅重罪。乘聞正法。皆得離苦。何為餘大乘經悉皆隱沒。唯留此教止住百年

净土旨归:释净土群疑论卷第五(一)

釋淨土群疑論卷第五(一)西都千福寺大德懷感撰問曰。佛藏經說。云何名惡知識。云何名善知識。佛告舍利弗言。若有比丘。教餘比丘。汝當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如是等唯觀涅槃安穩寂滅。唯愛畢竟清淨。如是教者。